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從事最久的工作其實是金融,創立了的貨幣制度眾所周知

2020-12-05 戲說金融

說起牛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各種頭銜如雷貫耳,創造的自然科學理論更是影響深遠,成為無數後來科學巨人堅實的肩膀。

實際上,自然科學的研究並不是牛頓一生中從事最久的工作,他曾在金融領域,確切地說是貨幣領域,工作長達30年。

1665年,牛頓從劍橋大學畢業,但是就在這一年,劍橋大學為了預防倫敦大瘟疫而關閉了。

接近4年的時間,牛頓是處於一邊找工作一邊研究微積分的狀態,但是當時數學專業並不好找工作,就算是天才都一樣。

所以,一直到1969年,牛頓被授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後,才在大學裡面獲得了一份教書的工作,並真正開始了一心一意的科研生涯。

不過在1696年後,牛頓關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基本結束,也不在自然科研機構或院校工作了。

了解牛頓的朋友可能知道,在其人生的後段,沉迷於鍊金術和神學,但這些算是愛好或迷信,並不能給其生活帶來經濟來源,所以,他還有另外一份跨領域的重量級工作。

1696年3月19日,牛頓收到劍橋的大學同學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查爾斯·孟塔古來信,這是一份任職邀請函,邀請牛頓擔任皇家造幣局監督。

牛頓非常高興,一來這意味著可以進入政府高層,與上流社會並肩,二來這份工作年薪有600英鎊,相當於牛頓當大學教授時年薪的2倍,而且還能對其沉迷的鍊金術有幫助。

本來,造幣局監督只是一份閒職,但科學家認真嚴謹而又較勁的工作習慣使得牛頓並沒有在這一崗位上得過且過。

上任之後,牛頓立馬開啟了對造幣局的改革和整頓,具體有以下幾方面舉措:

1、理清財務。通過編制索引來將之前造幣局繁瑣雜亂的財務帳目進行統一管理,並且加強對支出的控制。

2、提高鑄幣效率。一方面通過改造班次運轉和優化冶煉流程及技術,減少鑄幣成本和流程損耗,極大提高了鑄幣產量,牛頓上任半年後,皇家造幣局產量提升了8倍;另一方面引入重量和純度來衡量鑄幣的個體差別,讓手工製作的鑄幣工作精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3、打擊貨幣犯罪。牛頓對參雜造假或偷工減料者毫不手軟,嚴刑重罰,大殺之前不良之風。

由於工作幾位出色,在造幣局監督這一位置上僅僅過了兩年,牛頓便升任為「皇家造幣局局長」,而且是國王親自下的任命書,這個時候,牛頓的年薪升到了2000英鎊。

就算沉迷於神學和鍊金術,牛頓在擔任局長區間的所作所為都對得起自己的職位和薪酬。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提出了金本位制度,這一制度絕對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最大最深遠的貨幣制度之一,可能沒人想到它的締造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牛頓。

1717年9月21日,牛頓向財政部提交了一份貨幣報告,上面詳細分析了歐洲各國以及亞洲的中國、印度、日本的金銀價格情況,認為英國白銀短缺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建議不再使用白銀鑄幣,而是將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固定在3英鎊17先令10.5便士。

這便是財經界公認的最早提出的金本位制度,也是這一年,英國正式進入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這同樣是公認的最早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

1774年,英國完成白銀的非貨幣化;1797年,英國宣布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了含金量,銀幣處於輔幣地位;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

從1696年入職造幣局到1698年出任局長,一直到1727年3月31日去世,牛頓在造幣局從事金融工作整整31年,在造幣局局長位置上任職了28年多,為英國當時的貨幣以及金融發展做出了不小貢獻。

