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祥:疫情期間,科學區分新冠肺炎與肺部原發病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張馨心)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是一種新發疾病,在疾病流行期間,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防護?中醫藥在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近日,新華網推出專題《戰「疫」專家說》,第一期邀請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王成祥,和我們一起聊聊疫情防控的話題。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王成祥做客新華網

  主持人:請您解讀一下,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和冠狀病毒之間有哪些區別?

  王成祥:所謂有新型冠狀病毒,那麼就肯定有舊的冠狀病毒。過去談到冠狀病毒,就是引起咱們平時所說的傷風感冒的病毒,主要的病毒是 鼻病毒和冠狀病毒。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跟咱們以前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相比,它發生了變異,它的毒性、傳播性增強,所以叫新型冠狀病毒。

  主持人: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方式有哪些?易感人群有哪些?

  王成祥: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飛沫傳播指病毒通過患者咳嗽、打噴嚏、談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易感者吸入後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指健康人的手接觸了患者的飛沫汙染的物品,又用手來接觸自己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的感染。

  目前在患者的糞便裡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那麼糞口傳播的途徑也應該注意。另外,還有氣溶膠傳播也就是老百姓說的空氣傳播,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那麼這種傳播的距離比較遠。新型冠狀病毒能不能通過氣溶膠傳播,現在還在進一步地探索。

  總體而言,新型冠狀病毒普遍易感,無論大小、老幼、強弱,所有的人都有感染的可能性。相對來講,老年體弱,身體特別差,或者身體本來就有一些原發病,從而導致身體特別虛弱的這些人更容易感染。所以這一類人感染病毒以後,進一步引起重症肺炎的可能性、甚至死亡的機率也是很高的。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王成祥做客新華網

  主持人:如果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會出現哪些症狀?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

  王成祥:新型冠狀病毒,跟咱們說的一些引起傷風感冒的冠狀病毒,症狀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過去一些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它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即咽喉以上部位,往往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嗓子疼這一類症狀。

  那麼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而言,發燒佔第一位。其他的也有乾咳、乏力、肌肉酸痛的症狀,還有一部分出現腹瀉的情況,不過出現腹瀉的機率不是特別高,那麼到出現重症肺炎的話,他會有呼吸困難、呼吸加快這些症狀,甚至會出現休克、昏迷等一些情況。

  哪些人需要懷疑自己是否患病?首先,可以從是否有接觸史進行判斷。假如說你來自於疫源地,或者說你接觸過新冠肺炎這種病例,你又出現了發熱、咳嗽這一類的症狀,那麼你需要高度警惕,去定點的醫院通過核酸檢查或者通過臨床診斷來進行確認。假如你一直待在家裡,沒有去過人員密集場所,也未曾接觸過新冠肺炎的病人,當出現這種感冒、發燒的症狀時,一般而言不會是新冠肺炎。因為新冠肺炎必須接觸病原才會傳播。

  尤其是一些患有肺部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例如老慢支、肺氣腫、哮喘、肺間質纖維化,以及一些肺癌病人,在秋冬季節,本來就容易出現肺部感染,會讓咳嗽、咳痰、喘息的症狀進一步加重。還有些人也會出現發燒症狀,但一般而言,這些症狀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因為從來沒接觸新冠肺炎的病人,那麼這一類患者也不需太擔心。出現症狀後到非定點醫院也是可以的,醫院會根據你的情況做一些預檢,並通過你的流行病學史來進一步確定。

  主持人:冬春交替,一些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病情轉變,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新冠肺炎,我們應該如何區分新冠肺炎與慢性肺部疾病?

  王成祥:首先是有流行病學的接觸史,尤其是密切的接觸史,接觸以後出現發燒、咳嗽、乏力的這些症狀,那麼在檢查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淋巴細胞是降低的。肺部CT的片子會出現肺部的一些新的毛玻璃狀陰影,有些是片狀的,那麼這一種的話需要高度懷疑。

  有肺部原發病的這一類病人,在這個季節,因為受涼等原因,出現了症狀的加重。例如白痰變成黃痰,稀痰變成稠痰,喘息、呼吸困難這種症狀也加重。那麼像這一類的症狀,一般都是在原發病基礎上,又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會出現。

  真正的鑑別就是看有沒有接觸史,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原發病的這些老年人,一直待在家裡,也從來沒有接觸史,出現這種症狀的話,也不用過多擔心。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王成祥做客新華網

  主持人:普通公眾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病的易感人群應如何進行防護?

