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在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的海洋裡縱橫馳騁

2020-12-05 瀟湘名醫

暨南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葉文才。 蘇運生 攝

暨南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葉文才。 蘇運生 攝

中新網廣州8月20日電 題: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在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的海洋裡縱橫馳騁

中新網記者 郭軍

「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中我們也看到中醫藥確實有它獨特的優勢。」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未來對中醫藥的重視和支持會越來越大,中醫藥的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好。

葉文才是知名的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專家,長期從事中藥和天然藥物活性成分、天然產物來源的創新藥物等研究,在對150餘種中藥和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千多種新化合物,以及一些重要的新藥先導化合物。

「從中藥黑乎乎的提取物裡,分離出各種顏色的物質,並通過科學手段鑑定它們的結構,探索其作用機制,這個過程很有挑戰性,也很有成就感。」葉文才說。

在今年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活動中,葉文才被授予全國創新爭先獎。這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後,中國批准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科技獎項,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技人才大獎。

談及獲獎體會,葉文才顯得平靜而謙和。他說:「在我看來,在科研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爭當先進。」

事實上,這也是他近40年來始終對事業充滿熱愛,並孜孜以求的真實寫照。

談到葉文才的研究,就不得不提到「三萜及其皂苷」,這是他大學畢業後在中草藥成分研究中首先碰到的一類活性成分。

1983年,作為南京藥學院中藥學專業第一屆畢業生,葉文才被分配到安徽蕪湖中醫學校中藥化學教研室教書,一待就是五年。上課之餘,出於對中藥和天然藥物的強烈興趣,他經常跟著藥用植物學的老師去九華山採藥,通過當地村民介紹知道了一種名為「鐵蜈蚣」的植物,在當地被用於治療風溼痺痛。

「我當時非常想弄清楚是什麼化學物質在起作用?」葉文才說,當時條件十分艱苦,不僅沒有現在實驗室常備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就連簡單的層析柱、玻璃儀器、矽膠、化學試劑都得一點一點地想辦法。但是,他與教研室老師一道,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了「鐵蜈蚣」的部分化學成分研究,發現其活性成分就是三萜皂苷。相關成果於1988年發表在日本的《生藥學雜誌》上。

後因工作調動,葉文才沒能再繼續研究這個課題。直到2013年,廣州某製藥廠找到他,希望與其合作研究地烏風溼安膠囊(原料藥為「鐵蜈蚣」的總皂苷部位)。時隔近30年,又能重新研究大學畢業以後所做的第一個藥用植物,這讓葉文才非常興奮。

「沒提太多條件就答應了。」葉文才說。後續的研究,分離鑑定了20餘個三萜皂苷成分,並對其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同時還建立了地烏藥材、地烏總皂苷和地烏風溼安膠囊的HPLC特徵指紋圖譜。目前,地烏風溼安膠囊已完成III期臨床研究,正在申報新藥證書。

葉文才團隊對中藥和天然藥物中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的系統研究受到業界高度肯定,該研究項目成功入選「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並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2年,受中國工程院姚新生院士舉薦,葉文才從中國藥科大學調入暨南大學,任新籌建的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此後十餘年,他對中藥和天然藥物化學及中藥現代化的初心始終未變。期間,他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及珠江人才計劃首批本土創新團隊項目等。

「我們對110多種嶺南中草藥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和鑑定。」葉文才說,嶺南中草藥品種佔了整個中國中草藥的四分之一,使用非常廣泛,但由於種種原因,進入國家藥典的品種比較少。因此,通過對嶺南中草藥化學成分的系統研究,可幫助其建立更高質量標準,也有利於以此為基礎的創新藥物研發。

葉文才團隊還致力於名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研究。他舉例,團隊早年幫助江西某藥企對其一款傳統中藥活性成分注射液進行化學成分分析,並重建質量標準,不僅保證產品的均一性,也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和市場佔有率,其年產值從2-3千萬元增至30多億元。近年來,葉文才團隊又對韶關某藥企的另一款中藥注射液進行二次開發,其產值短短幾年增加了三倍多。

談到暨南大學的中醫藥學科建設,葉文才教授介紹說,目前該校中藥學學科已連續三年QS全國排名第四。藥學學科也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

「將來學校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學科的投入,將中醫藥學的某些學科方向打造成為『單打冠軍』。」葉文才透露,暨南大學還計劃成立「中藥和天然藥物硏究院」,統一規劃、整合全校中藥和天然藥物硏究的資源。另外,還將在中醫學院增設針灸學等專業。

葉文才是九三學社社員,現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和廣東省委副主委。作為民主黨派代表,他還先後當選廣東省政協委員和常委。多年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結合專業優勢在參政議政方面積極履職,提出的關於建議廣東省加大投入基礎研究科研經費等多項提案,被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採納。

