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火星任務?一起來看看!

2020-08-10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2020年7月14日開始,地球上的準一類太空文明,人類,又迎來了一次火星探索發射的窗口期。在這次窗口期之中,共計有三個火星項目發射升空,包括我們最熟悉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以及美國的「火星2020」計劃(包括火星車和火星直升機),還有阿聯的火星任務。

從1964年的水手3號開始,美國這幾十年間已經執行過近20次成功的火星探測任務,是火星探測的熟手了,宣傳方面成熟且大力。中國,我們的祖國,天問一號作為我們邁進深空的裡程碑,也是近一個月來媒體重點宣傳的對象。相比起來,阿聯的火星計劃則筆墨寥寥,很少有人去介紹宣傳。那麼今天,我們就通過網上的公開信息,來分析分析,阿聯火星任務的大概內容。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阿聯的火星任務名字很直白,就叫Emirates Mars Mission,酋長國火星任務,簡稱EMM(這個名字Emmmm)。任務包含一個火星軌道器,經過廣泛的徵名活動,它獲得了一個同樣直白的名字——Hope,希望(阿拉伯語:مسبار الأمل)。如果任務成功,Hope號火星探針,將會成為整個中東地區的第一個,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個,所有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之中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Hope是阿聯與美國、日本等國深度合作的項目。在開始講述更多細節之前,我希望申明,火星探測是人類共同的科學事業,任何一個國家和組織加入火星探測的家庭,並以科學為主要目的探索火星,我們都應該支持和鼓勵。

一、任務目標和意義

提到阿聯,我們往往會想到遍地的黑色黃金,建築科幻且奢靡的杜拜,樣式各異的超級跑車、豪華別墅,填海造陸的奇蹟棕櫚島,一頁紙都寫不下的王子名單,以及中東特有的,與我們迥異的風俗和信仰。在很多人的字典裡,阿聯總的來說就是土豪的代名詞,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圖註:朱美拉棕櫚島,杜拜三座棕櫚島中最早的一座,也是最小的,建於21世紀初。上面布滿了私人領地和度假酒店。為了建造這個島,阿聯購買了當時全世界唯一一枚私人衛星,用以提供能媲美美國間諜衛星的精確定位規劃。

然而我們也應該知道,刻板印象不可取。阿聯明顯有著多方面的雄心壯志,也意識到了資源型單一經濟潛在的危險,希望發展高新產業。

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阿聯副總統兼總理在發表EMM的任務規劃時提到,EMM是為了向世界發出三個信息:

1.對於整個世界發出信息:阿拉伯文明曾經在人類歷史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貢獻了大量的知識,如今,又要再次扮演這樣的角色了;

2.對於所有的阿拉伯同胞發出信息: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在知識的競賽中,我們同樣可以和那些最強大的國家同臺競技;

3.對於任何勇攀高峰的人發出信息:不要為你的雄心設立限制,你甚至能夠進入太空。

這三條信息乍一看是空話套話,但如果放在阿聯所處的環境下,語言中流露出來的雄心壯志,就十分直白了。

圖註:阿聯相關人員與Hope合影。右一即為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

而Hope這個名字,據阿聯官方聲明,也認為其很好地表達了上面的三條信息,因此而被選中。

說完政治,來看科學,Hope的科學任務相比起同期的中美兩國的探測器的任務要簡單很多。其任務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對火星大氣層,包括低層大氣和高層大氣,做一次完整的成像。

圖註:Hope的科學任務,即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的火星大氣層圖像研究。

Hope對火星大氣的觀察,包括了氣候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和各種各樣的氣象事件及其分布。用阿聯方面的話來說,就是,「這將是火星的第一顆真正的氣象衛星」。

圖註:Hope進入火星軌道之後的科學軌道規劃,為周期大約55小時的橢圓軌道。

Hope將會幫助科學家理解火星大氣層的劇烈變化——火星是怎麼從過去那個富含液態水的星球,變成如今的乾旱、荒蕪的世界的?氫原子和氧原子是如何從火星的大氣逃逸的?火星高層大氣和低層大氣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相互作用的?更進一步的,能不能從火星大氣的變遷,推導建立出地球未來大氣變遷的模型?

