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連線雜誌網站7月6日刊發的文章介紹了阿聯正在推進的首個火星探測任務情況,執行該任務的衛星名為「希望」號。文章編譯如下:
薩拉·賓特·優素福·阿米裡知道建造太空飛行器是怎麼回事,但她從未向火星發射太空飛行器——或者說從未在全球疫情期間這樣做過。作為阿聯首個星際任務的項目副經理——以及阿聯先進科學國務部長——這位33歲的工程師過去幾年一直在阿聯杜拜和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之間往返。在博爾德,阿聯的一個科學家團隊一直忙著建造名為「希望」號的機器人氣象學家。如今,阿米裡正在日本種子島航天發射中心附近進行自我隔離。「希望」號預計下周將在這裡發射升空,踏上前往火星的長達7個月旅程。
「希望」號是一顆大小與小轎車相當的四四方方的衛星,它將利用三臺主要儀器(即一臺成像儀和兩臺氣體光譜儀)來研究火星大氣層。由於「希望」號的軌道呈橢圓形——繞火星一圈將需要55個小時,其軌道高度在1.2萬至2.5萬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之間。「希望」號收集的數據將幫助科學家了解「機遇」號等火星車在火星表面觀察到的環境是如何與大氣層相互作用並影響火星氣候的。
但近兩個月來,阿米裡關注的是一些更世俗的問題,比如確保其團隊能取得豁免乘機抵達日本,為該太空飛行器的發射做準備。太空飛行器將搭乘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製造的火箭發射升空。與此同時,她一直在制定最後一刻的疫情應急預案,以確保即使只剩骨幹人員,太空飛行器也照樣能發射。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機會每兩年只有一次,如果該團隊今年沒有抓住為期6周的發射窗口期,那麼他們將不得不等到2022年底才能再次進行嘗試。
阿米裡說:「努力協調大家的日程表,讓所有人都安全抵達這裡,這就像經歷一場噩夢。謝天謝地,最關鍵的測試在疫情暴發前就完成了。在我們的團隊飛抵日本兩天後,日本就開始實行入境需隔離兩周的政策。」
「希望」號4月底被運抵日本,幾天前工程師們開始將衛星與火箭整流罩裝在一起。而對太空飛行器所做的測試仍在快速進行。阿聯首次進入外太空,無論在象徵意義還是技術意義上,對該國而言都是一項重要任務。確保一切進展順利是阿米裡及其同事的職責所在。
大約10年前,阿聯政府開始將大量國家財富用於培養科學和工程人才。該國宣傳材料稱,這是在向「知識經濟」轉型,並將其定位為減少阿聯對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依賴的一種方式。但阿米裡僅將其視為對未來的投資——對阿聯來說,未來在太空中。阿米裡說:「我們正在考慮對火星進行長期探索。」
阿米裡說,研發「希望」號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合作過程。儘管完全由阿聯出資和設計,但該太空飛行器的儀器是在美國多所大學裡製造的,太空飛行器本身是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組裝的。阿聯領導人希望本國工程師能密切參與這一過程並從中吸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