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滾雪球效應」把一件事情堅持做好?

2021-01-08 安林的綠草地

今天繼續解讀《深度思考》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學習了在進行深度思考時,要從我們搜集到的信息中,進行辨別抽離篩選工作,去粗取精,找出我們所需要的信息。

那麼,精選的信息擺在面前時,我們是不是就萬事大吉,就可以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了呢?世界上當然沒有這樣的好事。面對精選的信息,我們還需要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那麼,我們怎樣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呢?今天,我們繼續從《深度思維》這本書中去尋找答案。

1.精準施策

作者蕭亮說:「思考和正確決策之間,有時就隔著一層薄紗,但有時卻比牛郎和織女之間的距離還要遠。」

人們對決策常常有誤解,以為自己思考過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決策。人們做決策時,也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本能」控制。那麼,該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

舉個例子來說吧。李姐是個部門經理,她每天都要面對匯聚來的大量信息,要及時處理,她該怎麼辦呢?

李姐首先在個人電腦裡建了一個資料庫。將這些信息進行定義、抽離、辨別和篩選後,去粗留精,再加上可供檢索的標籤,以便自己隨時調用。在信息存儲時,李姐很注意對信息的歸類,讓信息具備內在的邏輯。當需要決策時,李姐就會憑著關注的主題和關鍵核心詞,很快把資料調用出來,作為決策的參考。

好的資料庫,可以幫助我們以點帶面,實現知識的索引。好的資料庫,可以直接解決現實問題,設計有效路徑,實現正確的決策。好的資料庫,可以幫助我們沉澱自己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李姐的資料庫,內容豐富,專業性強,調用方便,讓她的工作得心應手。

正因為這個工具如此好用,李姐平時也很注意對資料庫的定期整理、檢查和調整。刪除不再需要的資料,添加新的信息。

李姐不僅注重建立電腦中的資料庫,更注重改善自身的認知系統,在大腦中建立資料庫。這讓她具有了更為敏銳的判斷力和強大的糾偏能力,能夠站在更加宏觀的高度,來完善自己的思路。

益李姐也很懂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她常常召開部門研討會,集思廣益,完善思路,精準施策。

所以,在決策過程中,如果我們都能像李姐一樣,對去粗取精後得來的資料進行再加工,由表及裡,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精準決策中的可視化工具運用

要做到精準決策,你可以運用可視化工具。這些可視化工具可以結合圖表,傳遞更多的數據,形象生動,便於理解。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嗎?——字不如表,表不如圖。

蕭亮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兩種可視化工具很有用,你可以學起來。這兩種工具,就是思維導圖和麥肯錫筆記法。

思維導圖,已經是現代人必備的決策能力之一。它可以充分凸顯「信息」的作用,參與決策的人員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數據,及其他資料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提高決策的精確性。

麥肯錫筆記法,是一種像踢足球、跳舞、遊泳之類的動作性記憶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得到的信息,不需要經過大腦中的海馬體,而是經過小腦的神經迴路和大腦基底核的處理後,直接進入神經網絡,其間沒有中轉站,信息損失率低,沒有意外的話很難被忘掉。

運用麥肯錫筆記思考問題,可以讓我們一邊做筆記,一邊思考。能夠始終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的,能夠讓我們按照基本流程,記下本質問題,通過假設,來驗證找出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這種方法,可以把人從「淺思考」中拯救出來,減少錯誤的嘗試,爭取決策一次到位。

3.聚焦,專注並服務於當下

另外,我們在實施決策的過程中,需要養成一種可貴的品質:專注。

猴子搬苞谷的故事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經過了那麼大一塊苞谷地,這隻猴子手裡最終卻什麼也沒有。因為它忘了,自己的初心只是充飢。它雖然做出了正確的決策,但在行動的過程中,卻被貪婪的本性轉移了注意力,開始關注其他目標。這個故事說的是猴子,其實它的行為正是大部分人的日常表現。人們的生活,總是被一個又一個的貪心牽著走。雖然大部分人都有聚焦思維,卻缺乏長期堅持的毅力。

那麼,我們怎樣去培養自己的專注能力呢?

