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葉文才。 蘇運生 攝
暨南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葉文才。 蘇運生 攝
中新網廣州8月20日電 題: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在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的海洋裡縱橫馳騁
中新網記者 郭軍
「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中我們也看到中醫藥確實有它獨特的優勢。」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未來對中醫藥的重視和支持會越來越大,中醫藥的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好。
葉文才是知名的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專家,長期從事中藥和天然藥物活性成分、天然產物來源的創新藥物等研究,在對150餘種中藥和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千多種新化合物,以及一些重要的新藥先導化合物。
「從中藥黑乎乎的提取物裡,分離出各種顏色的物質,並通過科學手段鑑定它們的結構,探索其作用機制,這個過程很有挑戰性,也很有成就感。」葉文才說。
在今年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活動中,葉文才被授予全國創新爭先獎。這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後,中國批准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科技獎項,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技人才大獎。
談及獲獎體會,葉文才顯得平靜而謙和。他說:「在我看來,在科研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爭當先進。」
事實上,這也是他近40年來始終對事業充滿熱愛,並孜孜以求的真實寫照。
談到葉文才的研究,就不得不提到「三萜及其皂苷」,這是他大學畢業後在中草藥成分研究中首先碰到的一類活性成分。
1983年,作為南京藥學院中藥學專業第一屆畢業生,葉文才被分配到安徽蕪湖中醫學校中藥化學教研室教書,一待就是五年。上課之餘,出於對中藥和天然藥物的強烈興趣,他經常跟著藥用植物學的老師去九華山採藥,通過當地村民介紹知道了一種名為「鐵蜈蚣」的植物,在當地被用於治療風溼痺痛。
「我當時非常想弄清楚是什麼化學物質在起作用?」葉文才說,當時條件十分艱苦,不僅沒有現在實驗室常備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就連簡單的層析柱、玻璃儀器、矽膠、化學試劑都得一點一點地想辦法。但是,他與教研室老師一道,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了「鐵蜈蚣」的部分化學成分研究,發現其活性成分就是三萜皂苷。相關成果於1988年發表在日本的《生藥學雜誌》上。
後因工作調動,葉文才沒能再繼續研究這個課題。直到2013年,廣州某製藥廠找到他,希望與其合作研究地烏風溼安膠囊(原料藥為「鐵蜈蚣」的總皂苷部位)。時隔近30年,又能重新研究大學畢業以後所做的第一個藥用植物,這讓葉文才非常興奮。
「沒提太多條件就答應了。」葉文才說。後續的研究,分離鑑定了20餘個三萜皂苷成分,並對其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同時還建立了地烏藥材、地烏總皂苷和地烏風溼安膠囊的HPLC特徵指紋圖譜。目前,地烏風溼安膠囊已完成III期臨床研究,正在申報新藥證書。
葉文才團隊對中藥和天然藥物中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的系統研究受到業界高度肯定,該研究項目成功入選「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並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2年,受中國工程院姚新生院士舉薦,葉文才從中國藥科大學調入暨南大學,任新籌建的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此後十餘年,他對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及中藥現代化的初心始終未變。期間,他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及珠江人才計劃首批本土創新團隊項目等。
「我們對110多種嶺南中草藥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和鑑定。」葉文才說,嶺南中草藥品種佔了整個中國中草藥的四分之一,使用非常廣泛,但由於種種原因,進入國家藥典的品種比較少。因此,通過對嶺南中草藥化學成分的系統研究,可幫助其建立更高質量標準,也有利於以此為基礎的創新藥物研發。
葉文才團隊還致力於名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研究。他舉例,團隊早年幫助江西某藥企對其一款傳統中藥活性成分注射液進行化學成分分析,並重建質量標準,不僅保證產品的均一性,也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和市場佔有率,其年產值從2-3千萬元增至30多億元。近年來,葉文才團隊又對韶關某藥企的另一款中藥注射液進行二次開發,其產值短短幾年增加了三倍多。
談到暨南大學的中醫藥學科建設,葉文才教授介紹說,目前該校中藥學學科已連續三年QS全國排名第四。藥學學科也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
「將來學校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學科的投入,將中醫藥學的某些學科方向打造成為『單打冠軍』。」葉文才透露,暨南大學還計劃成立「中藥和天然藥物硏究院」,統一規劃、整合全校中藥和天然藥物硏究的資源。另外,還將在中醫學院增設針灸學等專業。
葉文才是九三學社社員,現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和廣東省委副主委。作為民主黨派代表,他還先後當選廣東省政協委員和常委。多年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結合專業優勢在參政議政方面積極履職,提出的關於建議廣東省加大投入基礎研究科研經費等多項提案,被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採納。
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葉文才勉勵青年學子,一定要選好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做好職業規劃,然後還要持之以恆。他坦言:「唯有興趣和堅持,才能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