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貓等宿主引關注

2021-01-09 澎湃新聞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現》(Cell Discovery)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清華大學團隊聯合完成的研究,題為「Broad host range of SARS-CoV-2 and the molecular basisfor SARS-CoV-2 binding to cat ACE2」。研究團隊發現,SARS-CoV-2具有廣泛的可能宿主範圍,同時根據病毒刺突(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結合能力,排除了一些潛在的宿主,有助於尋找真正的中間宿主,強調了監測易感動物的必要性,防止其成為新的傳播源頭,導致疫情再次暴發。

該論文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奇慧研究員、嚴景華研究員及清華大學王宏偉教授。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生仵麗麗、安徽大學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聯合培養碩士生陳茜、澳門大學博士生劉科芳及清華大學王家博士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論文作者還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

論文指出,SARS-CoV-2是目前發現可以感染人的第七種冠狀病毒,和SARS-CoV一樣,利用ACE2作為入侵受體。其中,病毒囊膜蛋白與宿主細胞受體的相互作用是介導病毒感染的首要步驟,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病毒的宿主範圍。

SARS-CoV-2的潛在中間宿主。圖片來源:中科院微生物所據中科院微生物所介紹,研究團隊以來自哺乳綱和鳥綱的11個目的26個物種的ACE2為研究對象,包括家畜、寵物和野生動物等,探究其與SARS-CoV-2刺突(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結合情況。研究結果顯示,SARS-CoV-2 RBD可以與多個物種(17/26)ACE2相互作用,包括靈長目(猴)、兔形目(兔)、鱗甲目(馬來穿山甲)、食肉目(貓、果子狸、狐狸、狗、貉)、奇蹄目(馬)、偶蹄目(豬、野生雙峰駝、羊駝、牛、山羊、綿羊)和翼手目(小棕蝠、棕果蝠),並且這些物種的ACE2可以介導SARS-CoV-2假病毒進入細胞。

同時,研究還發現SARS-CoV RBD除了可以結合上述17個物種ACE2外,還可以結合小鼠(齧齒目)的ACE2,這表明SARS-CoV的宿主受體範圍可能與SARS-CoV-2不同。

