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自我提醒

2020-08-06 張不才讀書
愛因斯坦的自我提醒

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會想到,愛因斯坦每天都要自我提醒的一件事,應該是他的物理學研究命題或者相關進展吧,其實並不是。

一個大科學家,用理性的視覺思考人生和自然界,他會想到什麼,並要在一天之中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呢?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愛因斯坦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中國人的古老智慧,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類是一體的,人類本身更是一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依靠我,我依靠你,甚至可以跨越時間的限制。我們依然享用著古人留下來的智慧,世世代代的人的生活經驗和自然經驗,積累自己,傳播下來,直到當今我們的這一代,我們只是享用,這就是一種統一的整體。

愛因斯坦的自我提醒

如果拋開時間和空間的因素,那麼所有的人就是生活在一個時空之內,共同生產,發展,互相幫助,借鑑,欣賞。每一個人都是創造財富的人,也都是享用財富的人,包括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付出與回報之間,在愛因斯坦看來,應該是一種對等的關係,在中國古老的智慧裡,可以將其看做一種因果關係,你取了多少,就意味著曾經奉獻了多少。要麼是人為地讓其平衡,要麼它本身會保持一種平衡,不管你是不是人為地在意。

能量守恆意味著能量的總體既不會多,也不會少,能量本身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那麼,價值本身,好像也具有著相似的特徵,你既不能白白地索取,也不會白白地付出,總有一種對等的行為,與你遙相呼應。

愛因斯坦的自我提醒

如果我們不說的這麼複雜,只是從社會學意義看這件事,那麼愛因斯坦的這段話,至少說明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由此又聯想到他的另一段話: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自我解放出來。——愛因斯坦

從自我中解放出來,並不是完全沒有自我,而是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非常重要,而是客觀地認知和接受自己只是萬千分之一,享受著別人的勞動成果,也奉獻著自己的微薄力量,不管你的成就如何大或者小,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我想愛因斯坦所說的從自我解放出來,還有一種更多的含義在於:專注於自我,是一種不客觀地價值觀,至少不會得到更多的快樂。越專注於自我,越容易困頓於自我之中,這對一個人理解自身的價值,感受自身的價值都是不利的。其次對他發揮對於社會的價值,也是沒有好處的。

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俗語來理解愛因斯坦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合適。不過這種樸素的價值觀,應該是普世的,它提醒我們,當你正在收穫的時候,別忘了在地裡播下下一季成長的種子。

