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牛兔羊馬……清華/復旦合作研究揭示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

2021-01-11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唐小糖

COVID-19大流行已對全球造成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安全威脅,同時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其病原體人冠狀病毒 SARS-CoV-2的來源及其演化路線和可能的潛在宿主目前仍不清楚。基因組遺傳學分析表明,SARS-CoV-2與蝙蝠冠狀病毒(BatCoV)-ZC45、BatCoV-RmYN02和BatCoV-RaTG13的基因組核苷酸序列的同一性分為別89.1%、93.3%和96.2%,表明SARS-CoV-2極有可能來源於蝙蝠【1-3】。但由於存在自然的生態隔離,BatCoV直接跳躍到人身上的機率很小,所以其他哺乳動物物種很可能充當中間宿主,祖先病毒在中間宿主體內經歷長時間的演化(突變)後,最終獲得了傳染人的能力。

SARS-CoV-2、PCoV和BatCoV-RaTG13的序列對比(來源:參考文獻【5】)

病毒和宿主的物種特異性受體結合是宿主嗜性的主要決定因素,這一相互作用也構建了一個病毒侵染過程的主要物種間屏障【10】。對於SARS-CoV和SARS-CoV-2來說,其S蛋白的RBD識別宿主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過程則是宿主範圍、組織嗜性和發病機制的主要決定因素【11】。所以ACE2雖然在各種各樣的脊椎動物中均有表達,但很多動物並不會被感染,如小鼠,這也是為什麼研究者要使用人ACE2轉基因小鼠來作為研究SARS-CoV和SARS-CoV-2的動物模型。此外,雖然已有實驗證據顯示,倉鼠、雪貂、貓、狗以及一些非人靈長類動物(恆河猴、食蟹猴)可以被SARS-CoV-2感染。但SARS-CoV-2的確切宿主範圍仍然不得而知。

2020年4月23日,清華大學丁強團隊聯合復旦大學張榮和袁正宏團隊在預印版bioRxiv上發表了題為「Functional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Viral Receptor ACE2 Orthologs Reveals Broad Potential Host Range of SARS-CoV-2」的研究論文。在哺乳動物中發現了約80個物種的ACE2可能作為SARS-CoV-2進入的功能性受體。通過遺傳學分析,研究人員選取了48個代表性物種(48/80)進行功能性分析。進一步功能測定顯示,有44種哺乳動物(包括家畜、寵物以及動物園或水族館中的動物)的ACE2可以與S蛋白結合,促使SARS-CoV-2進入靶細胞。該研究表明SARS-CoV-2可能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提示監測易感宿主的重要性。此外,也要警惕其跨物種的潛力,防止未來的疫情發展。

研究人員首先根據SARS-CoV的S蛋白與ACE2的結構基礎,確定了5個高度保守的關鍵胺基酸殘基,這些胺基酸對於S蛋白介導的病毒進入至關重要。根據這5個胺基酸殘基,從 NCBI資料庫包含的294個ACE2同源序列中篩選出了80個來自哺乳動物的 ACE2同源序列。進一步遺傳學分析表明,在狹鼻下目(包括人型總科和舊世界猴子)中,ACE2與S蛋白相互作用表面的20個胺基酸殘基高度保守,而新世界猴子中則相對不保守,如人ACE2中的Y41和Q42被H和E取代,不能形成氫鍵。此外,在非靈長類動物中,胺基酸替代明顯增加。

