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揭火星夏普山成因:沉積物堆積侵蝕

2020-12-08 中國青年網

  這是在好奇號著陸火星後的第712天(2014年8月7日),使用其右側桅杆相機拍攝的圖像。可以看到夏普山山麓成層性非常良好的沉積巖層出露。這張圖像視野幅寬大約1.5米。

  夏普山成因示意圖:蓋爾隕坑內大量沉積物堆積並逐漸固結成巖,隨後在風蝕作用下周邊部分被侵蝕,留下中央凸起,形成今天的夏普山。

火星早期蓋爾隕坑內形成的大型湖泊效果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官方網站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所做的考察顯示火星蓋爾隕坑內的夏普山(Mount Sharp)是由一個大型湖泊環境中層層沉積層疊加而成,中間可能經過了長達數千萬年的時間。

  好奇號火星車在蓋爾隕坑取得的這項考察結果顯示,早期火星氣候可以在其地表多處地點維持大型湖泊的長期存在。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好奇號執行項目科學家阿什溫·瓦薩瓦達(Ashwin Vasavada)表示:「如果我們關於夏普山成因的理論得到證實,那麼它將挑戰此前人們所持有的,即認為火星早期那種溫暖潮溼氣候僅是短暫,局地或存在於地下環境的觀點。」他說:「對此一項更加極端的解釋是認為當時火星所擁有的更加濃密的大氣層可能曾經讓其地表環境溫度在全球範圍內均達到了冰點以上,但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其大氣層具體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那麼為何研究人員會對這座位於一個隕坑內遍布沉積巖的山如此感興趣?夏普山高大約3英裡(5000米),其山麓地區出露有數百層的沉積巖露頭。這些巖層顯示不同的環境相相互交錯疊加——湖泊相,河流相以及風成沉積相,它們都見證了一個遠比此前所知任何案例中都更大,持續存在時間更長的湖泊水位的反覆漲落和蒸發輪迴。

  加州理工學院的好奇號項目科學家約翰·格洛岑科(John Grotzinger)表示:「我們正在解決夏普山成因的問題上取得進展。在今天是一座高山的位置上,當時曾經是一系列的湖泊。」

  目前,好奇號正在對夏普山最底部的一些沉積巖層進行考察,這一區域巖層高度大約500英尺(約合150米),被研究組命名為「莫裡巖層」(Murray formation)。當年的河流將泥沙帶入這裡的湖泊,並在河流注入湖泊的位置上發生沉積並形成三角洲,這與地球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的位置上的三角洲是一樣的情況。這一過程被不斷重複。

  格洛岑科表示:「這裡的湖泊反覆乾涸然後再出現,這一情況的好處是每一次湖泊的再次出現都是一項實驗,它在告訴你當時的環境變化狀況。」他說:「隨著好奇號逐漸向上攀登夏普山,我們將看到一系列的這種實驗,並逐漸從中找出一種模式,來觀察當時的火星大氣,水和這些沉積物之間是如何發生相互作用的。我們或許將能看到在長期尺度上這裡湖泊水的化學成分發生了何種變化。這便是基於這幾年的考察數據,我們得到的一項理論假設,在未來幾年裡它將構成我們開展理論驗證工作的基本框架。」

  當這個隕坑被至少數百米厚的沉積物充填,並且這些沉積物逐漸固化成巖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的侵蝕作用導致這些沉積巖最終成為高出周遭的高山,隕坑邊緣到山麓地帶的沉積巖物質都已經在長期的風蝕作用中消失了。

  在從其2012年著陸區朝著今天考察的工作區域行駛的一路上,好奇號一共走過了超過8公裡的路程。在此過程中它發現了蓋爾隕坑在湖泊時代以來底部形狀發生的改變。

  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好奇號項目組科學家桑傑夫·古譜塔(Sanjeev Gupta)表示:「我們發現這裡的沉積巖層顯示的情況是:一個規模較小而古老的河流三角洲疊加在另一個更加古老的河流三角洲之上,就這樣層層疊加。」他說:「好奇號穿過了一個邊界,從重要受河流控制的區域進入到了主要受湖泊環境控制的區域。」

  儘管此前多次火星探測項目均已經證明了火星過去曾經擁有潮溼環境,但要想構建古代火星氣候模型,現在還必須要考慮可以產生足夠高的溫度,從而足以讓穩定水體能夠在火星地表長期存在的環境條件。

  好奇號火星車前往火星,其主要任務是評估火星在古代可能曾經具有的宜居環境,並考察在過去數百萬年期間火星環境所經歷的重大改變。它構成了美國宇航局整體火星考察戰略的一部分,從而為2030年代最終由人類太空人登陸火星做好準備。

