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太平洋證券披露201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業利潤9503萬元,同比大幅下降47.9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01.5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7.49%,經營業績在19家上市券商中幾乎墊底。
聯想到8月10日,太平洋證券擬以5.51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不超過7億股,募資不超過50億元的再融資方案,市場人士不禁疑問,太平洋證券拿什麼給定增做保障?
業績大幅下滑
其實市場的疑問並非沒有根據,太平洋證券的業績從2007年12月上市就一直走向下坡路。
剛上市時的太平洋證券,成立僅三年多時間,其中,有兩年業績為負,累計虧損8000多萬元,但是奇蹟般的迅速完成增資、換股、上市的三級跳。在2007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公司以每股8元的發行價成功上市。上市首日,太平洋證券以46元開盤,到收盤暴漲424%,讓眾多投資者為之瘋狂了一把。
但是上市後的太平洋證券卻是一「熊」到底,業績股價雙雙持續走向「下坡路」。上市後的第一年,2008年,太平洋證券業績竟然突然變臉,巨額虧損6.45億元。雖然2009年,公司業績有所好轉,當年實現淨利潤4.05億元。但是之後兩年,公司業績卻在急劇下滑,2010年,公司實現淨利潤猛降到2.04億元,2011年僅為1.57億元,在上市券商業績中排名倒數。
今年上半年,19家上市券商整體業績不佳,上半年共實現淨利潤約為117億元,同比下降16%。太平洋證券的業績更是排名墊底,淨利潤僅7101.5萬元,同比下滑47.49%,公司主營業務全面下降,證券經紀業務營業收入不足1.2億元,同比下降36.46%,投資銀行業務營業收入6627萬元,同比下降49.01%,證券投資業務營業收入9972萬元,同比下降17.94%。
伴隨著業績全面下滑,太平洋證券股價也不斷創下上市以來的最低。8月27日收盤,太平洋證券股價再挫3%,每股僅剩5.48元。
對於公司業績下滑嚴重,太平洋證券歸罪於證券市場弱勢震蕩,交易總量萎縮,公司市場份額和佣金率雙雙同比下降以及投行遭遇了IPO 寒流等原因。
定增保障何在?
對於太平洋證券的業績表現,市場分析人士並不認可公司給出的解釋。一位證券業資深研究員對本報記者稱,「太平洋證券就是一個問題公司,莫名其妙的依靠換股上市,大股東紛紛減持『逃跑』,業績更拿不出手,還一味想增發再融資。」
著名財經評論人士葉檀甚至直言不諱在公開文中指出,太平洋證券上市後,規模小,營收低迷,在券商股中業績倒數,業績、再融資與套現,給市場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業績與暴利背離的典範。
「一粒老鼠屎,可以敗壞整個市場的信用根基。」
不看好太平洋證券的遠不止市場分析人士,公司內部股東的選擇也是「拔腿跑」,今年以來公司大股東頻繁減持。據太平洋證券減持公告,2011年11月18日至2012年4月27日5個月時間,公司一致行動人股東累計減持太平洋901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有報導稱,自上市以來,太平洋證券大股東的巨額套現已達20億元,佔太平洋2011年淨資產的95%,幾乎可再建第二個太平洋。
但是公司似乎並不在意市場對太平洋證券的諸多疑問,依然選擇定向增發再融資。
今年6月份,太平洋證券財務總監許弟偉公開指出,「公司總股本和淨資本處於行業中下遊水平,資本金規模已經制約了各項業務的擴張,未來將擇機積極推進再融資工作。」
8月10日,太平洋證券公布了定向增發的最新方案,定增股價由原來定增預案的10.28元/股下調至5.51元/股,下調幅度為46%;最高發行數量由5億股上調至7億股,募資不超過50億元。
「太平洋證券增發是『獅子大張口』,一次融資堪比兩個『太平洋』。」東北證券分析師張金洪認為,太平洋證券主營業務能力持續下降,三大業務全面下滑,行業競爭力水平處於倒退,並且股票頻遭巨量減持,說明市場已不看好公司經營能力,定增要過很多「門檻」。
其實早在2008年,剛剛上市的太平洋證券就擬推出以不低於18.93元/股的價格,發行數量下限為1.8億股,上限為4.5億股,募資額度高達90億元的定向增發方案,因受到市場質疑而作罷。2011年2月16日,太平洋證券再次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價格不低於10.28元/股,總量不超過5億股,募資不超過50億元的定向增發預案,也因市場對公司的業務質疑最終流產。
而此次募資金額不變的定增新方案,雖然增發價格大幅下降,但是依然不被市場看好。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稱,「雖然與之前相比,公司開創了幾項新業務,公司資產管理和直接投資等業務資格獲批,新三板業務、融資融券等業務資格也推出,但是目前的券商業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太平洋證券想依託巨額定增實現業務擴張,成功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