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化學提取、分離和鑑定方法(一)

2020-11-22 生物谷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劑提取法:

  1.溶劑提取法的原理:溶劑提取法是根據中草藥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質,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藥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當溶劑加到中草藥原料(需適當粉碎)中時,溶劑由於擴散、滲透作用逐漸通過細胞壁透入到細胞內,溶解了可溶性物質,而造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於是細胞內的濃溶液不斷向外擴散,溶劑又不斷進入藥材組織細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細胞內外溶液濃度達到動態平衡時,將此飽和溶液濾出,繼續多次加入新溶劑,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於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藥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度直接與溶劑性質有關。溶劑可分為水、親本性有機溶劑及親脂性有機溶劑,被溶解物質也有親水性及親脂性的不同。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中親水性基團多,其極性大而疏於油;有的親水性基團少,其。極性小而疏於水。

種親水性、親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直接相關。一般來說,兩種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極性越大,或極性功能基數量越多,則整個分子的極性大,親水性強,而親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極性部分越大,或碳鍵越長,則極性小,親脂性強,而親水性就越弱。

  各類溶劑的性質,同樣也與其分子結構有關。例如甲醇、乙醇是親水性比較強的溶劑,它們的分子比較小,有羥基存在,與水的結構很近似,所以能夠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雖都有羥基,保持和水有相似處,但分子逐漸地加大,與水性質也就逐漸疏遠。所以它們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們互溶達到飽和狀態之後,丁醇或戊醇都能與水分層。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烴類或氯烴衍生物,分子中沒有氧,屬於親脂性強的溶劑。

  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時中草藥成分結構分析,去估計它們的此類性質和選用的溶劑。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較小的多羥基化合物,具有強親水性,極易溶於水,就是在親水性比較強的乙醇中也難於溶解。澱粉雖然羥基數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難溶解於水。蛋白質和胺基酸都是酸鹼兩性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極性,所以能溶於水,不溶於或難溶子有機溶劑。甙類都比其甙元的親水性強,特別是皂甙由於它們的分子中往往結合有多數糖分子,羥基數目多,能表現出較強的親水性,而皂甙元則屬於親脂性強的化合物。多數游離的生物鹼是親脂性化合物,與酸結合成鹽後,能夠離子化,加強了極性,就變為親水的注質,這些生物鹼可稱為半極性化合物。所以,生物鹼的鹽類易溶於水,不溶或難溶於有機溶劑;而多數游離的生物鹼不溶或難溶於水,易溶於親脂性溶劑,一般以在氯仿中溶解度最大。鞣質是多羥基的化臺物,為親水性的物質。油脂、揮髮油、蠟、脂溶性色素都是強親脂性的成分。

  總的說來,只要中草藥成分的親水性和親脂性與溶劑的此項性質相當,就會在其中有較大的溶解度,即所謂「相似相溶」的規律。這是選擇適當溶劑自中草藥中提取所需要成分的依據之一。

  2.溶劑的選擇:運用溶劑提取法的關鍵,是選擇適當的溶劑。溶劑選擇適當,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將需要的成分提取出來。選擇溶劑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溶劑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雜質溶解度小;②溶劑不能與中藥的成分起化學變化;③溶劑要經濟、易得、使用安全等。

  常見的提取溶劑可分為以下三類:

  1)水:水是

強的極性溶劑。中草藥中親水性的成分,如無機鹽、糖類、分子不太大的多糖類、鞣質、胺基酸、蛋白質、有機酸鹽、生物鹼鹽及甙類等都能被水溶出。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採用酸水及鹼水作為提取溶劑。酸水提取,可使生物鹼與酸生成鹽類而溶出,鹼水提取可使有機酸、黃酮、蒽醌、內酯、香豆素以及酚類成分溶出。但用水提取易酶解甙類成分,且易黴壞變質。某些含果膠、粘液質類成分的中草藥,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難過濾。沸水提取時,中草藥中的澱粉可被糊化,而增加過濾的困難。故含澱粉量多的中草藥,不宜磨成細粉後加水煎煮。中藥傳統用的湯劑,多用中藥飲片直火煎煮,加溫可以增大中藥成分的溶解度外,還可能有與其他成分產生「助溶」現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親脂性強的成分的溶解度。但多數親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既使有助溶現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如果應用大量水煎煮,就會增加蒸發濃縮時的困難,且會溶出大量雜質,給進一步分離提純帶來麻煩。中草藥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及粘液質類成分,在減壓濃縮時,還會產生大量泡沫,造成濃縮的困難。通常可在蒸餾器上裝置一個汽一液分離防濺球加以克服,工業上則常用薄膜濃縮裝置。