圖1. 遺傳學分析不同物種ACE2同源序列與S蛋白的相互作用界面

接下來,研究人員選擇了48個具有代表性的ACE2同源序列,包括靈長目(猿類等)、齧齒目(鼠類等)、偶蹄目和奇蹄目(家畜等)、翼手目(蝙蝠等)、雙門齒目(袋鼠、考拉等)、食肉目(老虎、獅子等)、鱗甲目(穿山甲等),在HeLa細胞中異位表達,通過感染SARS-CoV-2來評估其作為受體介導病毒感染的能力。這些動物主要包括野生動物、動物園和水族館中的動物、與人密切接觸的寵物和牲畜以及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模型動物等。令人驚訝的是,除了三種新世界猴子(白色簇絨耳狨猴、松鼠猴和簇毛捲尾猴)ACE2不結合S1蛋白,考拉、白鼬ACE2結合有限以外,其餘的44種都可以很好的與S1蛋白結合。以上結果表明,很多物種的ACE2蛋白均可以與SARS-CoV-2的S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具有介導病毒進入的潛力。

圖2. SARS-CoV-2 S蛋白與不同物種ACE2結合實驗

為了直接測定ACE2介導病毒進入細胞的功能,研究人員直接用 SARS-CoV-2活病毒感染過表達ACE2的HeLa細胞,48h後對病毒N蛋白進行免疫螢光染色。結果與上述S1蛋白與ACE2的結合能力一致,44個物種的ACE2過表達的HeLa細胞中均檢測到了大量的N蛋白陽性信號。而過表達三種新世界猴子和考拉ACE2的細胞中未檢測到信號,過表達白鼬ACE2的細胞則檢測到較低的信號。該結果表明SARS-CoV-2可以利用進化多樣化的哺乳動物ACE2作為病毒進入細胞的受體,暗示SARS-CoV-2可能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

圖3. 不同物種ACE2介導SARS-CoV-2進入的功能實驗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ACE2在這些物種間整體保守(71%-100%),但保守程度與支持病毒進入的功能可能不直接相關。例如以上三種不能介導病毒進入的新世界猴子ACE2序列與人ACE2序列的同一性在92%-93%之間,而有效介導病毒進入的豬和牛ACE2序列與人ACE2序列同一性分別為81%和78%。基於此,研究人員合理推測,新世界猴子中的ACE2蛋白某些關鍵的胺基酸殘基替代,限制了病毒的進入。新世界猴子也是一種生物醫學研究常用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最近的一項體內研究也表明SARS-CoV-2可以感染舊世界猴子(恆河猴和食蟹猴)而不能感染新世界猴子(狨)【12】。

為了尋找新世界猴子ACE2中限制SARS-CoV-2進入的原因,研究人員分析了ACE2與S蛋白接觸位點,特別是可以與S蛋白形成氫鍵或鹽橋的幾個重要位點。通過與其他物種ACE2蛋白比對,發現新世界猴子ACE2的唯一差異是H41和E42,其他物種ACE2則是Y41和Q42。而41位和42位這兩個連續突變很有可能會破壞原有的氫鍵相互作用,進而損壞了新世界猴子ACE2與SARS-CoV-2的S蛋白的結合。後續研究人員將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這兩個位點的重要性。

