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靶細胞圖譜提示疫情期重點監測貓和豬,避免成中間宿主

2020-12-06 網易新聞

(原標題:新冠靶細胞圖譜提示疫情期重點監測貓和豬,避免成中間宿主)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其傳播過程中的中間宿主動物始終撲朔迷離。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對多種動物進行了病毒靶細胞的大規模單細胞篩選,進而形成了病毒靶細胞的綜合圖譜。研究人員針對寵物、牲畜、家禽和野生生物中的11種代表性物種構建了單細胞地圖譜。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發現貓中SARS-CoV-2靶細胞的比例明顯高於被調查的其他物種

此外,研究人員在多種家豬細胞中檢測到SARS-CoV-2靶細胞,這些發現意味著在當前COVID-19大流行期間,有必要仔細評估貓傳播新冠的風險,並保持對豬的監視,以防止其在以後的冠狀病毒暴發中成為中間宿主

以上發現來自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單位合作在生物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的論文「Single-cell screening of SARS-CoV-2 target cells in pets, livestock, poultry and wildlife 」。

該論文的作者團隊中多為基因學、獸醫學及流行病學專家,通訊作者為華大集團執行長、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農業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副主任劉歡,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主任劉雅紅教授等人。

評估研究新冠病毒動物宿主的易感性對於控制傳染病至關重要。研究人員表示,近期的幾項研究將穿山甲、貓、狗和倉鼠與SARS-CoV-2的感染和傳播聯繫起來,表明病毒可能在動物中普遍流行,這將對人類構成潛在威脅。

通常情況下,對於宿主動物的易感性推定通過體內試驗或接種實驗進行,但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方法存在滿足條件的實驗室和人員有限、檢測的病毒種類和動物數量有限等問題,而根據病毒進入宿主的機制確定SARS-CoV-2的靶細胞則可縮小假定的中間宿主範圍,更加快速準確地確認動物宿主的易感性。

SARS-CoV-2進入宿主細胞是通過病毒刺突糖蛋白(S蛋白)與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以及跨膜絲氨酸蛋白酶2(TMPRSS2)裂解S蛋白而啟動的。先前的研究表明,動物組織在細胞組成和基因圖譜方面表現出高度的異質性,而ACE2僅在一小部分特定的細胞群體中表達,這使得針對SARS-CoV-2目標細胞的單細胞分析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

研究人員構建了用於牲畜、家禽、寵物和野生動物的單細胞圖譜,篩選了144種病毒的受體表達模式,並系統地評估了它們的敏感性。

貓、穿山甲和豬不同器官中SARS-CoV-2靶細胞的篩選

穿山甲和貓都被懷疑是SARS-CoV-2中間宿主。

此前的研究已經從穿山甲中分離出了類似新冠病毒的冠狀病毒,並且有研究提出,SARS-CoV-2是起源於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的重組;貓也是可疑的中間宿主,因為據此前的報導新冠病毒存在人對貓和貓對貓的傳播;家豬是與人緊密接觸的動物,此前也有報導稱其對新冠病毒敏感。

因此,研究人員針對這三種新冠易感動物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腎臟、大腸等組織創建了高質量且全面的單細胞圖譜,分別獲得了貓、穿山甲和豬的99740、35345和92863個單細胞轉錄組。

研究人員針對穿山甲、貓、家豬這三種新冠易感動物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腎臟、大腸等組織創建了高質量且全面的單細胞圖譜

研究人員在貓的肺、眼瞼、食道(免疫細胞)和直腸(腸內細胞)中檢測到了ACE2和TMPRSS2共同表達細胞。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超過40%的ACE2和TMPRSS2共同表達發生在貓腎近端小管細胞中,約30%的共同表達則發生在貓眼瞼上皮細胞中。

在穿山甲中,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靶細胞存在於肺內皮細胞、腎臟(內皮細胞、足細胞和近端小管細胞)、肝臟(肝細胞)和脾臟(免疫細胞)中。

在豬體內,ACE2和TMPRSS2主要在肺和腎臟中共同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表明,總體而言,貓體內新冠病毒靶細胞的比例遠高於穿山甲和豬體內相應細胞類型的比例

