來源:糧油市場報
作者:焦善偉
進入11月份,國內玉米市場由前期震蕩偏弱轉為再次普遍上漲。上半月國內總體震蕩趨弱,華北、南方銷區小幅回落,東北漲跌互現。中旬後因主產區出現雨雪天氣,玉米上市受阻,用糧企業到貨減少,加之多數主體收購積極,玉米價格隨之止跌回升,累計漲幅在10~100元/噸之間。
截至目前,華北地區用糧企業玉米掛牌收購價2440~2660元/噸,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2140~2420元/噸;東北港口新玉米主流收購價2480~2540元/噸,廣州港口散裝玉米報價2580~2620元/噸。隨著玉米現貨市場價格漲至高位,下遊採購需求受到一定抑制,預計後期繼續上漲空間有限。
上市節奏發生變化
市場行情震蕩調整
進入11月份,隨著主產區玉米上市量階段性增加,玉米市場隨之出現震蕩調整行情。在玉米價格不斷創新高的帶動下,東北產區農民售糧積極,銷售進度同比偏快;部分貿易商出貨增加,使得市場供應階段性放量,帶動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小幅回調。
因不利天氣導致玉米上市受阻,11月中下旬收購主體搶糧態度依然積極,東北烘乾塔開塔率逐漸上升,收儲企業積極入市收購輪換糧源,推動玉米價格再次啟動上漲行情。預計今年主產區農民售糧高峰或難對市場行情形成明顯打壓。據估計,截至11月下旬,東北地區農民售糧進度在二成左右,華北地區為二至三成,但貿易環節囤糧較多,且加工企業備貨時間前移、庫存較大,預計後市購銷雙方博弈仍將持續。
飼料需求穩步恢復
後市形成有效支撐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生豬養殖業逐漸恢復,目前為止產能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8%左右。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0月份國內能繁母豬存欄約3950萬頭,已連續13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2%;生豬存欄約3.87億頭,已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同比增長27%。隨著生豬存欄繼續恢復增長,將對後期優質玉米行情形成較強支撐。
小麥稻穀拍賣增量
市場行情總體趨穩
年初以來,全國政策性小麥競價交易累計成交約2020萬噸,政策性稻穀拍賣累計成交約1473萬噸。在不計算超期存儲定向銷售成交數量的情況下,今年政策性小麥、稻穀成交放量主要因玉米價格大幅上漲,飼料企業採購小麥、稻穀等用於替代的積極性提高。目前,國家每周投放政策性小麥約400萬噸、政策性稻穀160萬噸,市場供應較為充足,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行情。
玉米進口繼續增加
有效補充需求缺口
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進口玉米114萬噸,同比增長1151.1%,再創近5年月度進口量新高;1月至10月累計進口玉米782萬噸,同比增長97.3%,已超過720萬噸的進口關稅內配額。10月份進口大麥134萬噸,同比增長98.3%;1月至10月累計進口598萬噸,同比增長13.4%。10月份進口高粱53萬噸,同比增長372.9%;1月至10月累計進口402萬噸,同比增長449.2%。1月至10月我國累計進口玉米及其飼料替代品總量約1782萬噸,同比增長78.7%。
隨著產區新糧上市供應節奏變化,短期內國內玉米市場行情仍將保持堅挺,往年階段性售糧高峰對玉米價格形成的打壓,今年或將難以體現。隨著用糧企業原糧庫存不斷提高,南方銷區有進口、華北黃淮有小麥和稻穀替代,加之基層玉米糧源相對較多,進入12月份後,東北地區基層存糧仍有出售變現的需要,後市玉米價格或震蕩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