這項研究還排除了一些SARS-CoV-2的潛在中間宿主,包括齧齒目(豚鼠、大鼠、小鼠)、翼手目(馬鐵菊頭蝠、中華菊頭蝠、菲菊頭蝠)、食蟲目(西歐刺蝟)、非洲獸總目(小馬島蝟)、和雞形目(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多個證據表明貓可以感染SARS-CoV-2,而老虎和獅子(屬於貓科)也被報導可以感染SARS-CoV-2,這些結果說明貓科動物在SARS-CoV-2的傳播中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解析了SARS-CoV-2 RBD與貓ACE2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發現SARS-CoV-2 RBD結合貓ACE2的方式與結合人ACE2相似。不過,研究團隊強調,至於貓是否為SARS-CoV-2的中間宿主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研究為尋找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提供了重要線索,並強調了監測易感宿主以防止再次暴發的必要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新冠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 貓等宿主引關注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了26個物種後發現……
    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論文作者還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論文指出,SARS-CoV-2是目前發現可以感染人的第七種冠狀病毒,和SARS-CoV一樣,利用ACE2作為入侵受體。其中,病毒囊膜蛋白與宿主細胞受體的相互作用是介導病毒感染的首要步驟,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病毒的宿主範圍。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找到重要線索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中科院微生物所Cell Discovery發表新冠病毒跨種傳播研究新進展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目前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已有研究認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但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仍不清楚。
  • 高福等人聚焦新冠跨物種傳播機制:病毒如何結合蝙蝠ACE2
    高福等人聚焦新冠跨物種傳播機制:病毒如何結合蝙蝠ACE2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2-23 15:13 來源:澎湃新聞
  • 石正麗接受《科學》採訪,回答新冠來源、宿主等問題
    8月10日,《中國科學報》經授權翻譯並刊登《科學》雜誌對石正麗訪談全文。在此次採訪中,石正麗回答了關於新冠病毒來源、宿主等諸多問題。中間宿主尚不能判定穿山甲是自然宿主還是中間宿主石正麗稱,根據他們團隊以及國際同行的研究,其很可能來源於蝙蝠,經過一個或多個中間宿主體內演化,最終出現一株能適應人並在人間傳播的病毒。但是中間宿主是哪個或哪些動物、如何傳播到人的過程尚不清楚。
  • 石正麗接受《科學》採訪,回答新冠來源、宿主等問題
    8月10日,《中國科學報》經授權翻譯並刊登《科學》雜誌對石正麗訪談全文。 在此次採訪中,石正麗回答了關於新冠病毒來源、宿主等諸多問題。但是中間宿主是哪個或哪些動物、如何傳播到人的過程尚不清楚。 她表示,從自然宿主蝙蝠向人跨種傳播有兩種可能,一是蝙蝠直接把病毒傳播給人,二是蝙蝠病毒傳播到一種或多種動物中間宿主再傳播給人。對SARS-CoV-2來說,第一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但非常非常小。她傾向於第二種可能。
  • 新冠靶細胞圖譜提示疫情期重點監測貓和豬,避免成中間宿主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其傳播過程中的中間宿主動物始終撲朔迷離。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對多種動物進行了病毒靶細胞的大規模單細胞篩選,進而形成了病毒靶細胞的綜合圖譜。研究人員針對寵物、牲畜、家禽和野生生物中的11種代表性物種構建了單細胞地圖譜。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發現貓中SARS-CoV-2靶細胞的比例明顯高於被調查的其他物種。
  • 石正麗與美國科學家發表研究,監測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和美國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彼得·達什亞克(Peter Daszak)教授團隊5月31日在科學預印版網站BioRxiv發表了關於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最新研究論文,這篇論文已經被《自然通訊》雜誌接受,並將於近期發表。
  • 新冠病毒最近的這幾個發現,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新冠病毒的跨物種的傳染的問題,雖然還沒有確切的證據所有被感染的物種都能回傳,但以目前的消息來看,至少對水貂養殖這塊的需要提高警惕。養殖人員最少得定期進行核酸檢測,每隻賣出去的水貂得有相應的記錄可追尋。
  • 研究發現新冠跨物種傳播風險大:不僅能傳染寵物,需加強監測
    迄今為止,新冠病毒的起源與中間宿主依然成謎,其感染寵物、牲畜的能力也仍未明確。近日,教育部「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團隊發現,已知會感染新冠病毒的物種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可以耐受許多胺基酸變化,表明其物種的屏障可能很低,即跨物種傳播風險較大。
  •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繼蝙蝠、穿山甲之後,2月26日,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聯合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發表文章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 石正麗《Science》發文: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概述
    實驗性病毒感染試驗及病毒抗原-受體親和試驗證實新冠病毒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新冠疫情爆發後,一些研究組在中國馬蹄蝠和南亞走私的穿山甲中報告了SARS相關冠狀病毒,但基因組序列比較結果並沒有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家貓、家狗以及園區老虎也發現能被患者傳染新冠病毒,但同樣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傳染人類。所以,它們不太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的宿主。
  • 貓可能會被感染新冠,但沒什麼好慌的
    基因組顯示新冠病毒與蝙蝠 CoV RaTG13有96.3%同源性,這一證據顯示本次引發全球疫情爆發的罪魁禍首——新冠病毒,很可能也是起源於蝙蝠。還有哪些動物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與人類較為親近的寵物,如貓和狗等,是否可能感染?這些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此前,大家一直認為新冠病毒,不會感染貓和狗。
  • 新冠何時溢出到人類?疫苗如何應對變異?石正麗等人發文探討
    文章提到,此前的一些實驗性病毒感染試驗及病毒刺突蛋白和受體的親和試驗已經證實,新冠病毒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新冠疫情暴發後,一些研究組在中國馬蹄蝠和南亞走私的穿山甲中發現了SARS相關冠狀病毒,但基因組序列比較結果顯示,目前還沒有發現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家貓、家狗以及園區老虎也發現能被患者傳染新冠病毒,但同樣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傳染人類。石正麗等人認為,它們不太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的宿主。
  •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新冠病毒一周進展報告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 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外科口罩可防止有症狀的人 傳播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 4月3日,中國香港大學Benjamin J.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新冠疫情蔓延至今,全球感染人數已接近兩百萬。科學家們始終在努力地尋找病毒的起源物種,以便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邁出從其動物宿主躍遷到人類身上這一步的。 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最相似的,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其基因序列相似度達到 96.2%。
  • 新冠最早鑑定者:病毒或曾隱秘傳播 不一定起源於武漢
    隨後,中國疾控中心在公眾訪問GISAID資料庫(https://www.gisaid.org/)發布了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以及相關的流行病學數據。截至作者們撰寫這篇文章,已經有近200個新冠病毒基因組公開可用,「代表了該病毒在中國及其它地區的基因組多樣性,並提供了一個可自由獲取的全球資源。」這些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的發布對診斷測試、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開發來說都至關重要。
  • 新冠病毒都有哪些潛在宿主:魚類鳥類最不易感染
    新發地切割三文魚案板發現新冠病毒,提醒我們可能的冷鏈漏洞。已知三文魚不可能是病毒傳播中間宿主,進口三文魚是否是汙染源尚有待科學的調查分析。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北京反應迅速、信息通報及時透明,對於防控前景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們也要藉此機會提醒讀者朋友們: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對與人密切接觸的動物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