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工作的?天文學家為您解惑

2020-12-02 天文在線

除「勇氣號」和「機遇號」之外:2012年8月,火星上有了一個新的探測器。它的六輪驅動,搖臂轉向架懸掛系統和桅杆攝像機,可能與它的前輩們相似,但僅相當於卡車與悍馬的相似之處。我們說的是一輛核動力、攜帶雷射的巨型科學卡車,配有火箭包——25億美元的便宜貨(含稅、頭銜、停泊和運費)。

圖解 :這就是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最新的無所畏懼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大小和一輛小型越野車差不多,裝備齊全,可以遊覽火星上的蓋爾環形山。參見火星登陸的圖片。

火星科學實驗室,又名「好奇號」,佔據了火星探測器陳列室的主要位置,它打破了美國宇航局的「勇氣號」和「機遇號」在2003年創下的記錄,長度是它們的兩倍(約10英尺或3米),重量是它們5倍(1982磅或899公斤)。它是越野的,沒有輪轂來鎖定(也沒有人來鎖定他們)。6個20英寸(51釐米)的鋁輪可越過接近30英寸(75釐米)高的障礙物,每天可在火星地形上前進660英尺(200米)。

女士們先生們,2011年的「好奇號」攜帶的工具比Ronco的倉庫還多——從收集土壤和巖石粉末樣品的設備,到準備和分類它們的篩子,再到分析它們的機載儀器。「好奇號」的雷射是一種可調諧的光譜儀,用於識別有機(含碳)化合物並測定關鍵元素的同位素比率。最重要的是,它久經考驗的核能系統——長期用於衛星、宇宙飛船和搭載在阿波羅任務上的月球設備,保證不會讓你在沙塵暴中滯留。

是的,美國宇航局為它重新設計了一個分體模型,將精選的緊湊科學設備壓縮到儘可能小的空間中。但不要依賴我們的話:問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飛行系統總工程師羅伯·曼寧(Rob Manning),他把它稱為「迄今為止我們製造過的最複雜的東西」。

美國宇航局不遺餘力地研製了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探測器。與之前的火星模型相比,這臺機器將利用更大的實驗室儀器和傳感器進行更多的機載科學研究。今天下訂單,NASA就會把它送到你家門口12英裡(20公裡)以內的地方(有一些限制;門必須在2.5億英裡(4.02億公裡)範圍內)。你的探測器將比其他的著陸更精確,所覆蓋的地面更崎嶇,它將有迄今為止最好的機會來發現火星上的水流歷史和古代宜居環境的可能性。沒錯,如果《汽車趨勢》(Motor Trend)雜誌有太空車分類的話,「好奇」號無疑會獲得「年度漫遊車」。

現在,為什麼不拿上鑰匙去試駕呢?

從設計到現實

圖解:這是好奇號著陸的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注意,這個藝術概念圖有垂直方向上的誇大,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地形。

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11月26日上午10:02,經過多年的測試、開發和建造容錯,火星科學實驗室(MSL,即「好奇」號)搭乘阿特拉斯5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它於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8月6日凌晨1:32成功登陸火星。

在將好奇號裝上外殼之前,工程師們對好奇號進行了一系列模擬內部故障和外部問題的嚴格測試,包括離心機測試、跌落測試、拉力測試、驅動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和短路測試。

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必須決定新火星車將探索什麼地方,如何到達那裡,以及如何讓它安全著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地球和火星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不同——火星公轉時間為686.98個地球日,而地球為365.26個地球日——這意味著它們的相對距離相差很大。用儘可能少的燃料到達火星意味著當其經過離我們最近點的時候發射。這不是一個小問題:火星離地球最遠的距離(2.493億英裡,或4.013億公裡)是離地球最近的距離(3460萬英裡,或5570萬公裡)的7倍多。

就像一個四分衛傳球一樣,發射系統的目標不是火星在哪裡,而是當飛船到達時它會在哪裡。美國宇航局拋球,在250多天後,「探測器」橄欖球到達了圓形和紅色的接收器,並於2012年8月6日(東部夏令時)周日著陸。

美國宇航局並沒有從地球表面「拋出」好奇號,而是從行星軌道上進行發射。以下為做法:當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到達太空時,它的前錐,或稱整流罩,像一個翻蓋一樣打開,隨著火箭的第一級一起脫落,第一級切斷並垂直墜入大西洋。第二階段是半人馬引擎,啟動,將飛船送入停泊軌道。一切就緒後,火箭又啟動了第二次燃燒,將飛船推向火星。

