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比之星的亮度異常反應將永遠會是一個謎嗎?

2021-01-09 騰訊網

簡介:戴森雖然逝世,但其外星巨型結構的思想將永存。

弗裡曼 戴森尋找外星人的想法早已經融入文化之中。

一名藝術家對「戴森球體」的解釋,一個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圖源: Vedexent/wiki/CC-BY-2.5)

戴森雖已離去,但其著名的尋找外星人想法也許將長存下去。戴森,著名量子物理學家,於2月28日逝世,享年96歲。在2003年採訪中,他回憶到他最先是怎樣提出「戴森球體」理論的,這種理論可能會暴露先進外星文明的存在。1960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人工恆星紅外輻射源的搜尋》論文中提出這一理論。戴森在論文中寫到,科學家開始用射電望遠鏡搜尋外星文明跡象。這種無線電是用來搜尋外星人的一種巨大介質,但前提要外星人樂意交流。如果外星人保持沉默,你需要用紅熱傳感器尋找它們從太空中排放出的廢熱量。

「不幸的是,我在評論最後補充說,我們正在尋找人造生物圈」 2003年,戴森在一個45分鐘的採訪中說道,該採訪視頻可見於 YouTube's MeaningofLife。tv channel)。他設想的是一個從遠處看可能是偽裝成塵埃的衛星雲物體,他又說道,他的這個選詞卻燃起了偶然的經典傳奇。科幻作家運用這個理論想像生物雲圈成一個球體—它一定是個巨大的圓球。除此之外,還產生了一些怪誕的奇想,最終體現在電影《星際迷航》裡。

2000年3月22日在紐約聯合國教堂中心的物理學家弗裡曼 戴森 (圖片:喬恩·納索/紐約每日新聞檔案-蓋蒂拍攝)

戴森的一個女兒送給他一盒錄像帶是關於1987年《星際旅行:下一代》也叫《遺物》,戴森說道。這個劇情是在著名的聯邦星艦企業號上聽到一個痛苦的呼叫之後展開的。該片的影迷回憶到這部劇是《星際迷航:原初系列》的續集,該劇中由詹姆斯·杜漢出演蒙哥馬利·斯科特也叫斯科提的角色。艦隊人員在太空中搜尋呼叫的源頭,並發現了包圍著恆星的巨大戴森球體(描繪成了固態球形物體)。根據「星際迷航」阿爾法記憶粉絲網站的說法,如果我們要在自己的太陽系建立這樣的球體,它就要足夠大,大到能夠延伸到像金星的軌道一樣(該劇解釋戴森球體有地球軌道三分之二大,而金星的軌道更大一些。)「我看過這部片子,是的,它非常明確地標記為戴森球體; 觀看時很有趣,但這純粹是胡說八道,」戴森在採訪中說道。他還說「戴森球體」是一種誤稱,因為他最初有這靈感是來源於科幻作家奧拉夫 斯特普爾頓於20世紀30年代在小說《造星者》中提出的構想。

通過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 先進文明也許能創造出來(圖源:卡爾 卡特,藝術家信息圖)

《遺物》向我們展現出當前對戴森球體理論的普遍流行理解,它設想出一種包裹恆星以儘可能地攝取恆星能量的巨型結構。因此, 能夠想像到在2015年科學家宣稱一顆恆星呈現異樣變化,其亮度變化波動不明顯時人們有多震驚。觀測團隊提出多種猜想,其中就包括這也許是現實世界中戴森球體的實踐。

恆星(名為KIC8462852)雖然是一個不顯眼的物體,但比太陽更熱更亮,在宇宙術語中它離我們不遠, 該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大約有1480光年。研究者用能一次觀測恆星數十年尋找系外星的任務設計獲取到了該恆星異常的光線波動。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傳回的數據顯示出該恆星亮度在幾天或一周內亮度一次驟降22%。實際上,它不是由天文學家首先發現的,而是公民科學家通過星系動物園網站上眾包星際獵人項目檢查克卜勒工作時檢測出的。