圖註:火星失去了磁場,變得荒涼死寂,地球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這些任務是相對專一的,需要對大氣層做深入的觀察,因此也就要求Hope攜帶專業的成像設備。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Hope所攜帶的科學設備。

二、衛星科學載荷

如果要描述美國或者中國本次火星任務的各個科學載荷,可能需要很多篇文章論述——毅力號火星車和天問一號火星車都屬於綜合科學平臺,針對多種多樣的科學實驗目標,裝備了各式各樣功能不同的儀器,各自有非常複雜的工作原理。

Hope的科學目標相當專一,所以只攜帶了三臺科學儀器,分別是多光譜相機、紫外光譜儀、紅外光譜儀。

圖註:Hope及其上搭載的主要儀器。注意,概念圖和最終實際的設計是有區別,外形從六稜柱變成了四稜柱,太陽能電池板也變成了兩組。①1.5m直徑高增益天線;②900瓦太陽能電池板,兩組共1800瓦(概念圖與實際有差別);③星敏儀;④8組5N推力的姿態控制推進器;⑤EXI多光譜相機;⑥EMUS紫外光譜儀;⑦EMIRS紅外光譜儀;⑧六組120N推力主推進器。

1.多光譜相機

Hope的多光譜相機被稱為Emirates eXploration Imager (EXI),酋長國探索相機。它擁有6組由機械結構控制的、分立的帶通濾波器,來過濾不同的光譜。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機械切換「鏡頭(濾光片)」,來改變其敏感的光譜區域。這六組濾光片包括三組可見光波段(也即紅綠藍三基色),以及三組紫外光波段的濾光片。

圖註:EXI組件就位於圖片偏上的位置。

可見光波段的三種顏色合成起來,就可以顯示出人眼能直接觀看的真實色彩圖片。紫外光則可以補充我們看不到的細節。這套相機將會拍攝和測量水、冰、沙塵、氣溶膠、臭氧層空洞等等。

EXI組件是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 Boulder)下屬的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LASP)與阿聯默罕默德·本·拉希德太空中心(MBRSC)合作研製的,MBRSC正是以我們前面說到的,以阿聯副總統的名字命名的。

2.紫外光譜儀

Emirates Mars Ultraviolet Spectrometer (EMUS),酋長國火星紫外光譜儀。名字簡單易懂,這是一臺紫外光譜儀。

圖註:開發人員正在檢查EMUS

紫外光頻率很高,波長很短,因此穿透力差,但是方向性好。對於飛行在太空的Hope來說,EMUS將用來解析火星高層大氣的特徵,尤其是火星大氣層熱層和氫原子、氧原子。在100nm-170nm的發射光譜波長範圍內,研究他們的全球特徵和地區變化。

換言之,在之前提到的眾多科學目標中,EMUS將專注於研究氫、氧原子的逃逸,高層大氣的特徵和物理過程。試圖解讀火星大氣逃逸的物理機制,構建火星水環境變遷的模型。

EMUS也是由LASP主持研製的。

3.紅外光譜儀

Emirates Mars Infrared Spectrometer (EMIRS),依然是一個直白的名字,酋長國火星紅外光譜儀,看來阿聯科學家們的起名能力遠遠不如美國科學家——美國科學家們總是能想出一些生搬硬套的稀奇古怪的名字。

紅外光,相對來說,與紫外光的特徵正相反,波長很長,因此穿透力好,但能量低,方向性也稍遜。EMIRS的主要任務,區別於EMUS,是提供火星中層和低層大氣的視野。

圖註:工程師們正在對Hope進行測繪。紅圈之內,就是被防塵罩保護的EMIRS。在前兩張圖中也可以看到。

紅外線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物理實體,我們知道紅外線與溫度息息相關,高於絕對零度的各種物體時刻在向外輻射紅外線,輻射特徵正是依賴於溫度。紅外光譜儀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觀察火星輻射的紅外線,測量中低層大氣的溫度特徵。

