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傳已久的「擬收購戴姆勒5%股份」消息尚未被坐實,吉利方面卻已在資本市場攬沃爾沃集團入懷。
來自吉利方面的消息,今日吉利控股已經正式與歐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下稱「Cevian」)達成一致,收購後者持有的沃爾沃集團(AB Volvo)8847萬股的A股股票和7877萬股的B股股票。項目交割後,吉利控股將擁有沃爾沃集團8.2%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並擁有15.6%的投票權。
今年以來,吉利頻頻出手,完成了對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及太力飛行汽車的戰略性投資。老謀深算的李書福,每一次出手,背後似乎都有著非買不可的理由和著眼未來二十年的前瞻思考。所以,這次收購沃爾沃集團股份,並一舉成為第一大持股股東,顯然並不是一樁單純的財務投資。
在乘用車市場,隨著沃爾沃汽車在全球範圍內的復甦,吉利汽車的全面崛起,對寶騰和路特斯的收購完成,全新品牌領克首款新車的順利推出,李書福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從高端跑車市場,到中低端普通消費市場的全面覆蓋,從某種意義上說,多年來籌謀的一幅大棋局在乘用車市場已經布局完畢。
那麼,下一步的重點是什麼?答案是商用車。
此前一直專注在乘用車市場上的吉利在商用車市場幾乎可以用「空白」來形容。一直到去年,吉利才開始布局商用車。去年10月26日,吉利控股在成都發布了全新商用車品牌——遠程。在吉利的規劃之中,「十三五」期間,補齊商用車短板將是重中之重。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李書福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實現商用車25萬輛的目標。
在傳統的商用車市場,大的汽車集團已經早有布局,吉利這個後來者無論是在技術、資源還是渠道上都沒有優勢,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與國內其他商用車企業不同是,遠程品牌將專攻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商用車的研發和製造。」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商用車公司總經理周建群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吉利在商用車上的策略是要與傳統公司進行差異化競爭。
和乘用車市場一樣,商用車市場目前也正面臨著自動駕駛、網際網路以及電動化等趨勢變革。與乘用車不同的是,諸多業內人士認為,在商用車市場,無人駕駛以及電動化等前瞻技術,將更容易實現商業化落地。在 2017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餘貴珍教授就分享了他所認為眼下無人駕駛最適合應用的場景:一是諸如礦區、景區等固定線路,一是諸如機場碾壓等惡劣環境。此外,諸如新能源客車在公交線路上的應用,再比如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中重卡市場的應用等,都已經有所落地。能源變革在商用車領域也十分迫切,與乘用車不同,商用車的消費者更加在意使用成本,而以新能源為動力系統的商用車,如果可以減少使用成本,無疑將更快速地獲得市場。
在這些應用市場,誰掌握著核心技術,誰就將有望在未來的變革中掌握主動的市場地位。反觀沃爾沃集團,雖然從知名度看,可能與生產轎車的沃爾沃汽車相比不那麼為人熟知,但這家創建於1927年,總部位於瑞典的企業,卻是一家擁有全球領先的卡車、客車、建築設備、船舶和工業發動機的製造商,旗下不僅有沃爾沃卡車、UD卡車、雷諾卡車、沃爾沃客車、新星客車、佩沃客車,還包括沃爾沃遍達發動機品牌,在商用車和建築設備領域都擁有很大的優勢。
在新能源、自動駕駛等前瞻技術方面,沃爾沃集團在商用車領域更是領先。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沃爾沃集團不僅已經推出了一輛適用於港口和公路專用車道等半封閉區域的「樞紐到樞紐」貨物運輸自動駕駛卡車,還研製出全球第一臺地下礦用自動駕駛卡車。而早在2015年,沃爾沃的純電動大巴就已經在瑞典首都哥德堡開始了運營。
所以,收購沃爾沃集團股權,是吉利在商用車領域布局的一步要棋,不僅可以補齊業務短板,同時將有望在技術上為旗下商用車品牌輸血。野心家李書福的夢想不單純是要做一個「中國品牌」,而是希望做一個類似於大眾、福特這樣的在全球都受尊敬的品牌。而隨著吉利在商用車領域的一步步布局,正式開啟乘商並舉戰略的吉利集團,離「中國版大眾」夢或許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