2015年由(前美國耶魯大學和現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特貝莎·柏亞金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無法解釋比如塵埃等自然現象的變暗變亮。這個團隊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發表的論文迅速引起巨大反響,稱這顆恆星俗稱為塔比之星(Tabby's star),發現之後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她向太空站透露出戴森球體的想法歸功於她的一名同事,而不是她。這篇論文最好的一個結果是它推動了天文學家和其他探尋外星文明的研究員之間更多的合作,她在採訪中補充道:「我們仰望同一片天,追尋同一個目標,但我們沒有很好地融入一起。我們不參加同一場會議,甚至我們不讀同一篇的文章。」

另一個對公眾的積極影響是柏亞金的團隊有時間關注艾倫望遠鏡陣列(ATA), 一個由搜尋地外智慧生命研究所(SETI)操作的北加州42個廣播電臺的網絡。大多數望遠鏡的觀測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團隊需要就他們計劃怎麼利用這段時間編寫提議。這些提議需要由同行的其他天文學家進行複查,以此決定誰可以在預定的時間段內使用望遠鏡。柏亞金和同事寫了一頁提議,該提議一開始就遭到拒絕。

但他們收到一封邀請涵關於可以隨意使用艾倫望遠鏡陣列「因為這有益於公眾,」她說道。這額外使用望遠鏡的時間幫助柏亞金團隊有了短暫的休息。2017年,當這望遠鏡瞄準它時,這顆恆星多次變暗又變亮,正如她的團隊2018年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所討論的那樣。「這真的太令人激動了,因為我們能夠實時觀察到這一點並觸發其他觀測結果,從而真正研究這顆恆星前方發生的事情,」柏亞金回憶著。她又說道,其結果是我們得到了「完整的數據量」,因為他們檢測出了在不同顏色光線下恆星的亮度。

柏亞金說當研究團隊發現與紅光相比藍光受到阻礙更多, 這就提出了這個阻礙物不是固體而是像一個完美的科幻戴森球體。「你能想像到如果在光源前面有一些固體,它將完全阻礙所有的光,」柏亞金解釋。

到2019年,部分天文學家支持某些解釋比如成群的彗星或者成團的塵埃雲導致了這顆恆星的怪異行為,但柏亞金認為這顆恆星值得更多地研究。(事實上,她正在寫一些關於KIC8462852恆星的新論文。)「我們仍需要對它做出一個自然解釋,」她說道,「通常情況下,當有塵埃圍繞恆星時,會有超量的紅外線,這就意味著在紅外線中有更長的光波發光,但我們完全沒看到。」「在這些觀察之上,」她繼續說,「我們關於這顆恆星有另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 那就是它不僅在短期內亮度下降,而且它這種長期變化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之前它比現在亮20%以上。這一切都太混亂了。」

一部分人堅持戴森球體假設,柏亞金說,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觀點:也許該結構隨著時間推移會改變光的模式。她又補充道,在他們研究團隊找到另一顆類似的恆星作對比分析之前,恆星KIC8462852也許一直是個謎。

「大自然遠比我們更具創造力,」她說,也許美國航天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可以在其研究的天空區域之一中提取信號,只要該信號是在300天內產生的。克卜勒,相比之下,觀測同一個區域四年,包括其中兩年恆星KIC8462852在突然變暗之間處於休眠狀態。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每27天在天空中不同的區域旋轉,並且約一年一次從南到北切換半球視角(反之亦然)。它的部分視域在旋轉過程中相互重疊,從而允許一小塊區域可以一次研究幾個月。

來自歐洲的蓋亞飛行計劃發出的「啊哈」信號的可能性更小。這個飛行計劃監測著十億顆恆星運行和亮度變化的特性。柏亞金說自從蓋亞持續在天空不同的位置運轉後,它便不能長期監測—意思是如果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那麼任何觀測都將是短暫的,並且它還要對另一個任務進行跟蹤。

在國際對她的發現正值激動之時,她收到了一封來自戴森熟人的信讓她跟一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聯繫,當時戴森91歲。她發了郵件給戴森,簡短地說明了她的工作,以及科學家怎樣努力解釋恆星KIC 8462852的行為。令她高興的是,戴森在十五分鐘之後就回復並祝賀了她。

