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在蘇黎世上學的時候,愛上了同樣學習數學的米列娃。他在信中寫道:「親愛的米列娃,如果要把相對論運動課題做成功,只有你能幫我。我是多麼的幸福和自豪!」由此可見,米列娃的學識不在愛因斯坦之下。最終,米列娃在他瘋狂的求愛攻勢下妥協了,他們相愛同居後,米列娃很快有了身孕了,這在19世紀是違背道德的大事情。
為了愛,米列娃毅然放棄了得來不易的學業,一個人回到匈牙利鄉下父母家,然後就為愛因斯坦生下了他第一個孩子-麗瑟爾。可孩子生下就患有精神障礙,不久就夭折了,從孩子生下來到去世愛因斯坦都沒來看過一面,米列娃家人認定他是個不負責任的人,拒絕他們交往。米列娃面臨和家人決裂的危險,毅然決定去蘇黎世找他。
婚後,為了支持愛因斯坦的事業,米列娃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研究。白天,白天她操持家務;晚上,給他查找資料,幫助他分析解不開的難題。夫唱婦隨,生活雖苦但未來可期。一年後,他們的兒子出生,同時他也一下子發表了五篇引起自然科學革命的論文,一躍成為科學巨星。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米列娃以為苦盡甘來,能好好享受美好的愛情和生活了,可是,他卻開始和不同的女人傳出緋聞。
1916年,愛因斯坦跟表妹相愛,給米列娃寫信要求離婚,聲稱找到了真愛。這對付出一切的米列娃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出於本能,米列娃不同意離婚。這讓愛因斯坦大為惱火,以書面形式通知她,如果要保持婚姻,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一、你應當保證我的衣物和被褥整潔,保證我的一日三餐,保證我的工作間整潔,特別要提醒的是,我的辦公桌別人不得使用。二、放棄我們之間的一切關係,除非出席社交活動,特別不要讓我在家裡跟你坐在一起、跟你一道外出或旅行。三、跟我交往要注意以下事項:別希望我對你好、不發火,如果需要,必須立即終止與我的談話,只要我要求,必須無條件地離開臥室或工作間。四、你有義務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語言或動作蔑視我。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離婚了。
離婚後,米列娃一直帶著孩子們生活在蘇黎世-他們相識相愛的地方。為了給小兒子治病,她靠教鋼琴維持生計。而他在柏林娶了第二個妻子,後來又有了第三個、第四個。
他那幅吐舌頭的照片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普及文化,幾乎所有女人都愛慕他,就連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也曾幻想過與他雙雙生活在一座孤島上。
為了配合巨星這種近乎完美的魅力,人們一直試圖忘記米列娃。就連愛因斯坦本人,也從不說起這段經歷。而曾付出一切的米列娃,凝結成巨人光環背後一顆悽婉的淚滴,盈盈百年,再不曾出現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