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兩位市人大代表的扶貧故事丨平安鄉的暖冬

2020-12-05 上遊新聞

新聞回放>

2019年4月16日下午,習近平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

奉節縣平安鄉黨委書記鄒遠珍針對「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向總書記匯報了平安鄉開展「四訪」帶來的成效。

「四訪」指的是幹部走訪,教師家訪,醫生巡訪,農技隨訪。

「我們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精準施策,改造了1112戶危房,易地扶貧搬遷168戶……」鄒遠珍向總書記匯報了農村危房改造的補助標準,並高興地告訴總書記:「平安鄉已經戶戶住上了安全房!」

△平安鄉雪景

1月7日,奉節縣平安鄉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瑞雪兆豐年。平安鄉的氣溫已經降到了接近零度,但寒冷的風雪擋不住當地人們內心的溫暖。

對居住在這裡的7000多戶村民來說,這是平安鄉最溫暖的一個冬天。

2019年,平安鄉抓實「兩不愁三保障」,貧困發生率首次降到1個百分點以下,僅有0.5%。

貧困戶住進了新房子,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不怕停電」的電烤爐

……

去年,平安鄉也誕生了第一個產業發展「億元村」和四個「千萬元村」。

帶著平安鄉的這些收穫,鄒遠珍踏上了前往主城參加重慶兩會的行程。

在兩會期間,鄒遠珍想把平安鄉的「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2020年1月13日,市人大代表鄒遠珍在接受採訪。

問題少了感謝多了

一聲聲「謝謝」感動著扶貧幹部

2019年4月18日深夜,鄒遠珍從主城回到平安鄉。一路上,她接到了不少村民打來的電話。

「鄒書記什麼時候來我們村裡?」這是村民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村民們得知鄒遠珍參加「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並發言,都想請她來村裡「擺一擺」。

第二天一大早,鄒遠珍和扶貧幹部就啟程前往平安鄉最偏遠的桃樹村和長坪村。

路過關門山大橋時,鄒遠珍看著車窗外來往的行人和車輛,想起了自己6年前到平安鄉工作,第一次去這兩個村走訪的場景。

「以前去這兩個村,坐車要兩個多小時,走路要四五個小時。」鄒遠珍說,因為交通閉塞,桃樹村和長坪村發展落後。甚至有人形容,這裡就像是「野人居住的地方」。

2019年1月22日,關門山大橋建成通車,實現了平安鄉人世世代代的夢想,也打通了桃樹村和長坪村的脫貧之路。

車行半個小時後,鄒遠珍到達了桃樹村。此時,村裡院壩上已經被村民們擠得裡三層外三層。

「群眾得知平安鄉的脫貧攻堅得到了總書記的肯定,大家歡呼雀躍,這是全鄉人民共同的榮耀。」

△鄒遠珍和村民開院壩會

鄒遠珍說,自己開過很多場院壩會,這兩場是最熱鬧的。

在鄒遠珍宣講座談會精神過程中,多次被熱烈的掌聲和村民的問話打斷。

宣講結束後,鄒遠珍和鄉親們都激動不已。他們緊緊握住鄒遠珍和扶貧幹部的手,不斷說著「謝謝」。

這一句「謝謝」,讓在場的幹部溼了眼睛。平安鄉開展「四訪」工作,以前聽到最多的是問題。

一次次宣講,堅定了平安鄉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

信心足了幹勁大了

平安鄉有了首個「億元村」

有女莫嫁平安槽,一年到頭磨兒搖。想吃米飯沒得煮,紅苕洋芋包穀糊……

這是平安鄉的一首歌謠,也曾是當地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如今的平安鄉,很少能聽到這樣的歌謠。取而代之的,是村民們描寫脫貧攻堅的順口溜、打油詩。

「峽高水急關門山,自古以來是天險。如今架橋通三地,一路暢通到平安。水電路訊危房改,高山小村新風採。最是感謝幫扶人,跋涉入戶解憂懷。感謝黨的好幹部,百姓脫貧心歡快。」

去年,被村民們稱作「農民詩人」的甘立敏創作了這首詩,在平安鄉火了。

55歲的甘立敏先後在安徽、河南、山西等地打工。他說,以前村裡路沒通,橋沒修,出去了就不想回來。現在的平安鄉,有路又有橋,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回來的人都不想走了。」