牲畜、家禽、寵物和野生動物肺細胞中SARS-CoV-2靶細胞的篩選

肺是新冠病毒供給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肺炎也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為了評估各種物種的肺細胞中ACE2和TMPRSS2的詳細表達模式,研究人員進一步生成了家畜(豬、山羊),家禽(雞、鴿子、鵝、鴨),寵物(貓、狗、倉鼠、蜥蜴),野生動物(穿山甲)的細胞單核庫,共獲得了123445個細胞。

研究人員表明,與此前的報導一致,SARS-CoV-2在雞和鴨中的複製較差,在家禽(雞、鴨、鵝和鴿子)的肺細胞中未發現SARS-CoV-2靶細胞。

在家禽(雞、鴨、鵝和鴿子)的肺細胞中未發現SARS-CoV-2靶細胞

在研究人員調查的貓的11種細胞類型中,有8種檢測到了SARS-CoV-2靶細胞,其中存在最多新冠病毒靶細胞的兩種細胞是纖毛細胞和分泌細胞。

在豬體內,11種細胞類型中的7種中能夠觀察到ACE2和TMPRSS2的共同表達。

在穿山甲中,研究人員發現一小部分內皮細胞能夠共同表達ACE2和TMPRSS2。

在倉鼠中,纖毛細胞是SARS-CoV-2靶細胞最多的細胞類型。

在山羊中,研究人員檢測到ACE2和TMPRSS2在AT1受體(血管緊張素1型受體)、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纖毛細胞和T細胞中的共同表達。研究人員表明,山羊與豬和人具有高度相似的ACE2胺基酸序列,這表明山羊ACE2也可能具有相似的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能力。

在蜥蜴體內,研究人員檢測到的ACE2和TMPRSS2的共表達主要發生在B細胞中。而在狗的體內,僅有少於0.5%的ACE2和TMPRSS2共表達細胞存在於纖毛細胞和AT2受體(血管緊張素2型受體)中。

為了揭示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假定肺靶向細胞,研究人員篩選了32種病毒受體的表達模式,以分析來自12個病毒家族的總共29種病毒。

通常,家禽的肺細胞比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表達更少類型的病毒受體。例如,人冠狀病毒229E的受體ANPEP除了在雞和鴨肺細胞中表達以外,通常不在家禽肺細胞中表達;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的受體CLEC4G在山羊肺細胞中表達,但在家禽的肺細胞中卻不存在。

此外,大多數腺病毒科病毒受體在哺乳動物中優先表達,鼻病毒C受體在人、貓、狗、倉鼠、豬、山羊和鵝的纖毛細胞中優先表達,而呼吸道合胞病毒受體CD209僅存在於人巨噬細胞中。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不同動物肺中假定的呼吸道病毒靶細胞,這為在單細胞水平上剖析呼吸系統病毒的感染和傳播奠定了基礎。

貓和豬有更多新冠易感細胞類型,家禽中沒有表達

在比較SARS-CoV-2靶向不同物種肺細胞的頻率時,研究人員注意到貓的纖毛細胞明顯高過其他物種,其被靶向的頻率約為13.19%,而豬纖毛細胞僅為3.35%,倉鼠為3.87%。

此外,研究人員在比較貓、穿山甲和豬之間不同器官中SARS-CoV-2靶細胞的比例時也進一步發現,ACE2和TMPRSS2靶細胞在貓中的比例要高得多。例如,在貓的腎近端小管細胞中,ACE2和TMPRSS2共表達細胞的比例高達40%,而穿山甲和豬相應細胞類型的比例分別僅為3%和2%左右。

研究人員還發現,SARS-CoV-2靶細胞廣泛分布在貓的消化系統(食道、直腸)、呼吸系統(肺)和泌尿系統(腎臟)內的各個器官之間,這表明貓可能會通過多種途徑感染新冠,例如通過飲食感染或通過呼吸系統的空氣傳播被感染

