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保姆用兩個月的時間,讓96歲老伯為其不惜與子女決裂,只為賣價值500萬的房子與其結婚,靠的是什麼?
這場轟轟烈烈的糾結愛情裡,老人的愛義無反顧,保姆為情奮不顧身,在有房才結婚的現實面前,這個黃昏戀現象的背後隱藏有哪些問題?
事件內容:
身在養老院的杭州周老伯,通過社交軟體認識了保姆梅姐,梅姐在養老院因為服務周到的貼身照顧,兩人偷便擦出了「愛的火花「,如膠似漆的商量著結婚。因為子女不同意房,便把子女告上了法院。
周老伯理由很直接:需要人陪伴,保姆很好,賣掉房子結婚,還能再活20年。
梅姐理由很法律:真心相愛的,婚姻法有規定,老人也有婚姻自由子女無權幹涉。順便還拿出了呈堂證物「陪睡日記」。
事件最後,並沒有直接證明這是一場婚騙,但兩老人也已經不再聯繫,而這一事件至少透露了三個問題。
一、心態問題:
周老伯年入近百,卻有一顆年輕的心,有兒有女,卻在養老院以玩手機度日,以慰寂寞,而梅姐的突然出現打破了他已入暮年的孤獨。有人願意和他聊天,甚至對他日夜不離不棄,他當然會感動,會無比珍惜這份「上天的恩賜」,會如膠似漆的再次追求幸福。
據顯示,我國老齡化程度在2020年,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而子女們各自要為家庭忙碌,沒有時間陪伴老人,導致孤獨成了老年人最大的情感問題,並且老年人尋找伴侶的方式和渠道信息閉塞,導致他們的需求得不到解決,從而渴望陪伴的心態更加強烈。在紀錄片《菖蒲河老情人》中,一位55歲的離異大叔相親5年了,都沒有找到伴侶。
梅姐在事件過程裡並沒說她有家人,但從她借了7萬塊錢裡我們可以得知,她條件並不好,陪伴在周老伯身邊至少她可以「過得好一點」。
所以兩老人相互扶持,為愛執著,都是因為雙方都有需求,而渴望陪伴的心態才讓這件事發現。
二、年齡問題:
因為年齡,老年人已經不能像年輕人一樣,有時間去談情說愛,先了解完對方再去談未來。物質基礎是健康婚姻的現實問題。「中老年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對於「經濟基礎」的考量,中老年人徵婚,八成以上喜歡直奔「主題」談及自己的要求。
老年人中一般都是有經濟基礎的男方才會找另一半,他們對另一半的經濟情況要求並不高,而女方剛好相反。這一點就好比父母為兒女相親,主要看經濟條件,也是這麼個問題。
同時,由於年齡上的代溝,不光子女不想跟父母住上一起,現在的父母其實也不想跟子女們擠在一塊生活。
兩老人提出賣房結婚,過二人世界恰好說明了年齡是老年人婚戀的一道坎。
三、財產問題:
周老伯的子女事後要求保姆梅姐陸續借出去11萬,並將起訴保姆追回借款。
財產問題一直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題。在理解戀愛期間的財產,家庭財產的分割的知識上,很多人依然並不明白這些財產到底如何使用。其實戀愛雙方之間財產贈與行為發生後,一方又反悔或家人主張撤銷贈與而產生爭議的有三個方面:
同居雙方財產分割糾紛一般不涉及贈與財產的問題,各自的財產歸各自所有,
同居一方與對方配偶或家人之間的財產糾紛,在贈與行為發生後,由於本人生活或對家人的扶養出現重大困難時,按贈與合同之規定或是按有利于贈與方來處理。
在處理以上各種非婚同居財產糾紛時,法律是考慮照顧弱勢一方的。
對於戀愛期間的財產,我有以下建議:
1、同居期間最好做個人財產約定,自己的所得財產留好相關的證據。
2、雙方共同所得財產,雙方留有相互的紀錄。
3、同居期間各自的饋贈的財產最好在饋贈時寫上「此物品專門贈給某某」的字樣,並保存好。
結語:
老年人的婚戀是一個溝通與陪伴的過程,這個過程裡重在家人的參與和理解,老人也好,年輕人也好,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但這個權力必須建立在彼此理解與支持的條件下,畢竟有家人祝福的幸福才是美滿的婚姻。
同時,希望做兒女的能多一些陪伴給老人,畢竟多少年以後,我們也會走向黃昏戀,而所有的婚姻走到最後,只也有家人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