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療常識的朋友應該都對肝臟功能不陌生,幾乎進入人體的毒素都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讓肝臟看起來「百毒不清」。
但其實肝細胞是非常脆弱的,病毒侵入人體後就可對肝臟造成傷害,從而誘發「病毒性肝炎」,而B肝恰恰就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
臨床上篩查B肝的方式就是「B肝五項」,指的是B肝表面抗原、e抗原、e抗體以及核心抗體等。
B肝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疾病,臨床上B肝可分為大三陽、小三陽,其主要傳播渠道包括了性、母嬰以及血液等。
雖然同屬於B肝疾病,但二者也有一定區別,特別是以下四點有所不同:
定義不同:在B肝兩對半的檢查中,大小三陽會有明顯差異。
大三陽指的就是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陽性;
小三陽則指的是表面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陽性;
通過這一項檢查,就能確診患者出現的是哪一類型的肝炎。
傳染性不同:大三陽是B肝早期發展階段,肝臟損傷雖然不嚴重,但是病毒卻處於複製性強、傳染性強的階段,在患者的血液、生殖器分泌物以及唾液中都存在B肝病毒,在和患者親密接觸的過程中,感染B肝病毒的可能性較大。
患者經過積極治療或自發免疫清除時,人體針對e抗原和e抗體產生一定免疫力,可由大三陽逐漸發展為小三陽。
小三陽傳染與否主要看病情屬於哪一類型,目前小三陽在臨床上分為兩類:
一種是肝功能長期正常,稱為「穩定性小三陽」,這階段患者體內病毒活躍和複製性較低,傳染性也相對較差;
另一種情況則是肝功能檢查反覆異常,稱為「不穩定性小三陽」,主要是由於B肝病毒發生變異引發的,其和大三陽相似,也具有較高的傳染性。
病毒dna檢查結果有差異:
大三陽患者在檢查時,HBV-DNA陽性較多,這表示體內病毒數量較多且非常活躍,是複製性和傳染性強的表現。
小三陽患者在檢查時HBV-DNA陰性較為多見,這說明患者體內病毒較少,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小三陽患者體內病毒量並不一定比大三陽患者低。
症狀表現有差異:
大三陽早期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只有少數患者出現了肝區不適,也就是右側胸部下方、肋骨覆蓋的部位有異常,比如隱隱作痛、悶痛、鈍痛等。除此外,患者還可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消化異常等;
小三陽在出現後患者就會有不同症狀表現,主要是以噁心厭食、乏力、發熱以及黃疸等為主,特別是黃疸症狀尤為多見,包括鞏膜發黃、大小便顏色改變等,隨著病情發展,黃疸症狀還可覆蓋全身皮膚。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臨床上,大三陽不一定比小三陽危險,而相反小三陽也並不一定比大三陽安全,所以B肝的嚴重程度並不能單純憑大三陽、小三陽來進行判斷。患者應結合肝功能檢查、B超、HBV-DNA等多項檢查結果來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