  王成祥:那麼就從傳染病來講的話,首先是發現傳染源,進行傳染源的管理;第二,要切斷它的傳播途徑。第三,保護易感人群。對普通公眾來講,像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是普遍易感的,既然是普遍易感的話,那麼就不要講我身體好、我不怕。沒有說身體強他就不感染了,他這時感染的機率,可能比身體弱的差一些。所以這個在預防方面的話,首先是避開傳染源。中醫在《內經》裡邊就記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那麼就是兩種情況,就是說,如果普通公眾,如果防護自己,首先是要增加自己的抵抗力,這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第二避其毒氣,就是說我不接觸這種病邪,我就不得病。在中醫預防這塊兒,避開是最重要的。

  中醫是非常講究治未病的理論,它又分未病先防,既感防萌,瘥後防復三種情況。

  第一未病先防指有慢性病的、年老體弱、正氣虛的人群,那麼在這個病來的時候,通過扶正增加自己的抵抗能力。

  第二是既感防萌,即接觸了這個毒邪,那麼它就像放在土裡的種子,剛開始發芽的時候,通過中藥的預防給它扼殺在萌芽之中。像這一類的預防藥物,就不是扶正的藥了,而是用於治療的藥物,例如清熱解毒的藥,對於這個階段而言是可以的。只要我接觸了毒邪,那麼我通過吃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防止它萌發。

  最後是瘥後防復。病人出院以後,防止疾病復發。

  中醫在這一塊兒也有說法,防止過度勞累出現勞復,防止飲食辛辣、油膩出現食復,這就是中醫通過治未病的一些理論,達到預防的一些方法。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能夠加速患者治癒?中醫藥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對於提高治癒率您有哪些建議?

  王成祥:中醫的話,辨證論治的理論,那麼這個理論裡邊有一個叫異病通治。首先是不同的疾病,表現出相同的症候,我就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從古代到現代治療瘟疫病的話,經驗是非常多的,那麼就通過這些方法,通過這種異病同治的方法,結合歷史上治療瘟疫病的經驗,我們的方法治療是有效的。因為中藥的作用,一方面有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具有一定的抑制病毒的作用,另一方面,從臨床上而言,在治療流感這一類的病毒感染的時候,我們發現它除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外,對於免疫損傷的治療,中藥清熱解毒的藥物也是非常有效的。

  咱們國家的優勢就是中西結合,有西醫、有中醫。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再加上中醫治療,所以治癒率會大大地提高。所以我認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中西結合,這是增加治癒率最好的方式。

  主持人:對於如何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戰,您有哪些建議?

  王成祥:對傳染病的控制,防、控是結合的。首先,隔離傳染源,第二,通過一些措施,阻斷它的傳播途徑。一方面提倡大家戴口罩,阻斷了飛沫傳染,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勤洗手,阻斷接觸感染。那麼這就叫阻斷傳播途徑。第三,保護易感人群讓廣大群眾避開這種傳染源,然後增加抵抗力。

