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磁體剩餘磁場對軟磁材料測試的影響

2020-12-03 湖南省永逸科技

超導磁體體積小,能夠獲得強磁場,磁場穩定度、均勻度很高,因此,在磁學測量設備中應用很廣泛.美國QuantumDesign公司的高精度磁學測量系統採用的就是超導磁體,最高磁場能夠達到7T.由於超導磁體材料本身缺陷的釘扎作用,在磁體退磁後,磁體內部有剩餘磁場,有時能夠大於30Oe.由此產生的磁場誤差將導致測試的矯頑力、剩磁等數據不準確,甚至導致反向的磁滯回線.設置的磁場初始值不同,剩餘磁場的大小也不同;初始磁場越大,剩餘磁場越大.這種剩餘磁場效應在軟磁材料測試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產生的測試誤差不可忽略,必須進行磁場誤差修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本文闡明了超導磁體產生剩餘磁場的原因、影響因素和規律,詳述了測試軟磁材料可能遇到的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軟磁材料,磁學性能測量系統超導磁體磁通釘扎

1引言

隨著低溫技術的飛速發展,超導磁體在材料、物理、化學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由於超導磁體體積小、容易獲得強磁場,磁場的穩定度均勻度又很高,在磁學測量設備中應用很廣泛.美國QuantumDesign公司的磁學測量設備,包括物理性能測試系統(PPMS)、磁學性能測試系統(SQUID—VSM)等,都採用了超導磁體來提供磁場.

雖然超導磁體能夠提供較強的磁場,但是由於超導磁體材料是非理想第二類超導體,其內部缺陷對磁通線有釘扎作用,因此,在磁體從高磁場降為0後,磁體內部會有剩餘磁場,導致實際磁場並不為0.剩餘磁場使設備報告的磁場值與真實的磁場值之間有一定的誤差,從而導致測試數據不準確[1】.用SQUID—VSM測試軟磁材料時,這個問題表現得尤為明顯,常常給出一些錯誤的測試結果,如矯頑力和剩磁,甚至反向的磁滯回線.磁滯回線的面積代表了材料的磁滯損耗,因此負面積的磁滯回線是不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2-7].已有的報導已經指出反向磁滯回線是錯誤的測試結果,但是沒有給出修正方法Is].除此之外,剩餘磁場還會帶來磁滯回線整體偏移等測試錯誤,目前還未見報導.用超導磁體提供磁場的設備來研究軟磁材料性能時,需要特別注意剩餘磁場效應,避免給出錯誤的測試結果.

2超導磁體產生剩餘磁場的原因

超導磁體材料為非理想的第二類超導體,工作在混合態時,磁通量並未完全排出體外,磁感應線形成圓柱形正常區,周圍是連通的超導區.材料內部存在晶陣缺陷,阻礙著磁通線的運動.

當外磁場從零開始增大時,缺陷的存在對磁通線的穿透造成阻力.正是由於這種磁通釘扎的作用,非理想第二類超導體才能提供很大的臨界磁場和很強的無阻載流能力,從而才有實用價值.當磁場下降時,缺陷同樣阻礙著磁通的排出.也正是由於這種釘扎力的存在,即使外磁場下降為0時,仍有磁通線被釘扎在磁體內部從而形成超導磁體的剩餘磁場.SQUID—VSM使用了超導磁體作為磁場的來源,因此存在剩餘磁場效應.

而SQUID—VSM本身沒有測試磁場的傳感器,磁場數據的記錄是用磁體線圈中的電流計算得出.因此,剩餘磁場使SQUID~VSM報告的磁場值不等於樣品腔內的真實磁場值,從而產生了磁場誤差.有些條件下,剩餘磁場甚至能夠大於30Oe.如此之大的磁場誤差,會給矯頑力很小的軟磁材料測試帶來不可忽略的影響,甚至會導致錯誤的測試結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清楚地了解SQUID—VSM剩餘磁場的影響因素,儘量減小剩餘磁場對測試數據的影響.如果剩餘磁場對測試數據的影響較大,且無法在測試過程中避免,則需要後續進行磁場誤差修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3 SQUID—VSM剩餘磁場的影響因素

首先,測試了初始磁場為7T時剩餘磁場的大小.用SQUID—VSM提供的Er:YAG標準樣品,測試其常溫磁滯回線.最大磁場為7T,局部放大+1000Oe之間的數據,如圖1所示.標準樣品Er:YAG應該為順磁性,因此,在磁場為0時磁矩也應該為0.但是,從圖中看出,磁場從7T下降到0時,磁矩為負值,說明此時實際磁場值並不為0,其方向與初始磁場方向正好相反;同理,把磁場從一7T上升到0時,磁矩為正值、說明此時樣品腔內存在一個正向不為0的磁場.本文定義從某一個初始磁場設置到0後的真實磁場為這個初始磁場的剩餘磁場.通過標準樣品Er:YAG磁矩值及其磁化率可以計算出剩餘磁場值.初始磁場為7T時,剩餘磁場為-32Oe;初始磁場為一7T時,剩餘磁場為34Oe.

