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火星行得通嗎?科學家的回答竟然是……

2021-01-09 造就

好了,我知道你想去火星。我也想去。計劃聽起來不錯。先搞定載人火箭,再實現月球基地。然後是更多的火箭,更多的人。開始在地面製造燃料,也許可以沿途儲存。從前哨站到基地,再到穹頂城市,最終實現「火星地球化」(指人為改變天體表面環境,使其類似地球環境,下文簡稱「改造火星」)。

讓死寂的火星煥發生機,利用其土壤中的成分(很可能是冰凍的二氧化碳)創造新的大氣層以增加氣壓,依靠溫室效應(怎麼聽起來像氣候變化?)讓火星變暖,使封存於地下的冰水解凍,重新奔流起來。海洋!空氣!可呼吸的空氣,至少你不必穿著太空衣走來走去。經過大力建設,蓬勃發展(時間是1萬年左右),我們可以開啟地球-火星殖民革命,使硬科幻小說裡的場景成為現實。

這不是異想天開。以科學作風嚴謹求實著稱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在1971年提出了「行星工程」,也就是融化火星的極地冰,利用由此產生的水蒸氣來創造「更加宜人的環境」。20年後,天體生物學家克里斯多福·麥凱(Christopher McKay)對這一想法進行了補充,他說只要火星貯藏有足夠多的二氧化碳、水和氮,經過揮發進入大氣後,就可能實現火星改造。

不過,現在有兩位研究火星的科學家試圖戳破這個氧氣循環再生、屏蔽輻射的封閉「泡沫」。如果他們的新研究是正確的,那麼現有技術不可能把火星變成地球般的樂園。

這篇新論文的作者是科羅拉多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布魯斯·賈科斯基(Bruce Jakosky)和北亞利桑那大學的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茲(Christopher Edwards)。賈科斯基說:「我們第一次能夠在火星上建立相對純淨的二氧化碳儲備。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流失到太空中,少部分存在於極地冰和淺層含碳礦物中,深層碳酸鹽含有數量未知的二氧化碳。」哪怕加上「吸附」於巖石表面和貯藏於籠合物(亦稱為水分子牢籠)的二氧化碳,也於事無補。「就算你把所有這些二氧化碳都放入火星大氣,也不足以使這顆星球變暖,」賈科斯基說。

地球表面的氣壓為1巴。在火星上,你需要二氧化碳來使地面溫度上升到冰點。哪怕是250毫巴也能顯著改變火星氣候。以前,火星曾經擁有那麼多的二氧化碳,甚至更多——地質和表面形態分析強烈暗示,在遙遠的過去,火星表面有過液態水的存在,這意味著火星曾經溫度夠高、壓強夠大,足以保留液態水。賈科斯基說,如果這顆星球的二氧化碳含量與地球和金星相當,那麼火星上的某個地方存在相當於20巴的二氧化碳——以碳酸鹽的形式礦物化、凍結在極地冰中等等。「在過去的40年裡,火星科學的焦點是尋找肯定存在的碳酸鹽礦床,因為二氧化碳肯定去了某個地方,」他說,「也許是在地殼裡。如果那些二氧化碳來到地面,流失到火星大氣層之外,那就沒了。」

新的雷達探測帶來了火星極地冰冠附近二氧化碳含量的新數據。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收集了碳酸鹽分布數據。2014年入軌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ven)探測器量化了流失到太空中的二氧化碳(賈科斯基是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如果你是改造火星的擁護者,那麼探測結果可能會令你大失所望。

火星極地冰冠蘊含氣體能實現的氣壓為15毫巴。露天碳酸鹽可以提供不到15毫巴。如果儘可能地加以利用,也許能增加到150毫巴。浮土吸附的二氧化碳呢?即使把100米深的所有火星土壤都進行處理,能提供的氣壓也只有40毫巴。「幾乎不可能達到40或50毫巴以上,這樣的壓強不夠,不足以對溫度產生影響,」賈科斯基說,「即使提高兩三倍,也達不到使火星顯著變暖所需要的量。」

一聲嘆息。

或者,他可能是錯的。火星改造先驅克里斯多福·麥凱仍然心存希望。「改造火星的關鍵問題是火星上有多少二氧化碳、氮和水。可惜,我們現在還無法解答這個問題。」麥凱說。賈科斯基的Maven項目測量結果只說明了火星上剩下的一部分前二氧化碳,而不是全部。所以,二氧化碳可能還在那裡。麥凱說:「對於火星表面之下的二氧化碳數量,我們仍然難以確定。我們沒有良好的數據,需要深入鑽探以獲得數據。」

