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Dale L. Boger|全合成、方法學、生物化學全面發展

2020-08-27 化解chem

轉自微信公眾號:化解 Chem。歡迎訂閱

Key Word

Total synthesis,

Biologically active natural products,


Synthetic methods

Heterocyclic chemistry,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簡介

Dale L. Boger教授1980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師從E. J. Corey教授。目前是美國Scripps研究所化學部理察和愛麗絲克萊默領銜教授,並從2012年起任化學部主任。

Boger教授在有機合成、雜環化學、天然產物全合成及它們的生物活性機制研究、合成方法學研究和藥物化學等領域的傑出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他是Bioogr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雜誌的創刊編輯。獲得了諸多榮譽,其中包括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Dale L. Boger教授領導編寫的《Modern Organic Synthesis》是一部學習有機化學、深化理論認識的優秀讀物。公號頁面回復「現代有機合成」即可立即免費獲取該書的PDF文件。

迄今為止,完成了超過86個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將近600篇,培養了將近300人。


學習工作經歷


任職情況


榮譽獎勵

Member, The Skaggs Institute for Chemical Biology,1996-present

NSF Predoctoral Fellowship, 1975-78

Searle Scholar Award, 1981-84

NIH Research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 1983-88

Alfred P. Sloan Fellow, 1985-89

ACS 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 1988

American Cyanamid Academic Award, 1988

Japan Promotion of Science Fellow, 1993

ISHC Katritzky Award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1997

Honorary Member, The Lund Chemical Society(Sweden), 1998

ACS Aldrich Award for Creativity in OrganicSynthesis, 1999

A. R. Day Award, POCC 1999 and 2009

Honorary Ph.D. Degree: Laurea Honors Causa, Univ.of Ferrara, 2000

Smissman Lecturer, Univ. of Kansas, 2000

Yamanouchi USA Faculty Award, 2000

Paul Janssen Prize for Creativity in OrganicSynthesis, 2002

Ross Lecturer, Dartmouth College, 2002

Fellow,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of Science, 2003

Adrien Albert Medal,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03

Alder Lecturer, University of Koeln, 2005

Member,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2006

ACS Guenther Award in Natural Products, 2007

Fellow,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8

Fellow,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0

Tishler Lecturer, Harvard University, 2011

ACS Portoghese Lecturer, 2011

ACS Hirshmann Award in Peptide Chemistry, 2013

Marvel Lectur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013

Beckman Lecturer, Caltech, 2014

AACR Award in Chemistry in Cancer, 2014

Member,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HHS Wall of Honor, 2015

Member,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2016

RSC Robert Robinson Award, 2017

Wang Lectures, Taiwan, 2018

ISHC E.C. Taylor Award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2019


研究領域

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全合成、新合成方法的開發、雜環化學、生物有機與藥物化學、組合化學、dna與藥物相互作用研究、抗腫瘤抗生素化學等。我們特別強調研究定義天然或設計藥劑的結構-功能關係,以努力理解其生物特性的起源。


代表著作


1) 部分開發的合成方法:



2) 完成的天然產物全合成:


3)生物活性環肽研究:


4)DNA-藥物研究:


5)組合化學

Recent Publications

1)Discovery of small-molecule enzyme activators by 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Nat Chem Biol(2020).


2)When sugar is not so sweet

DOI: 10.1126/science.aad3298


3)Precise Targeted Cleavage of a r(CUG) Repeat Expansion in Cells by Using a Small-Molecule–Deglycobleomycin Conjugate

ACS Chemical Biology 2020, 15, 4, 849-855


4)A small molecule drug conjugate (SMDC) of DUPA and a duocarmycin built on the solid phase

Med. Chem. Commun., 2019,10, 2170-2174


5)Total synthesis of a key series of vinblastines modified at C4 that define the importance and surprising trends in activity

