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解讀《深度思考》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學習了在進行深度思考時,要從我們搜集到的信息中,進行辨別抽離篩選工作,去粗取精,找出我們所需要的信息。
那麼,精選的信息擺在面前時,我們是不是就萬事大吉,就可以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了呢?世界上當然沒有這樣的好事。面對精選的信息,我們還需要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那麼,我們怎樣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呢?今天,我們繼續從《深度思維》這本書中去尋找答案。
1.精準施策
作者蕭亮說:「思考和正確決策之間,有時就隔著一層薄紗,但有時卻比牛郎和織女之間的距離還要遠。」
人們對決策常常有誤解,以為自己思考過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決策。人們做決策時,也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本能」控制。那麼,該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
舉個例子來說吧。李姐是個部門經理,她每天都要面對匯聚來的大量信息,要及時處理,她該怎麼辦呢?
李姐首先在個人電腦裡建了一個資料庫。將這些信息進行定義、抽離、辨別和篩選後,去粗留精,再加上可供檢索的標籤,以便自己隨時調用。在信息存儲時,李姐很注意對信息的歸類,讓信息具備內在的邏輯。當需要決策時,李姐就會憑著關注的主題和關鍵核心詞,很快把資料調用出來,作為決策的參考。
好的資料庫,可以幫助我們以點帶面,實現知識的索引。好的資料庫,可以直接解決現實問題,設計有效路徑,實現正確的決策。好的資料庫,可以幫助我們沉澱自己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李姐的資料庫,內容豐富,專業性強,調用方便,讓她的工作得心應手。
正因為這個工具如此好用,李姐平時也很注意對資料庫的定期整理、檢查和調整。刪除不再需要的資料,添加新的信息。
李姐不僅注重建立電腦中的資料庫,更注重改善自身的認知系統,在大腦中建立資料庫。這讓她具有了更為敏銳的判斷力和強大的糾偏能力,能夠站在更加宏觀的高度,來完善自己的思路。
益李姐也很懂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她常常召開部門研討會,集思廣益,完善思路,精準施策。
所以,在決策過程中,如果我們都能像李姐一樣,對去粗取精後得來的資料進行再加工,由表及裡,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精準決策中的可視化工具運用
要做到精準決策,你可以運用可視化工具。這些可視化工具可以結合圖表,傳遞更多的數據,形象生動,便於理解。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嗎?——字不如表,表不如圖。
蕭亮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兩種可視化工具很有用,你可以學起來。這兩種工具,就是思維導圖和麥肯錫筆記法。
思維導圖,已經是現代人必備的決策能力之一。它可以充分凸顯「信息」的作用,參與決策的人員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數據,及其他資料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提高決策的精確性。
麥肯錫筆記法,是一種像踢足球、跳舞、遊泳之類的動作性記憶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得到的信息,不需要經過大腦中的海馬體,而是經過小腦的神經迴路和大腦基底核的處理後,直接進入神經網絡,其間沒有中轉站,信息損失率低,沒有意外的話很難被忘掉。
運用麥肯錫筆記思考問題,可以讓我們一邊做筆記,一邊思考。能夠始終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的,能夠讓我們按照基本流程,記下本質問題,通過假設,來驗證找出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這種方法,可以把人從「淺思考」中拯救出來,減少錯誤的嘗試,爭取決策一次到位。
3.聚焦,專注並服務於當下
另外,我們在實施決策的過程中,需要養成一種可貴的品質:專注。
猴子搬苞谷的故事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經過了那麼大一塊苞谷地,這隻猴子手裡最終卻什麼也沒有。因為它忘了,自己的初心只是充飢。它雖然做出了正確的決策,但在行動的過程中,卻被貪婪的本性轉移了注意力,開始關注其他目標。這個故事說的是猴子,其實它的行為正是大部分人的日常表現。人們的生活,總是被一個又一個的貪心牽著走。雖然大部分人都有聚焦思維,卻缺乏長期堅持的毅力。
那麼,我們怎樣去培養自己的專注能力呢?
首要的一條,就是不要強求自己一定要達到某種境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慢慢來。其次,我們要學會布置激發思維活力的工作環境,來提高我們思考的專注度。最後,我們還要學會階段性的去總結成果,步步為營,來加強自己的聚焦力。
專注,具有疊加的力量。隨著時間的積累和資源的不斷投入,將一件事情堅持下去的效果,會形成「滾雪球效應」。這就像讀書一樣,讀幾頁一般沒什麼收穫;單獨拿一章出來也可能感觸不大,甚至略感無趣;但當你專注地將整本書讀完時,便會獲益匪淺。疊加思維,積累方能出成績。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現在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由表及裡」的思維方法,要學會搜集資料,更要學會對這些資料進行有邏輯的存儲。但更重要的,要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理性科學的認知系統,從而提升自己精準決策的能力。我們在精準決策時,要學會專注,要善於藉助一些可視化工具,幫助我們去決策。
當我們做完決策工作後,是不是就表明我們的深度思考已經完成了呢?並非如此!我們的決策是否正確?在工作中是否能夠吃得開?還需要我們去檢驗,用結果來反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四部分內容:深度思考,如何做好反饋?都有哪些好方法呢?
思考與討論:「你買球棒和球一共花了110元,買球棒比買球多花了100元,那麼買球花了多少錢?」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