當然,相比起牛頓在自然科學上的成就,這些貢獻對於人類來說不值一提,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也很正常。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牛頓蘋果之外,還有與貨幣的故事
    1696年,牛頓通過了當時的財政大臣查爾斯·孟塔古的提攜遷到了倫敦作皇家鑄幣廠的監管,一直到去世。他主持了英國最大的貨幣重鑄工作,此職位一般都是閒職,但牛頓卻非常認真的對待。身為皇家鑄幣廠的主管官員,牛頓估計大約有20%的硬幣是偽造的。
  • 基於牛頓三定律構建的金融力學
    金融市場中的「力」就是資金貨幣,金融市場上交易的標的物,如果有資金不斷去購買一定會漲,如果有投資者不斷地賣,資金貨幣不斷地流出,那就一定會跌。沒有貨幣資金的運動就不會有金融市場的跌宕起伏,因此,金融市場的「貨幣資金」和經典力學的「力」,就是哲學上的「道」,都是我們理解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統一邏輯。  在金融市場中貨幣資金也有三個基本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 到底是誰創立了微積分?牛頓和萊布尼茨都說是自己
    微積分可以解決運動中速度與距離的互求問題、求曲線的切線問題、求長度、面積、體積、與重心問題等、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等一系列重要問題,而這些問題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不過,圍繞微積分到底是誰先創立這一爭論,曾經在歷史是一場著名的「沒有硝煙的戰爭」,甚至讓英國的數學錯過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新年的鐘聲餘音未落,一個提振實體經濟的降準「大禮包」已經發放,一場事關「總結與部署」的工作會議已經召開。  中央銀行的調控方針、貨幣政策的節奏力度、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金融開放的路線時間⋯⋯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的這些「大事」,既是豐滿的收穫,也是奮鬥的未來。
  • 數字貨幣引發的金融變革
    本文來源大數據文摘投稿作品作者/袁峻峰10月24日,馬雲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提到數字貨幣,發表了非常高遠的觀點:「拿數字貨幣來說,如果用未來的眼光打造30年後世界所需的金融體系,數字貨幣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 小學文憑的他,卻15歲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並且創立了原子學說
    大家都知道原子是指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在分解的基本微粒,在很早的古代就曾經被人提出來過,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最小的微粒——原子組成,但是對於他們而言僅僅猜測而已,並不能通過事實證明這種觀點。而真正證明這一觀點的是本期的主人公——道爾頓。
  • 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
    有一次他伏在地上學習,他舅舅路過地邊,見他不幹農活,本想責備他,但見牛頓在做數學題,就心疼起來。他鼓勵牛頓好好地學習,又勸他母親節衣縮食,下決心讓牛頓再去上學。不久,牛頓便又進入中學。1661年,牛頓十八歲時從中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得到了被英王查理二世稱讚為歐洲最優秀的學者巴羅教授的悉心教導,成了他的得意門生。
  •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本質上金融科技風險依然是金融風險
    當前,金融科技已成為我國金融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與新動能。本文從流程、組織、體系三個層次剖析了科技發展帶來的金融變革,並從監管哲學和方法論的角度討論了科技與金融風險的辯證關係、金融科技監管的考量因素、最優監管均衡點的尋找方法、數據主體權利保護規定對區塊鏈的適用性以及金融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重點。
  • 金融泰鬥黃達批經濟學家:一些人不理解貨幣制度
    第一,最基本的貨幣金融的理論、觀念,自古一脈相承,要始終擺在我們金融學科教學研究的中心位置。貨幣理論、金融理論(貨幣與信用不可分割的融合體是金融)是自古以來傳承、發展的理論。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如此。把握其基本的、穩定的核心內涵,對於貨幣和金融理論工作者,至關重要。無論研究的領域多麼具體,不把握核心觀念,也難以得到提高、升華。
  • 吳國平:難學上天的微積分是如何被創立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參加工作後不從事數學相關工作,或許就很少運用微積分數學知識,但其中的極限思想卻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為。可以這麼說,雖然微積分這門學科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創立,發展起來,但時至今天很多人連理解都成困難,更別說掌握了。學習微積分給人類思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想鍛鍊機會,二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拋物線,這條曲線向兩端無限延長,但同時又接近最高抵或最低點。
  • 量子力學與貨幣的關係
    二、牛頓在鑄幣局都幹了什麼1、牛頓53歲時任皇家鑄幣局總監,在此之前牛頓雖然聲望高但收入低,鑄幣局每年薪水500英鎊在當年相當於普通人幾十倍。這個職位原本是一個工資高的閒職,但牛頓在這個崗位上發揮了很大作用。2、在那個年代英國流通的貨幣是銀幣,銀幣存在磨損問題,有些磨損是正常使用造成的,有些是有人故意為之,每枚銀幣蹭掉一些銀粉,最後聚攏起來獲取利潤。
  • 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數字貨幣或成金融競爭終極戰場
