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和知名專家學者為生態文明建設支招,廣工承辦的這場會議厲害了!

2021-01-17 廣東工業大學

視頻 | 中國工程院「粵港澳大灣區環境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2020年12月18-19日,中國工程院「粵港澳大灣區環境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廣州隆重召開。論壇由中國工程院主辦,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承辦,廣東院士聯合會協辦。我校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為論壇共同主席。論壇特別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陳克復院士、郝吉明院士、曲久輝院士、瞿金平院士、劉文清院士、陳勇院士、張偲院士、吳清平院士、楊志峰院士、鄧銘江院士、徐祖信院士、王橋院士、張小曳院士、任洪強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黃國和院士(線上),英國社科院孫來祥院士(線上)和關大博院士(線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和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明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俞孔堅院士,以及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劉俊國等數十名著名專家學者。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覃偉中、廣東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和來自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國家溼地公園創先聯盟、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市海珠區的多位領導,以及400多名專家學者、代表在廣州參加了論壇。

圖 | 論壇開幕式現場(廣州塔)


圖 | 楊志峰院士主持論壇開幕式


論壇開幕式在廣州塔舉行。開幕伊始,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代表中國工程院致辭。徐進局長充分肯定了論壇召開的重要意義,表示論壇承擔了中國工程院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綠色發展戰略上的架構謀劃,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提供科學諮詢與支撐,並表達了對論壇順利舉辦的期望與祝福。


圖 | 徐進局長致辭


廣東工業大學邱學青校長代表承辦單位,向蒞臨論壇的參會代表表示誠摯的感謝,分享了廣東工業大學近年來環境學科發展的優良態勢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學校將積極建設環境學科創新平臺,為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文明建設乃至美麗中國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圖 | 邱學青校長致辭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覃偉中致歡迎辭。覃偉中肯定了近年來大灣區部分城市在空氣品質方面的標杆作用,及在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和城市綠色發展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的斐然成績,高度肯定了論壇對學術引領、科技支撐的重要意義,並表示論壇成功舉辦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流生態灣區具有深遠意義。


圖 | 覃偉中副省長致辭


在參會院士和專家學者的共同見證下,楊志峰院士在廣州塔宣讀了海珠《溼地宣言》,呼籲凝聚全社會各界力量,關注溼地特別是城市溼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共同描繪城市綠色發展宏偉藍圖。


圖 | 楊志峰院士宣讀海珠《溼地宣言》


圖 | 院士共同見證海珠《溼地宣言》


郝吉明院士、曲久輝院士、劉文清院士、瞿金平院士分別以《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碳中和城市構建的藍色方案》、《環境監測技術創新發展機遇》、《塑料及其綠色製造技術發展》為題作了特邀主旨報告。幾位院士分別從交通行業、水科技、環境監測、塑料製造等領域的綠色轉型和碳中和發展策略方面分享了戰略構建、新技術引領和工程應用。


圖 | 郝吉明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圖 | 曲久輝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圖 | 劉文清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圖 | 瞿金平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陳勇院士、王橋院士、張小曳院士、張偲院士和楊志峰院士分別作題為《粵港澳大灣區能源轉型與碳中和》、《自主衛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監測》、《人類活動與我國大氣汙染和高質量發展關係的思考》、《冷泉生態系統的研究》、《環境生態系統工程學科之芻議》的特邀主旨報告。各位院士從能源轉型、綠色材料運用、城市生態發展、海洋甲烷和碳循環、新興學科發展等角度為大灣區的環境生態安全保障和綠色發展指引了重要方向。


圖 | 陳勇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圖 | 王橋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圖 | 張小曳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圖 | 張偲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圖 | 楊志峰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加拿大工程院黃國和院士、英國社科院孫來祥院士、英國社科院關大博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和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明紅,以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俞孔堅院士分別作題為《珠三角城市群生態風險防治研究》、《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in Maryland, USA》、《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氣候變化減排》、《石墨烯複合材料的精準調控及其在綠色環境與清潔能源中的重要應用》、《建設生態韌性國土與城市-理論與實踐》的特邀主旨報告。他們分別就生態風險、雨水管理、低碳發展、清潔生產、韌性城市等進行了報告,共同探討如何抓住經濟綠色轉型機遇,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圖 | 五位院士作特邀主旨報告


