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蛋白質純化方法,快速掌握!

2021-01-18 每日生物評論

能從成千上萬種蛋白質混合物中純化出一種蛋白質的原因,是不同的蛋白質在它們的許多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有著極大的不同,這些性質是由於蛋白質的胺基酸的序列和數目不同造成的,連接在多肽主鏈上胺基酸殘基可是荷正電的、荷負電的、極性的或非極性的、親水的或疏水的,此外多肽可摺疊成非常確定的二級結構(α螺旋、β摺疊和各種轉角)、三級結構和四級結構,形成獨特的大小、形狀和殘基在蛋白質表面的分布狀況,利用待分離的蛋白質與其他蛋白質之間在性質的差異,即能設計出一組合理的分級分離步驟。可依據蛋白質不同性質與之相對應的方法將蛋白質混合物分離。




不同種類的蛋白質在分子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別,可用一些簡便的方法,使蛋白質混合物得到分離。


1.1、透析和超濾


透析在純化中極為常用,可去除鹽類(脫鹽及置換緩衝液)、有機溶劑、低分子量抑制劑等。超濾一般用於濃縮和脫色。


1.2、離心分離置換緩衝液


許多酶富集於某一細胞器內,勻漿後離心得到某一亞細胞成分,使酶富集10-20倍,再對特定的酶進行純化。 差速離心,解析度較低,僅適用於粗提或濃縮。速率區帶法,如離心時間太長所有的物質都會沉澱下來,故需選擇最佳分離時間,可得到相當純的亞細胞成分用於進一步純化,避免了差速離心中大小組分一起沉澱的問題,但容量較小,只能用於少量製備。等密度梯度離心常用的介質有蔗糖、聚蔗糖、氯化銫、溴化鉀、碘化鈉等。


1.3、凝膠過濾


這是根據分子大小分離蛋白質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注意使要分離的蛋白質分子量落在凝膠的工作範圍內。選擇不同的分子量凝膠可用於脫鹽、置換緩衝液及利用分子量的差異除去熱源。



蛋白質在離心通過溶液運動時,或通過膜、凝膠過濾填料顆粒或電泳凝膠中的小孔運動時,都會受到形狀的影響。對兩種相同質量的蛋白質而言,球狀蛋白質具有較小的有效半徑(斯託克半徑),通過溶液沉降時遇到的摩擦力小,沉降較快而顯得比其它形狀的蛋白質大;反之,在體積排阻色譜時,斯託克半徑較小的球狀蛋白質更容易擴散進入凝膠過濾填料顆粒內部,較遲洗脫出來,因而顯得比其它形狀的蛋白質要小。



利用蛋白質的溶解度的差別分離各種蛋白質常用的方法。影響蛋白質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溶液的pH、離子強度、介電常數和溫度,但在同一的特定外界條件下,不同的蛋白質具有不同的溶解度。適當改變外界條件,控制蛋白質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


3.1、pH控制和等電點沉澱


蛋白質在其等電點一般較不易溶解。


3.2、有機溶劑分離法


蛋白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度有很大不同,從基本不溶(<10ug/ml)直至極易溶解(>300mg/ml)不等。引起蛋白質沉澱的有機溶劑的濃度不同,故控制有機溶劑的濃度可分離蛋白質。水溶性非離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也能引起蛋白質的沉澱。


3.3、溫度


不同的蛋白質在不同的溫度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和活性。大多數蛋白質在低溫下比較穩定,故分離操作一般在0℃或更低溫度下進行。



蛋白質淨電荷取決於胺基酸殘基所帶的正負電荷的總和,如中性溶液中帶淨負電荷則稱為酸性蛋白質。


4.1、電泳


不僅是分離蛋白質混合物和鑑定蛋白質純度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研究蛋白質性質很有用的方法。等電聚焦解析度很高,pI有0.02pH的差異就能分開。2D-PAGE分離蛋白質解析度已經發展到100000個蛋白點。


4.2、離子交換層析


改變蛋白質混合物溶液中的鹽離子強度、pH和(陰、陽)離子交換填料,不同蛋白質對不同的離子交換填料的吸附容量不同,蛋白質因吸附容量不同或不被吸附而分離。


洗脫可採用保持洗脫劑成分一直不變,也可採用改變洗脫劑的鹽度或pH的方法洗脫,後一種可分為分段洗脫和梯度洗脫。梯度洗脫一般效果較好,解析度高,特別是交換容量小,對鹽濃度敏感的離子交換劑,多用梯度洗脫。控制洗脫劑的體積(與柱床體積相比)、鹽濃度和pH,樣品組分能從離子交換柱上分別洗脫下來。



多數疏水性的胺基酸殘基藏在蛋白質的內部,但也有一些在表面。蛋白質表面的疏水性胺基酸殘基的數目和空間分布決定了該蛋白質是否具有與疏水柱填料結合從而利用它來進行分離的能力。因其廉價和純化後的蛋白質具有生物活性,是一種通用性的分離和純化蛋白質的工具。高濃度鹽水溶液中蛋白質在柱上保留,在低鹽或水溶液中蛋白質從柱上被洗脫,故特別適用於濃硫酸銨溶液沉澱分離後的母液以及該沉澱用鹽溶解後的含有目標產品的溶液直接進樣到柱上,當然也適用7mol/L鹽酸胍或8mol/L脲的大腸桿菌的治療蛋白質提取液直接進樣到柱上,在分離的同時也進行了復性。