去年,甘立敏種下了200畝脆李、260畝蕉藕,帶動了32戶鄉親一起增收。其中,貧困戶就有13戶。

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如今,平安鄉已實現了主導產業100%覆蓋貧困村,產業項目100%覆蓋貧困戶,利益聯結100%覆蓋貧困戶,集體經濟100%覆蓋村集體「四個100%」。

用鄒遠珍的話來說:「在平安鄉,只要你肯幹,就一定能增收。」

去年,還有一件事讓平安鄉的村民們高興:平安鄉有了四個產值超過千萬元的「千萬元村」,以及首個預計產值超過1億元的「億元村」——天台村。

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天台村通過發展生豬、肉牛、蔬菜等產業,讓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長了近一倍。2018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500元,而去年已漲至9887元。

2019年,平安鄉繼續深入開展「四訪」工作,實施動態監測,抓實「兩不愁三保障」。

在「四訪」過程中,扶貧幹部發現有兩棟C級危房已經達到了D級危房標準,於是立即對這兩棟房屋啟動D級危房改造,主動解決了2戶貧困戶的安居問題。

應改盡改,應搬盡搬,一戶不漏。在平安鄉,戶戶都住上了安全房。

2019年,平安鄉的貧困發生率降至0.5%,首次降到1個百分點以下。

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自平安鄉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到目前全鄉脫貧人口沒有一人返貧,真正實現了脫真貧、真脫貧。

啃掉最硬的「硬骨頭」

川東遊擊隊小鎮今年開門迎客

33戶100人,這是平安鄉尚未脫貧的人數,也是平安鄉今年的脫貧目標人數。

「今年,平安鄉將實現全面脫貧。」這是鄒遠珍等幹部和全鄉百姓共同的承諾。

平安鄉如何實現全面脫貧?鄒遠珍用了一句話來形容:啃掉最硬的「硬骨頭」。

「我們將分類實施精準脫貧。」鄒遠珍表示,對於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平安鄉將在醫療上給他們更多的扶持,將貧困戶自己承擔的費用減少到最低。同時,通過產業發展,讓一些病情不嚴重的貧困戶能夠就近就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

對於因殘疾和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平安鄉則將做好低保兜底。

鄒遠珍說,平安鄉將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句話讓平安鄉的幹部和百姓感到格外親切。

△鄒遠珍和村民開院壩會

平安鄉是一個紅色革命之鄉。1948年1月,川東遊擊隊政委、《紅巖》小說人物原型江姐的丈夫彭詠梧,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

在平安鄉安子村黑溝淌,為紀念烈士,2011年4月,平安鄉將安子村更名為詠梧村。這個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村子,流淌著紅色的血液,播撒過革命的種子。

這是平安鄉難得的文化旅遊資源。去年,平安鄉在這裡打造的「川東遊擊隊奉節特色小鎮」進入了實施階段。預計今年年底,這個紅色小鎮就將開門迎客。

「有遊客就會有消費,有消費就會有收入。」鄒遠珍說,這個小鎮能讓人記住鄉愁,找得到兒時的記憶,也能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村民增收。

現在,平安鄉有不少村民都能講出彭詠梧在平安鄉犧牲的革命故事。

「我們會讓當地百姓,特別是貧困戶來這裡做導遊,給遊客講平安鄉的革命故事。」鄒遠珍說,讓貧困戶當導遊是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可以提升他們的思想和精神。

鄒遠珍還給我們說了一個好消息。平安鄉已經與企業籤訂了協議,平安鄉1萬畝脆李產業在2021年掛果後,將全部由企業負責銷售,不愁銷路。

幾分耕耘幾分收穫。平安鄉「春已暖花已開」,脫貧攻堅「收穫」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記者手記>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她是扶貧幹部代表

這是我連續第三年在重慶兩會期間採訪鄒遠珍。

三年來,我聽她講述了很多生動的脫貧攻堅故事。而平安鄉的變化,不僅在她講述的故事裡,也「寫」在了她的臉上。

6年時間,鄒遠珍紮根奉節平安鄉,和這裡的幹部群眾一起扶貧謀發展。

2014年,平安鄉的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高達14.35%;2019年,平安鄉的貧困發生率降到了0.5%。