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葉文才勉勵青年學子,一定要選好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做好職業規劃,然後還要持之以恆。他坦言:「唯有興趣和堅持,才能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藥學會第十九屆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 在河南中醫藥大學...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省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九屆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暨中藥高等教育發展60年高峰論壇」在河南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第一、第二報告廳召開。,劉昌孝院士作了題為《基於質量標誌物的中藥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的報告,強調中藥不是簡單的植物藥,中藥發展要傳承、創新、求真;南京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段金廒教授作了題為《中藥資源化學學科建立與發展為藥材合理生產和資源有效利用提供新動能》的報告。
  • 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揭牌
    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揭牌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發表論文
    這些化合物大都具有多樣性的結構,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它們是巨大的新藥寶庫,目前有近乎60%的臨床應用藥物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天然產物。例如著名的紫杉醇、青蒿素、阿維菌素、萬古黴素等。然而由於天然來源常常是不可控的,因此天然產物化學合成就顯得尤為重要。
  • 暨南大學成立「黃愛廉護理教育發展基金」
    「黃愛廉護理教育發展基金」 暨南大學 供圖   中新網廣州11月6日電 (記者 郭軍)11月6日,黃愛廉護理教育發展基金成立大會在暨南大學舉行。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周紫霄、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黨委副書記孫彧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基金會主要負責人、護理學院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要負責人以及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代表,護理學院和附屬第一醫院的師生代表約300人參加會議。
  • 創新藥物研發新趨勢——首屆「化學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國際...
    2019年12月9日,由中國藥科大學和東南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化學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國際研討會在南京隆重召開,由中國藥理學會分析藥理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藥理學會、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質譜專業委員會、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藥科大學)、東南大學生物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藥物代謝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 世界中聯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在濟成立
    本次會議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承辦,山東中醫藥大學、三株集團協辦。、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喬延江,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米寬慶等領導出席會議。
  • 暨南大學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在行政工作和社會兼職方面,1993年任暨南大學企業管理系副主任,1997年任企業管理系主任兼MBA中心副主任,1998年任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2000年任暨南大學副校長,2001年兼任暨南大學珠海學院院長。
  • 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在泰揭牌
    新華社曼谷8月9日電(記者楊舟 謝淑玲)由中泰雙方研究機構共同發起建立的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8日晚在曼谷舉行揭牌儀式。聯合研究院將助力兩國衛生領域的合作發展及天然藥物的研發與產業化。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名譽院長、泰國國王的妹妹朱拉蓬公主為聯合研究院揭牌。聯合研究院由泰國朱拉蓬王家學院、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發起建立,秘書處設立在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
  • 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研究高端論壇在西寧舉行
    為貫徹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由《藥學學報》編委會和中國藥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青海大學等單位承辦的2017中藥和天然藥物研究高端論壇於20日在西寧啟幕,陳芬兒等多位院士與200餘位國內外中藥和天然藥物頂尖學者論道崑崙。
  • 南方科技大學、暨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你會怎麼選?
    暨南大學在廣州、深圳、珠海有五個校區,校本部在廣州市,校園佔地總面積3182.4畝,設有37個學院和研究生院、本科生院,開辦98個本科專業,擁有全日制學生39543人,其中本科生27487人、研究生12056人。暨南大學優勢學科:臨床醫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農業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
  • 附件1:中藥、天然藥物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
    「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中藥、天然藥物複方製劑」包括:  6.1中藥複方製劑;  6.2天然藥物複方製劑;  6.3中藥、天然藥物和化學藥品組成的複方製劑。  中藥複方製劑應在傳統醫藥理論指導下組方。主要包括: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主治為證候的中藥複方製劑、主治為病證結合的中藥複方製劑等。
  •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
    現代的化學研究方法與多種生物技術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已成為當今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的主流,並且是今後數十年海洋藥物研究的主要趨勢。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發現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是海洋藥物開發的基礎和源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存在著許多特殊的次生代謝產物。
  • 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隆重開幕
    8月19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探索與發現」在同濟大學隆重開幕。此次會議邀請到天然藥物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大家分享天然藥物領域的新發現與新進展。目前有50%的臨床應用藥物來自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結構多樣,藥理作用獨特,大多數都經過長期的臨床應用,其療效確切,使用安全性高。並且許多結構新穎 的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正處於臨床和臨床前研究階段。因此,從天然產物中尋找高效低毒易得的先導化合物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天然產物在今後仍將是新藥的重要 來源。
  • 暨南大學成立林劍生物醫藥發展基金
    中新網廣州10月16日電 (記者 郭軍)暨南大學林劍生物醫藥發展基金成立儀式暨學術交流會在該校曾憲梓科學館舉行。  林劍教授是中國著名遺傳學家,基金工程藥物研發領域的領軍人物,師從中國遺傳學鼻祖李汝祺先生。他於1981年調至暨南大學任教,歷任生物系主任、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理工學院副院長、暨南大學副校長。
  • 2015年獲批的都是些什麼藥(中藥、天然藥物篇)
    據統計,2015年度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共批准中藥、天然藥物上市註冊申請76個,化學藥品上市註冊申請241個,生物製品上市註冊申請25個。這次,我們來看一下這76個新獲準上市的中藥、天然藥物都是什麼藥——2015年獲批准上市的76個中藥、天然藥物中,有2個5類,5個6類,45個8類和24個9類。
  • 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院士榮獲上海市「一帶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申報的《中泰天然藥物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項目入選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  2019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泰國朱拉蓬皇家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建立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中國總部設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
  • 暨南大學陳填烽團隊在納米藥物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上取得新進展
    2020-12-30 09:19:35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陳填烽教授團隊
  • 基於中藥提取的天然藥物注射液上市後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專家研討會...
    基於中藥提取的天然藥物注射液上市後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09-23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