  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總部的火星探測項目首席科學家麥克·邁耶(Michael Meyer)表示:「通過破解夏普山的成因,我們了解到很多有關火星環境演化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將有助於我們規劃未來旨在搜尋火星生命的探測任務。」(晨風)

相關焦點

  • 好奇號最新發現!火星上有湖泊
    根據「好奇」號傳回的數據,該團隊已證實數億年前,就在探測器三年前著陸的蓋爾隕坑上,水流促成了沉積物的累積,隨後形成了夏普山的基部的巖層。NASA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火星科學項目組科學家瓦薩•瓦達(Ashwin Vasavada)介紹道:「好奇號的觀測表明,在大約38億年前至33億年前,一些河流和湖泊曾長期存在某些地區,它們攜帶沉積物,逐漸堆積形成了夏普山底部的巖層。」她也是10月9日星期五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文章的合著者。
  • 好奇號進行第一次火星重力測量
    在2019年1月中旬拍攝的自拍中,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正準備進入蓋爾火山口的夏普山科學家們希望利用一種新的重力測量技術揭示這座山的歷史。 一組研究人員巧妙運用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非科學工程數據,測量了96英裡寬的大風隕石坑中巖層的密度。 這項研究結果於2019年2月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結果表明,這些巖層的多孔性超過了科學家們的猜測。 「我們能做的就是測量蓋爾隕石坑中物質的體積密度。」
  • 「火星車」好奇號測量山的重力
    巧合的是,好奇號的加速計可以像阿波羅17號的重力儀(gravimeter)一樣使用。只要好奇號靜止不動,加速計就會檢測到行星的重力。利用任務前五年的工程數據,該論文的作者測量了火星在火星車上的引力拖曳。當好奇號登上夏普山時,這座山增加了額外的引力,但沒有科學家預期的那麼多。
  • 好奇號告訴你火星上的沙丘長啥樣
    好奇號對這座沙丘進行了近距離的研究,這也是人類首次近距離接觸其他星球上的沙丘。這座沙丘被命名為「納米布沙丘」(Namib Dune),面向火星車的這一面坡度較為陡峭。與另一側迎風面的波浪狀漣漪不同,面向好奇號的坡面長期有沙滾落,形成特別的紋理。
  • 好奇號進行第一次火星重力測量—新聞—科學網
    在2019年1月中旬拍攝的自拍中,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正準備進入蓋爾火山口的夏普山科學家們希望利用一種新的重力測量技術揭示這座山的歷史。 一組研究人員巧妙運用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非科學工程數據,測量了96英裡寬的大風隕石坑中巖層的密度。 這項研究結果於2019年2月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結果表明,這些巖層的多孔性超過了科學家們的猜測。 「我們能做的就是測量蓋爾隕石坑中物質的體積密度。」
  •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上有古代特大洪水的證據
    先前關於火星表面稱為「巨型波紋」的巨型波浪狀特徵的圖像表明,該星球過去曾遭受過災難性洪災現在,一組科學家利用好奇號流動站收集的數據來證明,大約40億年前,大洪水席捲了大風火山口。「我們使用流動站好奇號觀測到的詳細沉積學數據首次發現了特大洪水,」《自然》發表的論文的合著者阿爾伯託·G·費爾南說。「以前沒有用軌道器數據識別出特大洪水留下的沉積物。」
  • 「好奇號」登陸火星2000多天,它都忙些啥?
    地表平面以上的小丘和臺地都是古代砂巖風化後的殘留物,之前較低的夏普山形成後由風沙堆積而成。砂巖中的分層被稱為「交錯層理」,表明砂巖是風吹動沙丘後堆積而成的。12. 2013年8月1日,「好奇號」拍攝的一組圖片顯示了火星兩顆衛星的視圖,從「好奇號」的拍攝角度看,較大的衛星火衛一,運行至較小衛星火衛二之前。
  • 「好奇號」火星車最新發現!火星古代可能存在周期性氣候變化
    (圖片:NASA/JPL-Caltech/MSS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可能剛剛捕捉到了火星很久以前的大乾旱景象。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好奇號」在蓋爾環形山的巖石中發現了含量相對較高的硫酸鹽。研究人員說,在過去的遠古時期,蓋爾環形山曾經有著一個湖泊河流系統,這些新發現的鹽很可能是在湖泊河流的低水位時期通過蒸發濃縮留下來的。
  • 「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發現古代大洪水痕跡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車發現了遠古大洪水衝刷過該地區的證據。在蓋爾隕石坑的夏普山丘陵。圖片中的顏色經過增強,變得更像地球,使科學家更容易看到山上的各種分層。他們認為,隕石撞擊產生的熱量可能是造成大洪水的原因,因為這導致了火星表面的冰融化。這一發現有些令人驚喜的成分,因為是「好奇號」首先發現了相關的地質結構,而軌道探測器此前並未識別出這些結構。正如作者之一的阿爾貝託(Alberto G。 Fairén)所說:「我們首次利用好奇號探測器觀測到的詳細沉積學數據確定了大型洪水。在以前的軌道飛行器數據中,並沒有識別出這些洪水留下的沉積物。」
