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影《龐貝末日》,看過的朋友一定對那對戀人在火山爆發下相擁而逝而無法釋懷。
電影《龐貝末日》
龐貝城(Pompeii)是古羅馬時代一個非常有名的旅遊勝地,當時歐洲各地貴族均流行來此遊歷。它位於亞平寧半島坎帕尼亞地區,西距那不勒斯灣約20公裡,背山面海,在我國風水學角度來說也屬上選之地。
龐貝城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後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正所謂事物都有兩面性,但正是由於被火山灰掩埋,才使得龐貝城的大體雛形保存了下來,那個風流的龐貝城又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在龐貝城遺址,我們可以看到好多普通居民人家的屋簷下,都有顯示情色的雕塑或繪畫,尤其在旅店或者酒館的招牌上,大都有類似的裝飾圖案。足見當時羅馬性文化的發展之盛。
龐貝城遺址
雖然那是一個推舉「角鬥士精神」的時代,男人代表著力量與徵服,地位是在女人之上的,但「凱爾特母親」女神在羅馬人和希臘人的思想中佔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可以從當時流行的母親哺乳壁畫當中得到了證實。
母親是慈愛且溫柔的,是神聖不容侵犯的,是保護我們又值得我們一生保護的人。
羅馬藝術當中的性是與宗教活動有密切關係的。他們崇拜母親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對於生殖的崇拜,這在後續的發展中慢慢轉變為對性的崇拜。他們認為生育是美好的、高尚的,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時性的文化意味會充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了。就也能理解為什麼古羅馬歌劇表演會運用誇張的性取悅來使觀眾認可了。
除了繪畫等藝術品,當時古羅馬人日常用的物品裡也有很多是用人類交歡場面做裝飾的,如一些彩繪的瓷器或者雕刻的銀器。
不得不說,古羅馬人是浪漫且懂得生活的,那是的文明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我們可能認為現在人類對於性的理解已經很透徹了,也許在兩千多年前的羅馬,有著我們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不巧不成書,就在羅馬帝國的同一時代的東方世界,《素女經》這本房中術著作在中國戰國時期問世,《素女經》裡有很多珍貴的且樸素的性科學理論觀點,是對我國古代性科學的一種總結。書中提到素女是一名性愛女神,傳說在中國的黃帝時代經常與帝王談及男歡女愛之事。
《素女經》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還於吳,當歸,而問於範蠡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範蠡日: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天下事。
這就是說其精通房中術。傳說她曾與九天玄女一同作黃帝的老師,傳授帝王房中之術。所以也將房中術稱為素女之道或玄素之道。不過有些人也認為素女是一名樂師,我更傾向於其為兩者兼修的才女。
縱觀龐貝城的文化烙印和《素女經》的內容理解,我們不難看出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對於性的理解和認識正在大跨步的前進,這是部分國界的。
其實我們不應該談「性」色變,沒有性就沒有人類的今天,大家應該理性的去看待。性不單是一種享受,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我們可以從人們對於性的理解程度來探究人類文明的發展。
回到文章的最開始, 電影《龐貝末日》裡的火山爆發的確淹沒了一座城,但人們對她的記憶是不曾隕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