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應力和極限狀態之後的結構設計理論是什麼?若過渡到「中震」設計,需做哪些理論準備工作?——楊博士每周一問【拾貳】

2021-03-02 SAUSAGE非線性

若過渡到「中震」設計,需做哪些理論準備工作?

 

A專家: 規範計算係數明確,措施調整參數是不是要修改,軟體準備好了嗎?

B專家: 要研究框架梁抗彎剛度折減係數等問題。

C專家: 設計一條滿足力平衡的傳力路徑就可以。

D專家: 砼結構力的傳路徑沒有唯一解,並不一定要滿足彈性剛度分配的力的傳遞路徑。

E專家: 例如板有彈性和塑性設計法,結構分析也有塑性機構法,鋼結構也分彈性與塑性設計法,都是借用內力重分布。

F專家: 砼結構是有自我調節功能的,抗不住了會卸載給別人。

G專家: 學習17鋼標。

H專家: 不管基於小震設計、中震設計,我們都應明白,分析和設計的結構都不是理想的線彈性結構,我們只是嘗試用線彈性方法去分析一個非線性結構,尋找一條符合力平衡的傳遞路徑,從而讓結構實現預期的破壞機制。

I專家: 兩點很重要1、在罕遇地震用作用下,結構到底需要承擔多太的力,承載力多太,需要多太的延性?2、力的傳遞路徑如何設計,讓結構實現預期的破壞機制。

J專家: 回到正題,可能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我們89規範之前使用中震設計。

K專家: 最近忙於教學審核評估,都無暇進群參與討論了。簡單回應一下今日提問:我覺得最重要的至少有兩點:(1)抗震設計反應譜要變成中震的;(2)小震作用要採用地震折減力係數對中震作用進行折減。