SARS-CoV-2靶細胞廣泛分布在貓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之間

為了突出顯示SARS-CoV-2易感細胞類型,研究人員總結了ACE2和TMPRSS2共表達細胞比例高於1%的所有細胞類型,這能夠清楚表明,貓和豬比其他物種具有更多的易感細胞類型

研究人員表明,以上數據說明貓對新冠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性,此外,作為伴侶動物,貓與人類的互動顯然比穿山甲等更加頻繁,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在當前的新冠大流行中密切監視貓,對貓作為新冠中間宿主的可能性進行仔細評估。

研究人員還發現,新冠病毒在狗、雞和鴨中的複製能力很差,但在山羊和蜥蜴肺細胞中檢測到了ACE2和TMPRSS2的共表達。

研究數據表明,ACE2和TMPRSS2的共表達在狗的肺細胞中非常罕見,而在家禽的肺細胞(雞、鴨、鵝和鴿子)中則沒有共表達

此外,SARS-CoV-2的S蛋白不能有效地利用狗和禽類的ACE2,這是因為部分關鍵胺基酸發生了突變。

此前有研究表明,豬ACE2能夠協助新冠病毒進入HeLa細胞,並且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靶細胞分布在家豬的腎臟和肺部的多種細胞中,同時此前有過SARS病毒人傳豬的報導,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家豬成為SARS-CoV-2中間宿主的可能性仍需要進一步監測和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實驗中,鼻內接種SARS-CoV-2後第2天、第4天和第6天,豬的病毒RNA和抗體測試均呈陰性。研究人員認為應謹慎對待豬在未來冠狀病毒爆發中的潛在作用,並進行進一步研究。

「病毒進入的紅綠燈」系統

在研究不同動物體內新冠靶向細胞情況的同時,為了研究宿主細胞對不同種類病毒的敏感性,研究人員還篩選了144種病毒(代表26個病毒家族)的114種受體在貓、穿山甲和豬的不同器官總以及寵物、牲畜、家禽和野生動物的肺中的表達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病毒靶細胞圖譜。

為了直觀地展示表達病毒受體的細胞的比例,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名為「病毒進入的紅綠燈」系統,用於將每種細胞類型分配為以下三種狀態:紅燈、綠燈和黃燈。

簡而言之,如果病毒受體的表達量少於該細胞類型的1%,則將分配「紅燈」狀態(指病毒進入的「紅燈」);如果比例在1%到10%之間,則為「黃燈」狀態;而如果比例超過10%,則將分配為「綠燈」狀態。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狂犬病毒受體NCAM1在豬神經系統的細胞類型中廣泛表達,而在非神經組織中很少表達。

此外,該細胞圖譜還讓研究人員發現水泡性口炎病毒受體UVRAG在豬肺細胞中優先表達。

研究人員稱,該項目提供了一種可以根據病毒靶細胞在不同細胞群體之間的分布找出易感宿主的新策略,為今後關於病毒宿主易感性篩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型框架,從而甚至可以以無偏見的方式篩查所有現有物種對所有現有病毒的敏感性。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以及國際單細胞圖譜協作項目的進展,將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生成更多物種的圖譜。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何雨芳_NN5632