愛因斯坦的自我提醒

相關焦點

  • 吳人豪:以「十問」自我提醒 爭做合格黨員
    一問「我為什麼入黨?」農村黨員十分淳樸,大多數黨員入黨的初衷,是為了能給村裡多做好事。入黨是為了什麼?對於那些從不履行義務、只想享受權利、謀取利益的掛名「黨員」,要毫不留情追究其責任、採取組織措施。「君子一日三省吾身」,讓我們以「黨員十問」自我提醒,更加自覺地尊崇黨章黨規,學習系列講話,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合格黨員。
  • 愛因斯坦觀察生活的角度
    愛因斯坦看問題的角度,總是與眾不同,在科學研究上,他有無窮的想像力,並提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的觀點。在如何看待生活上,愛因斯坦也是個特別有想法的人。——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曾說過,好奇心是科學研究最大的動力之源。人類的行為動機,很大程度在於對於好奇心的滿足,對於新鮮事物的探求和感知。但人類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又限制了人性的某些方面的發揮,正如佛洛依德在其著作中所說,文明有時候和人性是相悖的。
  • 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愛因斯坦到底有多厲害?
    ,因為和米列娃是愛因斯坦的物理專業同學,是可以和愛因斯坦討論與建議的。1905年愛因斯坦在發表了狹義相對論之後,甚至一刻都沒有陶醉在自我成就之中,幾乎立即就開始了廣義相對論的思考,愛因斯坦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到了廣義相對性原理,即:在所有坐標系下物理定律都是一樣的
  •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提醒在澳中國公民切實做好自我防護
    中國駐澳大使館高度重視在澳中國公民的健康安全,再次提醒在澳中國公民切實做好自我防護。一、密切關注澳衛生部等官方機構發布的權威信息(https://www.health.gov.au/news/health-alerts/novel-coronavirus-2019-ncov-health-alert),認真遵守澳官方有關規定和要求,科學理性看待疫情,不恐慌、不傳謠、不信謠。
  • 愛因斯坦不為人知的側面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相信,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其中有米列娃不小的功勞。1901年,愛因斯坦在寫給米列娃的信中說:「如果要把相對運動課題做成功,只有你能幫助我。我是多麼幸福和自豪!」愛因斯坦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也寫到過:「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為我解開數學上的難題。」
  • 愛因斯坦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
    畢導發現,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1922年提名他的人卻是最多的。他吐槽到:「1921年在14個人的提名下,愛因斯坦終於獲獎了。問題是,1922年居然還踏馬有人繼續提名愛因斯坦!而且提名者比1921年還多啊!你們是不是不看新聞啊……還是經紀公司請來給愛因斯坦刷票的?不過1922年之後,突然再也沒有人提名愛因斯坦了……為什麼呢?
  • 愛因斯坦"成績單"給家長提醒:天才悖論不存在,腳踏實地才是真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起愛因斯坦,除了那獨具個人特色的造型外,或許絕大多數人直接給予的評價就是——"天才"二字。,有兩個半屬於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留給世人的研究成果,直至今日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和導向作用,有著不可估測的研究價值。而除去榮譽成就外,其個人的生平發展也是人們所關注和津津樂道的。
  • 愛因斯坦失傳科學手稿首現!(附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早在上個世紀,他就發表了諸多前沿掃描君等凡夫俗子完全看不懂的思想:如時間膨脹、質能方程、充滿科幻色彩的蟲洞、時間旅行、可控核聚變等等,以及近兩年才被科學家們證實到存在的引力波,也被愛因斯坦提前預言了100多年。為慶祝3月14日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
  • 重讀愛因斯坦教育聲明
    1952年愛因斯坦應《紐約時報》教育編輯的請求,寫了一份題為《培養獨立思考的教育》的聲明,發表在這一年10月5日的《紐約時報》上。該聲明是愛因斯坦德育觀的集中體現。聲明中有言:「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
  • 愛因斯坦後悔發明了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當愛因斯坦在紐約薩朗那克湖邊從《紐約時報》的一位青年記者那裡知道了日本廣島遭原子彈轟炸的消息時,感到極度震驚。作為推動美國開始原子彈研究的第一人,愛因斯坦不無遺憾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
  • 愛因斯坦死於大動脈瘤破裂,他竟能保管愛因斯坦大腦40年
    連死都能引起很多人關注的歷史偉人,愛因斯坦也許能排第一。 常年研究耗費了愛因斯坦大量精力,他的呼吸系統疾病和貧血開始惡化。最致命的是,愛因斯坦腹腔裡發現了一個柚子大小的大動脈瘤。私人醫生曾經告訴他要當心脈瘤可能隨時會爆裂。
  • 愛因斯坦的陰暗面
    作為一個在德國經歷反猶太主義的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對美國黑人的境遇表現出深切的同情。在納粹分子崛起之後,他離開德國,住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閒暇之餘常常前往被隔離的黑人社區散步。他坐在人們的門廊上,和他們聊天,把糖果送給他們的孩子和孫子。
  • 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偏見,提醒我們,我輩要更加努力。
    2020-11-16 08:49:11 來源: 麻辣美食鋪 舉報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於
  • 《愛因斯坦的宇宙》:不懂相對論,愛因斯坦的這些話你也能受益
    追根溯源,人們紛紛喊出:「愛因斯坦,你又對了!」1916年,愛因斯坦正式發表了他的「廣義相對論」。根據廣義相對論,在宇宙中,某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種天體,光無法從這種天體中逸出。這個天體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黑洞」。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真正偉大的科學家從不會「把自己關在科學裡」。
  • 喜歡愛因斯坦的理由
    博客上自我資料介紹也有「喜歡的名人」條目,我總是填寫「愛因斯坦」。有朋友不解:你對數理化幾乎一竅不通,怎麼偏偏喜歡一位物理學家?其實我喜歡一個人,主要不在於他是搞什麼的,也不在於他的地位與名望。我喜歡一個人首先是從他的人格著眼。我不懂得物理學卻喜歡愛因斯坦,就跟我不會繪畫卻喜歡達·文西一樣。   我是從一本書裡認識這位科學家的。
  • 當愛因斯坦與風車戰鬥--年輕物理學家對恩斯特·馬赫的思想的探索
    恩斯特·馬赫寫到:「在一個晴朗的夏日的戶外,我突然意識到世界和我的自我是一個感覺的集合體,只有在自我內感覺才會聯結的更牢靠」。那一刻,他覺得「外面」沒有獨立於自我的現實,同樣「內在」也沒有脫離現實的自我。他越來越確信,意識與物質之間,感知主體與客體之間,不存在什麼真正的區別。「這一刻對我的整個觀點來說是決定性的」他寫道。
  • 當愛因斯坦與風車戰鬥——年輕物理學家對恩斯特·馬赫的思想的探索
    恩斯特·馬赫寫到:「在一個晴朗的夏日的戶外,我突然意識到世界和我的自我是一個感覺的集合體,只有在自我內感覺才會聯結的更牢靠」。那一刻,他覺得「外面」沒有獨立於自我的現實,同樣「內在」也沒有脫離現實的自我。他越來越確信,意識與物質之間,感知主體與客體之間,不存在什麼真正的區別。「這一刻對我的整個觀點來說是決定性的」他寫道。
  • 自我關注與自我覺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狀態
    自我關注」、「自我覺察」,兩者都有「自我」這個詞,因此,有些人會以為兩者是同一回事。恰恰相反,兩者有著本質的差異,自我關注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緒,很多時候令人痛苦,而自我覺察則可以帶來輕鬆和自在。首先來談一談自我關注。我們一直是在被關注下生活的,從小到大的,人的容貌、身高、成績、行為等被關注和評價了無數次。
  • 愛因斯坦,那些高於生命,富含智慧的名言(深度好文)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它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一個人的真正的人生價值首先是它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中解放出來,而不是表面看起來很厲害實則不是自己做主只是別人的想法罷了。
  • 【樂悠遊】還原真實的愛因斯坦 ——記「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
    「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近日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向這位與牛頓比肩的偉大的物理學家致敬。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章  特展上,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帶來了133件展品,其中86件為原件,尤其是廣義相對論的兩頁手稿原件,堪稱科學史上的頂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