  2)親水性的有機溶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與水能混溶的有機溶劑,如乙醇(酒精)、甲醇(木精)、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較好,對中草藥細胞的穿透能力較強。親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質、粘液質、果膠、澱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難溶於水的親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較大。還可以根據被提取物質的性質,採用不同濃度的乙醇進行提取。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較少,提取時間短,溶解出的水溶性雜質也少。乙醇為有機溶劑,雖易燃,但毒性小,價格便宜,來源方便,有一定設備即可回收反覆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發黴變質。由於這些原因,用乙醇提取的方法是歷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甲醇的性質和乙醇相似,沸點較低(64℃),但有毒性,使用時應注意。

  3)親脂性的有機溶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與水不能混溶的有機溶劑,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這些溶劑的選擇性能強,不能或不容易提出親水性雜質。但這類溶劑揮發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價格較貴,設備要求較高,且它們透入植物組織的能力較弱,往往需要長時間反覆提取才能提取完全。如果藥材中含有較多的水分,用這類溶劑就很難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中草藥原料時,直接應用這類溶劑有一定的局限性。

  3.提取方法:用溶劑提取中草藥成分,、常用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連續回流提取法等。同時,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時間、提取溫度、設備條件等因素也都能影響提取效率,必須加以考慮。

  1)浸漬法:浸漬法系將中草藥粉末或碎塊裝人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宜的溶劑(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漬藥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較簡單易行,但浸出率較差,且如用水為溶劑,其提取液易於發黴變質)須注意加入適當的防腐劑。

  2)滲漉法:滲漉法是將中草藥粉末裝在滲漉器中,不斷添加新溶劑,使其滲透過藥材,自上而下從滲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種浸出方法小當溶劑滲進藥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故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但應控制流速,在滲渡過程中隨時自藥面上補充新溶劑,使藥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為止。或當滲滴液顏色極淺或滲湧液的體積相當於:原藥材重的10倍時,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淮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為陶器、砂罐或銅製、搪瓷器皿,不宜用鐵鍋,以免藥液變色。直火加熱時最好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藥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熱設備的藥廠,多採用大反應鍋、大銅鍋、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熱。還可將數個煎煮器通過管道互相連接,進行連續煎浸。

  4)回流提取法: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需採用回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小量操作時,可在圓底燒瓶上連接回流冷凝器。瓶內裝藥材約為容量的%~%,溶劑浸過藥材表面約1~2cm。在水浴中加熱回流,一般保持沸騰約:小時小放冷過濾,再在藥渣中加溶劑,作第二、三次加熱回流分別約半小時,或至基本提盡有效成分為止。此法提取效率較冷浸法高,大量生產中多採用連續提取法。

  5)動連續提取法:應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提取中草藥有效成分,不論小型實驗或大型生產,均以連續提取法為好,而且需用溶劑量較少,提取成分也較完全。實驗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稱索氏提取器。連續提取法,一般需數小時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熱時間較長,遇熱不穩定易變化的成分不宜採用此法。

  (二)水蒸氣蒸餾法:。水蒸氣蒸餾法,適用於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中草藥成分的提取。此類成分的沸點多在100℃以上,與水不相混溶或僅微溶,且在約100℃時存一定的蒸氣壓。當與水在一起加熱時,其蒸氣壓和水的蒸氣壓總和為一個大氣壓時,液體就開始沸騰,水蒸氣將揮發性物質一併帶出。例如中草藥中的揮髮油,某些小分子生物鹼一麻黃鹼、蕭鹼、檳榔鹼,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質。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應用本法提取。有些揮發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將蒸餾液重新蒸餾,在最先蒸餾出的部分,分出揮髮油層,或在蒸餾液水層經鹽析法並用低沸點溶劑將成分提取出來。例如玫瑰油、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等的製備多採用此法。

  (三)升華法:固體物質受熱直接氣化,遇冷後又凝固為固體化合物,稱為升華。中草藥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華的性質,故可利用升華法直接自中草藥中提取出來。例如樟木中升華的樟腦(camphor),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詳細的記載,為世界上最早應用升華法製取藥材有效成分的記述。茶葉中的咖啡鹼在178℃以上就能升華而不被分解。游離羥基蒽醌類成分,一些香豆素類,有機酸類成分,有些也具有升華的性質。例如七葉內酯及苯甲酸等。