  我們需要放鬆心情,恐慌是沒必要的,一定要相信科學,但是不能放鬆防禦,一定要進一步加強防控。不能前功盡棄,大家在這個階段一定不能鬆懈。

相關焦點

  • 普通流感和新冠肺炎咋區分?專家詳解來了!
    7日下午,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5場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症醫學部主任、重症醫學教研室主任秦秉玉給出答案。 秦秉玉說,普通流感與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有兩個相同點。一是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都是病毒性感染,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也都具有明顯的家庭成員的聚集性。
  • 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發病5天內傳染性較強 接觸新冠...
    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新冠病毒汙染物也可造成感染」。全文如下:據國家衛健委消息,19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如何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用這個方法自查和預防!
    1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什麼是感冒一般指人在著涼、勞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症狀無症狀帶毒者 感染之後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到病毒,所以要求從疫情發生地回來的市民要主動報告,自我隔離。
  • 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時大顯身手,其科學機制是什麼?
    中醫藥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疫情中表現優異。特別是來源於《傷寒論》、共包含21味中藥的「清肺排毒湯」,經過10個省57個定點醫療機構的701例確診病例的臨床使用觀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將為各位讀者解讀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的科學機制。為何有些輕症新冠肺炎患者突然離世?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和孕產婦管理等專家指導意見的通知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2月27日甘肅省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管理專家指導意見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兒童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為做好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安全管理,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有關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甘肅省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管理專家指導意見》。
  • 《柳葉刀》發布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有助了解發病機制
    研究人員指出,此研究將有助於了解新冠肺炎的發病機制,並改進對該病的臨床救治策略。患者看病全過程 發病14天後死亡該論文在開頭指出,新冠肺炎是一種急性疾病,病死率為2%。截至2月15日,確診病例66580例,死亡1524例。然而,由於幾乎無法進行屍檢或活組織切片檢查,目前尚無病理報告。
  • 北京新一輪新冠肺炎有哪些症狀?症狀大多為發熱
    今天下午,北京市召開第131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吳國安表示:統計數據顯示,此次新冠肺炎病例症狀大多為發熱,輕度發熱到高熱情況不一,有些早期發現無症狀者處於疾病的潛伏期。入院後才出現症狀,有些症狀較為輕微,沒有肺部影像改變,僅表現為咽部不適和乏力,少數病例改變為腹瀉、味覺和嗅覺改變。
  • 區別新冠肺炎當心四個「坑」
    ,到底應該怎麼區分呢?今天,人民健康為您梳理一下新冠肺炎容易給普通人挖的「坑」,大家做好防護別中招。挖坑1:發熱咳嗽可能是感冒、流感非新冠最近公眾一遇發熱咳嗽就不免驚慌,不會得新冠肺炎了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手冊》指出,新冠肺炎與感冒、流感三者的病原體不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症狀與普通感冒和流感存在一定的差別。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團隊研究揭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空氣品質的變化
    2019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國先後蔓延,為了全面遏制病毒擴散,我國各級政府採取了全面、嚴格、徹底的防控措施。在控制疫情的同時,全國範圍的停工、停產和出行減少,可以視為一次理想的人為源減排控制實驗。通過了解疫情期間我國空氣品質如何變化以及集中減排對空氣品質的改善效果,對我國目前依舊嚴峻的大氣複合汙染的防治具有啟示意義。
  • 法國新冠肺炎患者首例出現時間再次前推
    施密特醫生對法國新聞網表示,通過新冠病毒檢測,已經證實其中一名於12月2日入院的疑似病例確診患新冠肺炎。該男性患者57歲,住院約一周時間,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尚不清楚他是如何感染該病毒的。阿爾貝·施韋澤醫院所在的大東部大區是法國最早發現新冠肺炎聚集性傳染和疫情最重的地區之一,而此前官方通報當地第一例確診病例是在2月27日。
  • 【科學防護】新冠肺炎防控期間,你應知道的一些瘧疾防治知識
    【科學防護】新冠肺炎防控期間,你應知道的一些瘧疾防治知識 2020-04-26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印發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共場所衛生、學校衛生、職業...
    各縣區衛健委、功能區社會事業局,市疾控中心,市衛生監督所: 為進一步強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公共場所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監督工作,督促並指導各單位平穩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現將《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共場所衛生
  • 怎樣區分新冠肺炎與普通感冒?
    主動向單位報告你的發病情況及旅行史、接觸史,不要帶病上班。首先對比一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普通感冒、發燒的區別。最關鍵的判斷點:出現呼吸不暢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寄生在蝙蝠體內,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即表明人體的呼吸道、肺部已經受到感染,有可能出現多種症狀表現。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前期的研究已經發現:新冠病毒主要攻擊肺部,但不僅是肺部,危重症患者是多個系統的損傷。 有的新冠肺炎就像晴天白雲,突然就狂風暴雨。 這篇論文的作者在接受華爾街時報採訪時說,7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70%的概率用上了呼吸機還是去世了;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80%以上儘管接受了呼吸機,但還是去世了。
  • 新冠肺炎治癒後,一定小心這個後遺症,因為晚期只能肺移植了
    新冠感染出現肺纖維化機率低4月21日在國務院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介紹,肺部嚴重感染可能會發展為肺纖維化, 其主要表現是氣短、呼吸困難、有時咳嗽等。他強調新冠肺炎是急性病毒性傳染病, 急性病病程比較短, 導致肺纖維化發生發展的概率是比較低的。但是也會有一少部分重症患者會出現, 治癒後會出現肺纖維, 會影響日常生活。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發布
    ◆◆ ◆ 7月14日,CDE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2020年第13號),旨在規範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藥物臨床試驗,提供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該指導原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我們看到了什麼?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突然降臨武漢,來勢兇猛,蔓延迅速,防不勝防。罕見的病毒,在中國、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是一場嚴峻無硝煙的人民戰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英明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始終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根本政治保證。
  • 科學統計新冠肺炎病亡人數有多難?
    相比實際數據,它更能直接反映出疫情對人類社會的衝擊,並幫助流行病學家對比不同國家的發病情況,確認新冠疫情的熱點暴發地區。根據從30多個國家獲得的超額死亡率估算值,僅從疫情暴發到7月的時間裡,就有60萬例超過一般預期的死亡病例,其中41萬餘人死於新冠肺炎。然而這種超額死亡率統計方法也存在缺陷。首先,這種衡量標準,也存在難以辨別新冠疫情下死亡原因的缺陷,複雜病因給死因歸類帶來了困擾。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公布
    7月14日,CDE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即日起施行。具體內容如下:指導原則(試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藥物臨床試驗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藥物臨床試驗從啟動、實施到完成研究報告均需要一些特殊考慮。
  • 新冠肺炎死者屍檢,可以揭示關於疾病的重要信息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的劉良教授,呼籲儘早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進行系統解剖,期望在病理學角度有所突破,以利於臨床診斷和開發針對性治療方案。[1]劉良教授在採訪中給出了目前屍檢難題的解決方案,也提到曾做過SARS屍檢|梨視頻儘管可能受限於目前的解剖條件和倫理因素,我們暫時無法從屍檢中得知更多新冠肺炎的信息。但目前的研究進展提示,從病毒來源上,導致本次疫情的病毒SARS-CoV-2與SARS-CoV是一對姐妹花,基因序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