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進行第一次火星重力測量

2020-11-22 科學網

 

在2019年1月中旬拍攝的自拍中,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正準備進入蓋爾火山口的夏普山。科學家們希望利用一種新的重力測量技術揭示這座山的歷史。

一組研究人員巧妙運用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非科學工程數據,測量了96英裡寬的大風隕石坑中巖層的密度。

這項研究結果於2019年2月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結果表明,這些巖層的多孔性超過了科學家們的猜測。

「我們能做的就是測量蓋爾隕石坑中物質的體積密度。」特拉維斯·加布裡埃爾說,他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空間探索學院的研究生。他致力於計算月球車駛過的那些巖石和古老的湖床沉積物的顆粒密度。

「根據化學和礦物學儀器確定的巖石礦物豐度,我們估計每立方米的顆粒密度為2810千克。」他說,「然而,我們研究得出的體積密度要低得多——每立方米1680千克。」低得多的數字表明巖石密度較低,很可能是由於巖石更具多孔性。這意味著巖石的壓縮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小。

研究中使用的工程傳感器是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就像每個智慧型手機上的一樣。在手機中,這些傳感器決定了它的方向和運動。好奇號的傳感器也能做到這一點,但精度更高,幫助工程師和任務控制人員在火星表面導航。

但是當漫遊車靜止不動時,加速度計還會測量火星上那個位置的局部重力。

該小組從好奇號著陸任務的頭五年中獲取了工程數據,並用它測量了火星在月球車軌道上700多個點的引力牽引。

論文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凱文·劉易斯說:「我們知道,山的底層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掩埋了,這使其變得緻密。但這一發現表明,山的底層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被大量的物質掩埋。」

事實上,行星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夏普山的起源。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由造成隕石坑的撞擊產生的。這可以解釋山峰的部分高度。但山的上層似乎是由風衝刷的沉積物構成,比巖石更容易被侵蝕。風帶來的沉積物曾經填滿了整個蓋爾隕石坑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它們可能會沉重地壓在底層的材料上,把它們壓實。

但新的發現表明,夏普山的下層僅被壓縮了1至2公裡,遠低於火山口被完全填滿的情況。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阿什溫·瓦薩瓦達說:「關於夏普山的形成方式,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這篇文章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起了重要作用。我很高興有創造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仍然在尋找創新的方法來進行新的科學發現。」(呂小羽編譯)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126/science.aat0738

《中國科學報》 (2019-02-26 第8版 探索發現)