  升華法雖然簡單易行,但中草藥炭化後,往往產生揮發性的焦油狀物,粘附在升華物上,不易精製除去,其次,升華不完全,產率低,有時還伴隨有分解現象。

相關焦點

  • 「天然產物與中藥提取、分離純化及生產工藝過程智能化 關鍵技術...
    【中國製藥網 會議論壇】 近年來,隨著天然產物與中藥開發利用的快速發展,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日益受到重視,一些現代化提取分離技術越來越顯現出特有的優勢,如超聲協助提取、微波輔助提取、製備液相色譜法、膜分離技術、大孔吸附樹脂等技術在天然產物與中藥開發中起著重要作用。
  • 與傳統煎煮法相比,現代中藥提取技術具有哪些優勢?
    【製藥站 技術文章】中藥成份十分複雜,需要靠提取其有效成分並進一步加以分離、純化,才能得到有效單體。中藥提取就是利用一些技術提取其中有效成份,使得中藥製劑的內在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提高,使中藥的效果得以發揮。
  • 從傳統方法到現代化控制 中藥提取技術加速變革
    【中國製藥網 技術文章】中藥生產主要採用批量的方式,工藝一般包含中藥提取、濃縮、沉澱、分離、純化、吸附、洗脫、精餾等環節。中藥提取是一個關鍵環節,它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
  • 藥學畢業論文精品範文《葉底珠石油醚層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鑑定》
    很多人寫畢業論文不知道從哪下手,本文通過《葉底珠石油醚層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鑑定》這篇藥學本科畢業論文告訴大家藥學畢業論文該怎麼寫,由哪些部分組成,讓大家在下筆之前做到心裡有底。摘 要[目的]:對葉底珠原藥材進行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旨在分離得到具有活性的單體化合物,並確定其化學結構,為葉底珠的研究與應用奠定基礎。[方法]:葉底珠乾燥藥材10kg ,用甲醇熱回流提取,浸膏加適量水成混懸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萃取部分採用矽膠柱層析進行分離純化,通過1H-NMR和13C-NMR等波譜技術確定化合物結構。
  • 膜分離,膜濃縮-植物提取液分離純化|世達膜科技
    膜分離,膜濃縮-植物提取液分離純化一、膜分離技術1.膜技術及其發展膜分離技術是一項新興的高效分離技術,是 21 世紀綠色、節能的高科技產業技術,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成為競相研究、開發、它與傳統過濾器的不同在於,膜可以在分子級別內進行分離,並且這一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不需發生相的變化和添加助劑。膜的厚度一般為納米級,依據其孔徑的不同,可將膜分為微濾膜、微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膜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居多,如聚醯胺、聚醚碸、聚氟聚合物等等。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2)
    據報導,有人不經分離直接用UV對32種石斛粉末的氯仿液進行了測定,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了綜合分析,獲得了滿意的結果。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利用導數光譜消除樣品中的一些無關吸收,排除原圖譜中的某些幹擾,更加方便快捷。7、1H—NMR指紋圖譜:以1H—NMR指紋法鑑定植物類中藥是反映中藥的整體化學特徵和中藥多組份、作用多靶點的特點,對中藥進行的基源鑑定和品質評價的研究。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
    中藥指紋圖譜需要結合現代分析技術手段。針對中藥指紋圖譜的研究所涉及的方法種類繁多,主要採用色譜方法分離特徵成分;採用uV、IR、NMR、MS等光譜方法鑑定化合物的結構,提高指紋圖譜的可信度。2、氣相色譜(GC)及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GC—MS)指紋圖譜    毛細管氣相色譜所包含的大量特徵成分數據,猶如人類的指紋,具有特徵代表性,在中藥成分研究中主要用於中藥揮發性成分的分離、鑑別。    吉力等用GC—MS聯用法分析了草麻黃、中麻黃和木賊麻黃揮髮油的化學成分,並測定了各成分的相對百分含量,共鑑定了127個化學成分。
  • 核磁、質譜等多種分析技術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中藥質量控制之核磁共振波譜核磁共振最主要的應用是通過物理方法測定化合物的分子結構,而中藥有效性的物質基礎研究是中藥質量控制中的重要環節。利用核磁共振技術能夠獲得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除單獨利用核磁共振技術,HPLC-NMR聯用技術也被應用到中藥質量控制中。
  • 2018年自考中藥化學複習筆記六
    揮髮油常用提取方法有那些?答:(1).蒸餾法  該法是提取揮髮油最常用的方法, 蒸餾法雖具有設備簡單、容易操作、成本低、提油率高等優點,但總體來說,揮髮油與水接觸時間較長,溫度較高,某些含有對熱不穩定成分的揮髮油容易產生相應成分的分解而影響揮髮油的品質,因此對熱不穩定的揮髮油不能用此法提取。
  • 中藥研究系列專題——中藥材鑑定及溯源