首要的一條,就是不要強求自己一定要達到某種境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慢慢來。其次,我們要學會布置激發思維活力的工作環境,來提高我們思考的專注度。最後,我們還要學會階段性的去總結成果,步步為營,來加強自己的聚焦力。

專注,具有疊加的力量。隨著時間的積累和資源的不斷投入,將一件事情堅持下去的效果,會形成「滾雪球效應」。這就像讀書一樣,讀幾頁一般沒什麼收穫;單獨拿一章出來也可能感觸不大,甚至略感無趣;但當你專注地將整本書讀完時,便會獲益匪淺。疊加思維,積累方能出成績。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現在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由表及裡」的思維方法,要學會搜集資料,更要學會對這些資料進行有邏輯的存儲。但更重要的,要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理性科學的認知系統,從而提升自己精準決策的能力。我們在精準決策時,要學會專注,要善於藉助一些可視化工具,幫助我們去決策。

當我們做完決策工作後,是不是就表明我們的深度思考已經完成了呢?並非如此!我們的決策是否正確?在工作中是否能夠吃得開?還需要我們去檢驗,用結果來反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四部分內容:深度思考,如何做好反饋?都有哪些好方法呢?

思考與討論:「你買球棒和球一共花了110元,買球棒比買球多花了100元,那麼買球花了多少錢?」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答案哦。