同時,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美國和加拿大的9位知名專家學者作了特邀主旨報告。


圖 | 論壇特邀主旨報告嘉賓


論壇還設有「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分論壇,16位專家學者從理論研究、技術研發、政策管理等多個角度,廣泛交流生態環境系統工程的最新解決方案和創新方法,深入討論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提升環境質量和應對生態風險挑戰。


圖 | 分論壇主旨報告嘉賓


在論壇及「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分論壇上,共有16位專家學者受邀擔任主持人。


圖 | 論壇主持人


論壇為期2天,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環境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主題舉行了39場精彩報告(其中9場為線上報告),包括23場特邀主旨報告與16場主旨報告。論壇還在廣東工業大學設有線下分會場,與會人員超過250人。論壇全程在線直播,在線參會人員累計達3萬人。最後,論壇秘書長、廣東工業大學蔡宴朋教授主持了閉幕式並致辭,代表組委會對與會的領導、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對主辦、承辦、協辦單位,參與會務的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表達了誠摯的謝意,並全面總結了論壇取得的豐碩成果。

圖 | 論壇閉幕式


倒計時三天!衝刺吧,廣工考研人!

今日冬至,給你一扇通往幸福的「窗」

防寒靠抖?不,廣工人的秘訣是……

入選「中國大學慕課」!這門課你值得!

83年,從未忘記!


