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會想到,愛因斯坦每天都要自我提醒的一件事,應該是他的物理學研究命題或者相關進展吧,其實並不是。
一個大科學家,用理性的視覺思考人生和自然界,他會想到什麼,並要在一天之中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呢?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愛因斯坦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中國人的古老智慧,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類是一體的,人類本身更是一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依靠我,我依靠你,甚至可以跨越時間的限制。我們依然享用著古人留下來的智慧,世世代代的人的生活經驗和自然經驗,積累自己,傳播下來,直到當今我們的這一代,我們只是享用,這就是一種統一的整體。
如果拋開時間和空間的因素,那麼所有的人就是生活在一個時空之內,共同生產,發展,互相幫助,借鑑,欣賞。每一個人都是創造財富的人,也都是享用財富的人,包括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付出與回報之間,在愛因斯坦看來,應該是一種對等的關係,在中國古老的智慧裡,可以將其看做一種因果關係,你取了多少,就意味著曾經奉獻了多少。要麼是人為地讓其平衡,要麼它本身會保持一種平衡,不管你是不是人為地在意。
能量守恆意味著能量的總體既不會多,也不會少,能量本身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那麼,價值本身,好像也具有著相似的特徵,你既不能白白地索取,也不會白白地付出,總有一種對等的行為,與你遙相呼應。
如果我們不說的這麼複雜,只是從社會學意義看這件事,那麼愛因斯坦的這段話,至少說明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由此又聯想到他的另一段話: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自我解放出來。——愛因斯坦
從自我中解放出來,並不是完全沒有自我,而是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非常重要,而是客觀地認知和接受自己只是萬千分之一,享受著別人的勞動成果,也奉獻著自己的微薄力量,不管你的成就如何大或者小,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我想愛因斯坦所說的從自我解放出來,還有一種更多的含義在於:專注於自我,是一種不客觀地價值觀,至少不會得到更多的快樂。越專注於自我,越容易困頓於自我之中,這對一個人理解自身的價值,感受自身的價值都是不利的。其次對他發揮對於社會的價值,也是沒有好處的。
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俗語來理解愛因斯坦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合適。不過這種樸素的價值觀,應該是普世的,它提醒我們,當你正在收穫的時候,別忘了在地裡播下下一季成長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