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牛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各種頭銜如雷貫耳,創造的自然科學理論更是影響深遠,成為無數後來科學巨人堅實的肩膀。
實際上,自然科學的研究並不是牛頓一生中從事最久的工作,他曾在金融領域,確切地說是貨幣領域,工作長達30年。
1665年,牛頓從劍橋大學畢業,但是就在這一年,劍橋大學為了預防倫敦大瘟疫而關閉了。
接近4年的時間,牛頓是處於一邊找工作一邊研究微積分的狀態,但是當時數學專業並不好找工作,就算是天才都一樣。
所以,一直到1969年,牛頓被授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後,才在大學裡面獲得了一份教書的工作,並真正開始了一心一意的科研生涯。
不過在1696年後,牛頓關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基本結束,也不在自然科研機構或院校工作了。
了解牛頓的朋友可能知道,在其人生的後段,沉迷於鍊金術和神學,但這些算是愛好或迷信,並不能給其生活帶來經濟來源,所以,他還有另外一份跨領域的重量級工作。
1696年3月19日,牛頓收到劍橋的大學同學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查爾斯·孟塔古來信,這是一份任職邀請函,邀請牛頓擔任皇家造幣局監督。
牛頓非常高興,一來這意味著可以進入政府高層,與上流社會並肩,二來這份工作年薪有600英鎊,相當於牛頓當大學教授時年薪的2倍,而且還能對其沉迷的鍊金術有幫助。
本來,造幣局監督只是一份閒職,但科學家認真嚴謹而又較勁的工作習慣使得牛頓並沒有在這一崗位上得過且過。
上任之後,牛頓立馬開啟了對造幣局的改革和整頓,具體有以下幾方面舉措:
1、理清財務。通過編制索引來將之前造幣局繁瑣雜亂的財務帳目進行統一管理,並且加強對支出的控制。
2、提高鑄幣效率。一方面通過改造班次運轉和優化冶煉流程及技術,減少鑄幣成本和流程損耗,極大提高了鑄幣產量,牛頓上任半年後,皇家造幣局產量提升了8倍;另一方面引入重量和純度來衡量鑄幣的個體差別,讓手工製作的鑄幣工作精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3、打擊貨幣犯罪。牛頓對參雜造假或偷工減料者毫不手軟,嚴刑重罰,大殺之前不良之風。
由於工作幾位出色,在造幣局監督這一位置上僅僅過了兩年,牛頓便升任為「皇家造幣局局長」,而且是國王親自下的任命書,這個時候,牛頓的年薪升到了2000英鎊。
就算沉迷於神學和鍊金術,牛頓在擔任局長區間的所作所為都對得起自己的職位和薪酬。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提出了金本位制度,這一制度絕對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最大最深遠的貨幣制度之一,可能沒人想到它的締造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牛頓。
1717年9月21日,牛頓向財政部提交了一份貨幣報告,上面詳細分析了歐洲各國以及亞洲的中國、印度、日本的金銀價格情況,認為英國白銀短缺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建議不再使用白銀鑄幣,而是將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固定在3英鎊17先令10.5便士。
這便是財經界公認的最早提出的金本位制度,也是這一年,英國正式進入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這同樣是公認的最早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
1774年,英國完成白銀的非貨幣化;1797年,英國宣布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了含金量,銀幣處於輔幣地位;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
從1696年入職造幣局到1698年出任局長,一直到1727年3月31日去世,牛頓在造幣局從事金融工作整整31年,在造幣局局長位置上任職了28年多,為英國當時的貨幣以及金融發展做出了不小貢獻。
當然,相比起牛頓在自然科學上的成就,這些貢獻對於人類來說不值一提,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也很正常。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