圖4. 物種特異性ACE2限制SARS-CoV-2進入的識別

總的來說,本研究首次使用SARS-CoV-2活病毒對近50個哺乳動物宿主的ACE2蛋白進行功能評估,發現了寵物(如貓和狗)、牲畜(如牛、兔、羊、馬)、動物園或水族館的一些動物以及一些野生動物可能作為SARS-CoV-2的潛在宿主,提示在與人密切接觸的動物方面要引起警惕,在野生動物方面更要禁止非法貿易以降低接觸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條件限制,未能開展SARS-CoV-2感染的動物實驗。雖然細胞水平實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反映體內複雜的免疫過程。但本研究的證據與目前發現的動物實驗證據或感染案例基本相互印證(如人、猴子(恆河猴和食蟹猴)、穿山甲、倉鼠、雪貂、貓、老虎、獅子、狗可以感染;而小鼠、新世界猴子(狨)不能感染)【1,2,5-7,12-26】。所以本研究仍然為潛在的宿主範圍和跨物種傳播提供了新的見解,此外,研究人員還強調了監測易感宿主的必要性,有助於防止未來的疫情發展。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繼蝙蝠、穿山甲之後,2月26日,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聯合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發表文章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新冠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 貓等宿主引關注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新冠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貓等宿主引關注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中科院微生物所Cell Discovery發表新冠病毒跨種傳播研究新進展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目前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已有研究認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但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仍不清楚。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MBA中國網】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
  •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開發新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線索2021-01-12 08:39:12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羅蘭 通訊員協宣 瀏覽次數:2 次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聯合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夏旭華提出推測:流浪狗或許是將新冠傳染給人類的中間宿主;此外,新冠病毒可能是在狗的腸道中進化,從而獲得了感染人的能力。該論文發表在 4 月 14 日的《分子生物學和進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上。
  • 新冠病毒都有哪些潛在宿主:魚類鳥類最不易感染
    新發地切割三文魚案板發現新冠病毒,提醒我們可能的冷鏈漏洞。已知三文魚不可能是病毒傳播中間宿主,進口三文魚是否是汙染源尚有待科學的調查分析。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北京反應迅速、信息通報及時透明,對於防控前景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們也要藉此機會提醒讀者朋友們: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對與人密切接觸的動物保持警惕。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了26個物種後發現……
    (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研究團隊發現,SARS-CoV-2具有廣泛的可能宿主範圍,同時根據病毒刺突(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結合能力,排除了一些潛在的宿主,有助於尋找真正的中間宿主,強調了監測易感動物的必要性,防止其成為新的傳播源頭,導致疫情再次暴發。該論文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奇慧研究員、嚴景華研究員及清華大學王宏偉教授。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找到重要線索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高福院士團隊在新冠病毒對蝙蝠ACE2跨種識別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研究表明,蝙蝠是MERS-CoV,SARS-CoV,HCoV-OC43, HCoV-229E,  HCoV-NL63等感染人的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多項研究提示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是蝙蝠。新冠病毒能否結合蝙蝠ACE2並利用蝙蝠ACE2感染宿主細胞是重要的科學問題。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南農大開了一門神奇的課,給牛針灸給狗把脈
    把脈:牛摸尾狗摸腿   最後一步就是切診了,胡元亮伸手按了按牛的腹部說,如果懷疑牛積食或者肚子裡有腫塊,可以這樣看看裡面硬不硬,再進行判斷,這叫觸診。   切診的第二種方式就是把脈。那麼問題又來了,給牛把脈摸哪裡?胡元亮繞到牛的後方,摸著牛尾巴介紹說,給牛切診是看尾動脈的脈搏。
  • 中疾控等重磅研究揭示新冠病毒演變:突變如何顯著增強傳染力
    當地時間3月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疾控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匹茲堡大學、湖南大學五家合作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在生物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一項針對新冠病毒演化過程中的突變、重組和插入的重磅研究(「Mutations, Recombination and Insertion in the Evolution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當病毒感染時,宿主細胞通過多種通路激活自噬活性,將病毒或病毒蛋白運送到溶酶體進行降解,激活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或調節病毒誘導的細胞死亡,從而抵禦病毒感染。病毒也進化出各種策略以逃避自噬檢測,甚至利用自噬通路的膜結構完成自身的複製和釋放。目前對COVID-19的致病病毒SARS-CoV-2破壞細胞功能導致疾病發生的機制知之甚少。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該研究成果有怎樣的意義?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 世界最大豬牛羊狗雞兔馬,中國憑1800斤稱霸世界!
    世界最大的牛:印度野牛印度野牛印度野牛,因四肢膝蓋以下呈白色又稱白肢野牛、白襪子、主要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印度野牛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成年公牛正常體重在1600斤左右,最重的可達到3000斤!2013年我國僅存150頭左右,屬我國瀕危物種!
  • 專家: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日前,高山等在Research Gate網站發表預印本文章《5』非翻譯區條形碼揭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毒力》,提出新冠病毒毒力與SARS接近,很難與人類長期共存,但我們要高度警惕潛伏在野生動物身上的「新對手」。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據華南農業大學網站消息,這項最新研究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