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的一舉一動被無數人關注著,普通人關注他的言論和奇思妙想,科學家更關注他創辦的SpaceX公司。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想把人類送去火星。要在2100年之前,送100萬人去火星上面生活。
馬斯克的星艦
如今的他,工作重心放在了星艦上,指望星艦作為人類往返地球和火星之間的交通工具。星艦的原型機SN8號已經研製出來了,並且進行了試飛。升空6分鐘,高度就達到了12500米,在進行「著陸翻轉操作」後,發動機出現故障,沒有平穩降落,火箭爆炸解體了。
事後,馬斯克第一時間告訴大眾,這次失敗沒什麼,因為我們已經得到了想要的數據。換句話說,可能馬斯克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這次試飛無法成功,他只想要星艦多飛一會,讓SpaceX的科學家們記錄下全部的數據就行了。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星艦的推動力比土星五號還要大,內部至少能承載100人,就像一艘巨大的郵輪一樣。郵輪行駛在海洋上,星艦卻行駛在太空中。100個人的吃喝拉撒全部在飛船裡面,還要有一定的舒適性,這就是星艦和現在的載人航天最大的區別。也正因為這樣,星艦的研製比一般的飛船都要難,即使有著NASA的幫助。
下一個星艦原型機已經開始組裝了,發射日期還沒有確定,不知道這次發射能不能讓馬斯克滿意。
展望火星
馬斯克選定的目的地是火星,它也是眾多科學家的第一選擇,除了地球,太陽系裡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就是火星了。之前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科學家在火星上找到了3個液態湖泊留下來的痕跡,就在火星南極厚厚的冰層之下。
其實在2018年,科學家就確定了火星上存在液態水,這次的發現可以說明火星上的某些地區,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
也不排除火星上有生命的可能性,舉個例子,在北美洲的黃石火山周圍,生存著不少微生物,它們無視水中的硫化物。所以火星上同樣有可能有微生物的存活,它們才是火星的原住民。
人類即使移居了過去,也是後來者。當然,前提是我們能夠順利改造火星。火星如今的環境,人類是受不了的,總不能一天到晚穿著太空衣。科學家認為改造火星的第一步是大氣層,我們需要讓火星的大氣層變得豐富,讓火星內部的碳釋放出來,讓大氣層中加入足夠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讓火星有溫室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把火星「加熱」,快速構建一個成熟的大氣層。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方式「加熱」火星?
馬斯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直接動用星艦運送10000顆核彈去火星,將它們放置在不同區域引爆。據他所說,這10000顆核彈起到的作用可能還不夠,產生的高溫和能量只能讓火星升溫一點,後續可能還要投放大量的核彈。
科學家的想法其實也挺大膽的,比如從太陽系中尋找適合的小行星,強行改變它的運行軌道,使其撞擊火星。這樣不僅能讓火星升溫,還能破壞火星大氣層,釋放出更多的氣體。還有的科學家覺得我們可以設計出一個巨大的鏡子,讓飛船帶著它來到太陽附近,直接把太陽光反射到火星。
總之,各種方法都有,馬斯克的方法未必就不可行。按照他的作風,總得試一試,或許我們真的能看到馬斯克改造火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