來源 | 公眾號「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匯聚亳州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07月10日 22:4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來自國內、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7月11日將匯聚老莊故裡亳州,共同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 鍾南山院士要來汕頭?
    生物氣溶膠研討會已先後在成都、廣州、西安和南京成功舉辦了4屆,促進國內外學者關於生物氣溶膠研究的交流與成果分享。本屆大會旨在推進生物氣溶膠基礎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等相關領域的對話和合作,從分析技術與觀測、健康效應、安全與預防等多個方面共同探討生物氣溶膠前沿與熱點問題,為國內外相關的學者和專家提供一個便捷的交流平臺。
  •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新聞—科學網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在12月18日浙江麗水舉辦的2020生態價值數位化國際高峰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指出。 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無疑要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論壇上,多位學者專家就生態產品的高溢價如何實現、生態價值實現的理論政策研究、怎楊運用數位技術助力生態價值實現等話題進行探討。
  • 8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集聚龍巖學院研討反演問題
    楊小燕副校長致辭7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辦,龍巖學院承辦,莫斯科國立大學協辦的第五屆反演問題計算方法及其應用國際會議在龍巖學院召開。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袁亞湘院士以及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挪威、瑞典等國內外8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副校長楊小燕出席會議並致辭。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彥飛研究員主持。
  • 治理石漠化要因地制宜 專家學者為貴州石漠化治理「支招」
    論壇現場  金黔在線訊 7月20日下午,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會生態文明科技創新論壇上,與會專家和學者們圍繞著「石漠化防治科技創新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了加快生態保護科技創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石漠化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問題。
  • 貴州省生態學會圓滿承辦第十九屆中國生態學大會分會場活動
    近日,由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承辦的「第十九屆中國生態學大會」在線上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生態科學新使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貴州省生態學會受邀承辦第21分會場活動,主題為:「喀斯特山地生態:過程與修復」,會議就喀斯特山地水文、土壤、生態氣象、植被類型和小生境微生物等領域作相關學術報告。
  • ​經濟學院舉辦「生態經濟學與生態文明」國際會議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多國高校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多所高校院所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大會。大會旨在邀請國內外學者共同商討生態經濟學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要義,共同分享國內外生態文明的制度創新與實踐碩果,共同探索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實踐方向,進一步推進生態經濟學學科發展,助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做客「聖地大講堂」 主講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12月23日上午,由市委組織部、市生態環境局、市科協、延安學習書院聯合舉辦的第十三期「聖地大講堂」在延安學習書院開講。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江桂斌,作了題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告。
  • 雲南大學校長方精雲獲「馬世駿生態科學成就獎」和「中國生態學...
    立足於生態文明建設主戰場,勇挑重擔、奮力而為,為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歐陽志雲理事長在開幕會上致辭,他回顧了學會成立40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所取得的標誌性工作成果,他表示,學會將持續凝聚力量,著力提升生態學科創新發展、服務黨和政府決策、服務科技工作者、服務科學素質提高等五方面能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 院士專家雲集,在航天基地舉辦的這個大會厲害了!
    9月9日-10日,第二屆空天地海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包為民、黃維、郝躍、尹浩、周志成、張平6位院士出席大會,46位知名專家和企業家發表主旨報告,會議圍繞空-天-地-海網絡體系構架、臨近空間一體化信息技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與商業航天、網信自主創新技術與產業發展等多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和研討。
  • 2014湖南倫理學年會召開 聚焦核心價值觀與生態文明
    來自倫理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研究生,近200人集聚一堂,聚焦「核心價值觀與生態文明」主題,展開熱烈的交流與討論。    在主題發言環節,萬俊人、王澤應、廖小平、易小明、周謹平等5位倫理學研究專家圍繞主題,分別從承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生態文明價值體系、中國當代核心價值觀等角度作了學術演講。
  • 長安大學承辦的2018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在西安開幕
    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與長安大學共同承辦,來自全國20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近1500名代表匯聚西安,主題是「一帶一路」與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新時代工程地質理論與實踐。開幕式由大會組委會主席、長安大學副校長範文主持。
  • 33位專家齊聚東莞支招南方先進光源建設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規劃建設另一項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地址擬選在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的相鄰地塊。 11月28日,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召開。來自19個高校和研究院所、東莞市發改局、中科院條財局重大設施處的33位專家和主管領導應邀參加了會議。
  • 《生態文明關鍵詞》首發式在京舉行
    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南京曉莊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近30人參會。
  • 院士領銜 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成都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01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為國家海洋管理、開發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海洋能源與資源」專項學術年會由康玉柱院士和陳勇院士共同召集,近20位專家圍繞海洋能源與資源開發利用的關鍵理論和核心技術問題,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機制與開採技術、南海北部陸緣水合物分解與滑坡關係探測、海上風能及波浪能的開發與利用、富稀土沉積物成礦機制等研究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旨在加快研究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海洋高科技產業發展,解決海島穩定的生態體系建設、有限生物資源的高效利用、
  • 地學界院士專家「雲」集五臺地學研討會
    本報太原8月8日訊(記者王佳麗 通訊員王紅傑)8月8日,由省地勘局和忻州市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省地質調查院協辦的第一屆五臺地學研討會在並召開。來自我國地學界的多名院士專家圍繞「前寒武紀地質與礦產資源、基巖山區地質與環境地質」兩個主題,分享了各自在資源、環境等領域的探索和成果。
  • 五位院士、多位學者出席 這場堪稱「區塊鏈殿堂級」的學術會議談了...
    有人稱這場會議為「區塊鏈殿堂級」的學術會議,看參會嘉賓的陣容,也許無人質疑這樣稱呼。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鄭志明與數學物理學部院士王小云為此次會議的召集人。主辦方中國科學院學部在一年多前設置了「區塊鏈」的會議主題,卻在2019年誤打誤撞趕上了熱點。梅宏回憶,當時內地的區塊鏈熱,已經熱得讓人有點摸不清頭腦。
  • 我院承辦第14期香樟經濟學(武漢)會議
    2020年7月18日,由我院承辦的第14期香樟經濟學(武漢)會議在雲端召開。來自海內外近300位學者圍繞「經濟結構轉型與農業發展、扶貧脫貧與貧困治理轉型、全球經貿格局變動和產業創新,發展、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等議題開展了深入而認真地在線研討,其中組委會從收到的20餘篇投稿論文中選出的5篇在會議中詳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