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首次直接探到引力波:黑洞碰撞引發-人類,引力波,黑洞,探測...
除了精度問題,朱宗宏還透露,根據科學家們的估計,在LIGO升級改造之前,它一年能夠測到0.0002到0.2次雙中子星併合信號,或者0.0002到0.5次雙黑洞併合信號;而在LIGO升級改造之後,它一年就能測到0.4到400次雙中子星併合信號,或者0.4到1000次雙黑洞併合信號了。所以就雙黑洞併合信號而言,保守估計是兩年半看到一次,樂觀估計則是一天就能看到3次!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這一天,兩座分別設在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設施分別檢測到了這一事件產生的引力波信號。經過升級之後的LIGO設施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引力波探測領域靈敏度最高的科學設施之一。根據LIGO取得的數據估算,科學家們認為在這一黑洞合併事件的最後時刻,其產生的最強烈引力波釋放的能量瞬間幾乎相當於整個可觀測宇宙中所有恆星釋放能量總和的10倍。
-
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擠壓和拉伸空間,導致時空永久性的扭曲!
天文學家觀測到引力波是空間和時間的漣漪,由雙黑洞碰撞合併、雙中子星碰撞合併或由中子星和黑洞碰撞等大質量天文事件產生的,因為質量黑洞等大質量天體合併事件,我們人類的儀器靈敏度才能夠探測到,並非是說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引力波(GW)會在經過時擠壓和拉伸空間,並將永久扭曲空間,留下對波的「記憶」。
-
人類首探引力波 霍金:很有可能引發天文學革命
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表示:「引力波提供了一種人們看待宇宙的全新方式。(人類)探測到引力波的這種能力,很有可能引發天文學革命。」全球近千名科學家參與了搜尋引力波的項目,其中有來自中國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包括該校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天體物理中心兼職研究員曹軍威,以及計算機系副教授都志輝和王小鴿等。
-
最新研究發現黑洞與蟲洞的碰撞也會產生豐富的引力波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發現黑洞落入蟲洞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引力波信號——「反啾啾聲」,這與雙黑洞碰撞所產生的「啾啾聲」引力波信號是不同的。研究者據此推測,未來人們可以根據這種特殊的引力波信號來搜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蟲洞。「雙黑洞碰撞的引力波特徵是『啾啾聲』。」
-
在太空諦聽「時空漣漪」:人類發現了引力波!
十幾億年以前,在遙遠的宇宙深處,一個黑洞正緩慢地陷入另外一個黑洞的引力場。這場起始於兩個龐然大物之間的戰鬥,最終將會以猛烈的爆炸結束。今天,我們又該如何來了解這場戰鬥的始末呢?一位漢諾瓦的數據分析師作出重大的發現。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是從哪兒來的?通過使用一項150年前的發明,讓我們得以測量引力波!
-
科普中國詳解引力波:兩個黑洞的「火拼」
(圖1註:雙黑洞系統想像圖。(來源於LIGO網站))天外飄來引力波對於「波」,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時常會聽到無線電波、電磁波、聲波、光波等等,引力波也是波的一種。既然稱之為引力波,它必然與引力有關。所以,在更深一步了解引力波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人類對於引力的認識過程。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這些通過不同方式形成的雙黑洞,一些在星系中心附近被捕捉,一些停留在原地,另一些在浩瀚的宇宙中漂流了數十億年。無數雙黑洞將在宇宙的海洋產生引力波的漣漪;當它們合併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將觸發一場宇宙海嘯。所以宇宙中的雙黑洞系統一般根據距離可以大概分為四類:分別為星系團中的類星體對、相互作用活動星隊、「單個」星系中超大質量黑洞對以及空間不可分辨的雙超大質量黑洞後選體。
-
引力波碰撞「生」黑洞
球面波和平面波引力波是大質量物體(如黑洞、白矮星等)運動、碰撞時產生的時空漣漪。大多數引力波都是球面波,就是說,當它們向外傳播的時候,就像球膨脹起來一樣,以一個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均勻地傳播。但是,引力波並非只能是球面波。當高能物體或粒子以接近光速運動時,理論上說會產生一種不同類型的引力波:平面波。平面波在生活中不太常見。潮汐就是近似平面波的一個例子。
-
人類首次探測到由中子星相撞產生的引力波,破解「黃金白銀」的起源
紫金山天文臺發言人表示,人類首次探測到了由中子星相撞產生的引力波。同時,驗證了雙中子星併合的時候會產生大部分超重元素金、銀等。值得一提的是,LIGO所探測大的這三次引力波的信號來源是一樣的,都是來自於兩個黑洞的碰撞與併合。據了解,三次併合事件所形成的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的62倍、49倍和21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戴維·休梅克表示,三次成功探測,讓人類有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大於2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存在的,而這些,是在LIGO探測到引力波信號之前我們所不知道的。
