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機遇號是負責尋找火星表面液體水存在證據的兩個火星探測器中的一個,在火星表面環遊45公裡後它的確找到了水的存在,儘管它的期望壽命僅有90天,機遇號卻在火星上足足工作了14年。最終在2018年遭遇沙塵暴而失聯。儘管機遇號已經結束了它的旅程,它的科學探測之旅卻由好奇號延續了下來,在六個月的太空飛行後好奇號終於在2012年8月6日抵達火星表面,載有大量先進設備的它決定在有限生命中探尋火星氣候以及地質過程的新發現。
到達火星後好奇號把主要焦點放在蓋爾隕石坑上,這也一直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一片區域。很快的好奇號就發現了隕石坑內存在水的強有力證據。曾經存在液態水的河流會攜帶泥土和沙礫匯入隕石坑中,慢慢地這些地層會逐漸堆積並聚成巖石。好奇號及時發現後留下了這一快照。為了進一步觀察古老的地層構造,好奇號鑽入河床發現了一些有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含有碳元素而碳元素正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元素之一,雖然太陽系中很多碳元素並不來自於生命,但這仍是個好消息。可能暗示火星幾十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微生物了。
到現在為止好奇號已經在火星表面行駛了22公裡,但並非一帆風順。過去7年中火星崎嶇的地表已經給好奇號的車輪造成了嚴重的磨損,而這只是好奇號在火星上遇到的麻煩之一,為了減緩輪子的損耗控制火星車的工程師為它重新規劃了路線以避免崎嶇路段。好奇號也時刻通過深空網絡與地球保持密切聯繫,好奇號每天執行高耗電量的任務預計在2026年之前能維持全功率運行,在那之後功率會開始降低好奇號的行動力,和每天能做的科學實驗也會受限,儘管好奇號仍會繼續蹣跚而行,但機械故障或火星極端天氣完全有可能使好奇號在耗盡電力之前停止探索。火星的沙塵暴也可能像吞噬機遇號那樣讓好奇號葬身,其中火星的沙塵暴可以形成雲層達到火星表面100公裡高沙塵暴中的塵埃顆粒,微小而且略帶靜電。所以它們總會粘在火星車表面並幹擾電氣設備,好奇號也只是探索茫茫宇宙裡許多探測器中的一員。
「火星2020」探測車將於今年晚些時發射,預計在2021年初抵達火星好奇號被派遣去尋找可居住條件。而「2020」的任務則向前更進一步希望找到微生物存在的證據。火星車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智能有用。儘管好奇號還有很多年的壽命,它逐漸衰減的電力與充滿威脅的沙塵暴隨時都可能結束它的生命,慢慢地工程師們會逐一關閉上面的儀器設備來節省電力,直到好奇號發送它最後一比特數據並永遠消失在火星。而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要忘記好奇號在火星收集的大量數據以及它前往那裡的震撼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