L專家 我覺得中震設計法還是不夠直接,可以直接大震設計法。

M專家: 很早前看過葉列平教授一篇關於中震設計的文章,論述的很全面。

N專家: 中震局部塑形損傷導致的剛度折減肯定比小震純彈性難,部位就不好確定。但小震設計直接逃避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應力分析設計標準和規則設計標準的主要區別
    由於歷史原因,最初的壓力容器規範前身是以許用工作壓力進行設計的,在以後陸續引入的元件強度計算公式中,都沿用了最大許用工作壓力的概念,即實際上採用了最大主應力理論。眾所周知,對於延性較好的材料,採用最大能量理論和最大剪應力理論遠比採用最大主應力理論為合適,即使在發展中的按規則設計規範也清楚這一點。但由於沿用習慣,寧可在別的方面加以調整,在強度理論上仍採用最大主應力理論,且一直保持至今。
  • 安全係數=極限應力/許用應力,極限和許用應力的區別是什麼?
    點擊上方「機械設計一點通」關注我們,做一個愛學習的機械人安全係數(factor of safety)是工程結構設計方法中用以反映結構安全程度的係數。安全係數是進行土木、機械等工程設計時,為了防止因材料的缺點、工作的偏差、外力的突增等因素所引起的後果,工程的受力部分理論上能夠擔負的力必須大於其實際上擔負的力,,即極限應力與許用應力之比,二者之比叫做安全係數。
  • ANSYS輸出應力、強度理論與規範
    強度理論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一脆性斷裂為破壞標誌的,其中包括最大拉應力理論和最大伸長線應變理論;第二類強度理論是以出現塑性屈服或發生顯著塑性變形作為破壞標誌的,其中包括最大切應力理論和形狀改變能密度理論。最大拉應力理論-第一強度理論。
  • 科學家設計碳的新結構,強度和剛度接近理論極限
    「我們的研究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實驗證據,驗證了板架結構要優於過往通常意義上的基於橫梁連接的結構。」 鮑爾非常自信地對 DeepTech 說道。通過他們的研究表明,這種板狀結構的排列方式,讓其製備出的樣品近乎達到了多孔材料強度和剛度的理論極限。
  • 專業熱設計人必學必會182講---電子產品散熱設計理論視頻課程(國內首套有關散熱理論設計的系統培訓課程)
    第1章從產品熱設計的要求與方法開始。第2章為熱設計專業術語與理論計算,從熱設計基礎的各物理量理論知識原理到詳細的理論計算。第3章為熱傳導與傳熱機理,介紹了熱力學相關基礎知識。第4章介紹了與熱力學相關的流體相關基礎知識。第5章介紹了各類型散熱器製造工藝。第6章介紹晶片的封裝熱阻,對晶片的封裝熱阻部分做了全面的論述。
  • 淺析房屋建築結構設計方法
    而且,房屋建築結構的設計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問題,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房屋建築結構設計的問題,筆者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對房屋建築結構設計做如下探討。 一 房屋建築結構設計的原則適用、安全、經濟、美觀、便於施工是進行建築結構設計的原則。一個優秀的建築結構設計往往是這五個方面的最佳結合。
  • 建築結構丨新入門設計師必看!超限結構設計的動力特性指標詳解
    來源:非解構(ID:non-structure) 作為一名結構工程師,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設計各種形形色色的房子,早一輩的工程師接觸到的項目通常相對常規,例如一些在規範規定內的辦公樓、多層住宅。
  • 《壇經》行由品第一(拾、拾壹、拾貳)
    天明之後,五祖喚請那盧供奉前來,準備去南邊那迴廊的牆壁上,繪畫那楞伽法會的變相圖及五祖師承的血脈圖。這時忽然看到了神秀的那首偈頌,於是五祖就對盧供奉說道:「供奉也就不用再畫了,勞累你遠道來一趟!佛經中說過『一切所有的形相都是虛無妄想的。』所以單單只保留下這首偈頌,給眾人誦念受持。
  • 端子設計與應力分析
    接觸電阻有密切mating/un-mating force瞬斷問題電鍍層之耐磨耗性鍍金端子正向力:80-100gSIM Card/SD用端子:20g-50g鍍錫鉛端子正向力必須大於150g正向力與接觸電阻關係端子應力設計基礎
  • 材料力學—強度理論
    2、四大強度理論關於脆性斷裂強度理論最大拉應力理論(第一強度理論)最大拉應力是材料引起脆性斷裂破壞的主要因素,即不論材料處於簡單還是複雜應力狀態,只要最大拉應力σ1達到材料在單向拉伸時斷裂破壞的極限應力σb,就會發生脆斷破壞。
  • 現代抗震設計理論是如何發展的?
    >但限於古時候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實踐能力一直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抗震設防方法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隨著人們對地震特性和結構理解的不斷加深結構抗震設計理論從最初的靜力階段和反應譜階段發展到動力階段及目前的基於性態的抗震設計理論階段靜力理論階段 20世紀10~40年代
  • UI設計的工作範疇有哪些?UI設計是做什麼的?
    UI設計的工作範疇有哪些?UI設計是做什麼的?原創 平面設計獅 2018-02-07 10:34:17當我還是一枚單純的p圖師的時候,誰要是叫我美工,我是拒絕的!我跟他們講,我是設計師,是能duang的一下就加特效的設計師。
  • 面對2021,您有哪些「大計劃」?| 每周一問
    原標題:面對2021,您有哪些「大計劃」?| 每周一問在新的一年裡,老師們對工作、對生活都有哪些期待呢?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老師們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2021年的規劃和期待,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面對2021,您有哪些「大計劃」?
  • 應力集中是否會引起結構斷裂?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廣泛使用杆單元來做結構設計,在支座或節點位置,應力集中是觀察不到的。如果專門做節點分析,可以觀察到應力集中,但有時我們又會刻意忽略應力集中,只關注平均應力。在結構工程中,應力集中難道不是客觀存在嗎?為何可以被忽略?或者,忽略了應力集中,對結構安全的影響是否可控?
  • NX-Nastran在零件結構改進中的應用
    設定合理的邊界條件,對實際狀態分析後施加有效均布載荷F ;選擇結構靜態線性求解器進行求解,抓住主要因素快速找到問題所在。在實際情況下造成斷裂有多種因素,若用非線性求解器則會造成計算的複雜性,難以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如圖5所示為網格劃分結果及設定施加載荷位置示意;圖6為應力集中的分析結果。
  • 可靠性設計技術發展與現狀分析
    分析溫度變化對所設計元器件可靠性的影響,以及元器件工作時導致溫升的熱量來源,包括環境溫度變化、自身功耗熱量和內部多熱源熱耦合導致的溫升,針對導致元器件溫升的根本原因,通過降低功耗、熱補償等措施,選用合適的、耐熱的且熱穩定性好的封裝材料,利用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技術增強散熱能力,使額定工作狀態下的元件熱點溫度、器件結溫不超過允許的溫度上限。(4)長壽命設計與分析。
  • 原來經典的艾菲爾鐵塔結構是這麼設計出來的
    因此,兩柱柱中軸力分別為+/-4050kip(一拉一壓)按同樣的思路可得第二平臺上的風荷載產生的軸向力。由上圖可知,側向風載作用下在此位置柱中的軸向力和其垂直分量幾乎相等。這說明如果僅做粗略計算的話,在柱與豎向垂線軸小於15度的角度下,可以近似地認為柱中軸向力和垂直支座反力相等。
  • 從理論到實踐,我是如何完成這份互動設計的?
    拿一款閱讀與發布文章的產品來說,關於網站與app的同步問題,當我們從需求出發開始規劃設計時,我們談的是如何與網站打通進行無縫的閱讀與發布文章功能的對接。而當我們進入具體功能設計時,討論的更多的是鍵盤的自定義功能是哪些,上傳圖片數量限制,圖片文字編輯如何操作,產生什麼問題,怎麼解決。
  • 楊振寧那麼偉大,他的理論創造了哪些技術應用?
    楊振寧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幾位物理學家之一,也是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4年楊振寧因楊-米爾斯理論獲鮑爾獎時,授獎詞中稱讚他的工作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牛頓的理論早就投入到生產應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最主要技術來源就是牛頓力學。第二次產業革命的誕生與完整的經典電磁理論的建立有著密切的關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早已投入到技術領域,科學家們根據相對論的計算設計製造出大型加速器,根據相對論的計算為導航衛星進行時間修正,質能方程為人類提供了核能。這些建立在偉大科學理論基礎上的技術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 材料的性能與設計之應力—應變曲線
    在這個階段,如果卸載,應力和應變都回到零,所謂彈性,是指卸載時應力和應變可恢復到初始狀態的特性。直線的斜率就是彈性模量:上面關於應力和應變的關係就是胡克定律,這是材料層次上的一種本構關係,它也是得出較高層次(構件、結構)本構關係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