圖1標準樣品Er:YAG的常溫磁滯回線

其次,用相同的方法測試了不同初始磁場下的磁滯回線,得到了不同初始磁場下的剩餘磁場值,其變化規律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看出,剩餘磁場與設置的初始磁場的大小和方向直接相關.初始磁場越大,剩餘磁場越大;剩餘磁場方向與初始磁場方向正好相反.初始磁場在1T以下時,剩餘磁場隨著初始磁場的下降迅速減小.因此,在測試過程中,應儘可能減小所加的磁場,磁場只加到能夠使樣品飽和磁化即可.當初始磁場加到2T以上,剩餘磁場均大於30Oe.初始磁場繼續增大時,剩餘磁場並未線性增加,而是變化緩慢.因此,在測試過程中,應根據剩餘磁場的變化規律以及樣品的特性,選擇合適的磁場進行測試.另外,測試了SQUID—VSM變場速率對剩餘磁場的影響,結果如表1所示.初始磁場相同,均為7T.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變場速率對剩餘磁場幾乎沒有影響.因此,減小變場速率並不能減小剩餘磁場的大小,最直接的辦法是減小所加的初始磁場.

圖2SQUID—VSM剩餘磁場隨不同初始磁場的變化

表1不同變場速率條件下的剩餘磁場值

4剩餘磁場的影響及修正磁場誤差的方法

當剩餘磁場的影響無法在測試過程中避免、且剩餘磁場對測試結果影響較大時,只能在數據測試完畢之後進行後續處理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本節給出剩餘磁場對測試數據的影響,並給出修正磁場誤差的方法.

4.1反向磁滯回線及修正在測試矯頑力小於剩餘磁場的軟磁材料時,由於剩餘磁場的影響會得到一條反向的磁滯回線.實驗中,使用的測試樣品為一種矯頑力幾乎為0的軟鐵磁材料(以下都簡稱為樣品).測試的初始磁場為1T,局部放大i1000Oe之間的數據,如圖3所示.從圖中看出,磁滯回線的走向是反向的,所包圍的面積為負值,而這樣的磁滯回線是不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

圖3樣品的常溫磁滯回線(最大磁場為1T)

為了還原真實的磁滯回線,測試了相同條件的標準樣品Er:YAG,用其磁化率和磁矩值計算出來的磁場來替代設備報告的磁場,得到的數據如圖4所示.經過磁場誤差修正之後,磁滯回線不再反向,矯頑力基本為0.

4.2磁滯回線整體偏移及修正當測試場冷卻之後的磁滯回線,且冷卻磁場遠大於測試磁滯回線的初始磁場時,會導致磁滯回線整體偏移.測試過程如圖5所示.在時刻1至時刻2之間,磁場穩定在2T,溫度從400K下降到300K;時刻2至時刻3之間,將磁場降到1000Oe;時刻3至時刻7之間,測試磁滯回線,最大磁場為1000Oe.局部放大~300Oe之間的磁滯回線數據,結果如圖6所示,磁滯回線明顯整體向右偏移260e左右.

其原因如下:測試從正最大場下降到負最大場這個過程的曲線時,雖然數據是從時刻3的1000Oe開始記錄但實際上起始磁場為時刻2的2T;而從負最大場升到正最大場過程的起始磁場為時刻5的一1000Oe.從圖2中看出,初始磁場不同,剩餘磁場相差很大,初始磁場為2T的剩餘磁場為-29Oe,而初始磁場為1000Oe的剩餘磁場幾乎為0.正、負方向所加的最大磁場不相等,因此,在磁場降為0時的剩餘磁場不相等,從而導致磁滯回線的整體偏移,偏移的多少約等於2T初始磁場下的剩餘磁場大小.反向磁滯回線的問題上文已經討論過,此處不再贅述.此時,如果將曲線的整體偏移解釋成樣品的偏置現象就是錯誤的結論,因為曲線的整體偏移是由於剩餘磁場導致的測試錯誤.經過磁場誤差修正後的磁滯回線如圖7所示從圖中看出,實際磁滯回線並無偏移現象.