相關焦點

  • Snowball effect 滾雪球效應
    Snowball effect 滾雪球效應 今日短語  表達 「snowball effect」 描述 「一個情況或事件的規模、重要性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擴大,變化的速度也在加快」。「Snowball effect」 有時會被用來描述 「一個失控的情況」。
  • 投資理財如何實現滾雪球效應?
    見過雪的孩子大都玩過滾雪球遊戲。一個小小的冰塊、石頭或者就是一把雪,在雪地上滾幾下就會迅速膨脹成一個大雪球,只要你有足夠的力氣和興趣,這個雪球會滾成足夠驚人的體積。這就是所謂的滾雪球效應!  股神巴菲特就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滾雪球」。說到股神巴菲特,他從100美元起家,50多年如一日價值投資。
  • 衛浴企業運用「東風效應」消釋「瓶頸效應」
    挖掘市場需求具有現實意義衛浴企業產能過剩讓一些衛浴企業倒下了,一些企業轉行了,一些企業還在做無謂地堅持,任由拖欠貨款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等堅持到資金鍊斷了的時候,也就破產了。當落後產能被淘汰,供需達到新平衡,產能過剩結束,行業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產能過剩是因為衛浴行業門檻低和同質化嚴重,但產能過剩並不是個死結。
  • 人生的贏家,都懂得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老師是如何想到的? 如何才能讓自己在面對類似問題的時候做出和老師類似的思考? 看起來學習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上課好好聽講,課後好好練習就行了,但是真的和那些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比起來,自己往往就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 德媒:科學家稱經常說謊會發生「滾雪球效應」
    中國網新聞10月28日訊 據德國《明鏡報》報導,近日,科學家們通過對大腦活動的監測,解釋了這個有關說謊的「滾雪球效應」。說謊可以使大腦對這一行為的應激反應變遲緩,同時大腦還會繼續誘導人們撒更大的謊。在最近的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被告知可以通過說謊獲得高額利益。
  • 科學家發現能夠促進機體肥胖的「滾雪球效應」基因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研究者David Meyre教授說道,這就好像山頂上的一個小雪球一樣,當其從山上滾下來的時候會越滾越大;如果我們將體重指數最低端的10%的人群同最高端的10%人群進行對比的話,這些基因的效應就會被放大四倍
  • 「瓶頸效應」凸顯 地板行業走入「窮途末路」
    一些地板企業倒下了,一些企業轉行了,一些企業還在做無謂地堅持,任由拖欠貨款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等堅持到資金鍊斷了的時候,也就破產了。當落後產能被淘汰,供需達到新平衡,產能過剩結束,行業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產能過剩是因為地板行業門檻低和同質化嚴重,但產能過剩並不是個死結。
  • 營銷中如何運用「錨定效應」
    前兩天在百家號發的文章中提到了」錨定效應「,過後有人問我你提到了「錨定效應」具體是什麼?介於此類問題,我突然奇想,可不可以在發布的文章中定期的穿插一些商學課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知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嘛!
  • 「堅持就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做好這個事情,一方面,要進行基礎研究,要有關鍵技術支撐;另一方面,要認識到我國煤礦地質條件比較複雜,分布廣、地應力高,千米深井很多,需要有針對性的圍繞不同地質條件展開攻關 堅持一個主要方向去鑽研 在進行科研工作的同時,康紅普還承擔著培養研究生的工作。從1999年開始帶碩士到2002年做博士生導師,康紅普大概培養了四十多個相關方向的研究生。很多該研究領域的老前輩或年輕人,幾乎都能跟康紅普「扯」上關係。 「現在搞巷道支護技術研究的年輕人不少,我挺高興。
  • 你有沒有經歷過,一件事情似曾相識?「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
    你有沒有經歷過,一件事情似曾相識?「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曼德拉是南非歷史上的第1位黑人總統,他在非洲的政壇一直擁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一生致力於黑人的和平解放運動,它的號召力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都小有影響。
  • 普通人如何用複利,讓你財富滾雪球?
    其實貨幣的時間價值,發揮作用的不僅是時間,還有——複利所謂的複利,其計算方法是對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一併計算,也就是利上有利、達到財富的滾雪球效應。如何套利?3.銀行理財不一定安全,如何挑選到性價比最高的銀行理財。4.大家都看不起國債,覺得是老年人配置的,但是其實國債市場非常火爆,你基本上都搶不到。5.節假日越多,國債逆回購越賺錢,躺著就能賺到更多利息。6.可轉債目前市場火爆,年內新債首日全部上漲,平均收益達20%,我們該如何去玩?7.基金定投,小白投資理財必備神器。
  • 車主:滾雪球效應作用大
    其實買車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一款車的口碑持續走高的時候,它最初的賣點就會被持續放大,之後漸漸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成了滾雪球效應。五月已經過去了一半,相比炎熱的天氣來說,汽車界的表現卻顯得有些冷冷清清,許多合資車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現了下滑,不過哈弗H6卻依然以28045臺的成績穩佔榜首,並且要比第二名的奇駿還要多出將近一萬臺,哈弗H6為什麼這麼走量?
  • 消釋「瓶頸效應」 地板業需找準關鍵「對症下藥」
    地板企業需要準確把握消費需求目前,很多地板企業往往只注重如何搶市場這塊「蛋糕」,而忽略了是否可以把市場這塊「蛋糕」做大,只顧著在地板價格上做退讓來吸引消費者,卻忘記了開拓尚未覺醒的消費群體。顯然,很多工廠在目前根本無法達到如此的生產能力。因此,如何讓企業準確把握消費需求則成為當務之急。
  •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曹操的身邊,已經形成了人才「滾雪球效應」懂得籠絡人才,善於讓人才盡為己用者,不只劉備一人,曹操更是其中翹楚。曹操與袁紹謀取天下,他們的眼光和戰略是不同的。袁紹想的是佔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地利」為本;而曹操看到的是要依靠人才,因為人才之興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曹操在奪得荊州之後,寫了一封信給荀彧,信中說道:「吾不喜得荊州 ,喜得異度也」。
  • 運用心理學中的拐點效應:讓人生狀態在最底部進行反彈,曲線上升
    但是這種好是有期限的,到了一定時間後,運氣就沒有那麼好了,開始走黴運,這種黴運一直陪伴自己,無論幹什麼事情感覺都有人在阻撓自己。好變得不好,或者不好變得好的那個點,稱為拐點。什麼是拐點呢?在數學上來說:指改變曲線向上或者向下方向的點,這個點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但是在某一個時刻就會出現。那麼延伸到心理學中,就出現了一種效應:拐點效應。那什麼是拐點效應呢?
  • 青年科學家張遠波專注凝聚態物理,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探索未知的新領域,這位青年科學家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科學態度:「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科技獎勵大會上,他獲得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  探索二維材料特殊性質  張遠波多年來專注於探索新型二維材料中的新物理,在多個方向做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成果。
  • 了解瓦拉赫效應,孩子成長的路,智力發育不均衡是正常的事情
    3.環境因素其實環境因素也可以造成一個孩子並不適合某件事情,譬如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教育孩子一定要保守,那麼孩子肯定就不會大膽地去做某一件事情。所以說環境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很容易去改變一個孩子的心態的。
  • 諾亞財富汪靜波:財富就像滾雪球,要保持危機感
    除了汪靜波,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俞敏洪,景林資產合伙人、總經理高雲程,襄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原百度戰略投資併購副總裁湯和松等行業大佬,以及現場近2100位高淨值客戶齊聚金雞湖畔,共同探討如何在轉變升級的市場和時代中,尋找到財富增長的新方向和新動力。
  • 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典範,具有深厚的歷史唯物主義底蘊。
  • 如何擺脫「鳥籠效應」,記住四點,輕鬆應對
    鳥籠效應,是哈佛大學教授詹姆斯發明的。它的規律就是,一個人偶然間擁有了漂亮的鳥籠,就會不斷地往裡添加一些與之相關的東西。就像擁有了一個精緻的鳥籠,總會不由自主地再買一隻鳥來養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鳥籠效應」很多。例如有個朋友,她之前一直秉承勤儉持家的作風,在一次偶然的活動中,得到了一條珍貴的項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