發射後大約44分鐘,好奇號和火箭分離,開始和地球通訊。在繼續前進的過程中,它偶爾會按計劃調整航向。

一旦它進入火星大氣層,樂趣就真正開始了。

蓋爾隕石坑

好奇號開始了探索蓋爾隕石坑的旅程,蓋爾隕石坑位於火星南部高地和北部低地之間。蓋爾颶風直徑96英裡(154公裡),覆蓋面積相當於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 )和羅德島( Rhode Island)的總和。

無噪音耐心的探測器

圖解:由於體積龐大,「好奇號」無法進行氣囊輔助著陸。所以火星科學實驗室使用了如圖所示的天空起重機著陸系統,該系統能夠將一個更大的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

火星上有一座3英裡(5公裡)高的沉積山,它比西雅圖的雷尼爾山塔(Mount Rainier towers)還要高。這些地層由礦物和土壤層組成——包括粘土和硫酸鹽,它們指向了水的歷史——這些地層將提供一份寶貴的火星地質歷史地圖。

過去,水會流向並聚集在蓋爾的低地,使它成為溪流、池塘和湖泊遺蹟可能的儲存庫,因此是尋找火星過去宜居性證據的理想場所。

就像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無噪音、耐心的蜘蛛」一樣,「好奇號」很快就會被孤立在一個海角上,傳回數據,並由它的任務控制員決定「如何探索這片空曠廣闊的環境」。然而,它與蜘蛛的相似性還有更多,它細長的、有關節的腿像蜘蛛一樣延伸到火星表面。

然而,在我們闡明這一點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次到達火星時,在火箭幫助下,飛船的跳躍。

當載有「好奇號」的宇宙飛船在距地面78英裡(125公裡)的火星大氣層中搖擺時,它通過一系列與太空梭類似的s型曲線來操縱和制動。著陸前的幾分鐘,飛船在離地面約7英裡(11公裡)的地方彈出了一個降落傘,以減慢900英裡每小時(1448公裡每小時)的下降速度。然後,隔熱板從圓錐體底部噴射出去,為「好奇號」創造了一個出口。

火星車的上層像龜殼一樣被夾在背後,完全脫離了圓錐體。過了一會兒,安裝在火箭輪輞上的制動火箭爆炸了,把火箭和探測器固定在離地66英尺(20米)高的地方;從這裡,上面的舞臺就像天空中的仙鶴,將好奇號像蛛絲上的蜘蛛一樣降下。一旦探測器安全著陸,它的纜繩就被割斷,好奇號就開始了它的旅程。

著陸前不久,火星下降成像儀拍攝了著陸區域的高清彩色視頻。這段視頻有助於著陸,並為研究人員和任務專家提供了探索區域的鳥瞰圖。另一組儀器,火星科學實驗室入口,下降和著陸儀器套件,將測量大氣條件和太空飛行器性能。美國宇航局將在規劃和設計未來任務時使用這些數據。

新的著陸系統比以往任何系統都要複雜,但也可以更精確地控制,這使得任務策劃者能夠瞄準蓋爾環形山這一長期目標。對於勇氣號和機遇號來說,要在「好奇號」12英裡(20公裡)的目標區域內著陸是不可能的,用它們太空時代的氣泡墊回彈所需的面積是好奇號的5倍。這一成功開闢了一系列理想的地點,包括以前由於地形複雜而禁止進入的陡峭的環形山。

好奇號也將為未來的任務奠定基礎,就像以前的火星之旅使新探測器的探險成為可能一樣。這類任務可能包括挖掘巖石並將其送地球,或進行更深遠的地表調查,尋找火星微生物生命及其關鍵化學成分的證據。

現在我們已經安全可靠地著陸了,讓我們看看火星科學實驗室的標準裝備是什麼。

非標準設備

圖解:看看好奇者裝載的所有儀器

無論是準備兩周的假期,還是準備在數百萬英裡外充滿敵意的沙漠中進行科學考察,基本問題都是一樣的:

帶什麼,帶什麼…

與地面遊客不同的是,他們可以跑到街角的商店去換掉一把被遺忘的牙刷,好奇號完全靠自己。沒有維修人員待命,後備箱沒有備件,地球發出的每一個信號都需要14分鐘左右(截至2012年8月)才能到達,自力更生就是你的全部。

然而,「好奇號」在火星上並不是去觀光的。它的任務是收集巖石和土壤樣本,並將其放入機載儀器進行分析。考慮到這一點,「漫遊者」配備了一個7英尺(2.1米)高的攝像杆和一個7英尺、3個關節的機械臂,它的附件比工業真空吸塵器還多。該樣品採集/樣品製備和處理系統將收集、除塵、鑽孔、粉末、收集、分類、篩選樣品,並將樣品傳送到各種分析資產

