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提出改造火星的想法,但火星上最頑固的問題令他們沮喪

2020-11-13 科學日記

火星是太陽系內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自從火星被發現以來,關於火星的討論話題就一直沒有停過,尤其是關於改造火星的話題,許多的·科學小說和·科幻電影都以改造火星為背景。火星的大氣是地球大氣的1%,它的大氣成分絕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那裡非常寒冷,以至於水以無法以液態形式存在,但有些人認為如果能使火星上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改造火星還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大氣層的問題也是很艱難的一道坎,因為火星的環境很難形成像地球一樣厚的大氣層,另外太陽風也會把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吹跑。

關於火星的改造計劃,最早是美國天文學家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他跟其他的科學家討論,最後一致認為可以將火星表面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加厚大氣層,並利用二氧化碳產生的溫室效應,使火星溫度逐漸升高,並最終使它適合人類生存。

隨著這幾年對火星的研究發現,如果想要通過釋放火星表面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使其增溫,以目前火星上的儲備是完全不夠的。火星上最容易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來自兩極,在火星兩極的冰川上撒下灰塵,使其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而釋放出來,另外一個就是通過爆破的方式釋放出來,如果兩極的二氧化碳全部釋放出來可以使火星氣壓增加到現在的一倍。

火星上二氧化碳另一個來源是土壤顆粒,通過加熱的方式可以使其釋放出來,如果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全部釋放出來,可以使其氣壓增加地球大氣壓的5%。另外火星表面上的礦藏中也含有碳,這些碳釋放出來可以使火星的大氣壓增加到地球大氣壓的6%,如果這些二氧化碳都釋放出來都只不夠火星的大氣壓增加到地球大氣壓的1/5

。如果要想要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則需要使火星地表以下的含碳礦物質來提供,而科學家也不確定這些礦藏在火星的多深處,目前的科技要讓火星地球化顯然是不可能的。

現在來看,利用我們的技術來改造火星是不行的,這要等到遙遠的將來。不過,即使之這樣,人類不會永遠也不會停止對火星的探索,期待未來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消息。