Chem. Sci., 2017,8, 1560-1569

人才培養

至今為止,已有兩百多名博士或訪問學者進入過該課題組進行學習研究,70位研究生從課題組畢業。

目前有六名在組都研究生,以及十一位博士和訪問學者,其中有六七名中國人。


參考

https://www.scripps.edu/boger/

相關焦點

  • 「大家」Barry Snider|有機化學Charles A. Breskin領銜教授
    Snider教授的工作是開發構建高度功能化有機分子和合成天然產物的新方法,這些天然產物往往具有類似藥物的有用活性,但往往無法從生產它們的動植物中獲得足夠的數量。目前使用的大量藥物,包括他汀類藥物、大多數抗生素和許多抗癌藥物,要麼是天然產物,要麼是從它們衍生而來。
  • 「大家」Martin Semmelhack|金屬有機、電化學領域大牛
    Corey教授攻讀博士學位,從事有機過渡金屬試劑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研究這個嶄新的領域。1967年春天,他獲得NIH博士後基金,跟隨史丹福大學William S. Johnson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他應用多烯酚環化策略首次合成了天然的steroid。 1968年秋天,Martin到康奈爾大學當助理教授,開始進行獨立研究工作,以有機合成作為工具,包括開發新的方法學和目標導向有機合成。
  • 歐洲地緣與公考備戰的「高度」(上)
    全文字數|1.6千閱讀時間|6分鐘圖片來源|網絡今天從歐洲地緣簡單分析下怎樣從「高度」與「準內海」(包括地中海、波羅的海等)風平浪靜,非常適合航海業發展。即使法德聯合搞出歐盟,但英國自古以來就喜歡追求「大陸均勢」以獲取最大利益,加入歐共體(歐盟)不過是權宜之計,天生自帶強烈的「脫歐」傾向。二在簡單介紹之後,請大家結合下面兩張圖繼續思考,並回答一個問題:圖1:歐洲地形圖。
  • 探索新一代物質轉化的途徑:北大「有機合成化學與方法學」創新研究...
    21世紀,合成化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環境科學、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對合成化學提出了高效、高選擇性及環境友好等更高要求,但現行的方法遠未達到這樣的理想境地,化學家尚需從理念、原理和方法上進行不斷的變革與創新。
  • 「大家」Garg, Neil K.|有機化學教育家
    2018年,被任命為肯尼斯·n·Trueblood化學和生物化學講座的首任主席。2012-2016年擔任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副主任,目前擔任系主任(2019-至今)。他還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本科生社區的駐校教員。在更廣泛的社區中,Garg是一個受歡迎的演講者和教學、科學和法律事務的顧問。
  • 你當作「戰略物資」的酒精,早就被古人視為「生命之水」了
    封面題圖|《手術兩百年》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正月早已過半,年前就已經打響的「戰疫」,戰況仍然膠著。除了口罩成為硬通貨之外,很多朋友都在四處搶購酒精甚至烈酒,作為居家隔離的戰略必備物資。
  • 2018 年度人工智慧熱門事件大盤點:「悲喜交加」
    AI 科技評論的讀者們又與我們度過了相伴相隨的一年,與我們一起見證了人工智慧在這一年所面臨的發展與挑戰。以下 AI 科技評論就帶領讀者們回顧一下 2018 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熱點事件。如果用「高歌猛進」來作為人工智慧 2017 年發展的形容詞,那它在 2018 年的發展則可稱得上是「悲喜交加」了。
  • RNA 生物合成重點回顧-RNA 聚合酶
    合成 45S-rRNAB. 合成 hnRNAC. 合成 5S-rRNAD. 合成 tRNA題目解析1. 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Ⅱ的作用是合成 hnRNA,它是 mRNA 的前體。2.合成 4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Ⅰ;合成 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3. 合成 t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
  • 清華系公司「北京宇繁生物科技」成立,或在抗癌領域有所進展
    北京宇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營業範圍包括生物工程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技術服務;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銷售自行開發的產品。和最近我們發現的一些新項目一樣,該公司同樣具有清華背景。