結合效率高,分離速度快的特點。配基可以是酶的底物、抑制劑、輔因子、特異性的抗體。吸附後可改變緩衝液的離子強度和pH的方法,洗脫下來,也可用更高濃度的同一配體溶液或親和力更強的配體溶液洗脫。按配基的不同可分為:


6.1、金屬螯合介質


過渡金屬離子Cu2+、Zn2+和Ni2+等以亞胺絡合物的形式鍵合到固定相上,由於這些金屬離子與色氨酸、組氨酸和半胱氨酸之間形成了配價鍵,從而形成了亞胺金屬-蛋白螯合物,使含有這些胺基酸的蛋白被這種金屬螯合親和色譜的固定相吸附。螯合物的穩定性受單個組氨酸和半胱氨酸解離常數所控制,從而亦受流動相的pH和溫度的影響,控制條件可以使不同蛋白質相互分離。


6.2、小配體親和介質


配體有精氨酸、苯甲醯胺、鈣調因子、明膠、肝素和賴氨酸等等。


6.3、抗體親和介質


即免疫親和層析,配體有重組蛋白質A和重組蛋白G,但蛋白A比蛋白G專一,蛋白G能結合更多不同源的IgG。


6.4、顏料親和介質


染料層析的效果主要取決於染料配基與酶的親和力大小外,還與洗脫緩衝液的種類、離子強度、pH值及待分離樣品的純度有關。配體有Cibacron Blue和Procion Red兩種。在一定的條件下,固定化的染料能起陽離子交換劑的作用,為了避免此現象的發生,最好要離子強度小於0.1和pH大於7時操作。