「這是天體動物園中一種新型生物,它將變得很重要,」柏亞金讀了一部分戴森回復她的郵件。他把她團隊的發現與19世紀70年代美國帆船座(Vela)衛星發現的伽馬射線爆發進行了比較,設計這些衛星主要是為了檢測核試驗。戴森在郵件中寫到伽馬射線爆發發現背後團隊中的一個成員向他透露了這個發現,並稱這些研究人員「猶豫是否要公布這個發現」因為「這爆發似乎是在挑戰物理學定律。」(僅一會兒,伽馬射線爆發產生的能量跟太陽在其百億年壽命中產生的一樣多。)戴森鼓勵他們向公眾展示目前的發現,並相信隨著時間變化將會湧現其他解釋。因此出版社需要先行一步,並會擦出數十年內數種競爭性解釋的火花。

一代人之後,1991年美國宇航局的康普頓伽馬射線天文臺發射升空,發現每天平均一次爆炸,該爆炸是從空中散發出的。康普頓發現這些爆發成兩種特點—壽命更長和壽命更短—直到2005年才確定這兩種來源。壽命長的爆發來自於非常激烈的超新星爆發就是熟知的超巨新星。壽命短的爆發產生在兩個殘餘恆星(稱為中子星)相互碰撞形成黑洞時,或者黑洞吞噬中星子時。

(當兩顆中子星合併時,發生伽瑪射線爆發。圖源:搜狐)

「這是一封可愛的郵件」柏亞金談到戴森的話時說。他的理論仍然與天文學相關,她補充說, 科學家一直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發現智慧外星人,在巨大的宇宙之中加上地球人致力於數十年的搜索。柏亞金說:「即使我們已經找了數十顆,數百顆,甚至成千上萬顆行星的無數處地方,但仍然沒有發現智慧生命拿著擴音器向我們尖叫說「我們在這裡」的信號。」