  • 「支原體qPCR檢測」的方法學驗證
    近年來,『支原體qPCR檢測』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但在項目申報前,先需要進行方法學驗證,依據藥典,在檢測限、特異性和耐用性方面達到要求後,才能替代傳統的檢查方法。就筆者所知,在適合工業的支原體檢測和方法驗證方面,德國Minerva Biolabs(簡稱MB)公司已有很成熟的產品及商業化應用,它不僅提供有符合國際藥典的『支原體qPCR檢測』試劑盒,而且有一系列支原體標準品及輔助產品,用於qPCR方法的全面驗證。這些產品性價比也較高,全球許多客戶都在使用。
  • 創生·「粒子對」的湮滅是萬物原初核合成的結果
    元素與人著名的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恩曼」對「我」有一個非常精闢的論述:我,一個原子的宇宙,也是一個宇宙中的原子。所以我們既是宇宙裡面微小的一個成分,那另一方面在我們身體裡面又包含了大量來自宇宙的原子。
  • 生物化學: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本題可參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 8 版教材 P39。本題答案B考點講解【2016 年大綱 生物化學(一)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9.帽子結構和尾巴結構的功能:維持 mRNA 的穩定性,協同 mRNA 從細胞核向細胞質轉運,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促進核糖體和翻譯起始因子的結合(也就是說和肽鏈的合成起始有關)。
  • 漫畫宗師首登故宮 「千年一問」大展
    1990年,《東周英雄傳》在日本刊登,震撼這個漫畫王國,大家自始知道臺灣出了千年一見的漫畫鬼才 - 鄭問。 2018年,這位宗師逾250原稿在臺北故宮專題展出,成為首位登上這個藝術收藏殿堂的漫畫家 - 是為「千年一問」。
  • 圖解:「歸併排序」
    這一步事實上也是 「治」的過程,所謂治就是真正進行排序的過程,因為通過這一步元素 5 和 1 的順序將被改變。心中一驚,為何這裡的遞歸過程如此曲折,事實上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你將代碼中的 mergeSort(arr,l,r) 理解為「分」和「遞
  • 「術語不遺忘」-- Fundamentals of Biomedicine 1
    /ə'mino/ acids 胺基酸nucleotide /ˈnuːkliətaɪd/ 核苷酸large organic molecules of the cellpolysaccharides /ˌpɑːlɪˈsækəˌraɪd
  • 行測備考誤區之四:無意義的「概念詞」
    全文字數|2.2千閱讀時間|8分鐘圖片來源|網絡1看似高大上的「概念詞」2套這種「概念詞」,是嫌自己做「資料分析」的時間還不夠緊張,給自己找麻煩是嗎?更有甚者,有的公考培訓機構還在一本正經地解釋,讓人笑掉大牙:基期是指基礎時期,現期是指現在時期。大家在做資料分析的具體題目是一定要明白哪個是基期,那個是現期,它是做統計類資料分析題的基礎,非常重要。
  • Supreme x TNF 本季的「RTG」系列到底是什麼?
    ,但意料之外的是全網幾乎都沒有介紹,唯獨以關鍵字出現在了個別看起來就歷史悠久的論壇上,經過層層挖掘之後,最終也多少找到了一些答案,在此就分享給各位,或許可以成為這次看似平淡的設計中的一點「佐味料」。 「RTG」實際上可以看作是 THE NORTH FACE 出品的一個特別系列,尤其是早期階段,品牌除了面向於大眾的產品之外,會特別為不同領域推出一系列更具有針對性的裝備,比如南極科考和徒步探險等等,而「RTG」主要是針對更加專業的遠程越野登山領域。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這些都是「小」分子藥的雛形。隨著自然科學的興起,18 世紀末,人們已經可以把樹皮中的一些成分分離出來,起到更好的效果。直到 19 世紀初,人們對物質的認識發展到分子和原子層面,於是化學這門學科就誕生了,也開啟了小分子藥物時代。
  • 「100倍變焦」的背後:「潛望式長焦鏡頭」如何煉成?
    編輯記者|林軒|2020年上半年,眾望矚目的安卓兩大重量級旗艦三星Galaxy S20 Ultra 和華為P40 Pro+,紛紛把影像升級作為重頭戲,帶來了最大100倍變焦技術,刷新手機拍攝變焦倍數的記錄
  • AI「幹掉」程式設計師後,又對藝術家下手了
    因為人們發現有了這些神經網絡,就能通過自然語言操縱視覺概念,比如,你輸入「一把牛油果造型的扶手椅」,它們就能通過圖像合成,「憑空捏造」出一系列的目標圖像。什麼是人工智慧的未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就是「那把牛油果造型的扶手椅」,因為 AI 又往「構建多模態 AI 系統」這個長期目標又邁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