由溫度推廣出去,不同的介質對於紅外線的折射/反射特徵也不同,因此水冰、水汽、塵埃、氣溶膠等等介質也能通過EMIRS來分析。

EMIRS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在MBRSC的支持(簡言之就是贊助)下主持開發研製的。

可以看到,這一系列的三組科學載荷,主要就是為了研究火星的大氣層,包括氣候和氣象事件。所以稱之為「氣象衛星」確實也名副其實。

三、整體設計

Hope探測器整體發射質量共1350kg,乾重(即不含燃料)550kg,寬2.37米,長2.9米,總的來說,與一輛小轎車差不多,發射質量是同期的三套探測器中最小的。其主天線是一套1.5米直徑的高增益天線,在通訊時必須正對地球。其身上攜帶的其他天線,功率都不足以完成與地球的直連通訊。

圖註:圖中的Hope顯然還沒有包裹防輻射的金屬膜,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其框架結構以及天線等

之前我們說到過,Hope的外觀和結構設計相比於概念圖有很大的出入。概念圖中,是一個六稜柱,對稱安裝三組太陽能電池板,每組額定600瓦功率。但是實際設計中,主體結構變成了四稜柱,也即一個長方體。對稱安裝三組太陽能電池板也明顯不可能了,變成了對稱安裝兩組,每組900瓦。

Hope的姿態調整任務,主要由一套共8個RCS(Reaction Control System)噴口控制,每個噴口的推力是5牛頓。這個噴口在飛船和衛星上很常見,咱們的神舟飛船上那些指向四面八方的,會間歇地噴氣的噴口就是RCS。此外,Hope還攜帶了動量輪,藉助角動量守恆的原理來控制飛船姿態,讓其高增益天線能始終指向地球。

Hope的定姿任務,是由星敏儀來完成。星敏儀其實由是一組至少兩個,視場非常狹窄(一般是10°左右)的相機組成。星敏儀觀察天空,尋找特定的星座,再與太陽的位置做對比,得到當前探測器的姿態信息。姿態如果不正常,則讓前面所說的RCS和動量輪來調整。

圖註:Hope上兩個凸起的四稜錐,就是星敏儀的遮光罩,星敏儀的本體——窄視場相機就會安裝在其根部。此外,這張照片拍攝的方向恰好是眾多科學載荷所在的面,可見科學載荷都還沒有安裝,數據線纜裸露在外。

Hope在發射之後的變軌、減速等動作,都會由其尾部的6組各120牛頓推力的主發動機完成(一些精細變軌工作也會交由RCS噴口)。主發動機並非越多越好,這個在我國的嫦娥計劃中也有所提及。之所以用多臺發動機,通常可能是由於兩個原因,第一是單臺發動機推力不夠,第二是發動機的推力無法精確控制,只能靠關閉部分發動機來取得較小的推力。

火星探測任務絕非是探測器可以自主完成的,它是一項複雜的工程,不僅需要探測器自身的儀器設備滿足需求,還需要地面遙測和太空信息網絡提供支持。阿聯不是航天大國,當然不可能有完善的深空網絡和遙測網絡,做不到全天候、24小時對Hope的測控導航。所以實際上,阿聯的測控導航,也是委託了美國亞利桑那州譚蓓(Tempe Arizona)的KinetX Aerospace公司,以及美國NASA的深空網(Deep Space Network,DSN)。

圖註:正在轉運Hope。注意,底部的圓錐並非推進器噴口,而是與火箭連接的安裝平臺。

此外,眾所周知,阿聯火星任務EMM,是通過日本的H-IIA火箭發射的。今年受疫情影響,Hope要進入日本,也是困難重重。為了能夠按期發射,Hope削減了很多次要的測試內容。Hope在阿聯組裝完成之後,僱傭了安-124運輸機運送到日本,隨機的11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統一隔離了14天,才投入到工作中去。