包括平安鄉在內的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8099元增加到9952元,增長22%……

在平安鄉,變化的不僅僅是這一組組數字,更是每一個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精氣神。以前「等靠要」,現在「主動幹」。

從平安鄉吹響脫貧攻堅戰的號角開始,這裡的幹部群眾就卯足了勁,下定了決心。

鄒遠珍自己說不是「女漢子」。但是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裡,她和平安鄉的幹部群眾一起努力奮鬥,從沒懈過氣。

流血流淚不流「憾」,任勞任怨不認輸。

「『憾』是遺憾的憾。」鄒遠珍特別強調了這一點。她說,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平安鄉不認輸,更不留遺憾。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譚柯 攝影 胡杰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萬畝萬壽菊種植項目落戶平安鄉 林業產業扶貧添新路
    中國奉節網訊(記者 田鈞文 通訊員 熊歡)近日,記者從縣林業局了解到,為切實加大林業產業扶貧力度,助力平安鄉脫貧攻堅工作,縣林業局引進重慶珍西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平安鄉實施萬畝萬壽菊產業項目。
  • 察民心體民意、人大代表助力「暖冬行動」
    另一邊,鎮人大代表、蓮花村支書劉自知正挨家挨戶走訪蓮花村搬遷至河坪社區的村民,查看他們的居住環境是否安全衛生,樓道、走廊是否有堆放易燃雜物等隱患,叮囑群眾購買正規電器和正確操作使用,並重點向使用液化氣的村民宣講杜絕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
  • 我從基層來——市人大代表趙善彬:根系農村 情滿職教
    從事教育事業,他以校為家,獻身職業教育,十餘年如一日鞠躬盡瘁;作為人大代表他就是市人大代表、建昌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校長——趙善彬。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趙善彬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優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擔當,在校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在享受國家免學費優惠政策的同時,學校還減免住宿費、書費,並聯合中國北方汽車國際教育集團致力於教育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人大代表周帥軍建議將磁浮快線線路延長
    昨日,市人大代表周帥軍建議,將南站機場線線路延長,打造磁浮旅遊精品線路,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  「中低速磁浮具有環保安全、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建設成本低、無噪音汙染等優點,特別適用於城市市區、近距離城市間和旅遊景區的交通連接。」周帥軍說,長沙是國內首個具有製造、管理、營運磁浮鐵路系統能力的城市,如何發展壯大磁浮產業,帶動全市旅遊產業發展,推動精準扶貧,這是一個機會巨大的課題。
  • 徵文範文:我的扶貧故事5篇
    我只是平凡的第一書記,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講述著平凡的故事。【篇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要求地方單位精準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2017年11月,我積極響應地方政府的號召來到襄城縣姜莊鄉xx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市人大代表調研金龜河流域整治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餘俊傑 通訊員 徐睿) 2月19日,市人大代表一行6人來到坪山新區,冒雨實地查看金龜社區金龜河道整治情況及赤坳水庫前置庫的運行情況,聽取有關工作人員對現場情況的介紹。 據了解,金龜河為坪山河的二級支流,為赤坳水庫的主源,主要穿越坪山新區金龜社區。
  • 演繹「精準扶貧」動人故事
    原標題:演繹「精準扶貧」動人故事10月10日晚,大型現代花鼓戲《桃花煙雨》在湖南省花鼓戲劇院首演。湖南日報10月10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銀錚錚)經過半年的藝術創作,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以「精準扶貧」為題材的大型現代花鼓戲《桃花煙雨》,今晚在省花大舞臺首演。《桃花煙雨》由著名劇作家曹憲成編劇,導演何藝光執導,著名音樂家陳耀作曲,舞美設計由青年新銳藝術人才張滴洋擔綱,王亦文、張小虎、黃涓涓、曾志輝、劉海霞、陳建平、劉宏、夏思維等傾情演繹。
  • 快來聽聽這個鐵路精準扶貧的故事
    快來聽聽這個鐵路精準扶貧的故事 2020-06-10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四寨村20.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田3500畝、地3000畝,林地面積2136畝。四寨村屬於布依族苗族少數民族村,擁有18個村民組,888戶、4032人。
  • 最美扶貧人物風採丨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