作者: Elizabeth Howell - Live Science Contributor

FY: 火星小瘋七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果外星人造成了塔比之星的忽明忽暗,他們沒有使用雷射通信?
    塔比之星(Tabby’s star),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它編號為KIC 8462852,是一顆奇特有趣的恆星。這顆恆星,科學家發現它會非周期性地變暗。對於它的奇特現象,有科學家猜測,外星人建造的超級大結構造成了它星光的異常。
  • 天鵝座KIC 8462852星是具有戴森球建造水平的地外文明嗎?
    那顆恆星編號為KIC 8462852,俗稱塔比之星,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在天文觀測日新月異的現代,所謂疑似戴森球結構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從2009年開始,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這顆恆星的光變周期很特異,那時起,克卜勒望遠鏡就一直跟蹤監測研究,至今有10個年頭了。
  • 距地球1480光年,一顆疑似2級文明的戴森球恆星,這真的存在嗎?
    一個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文明擁有怎樣的科技水平?2億公裡的球體,你知道嗎?,有科學家甚至發現,它總是周期性的發生亮度驟降的現象,這一變化周期約為2個地球年,在觀測周期中,塔比星最暗的一次,亮度直接下降了22%,該現象對於一顆天然恆星而言,人們無法使用科學原理合理解釋,現有的科學理論認為,恆星雖然時刻都在發生劇烈的核聚變反應,總體上來說,這種現象十分穩定,恆星的壽命動輒數十億年,2年的時間對恆星而言等同於一剎那,也就是說,恆星根本不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 兒歌《小星星》中會眨眼的行星真的存在哦,你見過嗎?
    這裡所說的眨眼睛指的是恆星亮度的變化。最近一段時間,一顆位於天鵝座,代號為KIC8462852的恆星十分引人注目,幾乎全世界的望遠鏡都在對準這個距離地球1480光年的恆星。它有三個名字,編號為pac18462852,俗稱塔比之星,官方名稱呢是富亞吉安之星,這是以他的主要發現者來命名的。它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呢?
  • 原初黑洞能否解開宇宙中漩渦星系引力異常之謎?
    然而在近年,在依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存在的情況下,它又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解釋暗物質之謎。21世紀宇宙學天空的兩朵烏雲——暗物質和暗能量在上世紀,天文學裡有兩個謎題,其中一個是星系的光度質量與實際質量不符從而產生的引力異常
  • 關鍵的難點就在於製造,你相信戴森球最終會實現嗎?
    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弗裡曼·J·戴森(Freeman J.Dyson)在1960年首次將這一想法作為思想實驗進行探索。戴森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長達兩頁的論文,題為「尋找人造恆星紅外輻射源」,因為他把一個太陽系大小的太陽能收集系統想像成一種技術,而我們銀河系中其他先進文明不可避免地會使用這種技術。戴森提出,尋找這種結構存在的證據可能會導致在銀河系其他地方發現先進的文明。
  • 塔比羚羊你真的了解嗎?塔比羚羊知識科普
    20頭雌性轉角牛羚組成了一群族,並由一頭雄性帶領,上千的頭轉角牛羚亦會同時遷徙。雄性塔比羚羊會為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爭鬥,多會以它們的角刺對方的膝部。塔比羚羊在受驚時可以奔走達每小時70公裡,及會跳越其他牛羚以逃避危險。它們被認為是最快速的狷羚。 研究人員發現,非洲塔比羚羊的性行為中存在一種奇特的「角色轉換」現象,雄性表現得很挑剔,雌性則是咄咄逼人。
  • 哈勃常數之謎
    實際上,這實際上是一個謎。另一種可能性是這些測量通常是準確的,但是不同的測量正在測量不同的事物。在哈勃常數的情況下,問題是–宇宙的每個部分是否都以相同的速度膨脹?因此,如果我們在宇宙的一部分中計算哈勃常數,那麼在另一部分中它實際上是相同的嗎?也許擴張不統一。我們已經知道,由於加速膨脹,這是真的-宇宙的舊部分(記住,更遠的地方也意味著時光倒流)的擴展速度沒有年輕部分快。
  • 星童頭骨之謎
    他們認為這是嬰兒託板導致的顱骨異常,星童頭骨與正常人類頭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頭骨的兩邊凸起,中間凹陷,而在過去的南美,嬰兒託板非常盛行,並且由於需要將嬰兒固定以便母親下地幹活時方便帶著,所以長此以往,就會對顱骨還沒閉合的嬰兒造成不可逆的異形化。
  • 《天狼星之謎》說的是真的嗎?
    關於《天狼星之謎》《天狼星之謎》是美國作家羅伯特·坦普爾在1976年出版的關於馬裡多貢人的一本書,書中描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數千年前來自天狼星系的Nommo人(魚人)駕駛巨大的飛船拜訪了地球,與地球各大古文明如巴比倫人、阿卡德人、閃米特人之間都存在很多聯繫,另外還將大量的天文知識傳授給了多貢人的祖先,告訴多貢人他們來自天狼星,它還有一顆看不見的伴星!