6.5、外源凝集素親和介質


配體有刀豆球蛋白、扁豆外源凝集素和麥芽外源凝集素,固相外源凝集素能和數種糖類殘基發生可逆反應,適合純化多糖、糖蛋白。



7.1、熱穩定性


大多數蛋白質加熱到95℃時會解摺疊或沉澱,利用這一性質,可容易地將一種經這樣加熱後仍保持其可溶性活性的蛋白質從大部分其他細胞蛋白質中分離開。


7.2、蛋白酶解穩定性


用蛋白酶處理上清液,消化雜蛋白,留下抗蛋白酶解抗性蛋白質。






相關焦點

  • 蛋白質純化的一般原則及方法選擇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熟練掌握了分子生物學的各種試驗技術,並研製成套試劑盒,使基因克隆表達變得越來越容易lIl。
  • 高效蛋白質純化方法
    對於分析蛋白質個體和蛋白質複合物,鑑定蛋白質與蛋白質、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蛋白質的純化是這些研究的基石。由於純化天然蛋白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科學家開發出來利用標籤融合蛋白來捕獲純化和檢測目的蛋白的實驗體系。
  • 蛋白質純化工藝的建立
    開始純化蛋白前應先製備初始樣品。真正進行蛋白純化的操作之前,首要考慮是目的蛋白的來源。樣品來源可為原始樣品,例如肝臟,肌肉或腦組織。雖然後基因組學領域的研究者很少使用原始組織純化蛋白,但當研究者想要關聯某一蛋白序列的催化活性時,會有這樣的需求。當前,更為常見的是從重組來源的樣品純化蛋白質。一些重要決定需要提前考慮以便優化後續的純化。
  • 如何建立蛋白質純化工藝?
    開始純化蛋白前應先製備初始樣品。真正進行蛋白純化的操作之前,首要考慮是目的蛋白的來源。樣品來源可為原始樣品,例如肝臟,肌肉或腦組織。雖然後基因組學領域的研究者很少使用原始組織純化蛋白,但當研究者想要關聯某一蛋白序列的催化活性時,會有這樣的需求。當前,更為常見的是從重組來源的樣品純化蛋白質。一些重要決定需要提前考慮以便優化後續的純化。
  • 第十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通知
    目前,生物產業已列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對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與資金支持,以疫苗、抗體、蛋白質藥物等為主體的生物醫藥工業將會有更加快速的發展。鑑於此,為幫助生命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領域的專業人員系統地掌握蛋白質分離純化工具與關鍵技術,中國生物工程雜誌社在成功舉辦多次蛋白質產品分離純化、生物工程下遊技術、蛋白質組學專題研討班的基礎上,定於2011年3月27-28日在北京舉辦第十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
  • 關於舉辦第九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的通知
    近日,《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將生物產業列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這意味著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在未來時間將得到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以疫苗、抗體、蛋白質藥物作等為主的生物產業必將得到快速發展。
  • 從零開始了解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人們利用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發和生產成人類所需的蛋白質藥物,如人血白蛋白、表皮生長因子、各種單克隆抗體、疫苗(多糖類疫苗,核酸類疫苗除外)等等。這些藥物蛋白,不論其來自於天然的組織中,還是經過重組表達,從製藥工藝流程角度來說,都離不開分離純化這一步驟來獲得高純度的目標蛋白。因此,分離純化方法已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二)
    從原料中抽提得到的蛋白質溶液一般蛋白質含量較低,並含有多種雜質。對抽提液進行初步提取,也稱粗提或粗分級,主要目的是除去糖、脂類、核酸及大部分雜蛋白,並將蛋白濃縮。這一步的操作一般應該儘量簡單快速,並且適於處理大量樣品,所以以沉澱法為主,包括簡單沉澱、分級沉澱等。
  •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優選
    而在Takara-Clontech的眾多產品線中,以鎳離子為配基的高收量的His60系列樹脂,以鎳離子為配基快速純化的Capturem™膜技術,以鈷離子為配基的高特異性的TALON ®樹脂,還有以Protein A和Protein G為配基純化抗體的Capturem™膜技術成為了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優選。有了它們,科研君們再也不用擔心蛋白純化實驗做不出來了!
  • 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原理
    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原理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07 22:44 獲得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的第一個瓶頸,就是製備大量純化的蛋白質
  • 關於舉辦第15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的通知
    為幫助生命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領域的專業人員系統掌握蛋白質分離純化工具,指導和強化解決蛋白質分離純化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中國生物工程雜誌社策劃並連續舉辦了多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該專題研討班已經成為國內從事生命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領域的專業人員系統掌握蛋白質分離純化工具的平臺。目前,第15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也定於2012年11月在武漢舉辦。
  • 關於舉辦第11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基礎班)的通知
    基因工程下遊技術、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等作為生物技術研究與產業化中的一線技術,在新產品開發、工藝流程優化、基因工程項目規劃與實施等方面極為重要。鑑於目前生物技術相關專業中蛋白質純化等下遊技術課程較為薄弱的問題,中國生物工程雜誌社定於2011年7月在北京舉辦「第11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基礎班)」。
  • 汙水處理-蛋白質分離純化工藝
    親和色譜法(親和色譜法)是分離蛋白質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通常只需要一個步驟就可以從高純度的複雜蛋白質混合物中分離出某些要純化的蛋白質。此方法基於某些蛋白質與另一種稱為配體的分子特異性結合但不能共價結合的能力。
  • 超大孔填料在蛋白質分離純化中的應用
    層析純化技術由於其高選擇性、靈活性、易放大性等優點,已經成為蛋白質藥物純化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傳統的層析填料為多糖基質,孔徑一般在100 nm以下。1970年代出現了大孔和微孔無機材料矽填料,雖然增大了孔道、提高了層析的解析度和流速,但只能在PH2-7.5範圍內穩定,不利於分離純化在鹼性範圍內穩定的蛋白質或是需要鹼性層析條件的分離,從而限制了其在大規模快速分離蛋白質層析上的應用。多孔聚合物微球由於其高的比表面積、高的機械強度和多樣的表面特徵,常被用作層析分離純化的填料。
  • 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原理 實驗
    獲得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的第一個瓶頸,就是製備大量純化的蛋白質(>10mg),其濃度通常在10mg/ml以上,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結晶條件的篩選
  • 體外診斷中的核酸提取純化的方法及原理介紹
    而檢測人體樣本的關鍵步驟之一,即是樣本中的核酸(DNA和RNA)純化。核酸純化的方法是影響所提取核酸質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高質量的核酸才能滿足下遊的各種應用。核酸是分子生物學的基礎,而核酸提取是核酸檢測,乃至於整個分子行業繞不過去的門檻,很多時候一份樣本的核酸提取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檢測結果的有效性。
  • 麻省理工發明快速合成蛋白質的自動化方法,加速生物製藥行業發展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和組織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在生物製藥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許多蛋白質可被用於研發治療糖尿病、癌症和關節炎等疾病的藥物。但是,人工合成蛋白質是一個十分複雜、耗時的過程,在生物學上,多個胺基酸通過肽鍵連接形成多肽,多肽經過多級摺疊後形成蛋白質。如何快速合成蛋白質?
  • GE推出新一代層析系統AKTA pure 開創蛋白質純化新紀元
    KTA™ pure採用了具有「蛋白質分離純化金標準」之稱的 ?KTA™ 全自動層析系統的核心技術,充分滿足科研院所研究人員以及生物行業研發人員的工作需求,以功能強大的硬體、靈活的UNICORN ™ 6軟體與各種層析柱和填料為支撐,向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工作提供靈活、直觀、可靠的解決方案,幫助科研人員快速純化從微克到克水平的蛋白、肽和核酸等目標產物。業內人士認為, ?
  • PNAS:研究揭示蛋白質的純化特性
    2020年7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目前正在開發的許多最有前途的蛋白質藥物通常是抗體分子。這些蛋白質必須在製造過程中進行純化-一項很棘手並導致高昂代價的任務。現在,德拉瓦大學的一個工程師團隊與製藥公司Amgen的合作者表明,蛋白質轉運到離子交換珠中的表面擴散取決於吸附親和力。
  • 蛋白質PEG化修飾與純化
    蛋白質PEG化修飾與純化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20 20:25 聚乙二醇具有較廣的分子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