·小型氣相色譜儀和質譜儀將分離和分析樣品中的化合物。

·可調諧雷射光譜儀將尋找有機(含碳)化合物,並確定關鍵同位素的比例——這兩種同位素都對揭示火星過去的大氣和水環境至關重要。

·CheMin,一種X射線衍射和螢光儀器,將測量樣品的整體成分並檢測其組成礦物。

·位於探測車臂上的「火星手鏡頭成像儀」將對巖石、土壤以及冰(如果有的話)進行極其近距離的拍攝。這款uber相機可以捕捉到比頭髮還細的細節,或者聚焦到臂長以外的物體上。

·火星科學實驗室的α粒子x射線光譜儀也位於臂上,它將計算出火星巖石和土壤中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

好奇號的脖子,或者桅杆,也被裝飾在儀器上:

·火星科學實驗室桅杆攝像機(MSLMC)安裝在人眼高度,將幫助探測器在高解析度立體和彩色靜像或高清視頻中導航和記錄周圍環境。攝相機可以查看車臂收集或處理的材料。

·立體避險攝像頭位於桅杆下方,有助於探測器導航。

·另一個桅杆式儀器Chemcam,將使用雷射脈衝蒸發30英尺(9米)遠的薄層物質,然後用分光計分析。它的望遠鏡可以捕捉到光束目標區域的圖像。

除了這些樣本分析儀器外,探測器還配備了科學儀器,可以檢查當地情況,這可能與未來的人類任務或了解地球維持生命的能力有關:

·放射性評估探測器將監測地表輻射水平。

·探測器環境監測站將讀取大氣壓力、溫度、溼度和風力,以及紫外線輻射水平。

·中子的動態反照率儀器可以探測到地表以下3英尺(1米)處的氫——一種潛在的冰或水被困在礦物中的指示器。

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豪華約會,但它不會給美國宇航局帶來什麼好處,除非好奇號把它藏在引擎蓋下。讓我們來看看是這隻小狗有什麼力量。

運輸空間

「科學的怪物卡車」並不是一輛燃燒氮氣、噴火的滑稽的汽車,不是一輛普通的老式內燃機車。它也不炫耀為其前身發電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在這次任務中,美國宇航局使用了核能。

好奇號從氧化鈽中獲取能量。當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它釋放出熱量,探測器利用熱電偶將其轉化為電能。這個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MMRTG)將保持探測器的電池充滿110瓦的電力。

該系統的功率比太陽能電池要大,而且沒有活動部件需要拆卸,但是這種發電機能比老式的砷化鎵電池表現更好嗎?畢竟,勇氣號一直工作到2010年春天,而堅強的機會號仍然在轉動它的裡程表,它的裡程表已經達到了每天21英裡(34公裡),328英尺(100米,大約是一個美國足球場的長度)。這些非凡的車輛遠遠超過90天任務期限的部分原因,是免費的、可再生的太陽能。

好吧,現在還不要用核能。放射性同位素系統的14年壽命可能比探測器本身還要長,而且永遠不會成為火星天氣、灰塵或冬季變化無常的犧牲品。

此外,額外的動力是值得權衡的:「好奇號」將比之前的「好奇號」覆蓋更多的地面,速度大約是之前的兩倍。在火星的一年裡(大約687個地球日),它將在蓋爾隕石坑內飛行12英裡(19公裡),攜帶著比勇氣號或機遇號大10-15倍的科學載荷。電力將一直保持可用,好奇號將使用多餘的熱量來保持重要儀器的溫度。

幫助好奇號有效利用這種馬力的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改進過的老式月球車搖杆轉向架底盤(見側欄),這是由連接在六個鋁製車輪上的鈦管組成的,這些鋁輪非常薄,可以像橡膠一樣彎曲。所有四個角輪都可以旋轉90度,使探測器能夠原地轉動。工程師們對「好奇號」的懸掛系統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以適應其作為起落架的新角色,並成為一輛可穿越更崎嶇地形的重型車輛。

著陸後不久,這輛底盤將把漫遊者帶到它的第一個目的地:一個外號為「圍欄」的裸露巖石。美國宇航局將目標鎖定在這塊巖石上,因為之前的火星觀測顯示,這塊巖石中含有含水沉積物——在水中形成的礦物質。從那裡,「好奇號」將冒險進入峽谷、巖石眾多的山腰和丘陵地帶,這些地方讓人聯想起亞利桑那州的塞多納紅巖,它們也是在水環境中形成的。到那時,它的第一個火星年已經過去。