    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記湘鄉市湘中惠農公司負責人鄭雙喜湘潭在線11月2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黃武平)時令進入冬季,以空心菜、莖(葉)用紅薯為主打特色產品的湖南省(湘鄉市)湘中惠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 精準扶貧故事真實感人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的客家山歌劇《春鬧》,經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在原基礎上進行了精心打磨,成為一出反映當下精準扶貧感人故事的山歌劇精品。在赴廣州參演前,26日、27日在廣東漢劇院南國牡丹劇場為梅州觀眾公開演出兩日,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這是一個精準扶貧的故事。
  • 2019年部分市人大代表建議辦理情況選登
    編者按  提出建議,是人大代表行使職權的重要體現和具體方式。辦理好代表建議是「一府一委兩院」的法定職責,是推動和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重要途徑。在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代表共提出建議238件,這些建議分別交政府系統和有關組織辦理。各承辦單位高度重視、明確責任、規範辦理,取得了明顯實效。
  • 終要邁過那道坎兒:雲貴川代表談烏蒙山扶貧攻堅
    而這一次,需要打贏的不再是硝煙瀰漫的殺敵戰場,而是關乎百姓的脫困扶貧。烏蒙山片區地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毗鄰片區含38個縣(市、區)。其中,32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6個省重點縣。這裡貧困程度深,人口增長快;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人均耕地少,土壤極其瘠薄。2300元扶貧標準以下農村人口918.4萬人,貧困發生率47%。這就是烏蒙山片區的真實現狀。
  • 善靠各方力量,講好中國故事——採訪全國人大代表安然手記
    新華社廣州5月11日電 題:善靠各方力量,講好中國故事——採訪全國人大代表安然手記  新華社記者周穎  這個寒假假期,全國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安然收到一份特殊的學生作業。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阿克爾克用中文講述了自己在家鄉的假期生活情況及疫情見聞。  她這樣寫道:我身邊有一些人不知道中國實際的情況,相信不可靠的消息,指責中國。我告訴他們,不是這樣的。相反,多虧了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和中國醫生高明的醫術,這才控制住了疫情,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像中國一樣做到這些。我們應該向中國學習。  看著這樣的學生作業,安然感到由衷的欣慰。
  • 淄博市婦聯關懷山區兒童和貧困家庭「暖冬行動」啟動
    天冷人心暖,淄博市婦聯組織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繫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行動起來,籌措棉被、棉服、暖手寶、微波爐等暖冬物資,關懷山區孩子和貧困家庭,送去「娘家人」的關心和暖意,把對貧困婦女兒童的呵護和關愛落實在行動上。
  • 「暖冬」與「冷冬」究竟如何判斷?
    「今天好冷,不是說今年暖冬嗎?咋這麼冷呢?」「可不是嗎?暖啥暖,都凍成哈士奇了!」(PS:哈士奇作為雪橇犬,其實根本不怕冷)。那今年究竟是「暖冬」還是「冷冬」?讓我們來一起認識 「暖冬」和「冷冬」的定義。
  • 「暖冬」與「冷冬」究竟如何判斷?原來我們一直理解錯了……
    作者丨佔明錦 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江西省氣象局應對氣候變化首席 審稿丨溫晶 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 「今天好冷,不是說今年暖冬嗎?咋這麼冷呢?」「可不是嗎?暖啥暖,都凍成哈士奇了!」(PS:哈士奇作為雪橇犬,其實根本不怕冷)。
  • 濟南原副市長王新文辭去市人大代表職務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魯謙主持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了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於王新文的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資格終止的報告。由歷城區選出的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王新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本人提出辭去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 ...白菜棉衣送社區 青島市北區啟動青島市志願者廣場「暖冬行動」
    一場由青島市市北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主辦的2020年廣場主題活動暨「暖冬行動」啟動儀式正在拉開序幕,愛心冬衣捐獻、愛心白菜進社區、愛心義賣義診、房屋維修公益服務……熱心市民與志願者共同參與,伸出雙手、獻出愛心,一起關心需要幫助的居民,幫助這些家庭度過一個溫暖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