火星確實充滿驚喜。近日,有研究顯示,火星南極冰蓋下可能存在液態的鹹水湖。因此,賈科斯基的數據不會影響到火星改造擁護者的熱情。火星協會會長、《趕往火星》作者羅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說,賈科斯基的數據「過於悲觀」。祖布林認為氣壓不需要達到1巴,只需要300毫巴。這相當於珠穆朗瑪峰峰頂的壓強。「200毫巴意味著不用穿太空服,意味著你可以在內部壓強等於外部壓強的地方修建穹頂建築。」祖布林說。

祖布林和麥凱還指出,只要假設再大膽一點,人類移民火星的未來就會變得更加美好。人造溫室氣體(可能是用火星土壤中富含的氯製成的氯氟碳化合物,或者起效更快的「超級溫室氣體」)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前提是有人知道如何製造和釋放這些氣體,並確保它們不會破壞火星的臭氧層,以免紫外線和致命的宇宙輻射對磁層較弱的火星進行狂轟濫炸。

這引發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要改造火星環境?「這與科學無關,我懷疑改造火星的合理性,」賈科斯基說,「找一個後備星球,以防我們或者外星人把地球給毀了,我覺得這是個拙劣的理由。保護好地球環境比改造火星環境要容易得多。」

為了探索?當然可以。為了建立永久的科研基地?完全說得通。至於城市、海洋、運河這些,就不妨再想想吧,大家都知道——這些在其他星球上沒法實現。

翻譯:于波

校對:李莉

來源:Wired

相關焦點

  • 如何改造火星大氣 人造磁場可行嗎 科學家表示可以試試
    地球是幸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也是幸運的,幸運地球正好處在宜居帶內,我們也正好擁有厚實的大氣層,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存在,我們才能夠像現在這樣每天正常的呼吸生活,同時大氣層也成為了一個重要標準,尋找新的宜居星球的標準,而在太陽系內,其實就有這麼一顆行星,有著與地球相似的外形和體積,所處位置離地球也不算太遠,就是我們的鄰居,曾經也擁有著大氣層,它就是火星
  • 科學家開出改造火星時間表 7步驟實現火星地球化
    人類在火星上的住處為了人類共同的明天,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兄弟——火星,夢想著重拾生命的妙筆,將它打造成另一個地球。也許一百年甚至數百年後的焦點話題就是:你願意住在火星上嗎?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是「火星探測」的積極推動者。他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說:「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行星,人類通過改造將其變成一個宜居星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將火星改造成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近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在遙遠的未來,火星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嗎?請聽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書香上海」名家之作系列講座活動中講解人類改造火星的方法。以下是演講的部分內容。『怎樣再造一個地球』人類為什麼對火星感興趣?
  • 200年後火星會成為第二地球?科學家制定火星改造計劃
    雖然火星距離「宜居」還相差甚遠,但我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它和我們又像又近。然後,要想真正將火星變為第二個地球,我們還需要對火星進行改造。近來,美國國家航天局的一個科研小組就制定了一個約為200年左右的火星改造計劃,而且據說這個計劃已經在實施之中了。
  • 能為火星人工改造大氣層嗎?
    七八月份,全球會有密集的火星探測計劃,由於疫情的影響,歐洲和俄羅斯打算延遲到後年發射探測器,而中國和美國會按照原計劃進行發射。由於條件的特殊性,火星在這些年會超過月球成為外星探測的熱門星球,一些國家甚至著手載人登陸、建立火星基地,為以後移居火星做準備。然而火星的大氣條件適合移居嗎?
  • 移民火星或成現實,科學家已找到先行者,微生物將率先改造火星
    火星,如今儼然已經成了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也是越來越看重了,畢竟火星在人們看來是 「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是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的,而且也並不排除在這段時期裡是存在過生命的。不過現在看來,火星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如此荒涼,但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火星是可以再次被「喚醒」的,只要科學家在未來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就可以將火星改善成為「第二個地球」。改善火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科技小小說《火星移民》:馬斯克改造火星成功,美國攜反物質威脅
    早上馬斯克和首批落戶火星的科學家在戶外測量火星大氣結構,當看到大氣檢測結果時,馬斯克臉上終於露出了久維的微笑,隨後脫下了身上笨重的防護服。自從馬斯克10年前和首批科學家踏上火星這片土地開始,他就堅信最終火星會被改造成第二個地球,經過10年的努力,終於他們可以安全的脫下防護服了,而這也意味著人類一個嶄新的篇章即將開始。隨即,馬斯克把這個好消息發給了美國政府,沒想到這個消息竟然會毀了地球。
  • 改造火星困難重重,科學家:若人類殖民火星,只能按這個方法
    同時,從星球整體上看,火星與地球相似度極高,像是地球的「雙胞胎兄弟」,雖然目前火星星球條件較為惡劣,但經過一系列改造,火星應該能成為人類下一個美好家園。但在近期,科學界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將火星改造為地球的難度極大,未來人類殖民火星希望渺茫。這是什麼回事呢?該研究報告指出,導致火星難以被打造成「地球二號」的主要原因是,火星上二氧化碳濃度過低。
  • 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性大嗎?其實一切皆有可能!