圖4樣品的常溫磁滯回線(最大磁場為1T,磁場誤差修正後)

圖5場冷卻性能測試過程示意圖

另外,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剩餘磁場對測試材料零場冷卻和場冷卻性能也有很大影響.在測試零場冷卻性能時,如果不注意是否有剩餘磁場,很有可能冷卻過程中的磁場並不為0,實際測試的是材料的場冷卻性能.因此,在零場冷卻之前,應將剩餘磁場消除掉再進行冷卻測試.

圖6場冷卻條件下的樣品磁滯回線

圖7場冷卻條件下的樣品磁滯回線(磁場誤差修正後)

5結論

SQUID—VSM的超導磁體所產生的剩餘磁場會給測試數據帶來不可忽略的誤差和影響,在軟磁材料測試時甚至會產生錯誤的測試結果.剩餘磁場與所加磁場的歷史有關、初始磁場越大,剩餘磁場越大,與變場速率基本沒有關係.因此,測試過程中需要考慮剩餘磁場的規律,選擇合適的磁場進行測試.在剩餘磁場的影響下,可能會得到反向的磁滯回線以及磁滯回線的整體偏移.此時,需要用標準樣品的磁矩值和磁化率計算得到真實的磁場來修正剩餘磁場誤差.結果證明,這種修正方法有效,修正之後的數據接近真實結果.因此,在用SQUID—VSM來測試軟磁材料時,應當注意剩餘磁場的問題,防止產生錯誤的測試結果進而給出錯誤的物理解釋和結論.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該磁體採用了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造的32.0特斯拉超導磁體的世界紀錄,標誌著我國高場內插磁體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研究團隊成員、電工所副研究員劉建華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高磁場全超導磁體,初衷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極高磁場的超導磁體,滿足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對極端強磁場的需求,為我國在材料、能源、信息等領域破解關鍵科學問題提供最先進的公共實驗裝置,為重大創新研究提供持續、重要支撐。 據介紹,低溫超導磁體產生的磁場強度上限為23.0T左右。
  • 中國超導磁體神級突破:不小心世界第一!-磁體,超導,磁場,物理,科技...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開發出32T的超導磁體
    導讀近日,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打破了一項世界紀錄:他們測試了磁感應強度為32T的超導磁體,比之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導磁體的磁感應強度還要強33%,比一個小型冰箱磁鐵強3000倍。另外,「低溫超導材料」不僅需要工作在極低的溫度環境中,而且通常會在內部磁感應強度高於25特斯拉時停止工作,這也限制了超導磁體的磁場強度。特斯拉是磁感應強度的單位,符號表示為T,一個小型冰箱磁鐵約為0.01特斯拉。因此,科學家們一直都在探索於相對較高的溫度條件下實現超導。
  • 違反常規的現象:超導!了解一下超導磁體和超導的原理吧!
    他批評學生說:世界上的物質都有電阻,一定是你弄錯了…於是,這位學生重複試驗,測試數據證明,線圈中仍然沒有電阻。這時,昂納斯突然醒悟,有時奇蹟就發生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中。他親自動手,反覆試驗,最終證明:在零下269℃時,水銀線圈中的電阻為零。於是,他發表論文,向世界宣布,他發現了低溫下材料的「零電阻」現象。這種材料取名「超導材料"」。
  • 科技名詞 | 什麼是超導磁體?
    學科:材料科學技術_金屬材料_特殊用途金屬材料_超導材料 相關名詞:超導 水冷磁體 混合磁體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超導現象的發現已有百年從被發現之初,人們就寄希望能夠採用超導材料製作超導磁體。概念上來說,超導材料沒有電阻,前提是必須在臨界溫度以下工作。現如今已經發現的諸多超導材料,大致可以分為低溫超導(臨界轉變溫度小於30K,液氦溫度條件下工作)和高溫超導(在77K的液氮環境中,如鉍系的高溫超導,釔系的高溫超導)。但真正大規模應用的材料還僅限於鈮鈦合金和鈮三錫這兩種低溫超導材料。
  • 自第一個超導磁體問世以來,超導磁體的研製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超導電性最大量、最有成效的應用是超導磁體。實際上,超導體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圍繞著繞制強超導磁體而進行的。磁場,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其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磁場;另外,永久磁鐵和電磁鐵也為人們所熟知。但人們對它能達到的磁場強度卻不太留意。
  • 半孔徑CCT四六極超導組合磁體樣機完成低溫測試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項目組自主研發的半孔徑CCT(Canted Cosine Theta)四六極超導組合磁體樣機完成目標電流滿載勵磁測試,四極線圈和六極線圈單獨勵磁一次達到設計值500A(四極線圈)和385A(六極線圈),低溫旋轉線圈測量磁場梯度及積分場高階量達到設計值,由此驗證了CCT
  • 中國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能產生10萬高斯磁場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包括產生40萬高斯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它由口徑為920毫米的10萬高斯超導磁體及包含其內的30萬高斯水冷磁體組合而成,其中的水冷磁體已在9月份的單獨試驗中成功實現技術指標。大口徑超導高場磁體由於成本高、難度大、風險高、研製周期長等因素,成為混合磁體研製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
