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叢蕙蕎查到第二次高考分數時的情形,一定會是——意料之中。那個比去年高出近一百分的數字,為她四年的高中生活寫下了最圓滿的結局。
相比去年低於本科線30分所帶來的絕望和迷茫,這個年輕的女孩又重新確認了夢想的方向。
那裡有老師同學們的幫助和鼓勵,有父母親人不計回報的陪伴和支持,有數百個額外付出的日日夜夜,也有險些徘徊在崩潰邊緣的自己。
還好,不向挫折妥協,總會與嶄新的奇蹟相遇。
自從第一次查到高考成績的那天起,叢蕙蕎好像經常被迫與負能量為伴。
聽著朋友們的捷報頻傳,自己只能默默咽下那些恐懼和無助。家裡人也曾勸過:「女孩子,上個專科也挺好。」可就是這種飽含無奈的包容,卻愈發的讓她覺得愧疚。
不想和朋友們的生活軌跡漸行漸遠;更不希望在親朋好友提起自己畢業去向時,別人誇誇其談,父母卻難以啟齒。復讀,成了性格文靜的她三年來最勇敢的決定。

看著自己班級同學在鈞大取得的驚人進步,叢蕙蕎也帶著這份期待邁入了鈞大學校復讀班的大門。可是開課僅僅三天,她便請假回了家。
假期遠離書本的幾個月,早已讓她把原本就不牢固的知識忘掉了大半,突如其來的高強度學習更是一時難以適應。回家的那晚,她坐在路燈下面,幾乎哭出了一整個高三的委屈和悔恨。
也是在那天,爸爸媽媽跟她說:無論你怎麼樣,我們都支持你。這最溫暖的支持,解鎖了叢蕙蕎更多的眼淚,卻更鞏固了堅持學下去的信念。

不是所有人的高中生活都能夠順遂圓滿,總會難免與負能量被迫糾纏。但倘若能合理利用,關鍵時刻一定比心靈雞湯更有效。而衡量「負能量」與「利用」之間被動關係的標準,並不是當下貌似大起大伏但情緒,而是之後持之以恆的行動。因為能讓自己前行,永遠是能量最大的意義之所在,不論正負。
更何況,還有最溫暖的愛陪自己繼續信步向前。
哪怕第二次月考的成績下降讓她又一次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哪怕各類補考幾乎佔用了她所有的課間休息;哪怕突如其來的疫情和網課讓她不得不去適應最新的作業檢查方式……
但幸好亦師亦友的老師及時幫助她攻克了心理難關;反覆的補考練習讓文科的知識點一遍遍的被鞏固強化;線上學習依然有老師及時答疑解惑……
因為從前已經「觸底」,所以才能全力「反彈」。
她說高考前曾給自己立下了一個小目標——分數超過原班級第一名。如今塵埃落定,儘管距離這個小目標只有一步之遙,但她並不遺憾,更感恩在鈞大度過第二次高三所經歷的一切。
已經盡力而為,已經與負能量揮手作別,也已經與努力所創造的奇蹟,還有努力創造奇蹟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