    文/仗劍走天涯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性大嗎?其實一切皆有可能!火星是被科學家們看作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顆地球。在科學家們的研究當中,火星曾經是在太陽的宜居帶當中,這就意味著曾經的火星可能出現過生命。如果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其實即使現在的火星可能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如果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也是有可能的。
  • 火星上發現了有機分子!人類可以把火星改造成下一個「地球」嗎?
    6月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新聞發布會中公布: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居然發現了有機分子!很多科學家為之興奮不已。有的人說:至於嗎?不就發現了些什麼分子呀,元素呀,什麼的。有啥可高興的?但如果告訴您,有機分子可能意味著生命,那您是不是覺得稍微有趣了呢!
  • 中國2021年或登陸火星,目的竟然是移民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登火星?登上火星與登陸月球又有哪些不同?火星最近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先有去年9月28日,美國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發表聲明說,他們在火星上找到了流動的液態水,如今衛星專家又明確,我國準備在2021年登陸火星,看來,火星想不火都難!
  • 科學家提出改造火星的想法,但火星上最頑固的問題令他們沮喪
    火星是太陽系內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自從火星被發現以來,關於火星的討論話題就一直沒有停過,尤其是關於改造火星的話題,許多的·科學小說和·科幻電影都以改造火星為背景。火星的大氣是地球大氣的1%,它的大氣成分絕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那裡非常寒冷,以至於水以無法以液態形式存在,但有些人認為如果能使火星上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改造火星還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大氣層的問題也是很艱難的一道坎,因為火星的環境很難形成像地球一樣厚的大氣層,另外太陽風也會把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吹跑。
  • NASA在火星上發現一個腳印,會是外星人嗎?科學家道出真相
    NASA在火星上發現一個腳印,會是外星人嗎?同時,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再過幾百年,人類就可以成功改造火星然後順利移民,可以說,人類對於火星寄予了厚望,讓它備受人類的關注。
  • 誰會是第一批改造火星的生物?並非人類,科學家認為是它們
    今年夏天以色列、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對於以色列和中國來說,這是這兩個國家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各自航天史上的裡程碑,而對於美國來說則是火星探索的後續計劃,因為它們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實現了首架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也就是說人類早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始探索火星了,那麼現在可以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了嗎?
  • 我們能改造火星的大氣層嗎?
    火星的大氣層密度只有地球的1%不到,而且這稀薄的大氣層有97%是CO2。於是科學家制定了一套改造火星的方案,而改造大氣層就是最首要的任務,因為有了適宜厚度的大氣層也就留住了溫度,有了溫度,冰就自然融化了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基礎科學專委會副秘書長,曾擔任探月工程月球應用首席科學家學術秘書、澳門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夥伴實驗室學術秘書、國家天文臺青促會首任組長、中國天文學會青年天文論壇發起人、國際行星學會會員等。迴蕩了2300年的屈原「天問」終於要迎來回答!
  • 用「氣凝膠」真的能改造火星嗎?科學家:實現移民火星的一種可能
    受科幻小說和火星表面一種奇怪現象的啟發,科學家們發現了地球生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存的方法。哈佛大學、愛丁堡大學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氣凝膠的物質可以從陽光中吸收足夠熱量,可以在火星上形成液態水和類似地球的溫度區域,這項技術可以在不遠的將來用於建造人類棲息地。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第二地球」嗎?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如今的火星看起來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曾經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而且不排除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這意味著,火星或許是可以被「喚醒」的,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
  • 如果可以的話,你會去火星居住嗎?「讓我們一起來改造火星吧」
    不過現在的一些科學家認為,通過把這顆紅色的星球改造成為一個擁有河流、田野和微風的藍色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長著各種地球上的生命,我們就可以實現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夢想。如果此時的你就站在火星的表面,你腦海中的詞彙一定是寒冷、乾燥、貧瘠、荒蕪等,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將這些關鍵詞變為溫暖、溼潤、肥沃、繁茂等,未來對火星的改造將會改變火星的一切,直到他能夠成為一個適應於人類生存的星球。想要將火星改造成為另一個地球,總的來說需要分為五個步驟,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溫度,其次增加火星的大氣濃度,改變大氣成分,然後建立火星表面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