從那裡,探測器將深入巖石更多、更崎嶇的地形。探索這一區域將需要幾年時間,但一旦穿過探測器的相機將被視為好奇號所走過道路的全景圖。

在此過程中,火星科學實驗室將調查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微生物生命的條件,以及火星的巖石和土壤中是否保存著微生物生命的線索。

做搖杆轉向架

好奇號的懸掛系統和以前的火星漫遊旅居者,勇氣號和機遇號的懸掛系統一樣。該系統既不使用車軸也不使用彈簧,因為每個車輪都可以獨立上下移動,所以可以保持穩定。由於火星引力和巧妙的地球工程,月球車被動地將所有六個輪子保持在地面上,並不斷承受負載,即使在清除接近30英寸(75釐米)的障礙物時也是如此。這種力量的平衡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牽引力,特別是在柔軟的沙地環境中。柔性懸架還可以「吸收」一些傾角,從而使月球車更平衡。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作者: NICHOLAS GERBI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一組「好奇號」探測器拍攝火星的經典照片,以後能聽到火星聲音!
    火星上的「好奇號」探測器自2012年成功登陸以後,一直在火星的蓋爾隕石坑裡行進了21公裡,在這7年的時間裡傳回了數千張火星照片,讓人們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火星世界,這裡統計了關於「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拍攝的一組經典照片,每一張照片都能顯示出火星的特別之處。
  • 圖解「好奇」號火星車如何降落火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其研製的最新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號將於8月5日登陸火星表面,是否能成功登陸取決於高科技精密儀器和精確的計時。具體「好奇」號是如何登陸火星的,還是讓我們通過圖解來看看。
  • 火星探測器「好奇」號風力傳感器損壞(圖)
    8月24日,NASA報告了火星「好奇」巡視探測器第一次遭遇挫折探測器攜帶的「氣象站」之上的一颱風況顯示傳感器損壞。任務團隊強調這不是主要問題,對一些測量幾乎不會造成影響。傳感器損壞的原因尚未查明,工程師們估計是「好奇」號著陸過程中火星表面石塊飛濺,擊中了傳感器電路,破壞了布線。被損儀器的首席發明人表示,工作人員正在盡力恢復傳感器的功能。「氣象站」是西班牙對「好奇」號的貢獻。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傳回神秘圖片
    而火星由於距離不太合適,所以說沒有液態水存在,自然也就形成不了生命。而人類對這個行星當然是非常的關注了,畢竟他除了距離之外,其他方面都和地球非常的相似,而人類也派出過許許多多的探測器,去探索她,其中好奇者號當然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個探測器它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去火星上看一看有沒有生命的跡象,當然了,他也順便看一下火星的全貌。畢竟僅僅依靠著天文望遠鏡,是沒有辦法將火星看的那麼清楚的。
  • NASA需要你的幫助:一起來教「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行走吧
    該全景圖由86張圖像組成,「好奇號」機器手臂上的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MAHLI)相機在2020年2月26日,也是第2687個火星日(別名太陽日)在火星執行任務時拍下它們。(圖源:NASA/JPL-加州理工學院)當「好奇號」在火星上行走遇到沙坑,尖石和其他障礙物時,NASA需要外界的幫助來指引探測器。
  • 美媒對比「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與「好奇」號差異
    新華社北京8月3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報導,「毅力」號探測器是NASA目前最發達且最智能的火星探測器。六輪、汽車大小的「毅力」號探測器以NASA「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為基礎,但具備更多升級措施。其7英尺(約2.1米)長的機械臂握力更強且鑽頭更大。該機械臂用於收集巖石樣本,其配備23個攝像頭,其中大部分是彩色的,還有兩個攝像頭裝配在「機智」號火星直升機上。
  • 認知宇宙星空,就從好奇號探測車所工作的火星開始吧!
    談起我對火星的認知,仔細想了想,可能有三個階段,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火星救援》,較遠的一次是1996年上映的電影《火星人玩轉地球》,最早的一次,則是在小學地理課上學習到的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現稱八大行星),其中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下午被天文學家以投票形式正式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 NASA好奇號探測器在出現神秘故障後重返工作崗位
    雖然已經有一些探測器在火星上「英勇殉職」,但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仍在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兩周前好奇號探測器因未知故障引發的意外而進入安全模式,而現在其已經重返工作崗位。上周由於好奇號探測器網站上沒有出現新的原始圖像,一些火星迷擔心好奇號也可能面臨與機遇號同樣的命運。NASA上周五宣布 ,該火星車在啟動時出現「打嗝」,並進入保護安全模式。不過好消息是,NASA多次成功重啟好奇號並宣布它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本周四發布的任務更新表明,好奇號探測器現在「恢復運作」。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這究竟是什麼?
    火星車測控數傳通信系統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兩種:火星車←→地面站(直接對地模式),火星 車←→軌道器←→地面站(中繼傳輸模式)。如果是第二種模式的話,一般情況下,在一天之內,火星車與軌道器的可視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而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區不同,則每天可傳回深空站的數據量也會有所差異。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攝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全景圖