相關焦點

  • 新冠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 貓等宿主引關注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新冠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貓等宿主引關注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隨後,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人類與蝙蝠之間的中間動物宿主,其自身可能會攜帶多種冠狀病毒,並首次將 SARS-CoV-2 傳入人群中。 穿甲山被認為是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實際上,從它們身上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 SARS-CoV-2 的差異很大。「如果向前追溯,這表明該病毒與新冠病毒的共同祖先應該存在於很久以前——大概是 1960 年代。」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該工作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首次系統地繪製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SFTSV)感染後宿主蛋白的調控圖譜,並進一步揭示了SFTSV的感染過程依賴於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unfold protein response, UPR)的輔助。  SFTSV是近年來流行於中國、韓國、日本等多地的一種新發蜱傳布尼亞病毒,確診感染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致死率可達30%。
  • 研究發現新冠跨物種傳播風險大:不僅能傳染寵物,需加強監測
    迄今為止,新冠病毒的起源與中間宿主依然成謎,其感染寵物、牲畜的能力也仍未明確。近日,教育部「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團隊發現,已知會感染新冠病毒的物種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可以耐受許多胺基酸變化,表明其物種的屏障可能很低,即跨物種傳播風險較大。
  • 貓狗牛兔羊馬……清華/復旦合作研究揭示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
    進一步功能測定顯示,有44種哺乳動物(包括家畜、寵物以及動物園或水族館中的動物)的ACE2可以與S蛋白結合,促使SARS-CoV-2進入靶細胞。該研究表明SARS-CoV-2可能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提示監測易感宿主的重要性。此外,也要警惕其跨物種的潛力,防止未來的疫情發展。
  • 震撼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傳貓、不傳狗
    製作:賽先生 (數據來源:worldometers)「當很多人矚目蝙蝠、穿山甲的時候,最新研究發現,病毒在狗,豬,雞,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新冠病毒最近的這幾個發現,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冠跨物種傳播的研究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目前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已有研究認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但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仍不清楚。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弓形蟲把你當宿主的唯一目的,不過是要讓你養只貓
    弓形蟲只能在貓的腸道裡進行有性繁殖,貓是弓形蟲的終點站,而弓形蟲在其他動物體內只不過是個乘客,等著宿主們把它帶給貓。弓形蟲和老鼠如果弓形蟲找不到貓的話,先找到一隻老鼠也是好的,畢竟,老鼠是最有可能接近貓的動物了。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了26個物種後發現……
    (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找到重要線索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中科院微生物所Cell Discovery發表新冠病毒跨種傳播研究新進展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目前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已有研究認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但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仍不清楚。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仍未找到
    18日下午,在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介紹了新冠肺炎病原學鑑定和可能的起源。她透露,團隊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也不排除其他野生動物,但中間宿主尚未找到,這也證明,該病毒非常狡猾,從野生動物傳到人類社會悄無聲息,這個過程也是後續在新冠病毒病原學研究中需要重視的部分。
  • 龜鱉不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致吳建國教授的公開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來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科學研究的重點。近日,暨南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吳建國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之一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並得出結論:龜類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 任麗麗: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研究對臨床的提示
    但是病毒的分離是高技術依賴性,依賴於樣本質量、病毒嗜細胞性以及分離體系,因此病毒分離是領域內重點發展的一個方向。新冠病毒可採用3D培養細胞系、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和Vero E6)分離培養。因此,對新冠病毒的宿主體內的突變監測,可有助於對群體流行株突變演化提供參考數據。
  • 柳葉刀談新冠病毒:蝙蝠冬眠,誰是中間宿主?
    不過該病毒的原始宿主與SARS-CoV相同,都是蝙蝠。同時,論文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類細胞所使用的分子「通道」,即人類的受體,可能也與SARS病毒相同,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值得注意的是,論文還披露了4個細節:第一,疫情的首次報告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時武漢的大多數蝙蝠都在冬眠。
  • 健康研究社|貓狗虎新冠檢測呈陽性,疫情暴發期武漢貓群被感染?動物...
    新冠病毒能感宿主較多4月5日,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發布消息稱,園內4歲母馬來亞虎「納迪亞」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此外,園內另有三隻老虎和三隻非洲獅子出現一樣的乾咳症狀。該動物園自3月16日起暫時關閉。對此,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介紹,新冠病毒能感宿主(指可以被感染的宿主,其範圍大於易感宿主)和組織器官類型較多,與高致病性的禽流感有一些類似,貓、狗、老虎被感染並不太令人驚奇。「以前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也會感染貓和老虎。」
  • 研究人員發表中性粒細胞穩態和炎症狀態下的單細胞發育和異質性圖譜
    中性粒細胞是天然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循環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細胞類型,是宿主抵禦入侵細菌等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然而,目前對中性粒細胞的分群主要是依靠經典的形態學,中性粒細胞的異質性一直存在爭議,沒有統一的認知,這種分歧阻礙了中性粒細胞研究的發展。與其他血液和免疫細胞類型相比,中性粒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數量和水平較低,從技術層面上對RNA的捕獲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