相關焦點

  • 改造火星行得通嗎?科學家的回答竟然是……
    以科學作風嚴謹求實著稱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在1971年提出了「行星工程」,也就是融化火星的極地冰,利用由此產生的水蒸氣來創造「更加宜人的環境」。20年後,天體生物學家克里斯多福·麥凱(Christopher McKay)對這一想法進行了補充,他說只要火星貯藏有足夠多的二氧化碳、水和氮,經過揮發進入大氣後,就可能實現火星改造。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早在幾年前科學家們就發現火星上其實是有水的,在火星的兩極有冰蓋,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水冰。在兩年前的學術報導中, 還說在烏託邦平原發現了冰湖在地下土壤中含有50%以上的水。解決了食物問題後,他開始想辦法聯繫NASA。其實在此之前NASA就發現了他還活著,但是他們沒有告訴還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其他組員,因為他們認為在沒有可行的救援計劃之前,告訴他們只會徒增煩惱,而且他們也還沒辦法與馬克聯繫。
  • 如何改造火星,讓火星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作為離地球較近、與地球具有很多相似點的行星,人們對於火星具有很大的期望,那麼究竟可以不可以對火星進行改造,將火星改造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呢?如果人類能夠在火星上定居,一些條件是必備的。當然,還可以利用藍藻,在地球的早期,藍藻就為改造地球的大氣產生了貢獻,它將地球上的有毒氣體轉化為適合擁有氮氣和氧氣的大氣,促進了臭氧層的形成,為地球生命的進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最難的便是火星的磁場。
  • 火星能住人嗎?科學家發現這種物質將改變火星的氣候
    審核:小文 引言:在探測清楚火星的自然環境是不適合人類直接居住之後,有許多科學家提出了改造火星的想法。但是想法歸想法,現實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這讓改造火星這一概念一直停留著。但最新研究發現有一種材料或許能夠改變這一局面。
  • 科學家開出改造火星時間表 7步驟實現火星地球化
    (虛擬圖)中廣網北京12月7日消息(記者劉玉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掌握著「文明」利器的人類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同時也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而激增的人口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也考驗著人類的智慧。為了人類共同的明天,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兄弟——火星,夢想著重拾生命的妙筆,將它打造成另一個地球。
  • 人類將移居火星,在改造火星計劃中,它們被定為火星首批「居民」
    不過呢,這種想法在近百年間得到了一些研究人員的大力支持,他們將宇宙飛船、太空梭發射上天,希望太空人和外星探測器能夠找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星球」。就在不久前,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將載著無數國人的夢想,去探索遙遠的火星。大家都知道,火星上的大氣十分稀薄,早晚溫差也在50攝氏度以上,想要移居到火星,大氣試需要人類最先解決的問題。
  • 一個大膽的想法,能夠徹底改造火星的環境,並且適宜人類生存
    他們設計的一個火星房子叫做&34;,這個房子是用3D列印技術列印建造出來的,它所使用的原材料是&34;,而這個&34;在火星上到處都是,所以在火星上用它來建造房屋原材料是足夠豐富的。它可以防紫外線,也有很好的隔溫效果,所以在火星上用來居住是沒有問題的。
  • 科學家提出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計劃
    美國宇航局(NASA)數十年來宣布的最雄心勃勃的計劃之一是在2030年代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NASA和其他航天機構在將人類送上火星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攜帶足夠的燃料和氧氣等,使任務能夠順利進行。NASA有一個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計劃,並且正在7月發射的「毅力」號探測器上的一個較小的系統中測試這個計劃。探測器上有一個被稱為火星氧氣就地資源利用實驗設備(MOXIE)的小型裝置。該系統能夠將構成火星大氣96%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火星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只有0.13%,而地球上的氧氣含量為21%。
  • 既然三體人是「恆星文明」,為何他們不改造火星?
    不過,它們的科學技術水平雖然比人類發達許多,但卻並沒有掌握光速,從三體星系出發前往地球需要上千年的時間。雖然三體人並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文明,不過對比文明程度還不及行星文明70%的人類來說,它們已經非常強大了。不過,這裡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三體人如此發達,為何它們不來到太陽系改造火星呢?
  • 科學家提出改造火星的新方法:像鋪瓷磚一樣一塊一塊來
    (圖片: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想要把火星改造成一個宜居的世界,其實並不需要在整個火星範圍內大費周章。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可以通過在火星表面或火星表面上方放置多層薄層矽膠,以相對廉價和高效的方式讓火星上的多個小塊區域變得適宜居住。
  • 如何在火星上建房子?科學家提議用小龍蝦,看似荒謬實則可取
    但是這三年來,我們在新聞上一次次看到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頻頻有動作的消息,由此看出他們正在為能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火星、在2050年前建造火星城市而努力。那麼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做什麼工作?儘管火星距離地球比較近,但火星上的自然環境並不允許人類直接在上面生存,換而言之,人類需要對火星環境進行一番改造。
  • 改造火星的新材料
    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希望未來有一天人類能在火星上建立永久的定居點。這將意味著,這顆寒冷、乾燥、幾乎沒有空氣的火星必須被改造成人類的可居住之地,這一過程比到達火星要困難得多——火星白天的溫度基本上都在0℃以下,夜晚的溫度甚至低到了-80℃;火星也幾乎沒有大氣層,大氣壓也僅為地球的0.75%,因此火星的地面忍受著來自太空的輻射。
  • 研究表明用二氧化矽氣凝膠改造火星就能住人!
    科學家表示,最新研究表明以某種方式將火星改造成地球,可以使其適宜居住,這是一個富有遠見的科幻夢想。但是,儘管火星無法在全球範圍內形成陸地,這種想法仍然存在。但是現在,一種叫做二氧化矽氣凝膠的材料可能會使整個形成地球的火星的想法變得不那麼遙遠。
  • 改造火星?二十一世紀的大膽幻想
    火星地球化的提出與概念火星地球化的概念是美國於2003年8月份召開了「火星移民研究國際會議」他們計劃在幾百年內改造火星,把火星改造成像地球一樣的藍色星球。———————————————————————火星是太陽系除地球外唯一一個已知可供居住、開發的行星,但對比地球火星的環境還是太過於惡劣。這也就讓人們產生火星地球化的想法。那麼火星改造有多難,為什麼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去改造?
  • 移民火星或成現實,科學家已找到先行者,微生物將率先改造火星
    火星,如今儼然已經成了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也是越來越看重了,畢竟火星在人們看來是 「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是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的,而且也並不排除在這段時期裡是存在過生命的。不過現在看來,火星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如此荒涼,但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火星是可以再次被「喚醒」的,只要科學家在未來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就可以將火星改善成為「第二個地球」。改善火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馬斯克想動用10000顆核彈去炸火星?改造火星的辦法還有哪些?
    展望火星馬斯克選定的目的地是火星,它也是眾多科學家的第一選擇,除了地球,太陽系裡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就是火星了。之前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科學家在火星上找到了3個液態湖泊留下來的痕跡,就在火星南極厚厚的冰層之下。其實在2018年,科學家就確定了火星上存在液態水,這次的發現可以說明火星上的某些地區,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
  • 科學家提出史上登陸火星最全過程!火衛一將是重中之重!
    相信NASA提出這個計劃之前,已經有了十足至少是很大的把握登陸火星。但問題是,把人類送到火星表面一項目前最複雜但也是最偉大的目標之一。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從近地軌道,然後月球著陸,然後一直到火星,這是一個數億公裡的旅程,至少2年。對此,科學家提出了登陸火星關鍵步驟:先登陸火衛一和二!
  • 用「氣凝膠」真的能改造火星嗎?科學家:實現移民火星的一種可能
    受科幻小說和火星表面一種奇怪現象的啟發,科學家們發現了地球生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存的方法。哈佛大學、愛丁堡大學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氣凝膠的物質可以從陽光中吸收足夠熱量,可以在火星上形成液態水和類似地球的溫度區域,這項技術可以在不遠的將來用於建造人類棲息地。
  • 科學家:人類邁向未來的下一站火星 改造火星是痴人說夢
    且火星地質活動已經極其微弱,幾乎沒有板塊運動,大氣成分也缺少足夠來源補充,大氣的流失也陷入了不可逆的過程,人類基本要放棄對它的整體改造。/ 封閉基地,勢在必行目前來看,火星封閉基地方案已經是各國必然選擇的方案。相比較不現實也不可行的火星整體改造方案,選擇基地方案顯然是唯一的選擇,它的最大優勢在於:全封閉,能完全產生跟地球一樣氣壓、溫度、溼度、光照等條件,不必受火星外部惡劣環境影響。
  •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科學家們煞費苦心,結果令人失望!
    我們只知道地球上有生命,如果我們在另一個世界找到一隻最簡單的小蟲子,如果這隻蟲子和地球上的蟲子不同,那我們就可以肯定有兩處地方有生命!如果宇宙中有生命,那麼目前人類仍未發現任何跡象!數十年來,衛星掃描天空耐心地等待從遙遠星系傳來的訊號!但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什麼都沒有發現!後來,隨著太空時代的來臨,我們終於可以走出地球尋找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