  • 軟磁材料測量:磁性材料交直流特性測試能力說明
    1、軟磁材料直流磁特性測量:參考標準:GB/T13012、IEC60404-4對於矯頑力小於1kA/m的軟磁材料材料,主要包含:電工純鐵、電工矽鋼、坡莫合金、非晶、軟磁鐵氧體等材料,測試通常採用閉路樣品進行測量。
  • 中國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向科技文明創造者們致敬
    從人民日報發的官方微博中我們了解到,中國在科技領域又有了突破性進展,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團隊成功研製出了一個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的全超導磁體,並且自主研發了高溫內插磁體技術,該技術的出現,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造的32.0特斯拉超導體的世界紀錄,標誌著我國已成為世界高場內插磁體技術研究領域的引領者。
  • 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包括產生40萬高斯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它由口徑為920毫米的10萬高斯超導磁體及包含其內的30萬高斯水冷磁體組合而成,其中的水冷磁體已在9月份的單獨試驗中成功實現技術指標。大口徑超導高場磁體由於成本高、難度大、風險高、研製周期長等因素,成為混合磁體研製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率先研製出24T全超導磁體
    與Bi2223內插超導磁體相比,YBCO超導磁體具有更高的上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運行穩定性更高,更易獲取極高磁場。目前僅有美國國家高場實驗室、日本東北大學高場實驗室以及韓國的一家超導公司能夠實現24T以上全超導磁體。  王秋良研究組採用YBCO帶材研製高場內插磁體。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高磁場超導磁體 破世界紀錄
    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正在實驗室測試的高磁場全超導磁體(位於液氮罐體中)中科院電工所供圖中國科學報訊12月6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秋良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出了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
  • 科學網—國內首個25T全超導磁體問世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 通訊員徐小傑、劉建華)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日前,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成功國內首個25 T全超導磁體
  • 電源用軟磁材料
    軟磁材料的損耗包括渦流損耗、磁滯損耗和剩餘損耗,除了與材料的電阻率,寬度和厚度等材料本身的參數有關外,還與磁通在電磁元件中變化速度有關,也就是與工作頻率f和工作磁通Bm乘積有關。因此表示軟磁材料損耗的參數——單位重量(或體積)的損耗P,都要標明使用的工作頻率f和工作磁通密度Bm,一般寫作PBm/f。Bm的單位用T或0.1T(kGs),f的單位用Hz或kHz。
  • 軟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區別
    軟磁材料指磁滯回線狹窄,具有高磁導率低剩磁,低矯頑力和低磁阻的鐵磁性材料,軟磁材料容易磁化,也容易退磁.如矽鋼片、鐵鎳合金、鑄鋼等;這些材料磁導率較高,易磁化,易退磁,磁滯回線包圍面積小,磁滯損耗小,多用於做磁頭和電機的鐵心。
  • 超導材料帶來用電方式革命
    以下列舉幾個前景可期的超導材料應用領域。 1.超導磁體 目前,超導材料應用最多的領域就是製作各種用途的超導磁體。超導磁體的優勢是可以實現常規導體材料無法實現的磁場強度、磁場梯度和磁場均勻度。 超導磁體有很多用途,比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檢測、診斷之中,成為最為精確的醫學檢測手段之一。
  • 我研製成功磁場強度世界第二高的穩態磁體裝置
    ■資訊熱搜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磁體實驗大廳一片歡呼,自主研製的混合磁體裝置調試獲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任務目標——40萬高斯穩態磁場!它正式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 超導材料的重大發現
    1913年他在一篇論文中首次以「超導電性」一詞來表達這現象,把某些物質在冷卻到某一溫度點以下電阻為零的現象稱為超導電性,相應物質稱為超導體。超導現象的發現,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並寄予很大期望。但直到1986年以前,已知超導材料的最高臨界溫度只有23.2K,大多數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還要低得多,這樣低的溫度基本上只有液氮才能達到。
  •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個實現25T全超導磁體國家—新聞—科學網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成功國內首個25 T全超導磁體,成為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