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要不要滅?以生態保護之名|周道生態文明(16)

2020-12-03 澎湃新聞

高原鼠兔要不要滅?以生態保護之名|周道生態文明(16)

2020-05-14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958年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地區開始消滅高原鼠兔,用農藥來控制鼠兔,隨後是超過半個世紀的大規模消滅鼠兔的運動。那時候,主要的觀點認為鼠兔和家養的牛馬羊爭奪草場。最近幾年,比如2005年,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一期實施,拿出大概1.57億人民幣,用於控制鼠兔,但這一次控制的目的說是「為了保護生態」,很明確地冠名為「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2014年,又開始了三江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的二期,擬投資6.5億元人民幣,在三江源地區要完成鼠兔防治4670萬畝。這種情況今天仍然在延續,我最近看到某省,國家給500萬,但地方有關部門說,這500萬根本就不夠,我們還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開展滅殺。

過去半個世紀,我國花了那麼多錢去毒殺高原鼠兔,但這一行動並沒有基於對鼠兔進行充分的生態評估。那麼高原鼠兔到底是不是「害」?鼠兔和生態環境的關係是什麼?生態保護與建設,到底要不要滅鼠兔?請聽周晉峰博士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圖:高原屬兔(學名:Ochotona curzoniae),萌萌的好似動畫片裡面的「皮卡丘」。但它是鼠兔,不是老鼠哦!鼠兔是兔形目鼠兔科下的一種動物。圖源/百度百科

(左上圖:高原鼠兔,攝:A. Smith;右上圖:2007年時在Dulan的Gouli,政策仍然偏向於毒殺鼠兔。村民們在等著毒穀子拿去撒到鼠兔巢穴。組圖來源:Pika Ecology, umt.edu)

他在本集《周道生態文明》中介紹了鼠兔作為青藏高原關鍵物種對於維持健康的高原生態系統及草場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並建議:在青藏高原上,不要大規模的運用滅鼠藥來控制鼠兔、甚至冠以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為名,這是南轅北轍。我們應該積極的了解自然,充分的讓自然生長,運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來維繫生態平衡。

【關鍵詞】

高原屬兔 青藏高原 生物多樣性 水土保持 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 高原生態系統 鳥鼠同穴 滅鼠藥 黑土灘 過度放牧 哺乳動物 棲息地