EMM任務作為阿聯的第一次火星探索任務,意義非凡,我們不應該拋開政治,單純去看其科學意義。EMM任務包括了150名阿聯方面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和科學家,以及超過200名合作單位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其項目組成員合影中,女性研究和行政人員的比例其實讓我眼前一亮。

圖註:項目組大合影,注意,黑衣的都是女性。

圖註:火星在等待著

如果一切順利,包括阿聯的EMM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火星2020任務,都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這些探測器都是人類最尖端技術的結晶,都是人類對於璀璨星空探索的勇敢嘗試,都是人類科學進步的堅實一步,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貴成就。我們衷心希望,這三組勇敢奔向火星的戰士,能夠一路平安!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自維基百科、EMM任務官方網站、MBRSC官方網站等。

美編:徐海潮

校對:張 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今年雖然遭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一拖再拖,但是今年其實是火星探測非常熱鬧的一年,今年中國將首次開展火星探測任務,為「天問一號」,美國也將發射「毅力號」到火星,而阿聯的火星探測計劃叫做「希望」,歐盟今年也有對應的火星探測計劃。
  • 阿聯的首次火星任務將在周五發射
    在目前開啟的發射窗口期間,阿聯火星任務(EMM)是三個預定的前往火星的任務之一,另外兩個是將於兩周內發射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以及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於技術上的延誤和covid-19大流行,歐洲和俄羅斯ExoMars的任務不得不推遲。)而這個發射窗口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提供了從地球到這顆紅色星球最直接的路徑。
  •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一個火星氣象衛星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5時58分,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搭乘H-2A運載火箭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點火一小時後,「希望號」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一個半小時後,於北京時間7點31分左右,「希望號」順利將太陽能帆板展開,與地面成功建立連接,並收到「希望號」回傳的信號,從而成功完成了此次發射任務。
  • 阿聯也要上火星了?這次的任務能成功嗎?
    三菱重工與阿聯的合作項目現在似乎每個國家都對火星感興趣。但在1998年,日本進行了嘗試,但以失敗告終,隨後各國對火星探測的熱度不減,但由於門檻太高,真正實現火星探測的屈指可數。現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發射了一個,名為Hope的人造衛星。這是該國的第一次星際太空發射。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三菱重工H-IIA火箭搭載阿聯的火星人造衛星升空,這顆衛星將度過未來7個月的太空火星之旅。
  • 600 年的科學盛世,阿聯借火星任務找回榮耀
    希望號任務背後多為女性年輕科學家阿聯的太空計畫野心勃勃,從2009年發射第一顆衛星開始,十年間取得很大進展,2018年發射完全由阿聯工程師建造的第一顆地球觀測衛星,去年才將第一位阿聯籍的太空人送入國際太空站,今年他們已經放眼火星。且火星任務背後的科學家團隊組成簡直讓人不敢置信,不僅女性比例高達80%,且平均年齡才27歲。
  • 目標火星!阿聯的首個星際任務預計下周啟航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7月6日刊發的文章介紹了阿聯正在推進的首個火星探測任務情況,執行該任務的衛星名為「希望」號。文章編譯如下:薩拉·賓特·優素福·阿米裡知道建造太空飛行器是怎麼回事,但她從未向火星發射太空飛行器——或者說從未在全球疫情期間這樣做過。
  • 目標火星!阿聯首個星際任務預計下周啟航
    本文轉自【中新網】; 7月10日訊,阿聯杜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的工作人員。美國連線雜誌網站7月6日刊發的文章介紹了阿聯正在推進的首個火星探測任務情況,執行該任務的衛星名為「希望」號。杜拜時間7月3日,阿聯火星任務團隊宣布,阿聯工程師開始對「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進行發射前最後一次通電檢測。按計劃,「希望」號探測器將於杜拜時間7月15日12:51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 ,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的大氣。本文轉自【中新網】; 圖為探訪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本文轉自【中新網】; 圖為探訪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
  • 【火箭發射直播】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任務&Space X Starlink9任務直播
    阿聯希望號火星任務和Space X發射韓國軍星任務,於北京時間7月20日凌晨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關於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問題,可以閱讀本人以前的文章:。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2014年才成立國家航天局,阿聯為什麼急於開啟火星探測計劃?