    有效成分的結構鑑定、道地藥材真偽鑑別,作為中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控制中藥質量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iMScope QT不僅完美融合了形態學研究,而且具有出色的速度,靈敏度和空間解析度,可對中藥材有效成分或指標成分的分子進行定性鑑定、定量研究和可視化分布分析。
  • 天然香料的提取分離技術
    一、天然香料的提取分離技術  1.水蒸氣蒸餾法  在植物性天然香料生產中,水蒸氣蒸餾是最常用的一種技術,該方法特點是設備簡單容易操作、成本低、產量大。  除在沸水中主香成分容易溶解、水解或分解的植物原料外(如茉莉、紫羅蘭金和歡等一些鮮花),絕大多數芳香植物均可以用水蒸氣蒸餾方法生產精油。
  • 纖維素酶在中藥成分提取中的應用
    本文就纖維素酶的作用機理、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及目前用於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的研究情況作一綜述。一些嗜鹼和耐鹼性的細菌,如Bacillus屬中的某些種,可以產生在鹼性條件下保持較高活性的纖維素酶。至於海洋細菌,王玢等分離出的細菌產纖維素酶最適反應溫度為35℃,最適pH值為6.0,屬酸性酶。曾胤新等分離出的細菌所產纖維素酶的最適作用溫度皆為35℃。此外,酶的用量、激活劑、抑制劑等都會影響纖維素水解及其速率。
  • 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在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的海洋裡縱橫馳騁
    「從中藥黑乎乎的提取物裡,分離出各種顏色的物質,並通過科學手段鑑定它們的結構,探索其作用機制,這個過程很有挑戰性,也很有成就感。」葉文才說。在今年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活動中,葉文才被授予全國創新爭先獎。
  • 暨大團隊建立中藥重要雜環中間體提純關鍵技術
    南方網訊 記者日前從暨南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孫平華教授團隊針對中藥及天然藥物中雜環活性成分的化學結構和電子排布的特性,遵循工業化生產的習慣,利用多學科的交叉結合,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建立了新型藥物重要雜環中間體的提取純化生產技術,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和專利壁壘,已成為了藥物雜環研發領域具有一定示範作用的代表性工作
  • 中藥配方顆粒比傳統中藥飲片更好嗎?
    【天地網訊】    傳統中藥飲片存在煎煮耗時耗力,攜帶不方便的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已很少有人自煎中藥,醫院和藥店代煎中藥人氣正旺,相對代煎,直接選擇衝泡中藥配方顆粒更是簡單、高效,尤其適合辦公室一族以及學生族使用。
  • 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
    實際上,鈾並不是海水的主要構成成分,相比是鈉、鎂、鈣等主要離子元素,鈾的數量級非常小,佔比僅為其(鈉、鎂、鈣等元素)百萬分之一,這也增加了鈾的提取難度。劉翀告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海水中低濃度元素的提取需要新材料以及新的分離技術。對此她開發了兩種電化學方法從海水中提取鈾和鋰:半波整流交流電化學方法(HW-ACE)提鈾和脈衝電化學插層法提鋰。
  • 中學化學中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常用的幾種方法
    物質的分離是為了得到混合物中的不同純淨物,要保持各純淨物原來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狀態。而物質的提純只是為了淨化混合物中的主體物質,不需要考慮提純後的雜質。1.過濾利用物質的溶解度不同,分離可溶物和難溶物,常用於固液分離。如粗鹽的提純。主要儀器:漏鬥、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濾紙。
  • 一種快速鑑定RNA 質量的方法
    Northern 印跡雜交分析、寡聚(Oligdt) 纖維素選擇分離mRNA、cDNA合成及體外翻譯等實驗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RNA 的質量。因此在進行這些實驗之前對RNA 的質量進行快速可靠的鑑定就十分必要。目前RNA 的質量採用變性瓊脂糖凝膠電泳方法來鑑定[1 ] ,這些方法步驟繁瑣、費時、費力。
  • 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原位分離培養微生物對於揭示微生物在植物生長和健康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分離培養的微生物和無菌體系相結合,將揭示根系微生物與植物生長表型之間的因果關係和互作機制,是推動根系微生物組從描述向功能研究發展的重要技術。白洋研究組在Nature Protocols 雜誌撰寫文章詳細介紹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 超聲波提取法
    英文名:Ultrasonic Extraction, UE定義:超聲提取法是利用超聲波的空化作用、機械效應和熱效應等加速胞內有效物質的釋放、擴散和溶解,顯著提高提取效率的提取方法。原 理:超聲提取的主要理論依據是超聲的空化效應、熱效應和機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