    據央行行長易綱透露,這項工作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未來,數字貨幣會與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統稱「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一攬子計劃」,其目標是替代一部分M0(流通中現金)。「這應該說是相對保守的一個央行數字貨幣的版本,主要是幫助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一部分支付功能,但量相對較小。」
  • 央行圈定2021年工作重點: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紫豪)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日前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圈定了2021年央行工作重點。會議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銀行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
    本次論壇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圍繞金融科技在技術研發、業態應用、創新監管等多個層面,立足三大國家戰略試點——「央行小微企業數字徵信試驗區」、「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同期匯聚北京的優勢,邀請金融行業頂級智庫、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赴北京,深入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整個金融行業,點亮未來。
  • 原來,埃隆·馬斯克最初希望從事的工作是這個
    歡迎來到 @Vic的數位化空間這裡會定期推送最新最熱的科技,年輕時的埃隆·馬斯克在讀高中時,有兩門課是他的最愛,而且都學得非常好。1997年畢業後,馬斯克就不再從事粒子加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了,而是通過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初創公司,一家名為Zip2的城市指南軟體公司。到了1999年,馬斯克以約3億美元的價格將Zip2賣給了Compaq。然後用這筆錢創辦了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X.com。2000年時與Confinity合併,成為後來的PayPal。
  • 神奇的牛頓爵士,他不僅創造了令我們害怕的微積分,自己還是個鍊金...
    艾薩克·牛頓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他創立了運動定律,發現了萬有引力,極大地發展了微積分,他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儘管他聞名於世界,但是關於他的很多事都是一個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說關於牛頓你不知道的一些事。
  • 其實,不能完全說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是歷史選擇了牛頓!
    我們都聽過蘋果落地而啟發了牛頓,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的故事,然而,我們不知道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背後,那是經歷了多少科學家的辛勞!早在牛頓之前,德國的克卜勒和義大利的伽利略就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只不過沒有真正計算出準確的公式。歷史是有選擇性的,冥冥之中,萬事都有其自身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其實,不能完全說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是歷史選擇了牛頓!
  • 自貿港科技金融論壇 錢軍:數字貨幣與紙鈔一樣是法定貨幣 可以1:1...
    舉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 汪慧)科技如何顛覆傳統金融
  • 2017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召開 或聚焦五大議題內容前瞻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11日訊  近日,據媒體報導,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於2017年7月中旬召開,大概率和上年經濟工作會套開。若按照歷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時間間隔五年的慣例,本次會議原定時間應在2017年1月。此前,有消息稱,金融工作會議提前至2016年召開,而且還流出「一行三會」合併傳聞。時至今日,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風聲已久,雨卻未下,金融工作會議一再推遲。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推動此項改革難度過大,受到較多阻力。從當前諸多表述來看,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或意在建立「監管協調機制」。
  • 紫荊宏觀:美金融危機已至?這場新機遇強力助推全球國際貨幣新格局
    但是美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還不能根本上解決新冠疫情帶來的供應鏈斷裂、製造業疲軟和需求下滑的問題。由於疫情在歐美區域仍然加速蔓延,疫情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仍有較大影響,未來歐美市場仍會出現震蕩。目前全球市場最擔心的是引發金融危機,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恐慌與貪婪,會讓群體失去正確判斷的能力。現在到底發沒發生金融危機?這次危機會是否會推進國際貨幣新格局?這裡或許蘊藏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