  • NASA火星探測3000天:「好奇號」登陸火星8年,有哪些奇異景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火星探測器在「紅色星球」上已經默默地、孤獨地工作了大約8年。地球上的2021年1月12日被稱作機器人好奇號登陸火星後的第3000個火星日(Sol 3000)。
  • 「好奇號」發現了火星曾發生過史前大洪水的證據
    之前火星上的大通道和火星表面巨大的波浪狀特徵的圖像顯示,火星過去曾遭受過災難性的洪水災害。現在,一組科學家利用「好奇號(Curiosity)」探測器收集的數據證明,大約40億年前,大洪水席捲蓋爾火山口。「我們利用好奇號火星車觀測到的詳細沉積學數據首次確定了特大洪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的合著者Alberto G. Fairén說。「大洪水留下的沉積物以前沒有用軌道器數據確定。」
  • 探索火星新裡程!NASA「好奇號」漫遊火星3000天,又有新發現
    今日,NASA 官方發布公告,慶祝 「好奇號 」火星車到達火星第 3000 天。自2014年以來,「好奇號」一直在探索一座名為夏普山的山峰,在爬上這座5公裡的山峰的過程中,不斷有了新的發現。
  • 「好奇號」發現火星曾發生過史前大洪水的證據
    據外媒報導,現在的火星可能非常乾燥、塵土飛揚,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那裡曾經是一個充滿水的世界。現在,好奇號探測車發現了古代洪水存在的跡象,其極有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小行星撞擊引起。除了幾個超鹹的地下湖泊外,現代火星就是一個沙漠星球。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數十年的空中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表面漫遊者的觀測揭示了那裡存在乾涸河流、湖泊甚至海洋的遺蹟。
  • 探索不止:好奇號迎來第3000個火星日
    火星稀薄的大氣中存在微量的水蒸氣,可以形成雲層,尤其是在一年中較冷的時候,以及某些高山頂峰附近。好奇號在執行任務時多次觀察到頭頂上稀薄的雲。但在第2410火星日,它觀察到了一種在高空中形成的特殊的雲,大約離火星表面約31公裡。這些雲被稱為「夜光雲」,因為即使在太陽落山後,它們仍然能被照亮。一個像素一個像素拼湊出另一個世界的非凡景觀。
  • 好奇號在火星的發現硫酸鹽沉積物 火星或曾有生命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在火星的蓋爾環形山(Gale Crater)發現了硫酸鹽沉積物,這表明蓋爾環形山曾經可能有生命存在。蓋爾環形山是火星上一個乾涸的湖床。
  • 「好奇」號發現火星古綠洲
    「好奇號」工作模型開始沙漠測試。隨著火星環境從溼潤轉變為今天的寒冷沙漠,這些沉積物成為氣候變化的標誌。科學家想知道這種轉變花了多長時間、什麼時候發生。這條最新的線索可能是「好奇」號前往一個被稱為「含硫酸鹽單元」的區域時發現的跡象,該區域預計是在更乾燥的環境中形成的。
  •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可能已經用重力科學解決了火星山之謎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已經展示了一些新的科學肌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了一個紅色星球的難題。例如,一座山從其中心向火山天空上升3.4英裡(5.5公裡),這是一個戲劇性的地質怪異,在地球上沒有緊密的平行。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這個奇怪的地塊,即夏普山(Mount Sharp)是如何形成的。它是曾經填滿蓋爾隕石坑但被侵蝕磨損的沉積構造的殘餘物嗎?或者,夏普山以目前的形式合併,隨著火星風將沙子和沙子扔進加萊火山口而增長?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高點拍攝360度全景照片
    近日,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在迄今攀爬的火星最高點進行了拍攝,圖中呈現的是火星諾克盧福高原。
  • 美·NASA·好奇號火星車到達火星第3,000天
    美國南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機器人操作員仔細地繪製了每一次駕駛的地圖,以確保好奇號的安全。好奇號在它逐漸爬升期間不斷有發現新發現。  好奇號的路徑  NASA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一幅壯觀的全景圖來紀念這一特殊時刻。這張火星蓋爾隕石坑的圖片展示了隕石坑內巨大的中央山脈--夏普山的一部分。
  • 好奇號發現火星曾發生過史前大洪水的證據 暗示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圖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消息 據外媒報導,現在的火星可能非常乾燥、塵土飛揚,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那裡曾經是一個充滿水的世界。 現在,好奇號探測車發現了古代洪水存在的跡象,其極有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小行星撞擊引起。除了幾個超鹹的地下湖泊外,現代火星就是一個沙漠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