文 | Linda

核 | SY

編 | 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在青藏高原這樣大的區域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這裡我們重點討論該生態系統的一個方面,即把高原鼠兔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關鍵性物種,並說明其與整個高原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良性運轉的關係。儘管鼠兔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這個物種正面臨著一場以消滅它們為目的的毒殺運動。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在青藏高原這樣大的區域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這裡我們重點討論該生態系統的一個方面,即把高原鼠兔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關鍵性物種,並說明其與整個高原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良性運轉的關係。儘管鼠兔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這個物種正面臨著一場以消滅它們為目的的毒殺運動。
  • 汙染治理三公理|周道生態文明(第42講)
    | 周道生態文明(第38講) | 南方周末報導綠會「兩會」建言平臺地球之腎與大自然精靈的故事 | 周道生態文明(第37講)周晉峰:綠色工程,亟需從根本上破解綠色思維缺失 | 周道生態文明(第36講)新娛樂平臺怎樣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 鼠兔在維持草原生態平衡中的作用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長期以來,這種體態嬌小的哺乳動物,卻有著「草原殺手」之稱。但人們真的了解鼠兔嗎?鼠兔真的是導致草場退化的罪魁禍首嗎?甚至,在促進草原保護方面,鼠兔還發揮著不可忽視的正能量?  維持草原生態平衡,鼠兔功大過大?《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兔形目專家組專家李維東。
  • 高原鼠兔:朋友還是敵人
    當然,鼠兔的鄰裡關係並不總是那麼緊張。由於家族領地存在重疊的區域,有時候它們也會相互串門,而這背後有著更深的動機。他解釋,鼠兔為了避免家族內部近親繁殖,有的個體會主動遷到相鄰的族群,而要想獲得新家庭的接納,自然要提前聯絡感情,熟悉環境。  每年的4月到6月是鼠兔的繁殖季節,那時你會看到家族的主雄霸氣地站在洞口,發出尖利的長鳴聲,這是它在宣示自己的領域地位。
  • 高原鼠兔:朋友還是敵人—新聞—科學網
    當然,鼠兔的鄰裡關係並不總是那麼緊張。由於家族領地存在重疊的區域,有時候它們也會相互串門,而這背後有著更深的動機。他解釋,鼠兔為了避免家族內部近親繁殖,有的個體會主動遷到相鄰的族群,而要想獲得新家庭的接納,自然要提前聯絡感情,熟悉環境。 每年的4月到6月是鼠兔的繁殖季節,那時你會看到家族的主雄霸氣地站在洞口,發出尖利的長鳴聲,這是它在宣示自己的領域地位。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對推動高原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國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將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目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逐漸形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作用正在顯現。
  • 高原鼠兔的關鍵地位:對本土鳥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編者按:近日一位資深學者向綠會小編推薦了這篇文章,我們認為該文的研究對於我國青藏高原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非常有價值。現將此文轉載如下。供讀者參考、思考、討論。Fan et al.(1999)估計,從1960年到1990年青海省累計在208 000 km2的土地上施了滅鼠藥。Drandui於1996年估計,在1986年和1994年昆蟲和齧齒目動物控制計劃在大於1/5的青海草地,即大於74 628 km2的土地上被廣泛實施。儘管缺乏對高原鼠兔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的綜合性分析,這些大規模的投毒計劃仍在進行中(Smith and Foggin, 2000)。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何方神聖?
    這是因為高原鼠兔繁殖能力強,它們能夠在夏天時繁殖多胎幼崽,滿足食肉動物們對肉類的需求。要知道的是,青藏高原地區小型食草類哺乳動物較少,如果沒有高原鼠兔的存在,那麼香鼬、藏沙狐、狼甚至老鷹、禿鷲等食肉動物都會減少一大半的能量來源,也將會導致它們數量減少。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什麼動物?
    高原鼠兔的重要性和兔子不同的是,高原鼠兔沒有尾巴,耳朵雖然也是豎起來,但它們的耳朵比較圓,看起來非常可愛。據研究發現: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地區的關鍵物種,如果它們的數量減少,那麼當地的整個生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 三江源掀起新一輪高原鼠兔「殲滅戰」
    三江源掀起新一輪高原鼠兔「殲滅戰」 >   中新網西寧11月30日電(胡友軍)「2014年,我們計劃完成鼠兔防治4670萬餘畝,其中高原鼠兔3907萬餘畝、高原鼢鼠763萬餘畝,目前前期工作已經展開。」
  • 讓「高原明珠」更璀璨——草海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綜述
    人們開始意識到:草海並非只是存在於我們身邊一灣美麗卻可有可無的淺水,它其實還扮演著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維護周邊區域生態平衡的核心,是調節氣候、淨化水質、蓄洪抗旱、涵養水源、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的生態溼地系統,是「地球之腎」的重要組成部分。遭受過教訓的人們,開始著手保護草海。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對推動高原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國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將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目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逐漸形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作用正在顯現。
  • 人民網評: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 生態環境保護 八大公害事件...
    在剛剛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生態文明建設對於改善民生福祉、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永續發展的深遠意義,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出「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重大判斷,擘畫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藍圖,13億中國人期盼的「美麗中國」前景可期。
  • 海洋生態文明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79講周道
    生態文明的核心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因此海洋的生態文明當前最重要的應該包括:1紅樹林、各類潮間帶溼地、各種海岸線、所有通往海洋的河流,的保護;2海洋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保護,各種海洋生命,海草、海藻、海鳥、魚類,哺乳等;3海洋人類活動改善,特別是郵輪、航運,航道和航速,噪音、油汙、船體、壓艙水等;4海洋保護區,禁捕、限捕;5影響海洋重大事項的改善,減碳與氣候努力(氣候變化會根本影響海洋生命,比如首先影響珊瑚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行進在海拔4600米的科考區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
    這樣的「生態滅殺」論,出發點雖是善意,但可能引發的後果卻令人擔憂。對上述這些野生動物,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和嚴禁食用,很有必要,科研利用則應非常慎重和有限度,但「生態滅殺」是不可行的。我們應當尊重生態系統複雜的多樣性和平衡調控機制,片面地以人類為中心來區分哪些物種應該保護、哪些物種要針對性地進行「生態滅殺」,不但無法給人類帶來安全,還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病毒與野生動物乃至生態系統共生共存談起病毒,人類唯恐避之不及。
  • 傳奇寫在大地上:走進中科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轉載
    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在實驗室裡練就的一身本事,放到祖國西部的廣闊天地裡去接受錘鍊,去書寫傳奇……傳奇寫在高原多年來,三江源地區鼠兔泛濫成災,政府斥巨資消滅鼠兔。一根杆子8米高,在氧氣稀薄的高原上,至少要10個精幹小夥合作才能豎起來。算上人工和運輸費,一個巢的成本超過5000元。剛開始,當地百姓不理解這些外來人。慢慢地,看到猛禽在人工巢裡安家繁衍,看到猛禽捕食鼠兔保護了草原,老百姓打心底歡迎他們的到來。「出於宗教意識和文化傳統,當地人並不喜歡直接去打擾野生動物,而猛禽捕食這種原生態的滅鼠兔方式,與當地人的信仰達成了高度的契合。」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終強調堅持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 給草甸做「CT」問診江源生態隱患——江源科考探測高原草甸地下空間結構見聞
    新華社西寧8月28日電題:給草甸做「CT」 問診江源生態隱患——江源科考探測高原草甸地下空間結構見聞新華社記者李寧、李思遠、吳剛「波形圖數據出現異常,可能遇到了石塊,這條線得重新走一遍。」從事地球物理探測研究的周華敏博士盯著眼前的電腦屏幕發出提醒,身後的幾名同事拿起儀器核對數據。這是由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共同牽頭組織的2020年江源綜合科考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