  • 天狼星變色之謎
    在冬季夜空中,有一顆十分明亮的星不停閃爍,猶如一顆寶石鑲嵌在空中。這顆星便是天狼星,它的光輝總是那麼明亮,是夜空中不可多得的風景。在眾多恆星中,天狼星的變色之謎引人關注。星等是表示天體相對亮度的數值的量,星等數值越小,天體越亮。天狼星的星等為1.45,可見其亮度之大。古時一些關於天狼星的記載都把天狼星的顏色描寫為紅色,而如今我們在觀測天狼星時發現,其顏色為白色。這是為什麼呢?
  • 太陽系四大水星之謎,水星上的冰山之謎(有不明反光物質)
    水星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這顆最小的行星卻有很多謎團困擾著科學家,水星之謎中冰山之謎是最大的一個謎團。科學家不只是在水星上發現冰山,還發現不明反光物質,這些都是什麼呢?水星之謎會是外星人的傑作嗎?
  • 罕見的變星即將到來,亮度是太陽1100倍,它或取代太陽地位
    審核:小文 引言:相信很多朋友在小時候都聽過「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童謠,這首歌給我們幼小的心靈種下了種子,天上的星星是會閃爍的。然而長大之後我們才知道,一般的星星是不會閃爍的,只有一種星星會發生亮度的變化,它就是變星。
  • 「暗物質星系」之謎被破解,但還有一個更大的謎等著我們
    天文學家會通過種種方法測量星系的總質量,然後與星系中普通恆星物質的質量進行比較,來獲知星系中暗物質的比例。多年的觀測結果顯示,星系中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比例通常在10比1至300比1之間。現有理論無法解釋宇宙中為何會存在這樣一個暗物質比例高達99.9%的星系。於是許多學者開始研究它,試圖找到其「異常」的原因。結果一個由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卡普坦研究所主導的國際科研小組發現,人們之前之所以以為「蜻蜓44」的暗物質含量高達99.9%,是因為錯誤地估計了它所含球狀星團的數量。
  • 三大未解之謎:靈魂之謎,地球之謎,浩瀚宇宙之謎,如何解釋?
    哲學對於2000多年前的思想而言,那絕對是一種解釋自然之道的「科學」,但到了現代社會,它已經被真正的科學所替代,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身體之謎,地球內核之謎,浩瀚宇宙之謎,如何解釋?人的身體之謎關於生命的謎團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從小分子有機物到胺基酸,再從胺基酸到蛋白質,再到核酸以及單細胞生命的形成,每一步都是一個飛躍!組成生命最重要的各種蛋白質,比如酵母蛋白的平均長度為466個胺基酸組成,而肌聯蛋白則含有近27,000個胺基酸,標準的胺基酸則有20多種,它們需要一個不錯的排列而成,才能形成正確的蛋白質,這個概率有多低?
  • 銀河系恆星怪胎榜:有一個恆星竟可能比宇宙早8億年誕生
    你知道恆星是怎麼發光的嗎?是因為在恆星內部發生了核聚變,將一堆氫熔化成氦,在這過程中質量虧損轉變了能量,從而照亮了恆星周圍。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些恆星與其他恆星略有不同。它們不滿足於像一個巨大的迪斯科舞廳那樣簡單地照亮夜空,它們變焦、閃爍、昏暗,甚至四處遊蕩,似乎比實際的宇宙還要古老。
  • 參宿四近期的亮度異常,難道真的要爆炸了嗎?
    位於獵戶座左上角的獵戶座α星(參宿四)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之一。天文學家表示,最新的觀測表明參宿四將隨時準備變成一顆超新星。這一過程將伴隨著無比強烈的爆炸,釋放出巨大能量。《天文在線》中的一篇報告和維拉諾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極可能發生的宇宙大災變。
  • 銀河系中心區域有什麼東西,為何它的亮度能夠比肩天狼星?
    地球繞著太陽轉動,光是一個太陽系就讓科學家力不從心,更不用說銀河系了。銀河繫到底有多大,至今科學家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銀河系的龐大超乎想像,太陽系只是它裡面的中等星系,像太陽一樣大的恆星也有幾千億顆。面對如此龐大的星系,科學家們頓時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呈現出圓球狀,且亮度異常明亮,足以堪比天狼星,甚至猶有過之。
  • 【獨家·24小時 精彩回顧】破解銀河系的形狀之謎
    當人們對恆星的亮度和距離之間的關係有了正確的認識後,人們對銀河系的認識也就大不一樣了 。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提出,太陽並不在銀河系的中心,而是位於比較靠近銀河系邊緣的地方,銀河系的中心應該在人馬座方向。這個結論與銀河系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是人類認識銀河系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 將迄今發現最亮的恆星搬到比鄰星位置,我們會看到兩個太陽嗎?
    天文學界將絕對亮度稱為絕對星等,將相對亮度稱為目視星等(簡稱視星等)。現在就出現了兩種最亮恆星,一種是眼睛看著最亮,一種是實際最亮。絕對星等和目視星等都以等級劃分,數值越小越亮,還有負數,負得越多就越亮,反之就越暗淡。人類肉眼能夠看到夜晚星空最暗的視星等為6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