    阿聯一顆名為「希望號」的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H2A運載火箭順利升空,即將踏上前往火星的軌道。年才成立國家航天局,可以說是全球航天界的新成員,幾乎沒有探索地球外太空的經驗,為什麼就急於挑戰高難度的火星探測任務?
  • 先行一步:阿聯火星探測器從日本上路
    「希望號」又名「酋長國火星任務」(EMM),由阿聯杜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大氣與空間物理學實驗室(LASP)合作研製,是一項軌道探測任務。雖然載有科學儀器,但阿聯政府開展該項目的一個用意是要推動該國學術和工業界做出改變,以更加注重技術和創新,而不是一味地依靠石油收入。
  • 阿聯2117年移民火星計劃邁出第一步!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發展太空事業正是阿聯人長期戰略的一部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阿聯人太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117火星戰略計劃」。阿聯人的火星夢近年來,太空探索起步不算早的阿聯人也正雄心勃勃的向太空進軍,火星作為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最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阿聯人自然也想佔有一席之地。2017年,剛剛成立三年的阿聯航天局高調提出「2117火星戰略計劃」,因計劃跨度剛好一百年,所以又稱「百年火星計劃」。
  • 阿聯太空飛行器從日本種子島發射,目標火星
    三菱H-IIA運載火箭升空阿聯火星任務火箭周一早晨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會聽到許多關於火星的消息。三個任務選擇近期向這顆紅色星球發射火箭,是利用了地球與火星每26個月左右接近一次的原因,從而使兩個世界之間的旅行時間相對較短。如果發射成功,這些太空飛行器將於明年初抵達火星。阿聯建造的太空飛行器由三菱H-IIA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大約一個小時後太空飛行器與火箭分離,開始了火星之旅,旅程將持續到明年2月。
  •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聯的三個前往火星的太空任務
    對於火星來說,7月是重要的月份。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三架新太空飛行器將升空前往紅色星球。這是因為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之間,地球和火星處於相對位置,飛行器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火星。如果任務的發射按計劃進行,首個任務將於本周到期,那麼該太空飛行器將在明年年初到達。他們將加入到已經探測該星球的其他軌道器,著陸器和漫遊器的隊伍中。
  • 阿聯的火星狂想:太空,才是石油國的大未來
    「這場任務確實將太空探索往前推進了一步,向全世界證明歐洲和美國太空機構以外的國家,也有能力執行火星任務。」▼去年 9月,阿聯才將第一位本國籍太空人曼蘇瑞送入國際空間站。今年,他們即將在七月發射火星探測器,往探索火星更進一步。
  • 阿聯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發射升空,明年初抵達火星
    IT之家7月20日消息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5 點 58 分,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於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根據該探測器軌道設計,其需經過約 200 天的旅程,計劃將於 2021 年 2 月份抵達火星。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1 號選手踏上旅途,阿拉伯世界史上首個火星任務順利開啟。2014 年 7 月,阿聯總統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 ( Khalifa Bin Zayed Al-Nahyan Sheikh)宣布開啟火星探測任務,旨在增強阿聯工程師的能力、增加人類對火星大氣的了解。
  • 阿聯的希望號今天進入火星軌道
    因為行星間的位置關係、以及地球自轉等條件,去年7月是探索火星的極佳窗口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和美國都利用這一時機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
  • 火星競賽不光中美、阿聯今年夏也要在日本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於7、8月間由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2021年2月到達火星,然後放下火星表面漫遊車巡視探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五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7月17日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預計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
  • 阿聯火星探測器要來了!火星探測變簡單了嗎?
    全世界40多次探測火星任務,成功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完成的。現在為什麼阿聯也有能力來探測火星了呢?請聽我往下分析。目前全世界有能力獨立探測火星的國家只有三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其中只有美國真正成功了,並且經驗豐富。很多網友可能會說:「別瞎說,人家印度已經成功探測火星了!」其實,這個真不是瞎說,因為我強調的是獨立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