-
物理學家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但引力波通訊仍遙不可及
但是神奇的引力波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張冰教授表示:「不同於偶極輻射的電磁波,引力波是所謂的四極輻射。形象地理解,帶電粒子加速即可產生電磁波,但引力波產生不僅需要加速質量,而且加速度本身也要隨時間變化。天體中所有兩個質量互相環繞的過程(例如雙黑洞、雙中子星、甚至普通雙星)因為加速度方向不斷變化,所以自然滿足這個條件。
-
【科學講座】陸由俊:黑洞與引力波
陸老師先講起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真空解——黑洞,包括史瓦西黑洞和克爾黑洞。在黑洞視界範圍內,任何物體(包括光子)都不能逃脫,不可避免地落向中心奇點。而時空,卻是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另一個解,由於引力的存在,時空就會發生彎曲。在弱場近似下,時空彎曲,在三維空間裡產生擠壓、拉伸和扭曲,而引力波就是其平面波解。而在強場下,例如緻密雙天體(雙黑洞或雙中子星)發生併合,也會產生引力波輻射。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發現的時間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已經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 引力波的定義 雖然科學家們對引力波的研究有史已久,但對引力波的定義並不明確。至少給人兩種印象。 1)引力波是從物體內部的質量中輻射出來的波。這種波形成了引力場,引力是通過引力波傳遞的,從而導致了引力現象的出現。這種波有點像電磁波那樣是由波源(物質質量)輻射出來的。這樣的波是微觀的,頻率比較高。
-
LIGO如何探測到引力波?
這意味著,人類科學研究從電磁波時代進入引力波時代,我們將從全新的探測窗口傾聽宇宙「歌唱」。電磁波的應用與開發產生了無線電通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交流與溝通方式,進一步引發今天的信息革命時代來臨。一旦未來的引力波通訊技術開發成功,可能引導人類進行跨越星際的交流,幫助人類走出地球這一生命的搖籃,向宇宙的深度進軍。LIGO如何探測到引力波?
-
人類發現引力波,時空旅行成現實!7分鐘視頻讓你明白什麼是引力波
首次觀測到了一次置信度高達5.1倍標準差的引力波事件:GW150914,人類首次發現了引力波,該引力波產生於兩個恆星量級黑洞的合併(merger)。在這一百年裡,被譽為「人類認知自然最偉大的成就」 的廣義相對論,一直在成長中:我們知道了時空的彎曲以及一些由時空彎曲可能產生的奇異事物,比如黑洞、引力波、奇點、蟲洞甚至時間機器。這些奇異事物是否存在一直受到人類的質疑。愛因斯坦當初也從未相信過黑洞的存在。
-
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國際天文界再次被引力波刷屏。多國科學家16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中子星引力波怎麼探測?引力波解答了哪些疑問?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天文學家發現球狀恆星產生雙黑洞系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今年二月當一篇有關首次觀測到引力波的文章發表時,這一消息震驚了整個科學屆。
-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為你揭秘 人類首張黑洞照被「美圖」過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為你揭秘 人類首張黑洞照被「美圖」過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吳曉嫻 2019-04-12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
為什麼引力波能逃出黑洞?
前些日子引力波的話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談一談。引力波這個概念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他預言大質量的物體運動會引起時空的振蕩,他稱它為引力波。由於難於觀測,目前只有中子星、黑洞級別的天體併合產生的引力波才能被人類捕捉到。
-
引力波跟電磁波一樣嗎?它有什麼用?能用來發電嗎?
引力波的強度要遠遠小於電磁波,重力場粗略係數大約是10^-38 ,耦合係數為10^-40 ,所以對引力波的探測也是難上加難。引力波的實驗證據關於引力波的主要問題在於研究引力波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技術和工具製造出電磁波,比如使用無線電廣播發射器,但由於引力波強度太低,人類無法製造出可檢測到的引力波。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依靠龐大的機器製造引力波。每個星系,或者說星系中心是引力波的一個重要來源,通常是物質大量湮滅處,或者位於星系中心、吸入周圍物質的大型黑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