相關焦點

  • 好奇號進行第一次火星重力測量—新聞—科學網
    在2019年1月中旬拍攝的自拍中,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正準備進入蓋爾火山口的夏普山科學家們希望利用一種新的重力測量技術揭示這座山的歷史。 一組研究人員巧妙運用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非科學工程數據,測量了96英裡寬的大風隕石坑中巖層的密度。 這項研究結果於2019年2月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結果表明,這些巖層的多孔性超過了科學家們的猜測。 「我們能做的就是測量蓋爾隕石坑中物質的體積密度。」
  • 「火星車」好奇號測量山的重力
    Credits: NASA/JPL-Caltech阿波羅17號太空人於1972年在月球表面駕駛月球車(moon buggy),用特殊儀器測量重力。火星上沒有太空人,但是一群聰明的研究人員意識到他們正在操控的火星車上有工具可以進行類似的實驗。
  •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可能已經用重力科學解決了火星山之謎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已經展示了一些新的科學肌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了一個紅色星球的難題。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任務團隊成員重新調整了火星車的導航設備,以測量引力場中的微小變化。這種新穎的策略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弄清楚巨大的火星山是如何探索形成的 - 它可能是由於風沙和沉積物的沉積而形成的獨立土墩。向前看,這項研究顯示了在其他行星表面進行重力測量的前景,他是馬裡蘭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
  • 好奇號首次分析火星大氣並未發現甲烷(圖)
    這張圖表顯示的是火星大氣裡的5種氣體的百分比,這些測量結果是由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2012年10月利用火星樣本分析儀上的四極質譜儀得出的  圖上顯示的是可調諧雷射光譜儀測量室的實驗演示,該儀器是好奇號火星車對火星樣品分析調查的一部分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6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對這顆紅色行星的大氣進行第一次分析
  • 火星探測器「好奇」號風力傳感器損壞(圖)
    8月24日,NASA報告了火星「好奇」巡視探測器第一次遭遇挫折任務團隊強調這不是主要問題,對一些測量幾乎不會造成影響。傳感器損壞的原因尚未查明,工程師們估計是「好奇」號著陸過程中火星表面石塊飛濺,擊中了傳感器電路,破壞了布線。被損儀器的首席發明人表示,工作人員正在盡力恢復傳感器的功能。「氣象站」是西班牙對「好奇」號的貢獻。
  • 好奇號火星漫遊3000天啦
    北京時間1月13日9時12分,好奇號火星漫遊整3000天,行駛了23.83千米,截圖來自NASA MARS。Credit:NASA昨天,小編蹲了點,在NASA MARS的主頁,https://mars.nasa.gov/,守候好奇號度過整3000天。當上面這張截圖貼在微博上時,很多網友發出感慨,圖片真酷。
  • 解讀NASA「好奇號」火星車:正在尋找火星生命
    好奇號機械手臂可從表面拿起樣本並將它們放進車裡加熱,探測器可收集散發的氣體,對它們進行分析,為巖石和土壤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線索。
  • 「好奇」號8周年,「毅力」號在路上,我們是火星的常客
    我們第一次飛越一顆行星,那就是火星;第一次環繞行星飛行,又是火星;第一次登陸行星,還是火星;第一次在行星表面漫遊,依然是火星!我們是火星的常客。」正如上方視頻所示,「好奇」號在著陸中,綜合運用了多種複雜的新技術,其中包括一套全新導航入場系統,還有一架火箭推動的空中起重機,利用金屬線纜將一噸重的機器人漫遊車垂降到火星表面。
  • 全副武裝的「好奇號」已經在火星上呆了八年了
    01桅杆相機桅杆相機(以下簡稱 MastCam)是「好奇」號的主要成像工具,負責拍攝火星地貌的高解析度彩色照片和視頻,供科學家進行分析。MastCam 由兩個照相系統構成,安裝在「好奇」號主車身上方的一個桅杆上。
  • 好奇號發現:火星原始大氣大量損失但仍具"活力"
    剩餘大氣依然具有「活力」  【搜狐科學信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好奇號火星探測器近日發回證據顯示,火星大氣頂層不斷有氣體散出,造成大量原始大氣的損失。但該證據同時顯示,即使火星大氣損失嚴重,剩餘大氣依然具有「活力」。  據了解,好奇號探測器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在上周對濃縮火星氣體樣本進行了分析,該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氬的同位素進行了十分精確的測量,而該同位素是由許多不同原子重量的同一元素組成。
  • 好奇號告訴你火星上的沙丘長啥樣
    好奇號對這座沙丘進行了近距離的研究,這也是人類首次近距離接觸其他星球上的沙丘。這座沙丘被命名為「納米布沙丘」(Namib Dune),面向火星車的這一面坡度較為陡峭。與另一側迎風面的波浪狀漣漪不同,面向好奇號的坡面長期有沙滾落,形成特別的紋理。
  • 「好奇號」火星車首次拍到火星重力波狀雲層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通常聚焦觀測火星表面,但有時也會朝向上方觀測火星雲層。
  • 「好奇號」第一次從火星看到地球,從宇宙不同的地方看地球
    早先NASA公布了一張「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捕捉拍攝到的一張地球照片。照片中,地球只是火星夜空上一顆普通的亮星,月球在旁邊暗淡發光。好奇號火星車利用自己左眼相機拍攝到了這一圖像,拍攝之初,正是火星日落之時,好奇號靜靜地看著日落,思念著地球,在日落80分鐘後,得到了這張火星看地球的照片。
  • 火星上來了好奇號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2012年8月6日,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著陸。此前,它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8個多月。在抵達火星後,好奇號代替人類在火星表面進行了探測。下面,我們將介紹好奇號在火星上拍攝的一系列非常有趣的圖片和探測結果。本圖於2015年8月15日拍攝而成,是好奇號火星車的「自拍照」。
  • 好奇號從火星傳回自拍照,畫面清晰,看到的火星是這樣的
    這是我們人類第一個成功到達火星的探測器,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從除了地球以外在另一個行星上拍攝到照片。由於此前我們人類未曾近距離看過火星表面,所以此前有一些人還以為火星可能也有生命,但是水手4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向我們展示了火星表面死寂般的環境,到處充滿了隕石坑,讓很多人都大失所望了。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工作的?天文學家為您解惑
    在將好奇號裝上外殼之前,工程師們對好奇號進行了一系列模擬內部故障和外部問題的嚴格測試,包括離心機測試、跌落測試、拉力測試、驅動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和短路測試。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必須決定新火星車將探索什麼地方,如何到達那裡,以及如何讓它安全著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火星上的生命?「好奇號」發現甲烷等有機物
    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上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在一塊名為Cumberland的巖石的上鑽孔,將樣本送入內部一個高溫室內加溫,隨後分析從樣本中析出的氣體成分,發現了一些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包含氯化苯、二氯乙烷、二氯丙烷和二氯丁烷等。科學家稱,這是好奇號在火星上首次確定性探測到有機物。雖然並不能證明火星上有過生命跡象。
  • 火星上的「好奇號」現在在幹嘛?
    好奇號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抵達火星展開探測,首要的目標是在火星的蓋爾撞擊坑展開探測。從圖片中看,好奇號火星車就像是一個「小傢伙」,其實好奇號火星車高度2.1米,寬度2.8米,長度3米,車輪的直徑就有半米,機械臂長達2.1米,整個車身在地球上重0.9噸,看吧,這可不是一個小傢伙。
  • 火星「雙日食」!這是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拍攝的迷人照片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上個月非常幸運,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拍攝了不止一次而是兩次日食。火星上的日食: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抓拍到了這兩次日食。當火衛一和火衛一的火星衛星掠過太陽熾熱的表面時,美國宇航局的火星車捕捉到了迷人的月食。
  • 美媒對比「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與「好奇」號差異
    新華社北京8月3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報導,「毅力」號探測器是NASA目前最發達且最智能的火星探測器。六輪、汽車大小的「毅力」號探測器以NASA「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為基礎,但具備更多升級措施。其7英尺(約2.1米)長的機械臂握力更強且鑽頭更大。該機械臂用於收集巖石樣本,其配備23個攝像頭,其中大部分是彩色的,還有兩個攝像頭裝配在「機智」號火星直升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