    我們真的要移民火星嗎?火星到底是什麼樣的?讓好奇號帶我們看看全景圖吧。來源 | NASA譯 | 金小麥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拍攝到了迄今為止火星表面最高解析度的全景圖。在這四天裡,好奇號需要6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拍到這些照片。Mastcam操作人員編寫了複雜的任務序列,包括指向探測器的桅杆處於焦點位置以確保圖像清晰。為了確保光線的一致性,他們將成像時間限制在火星當地時間正午至下午2點之間。
  • 90天壽命的「機遇號」在火星工作了14年,「好奇號」還能工作多久?
    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機遇號是負責尋找火星表面液體水存在證據的兩個火星探測器中的一個,在火星表面環遊45公裡後它的確找到了水的存在,儘管它的期望壽命僅有90天,機遇號卻在火星上足足工作了14年。
  • 在火星超3000天,好奇號探測器曾傳回全景圖,看到的火星是這樣的
    好奇號探測器 在人類歷史上,已經發射了幾十個火星探測器,這麼多火星探測器中,比較知名的可能是好奇號火星車。對於好奇號探測器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由於好奇號現狀還是比較良好,所以接下來還能在火星表面持續展開科學研究。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蓋爾隕石坑拍到罕見一幕
    8月31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蓋爾隕石坑拍到了罕見的一幕。報導稱,當時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正在蓋爾隕石坑,突然該處颳起了一陣塵暴,而這一景象剛好被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到。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火星車測控數傳通信系統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兩種:火星車地面站(直接對地模式),火星 車軌道器地面站(中繼傳輸模式)。 如果是第二種模式的話,一般情況下,在一天之內,火星車與軌道器的可視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而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區不同,則每天可傳回深空站的數據量也會有所差異。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火星車測控數傳通信系統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兩種:火星車←→地面站(直接對地模式),火星 車←→軌道器←→地面站(中繼傳輸模式)。如果是第二種模式的話,一般情況下,在一天之內,火星車與軌道器的可視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而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區不同,則每天可傳回深空站的數據量也會有所差異。
  • 好奇號探測器發現火星遠古時期洪水的痕跡
    好奇號探測器發現火星遠古時期洪水的痕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23日有報導稱,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現遠古時期洪水的痕跡。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在觀測火星,他們發現了許多乾涸的水庫。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研究了其中一個地方,即曾經是湖泊的大風火山口。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火山口的沉積物結構表明,40億年前這裡曾經發過一次洪水。科學家們分析了一些高十米的對稱礫石脊後得出了這一結論。
  • 火星「雙日食」!這是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拍攝的迷人照片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上個月非常幸運,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拍攝了不止一次而是兩次日食。火星上的日食: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抓拍到了這兩次日食。當火衛一和火衛一的火星衛星掠過太陽熾熱的表面時,美國宇航局的火星車捕捉到了迷人的月食。
  • 好奇號探測器將開啟穿越火星的史詩級夏季公路之旅
    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將成為所有公路旅行者羨慕的對象。它將蜿蜒穿過火星上的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前往備受期待的「含硫單元 」進行新的冒險。 該航天局周一宣布了好奇號在夏普山的「夏季公路之旅」。
  • NASA好奇號探測器從火星上捕捉到地球和金星的照片
    據外媒CNET報導, 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最近從火星表面拍到了地球和金星的可愛全景圖。 6月5日太陽落山後,探測器拍攝到了地球和金星。來自好奇號的桅杆相機的圖像將兩個鏡頭結合成一個,並且還顯示了 Tower Butte頂部的剪影,這是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的一個景觀特徵。火星已經進入沙塵暴季節。2018年火星上的巨大沙塵暴導致NASA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失聯,它依靠陽光運行。
  • MRO拍下「好奇號」正在火星上辛勤工作的模樣
    據外媒報導,火星探測器「好奇號」一直在為地球的科研人員拍照,然而遠在太空的它卻鮮少讓人們看到它辛勤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