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在亞馬遜流域稱霸一方,卻沒有泛濫成災,這是為什麼?

2020-12-04 科普探空使者

亞馬遜叢林不僅被人類譽為「地球之肺」,那裡還存在著不少原始生態系統。有說法認為,只要踏入了亞馬遜叢林,就仿佛進入了一個原始的世界,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因為在這裡面你有機會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也能看到一些兇猛的動物。尤其在亞馬遜的河流裡,可以說是暗藏殺機,因為水下面可能藏著一條巨蟒,也有可能是一條兇神惡煞的鱷魚,更有可能是食人魚。一說到亞馬遜的河流,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那裡的食人魚。

在很多人看來,食人魚是一種極其兇殘的魚類,它們只要在水中發現有血液或者陸地動物的存在,一般會奮不顧身地衝上去撕咬一番。現實中食人魚也站在了亞馬遜食物鏈中的頂端,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食人魚如此可怕,為什麼它們還沒有完全佔領整個亞馬遜流域呢?相反,它們的數量也比較有限呢?對此有專家表示,雖然從個體上來看亞馬遜叢林的食人魚很可怕,但是從整體情況來看它們並沒有那麼強勢,至少不是亞馬遜流域最強勢的群體,因此還不至於泛濫成災。

食人魚之所以沒在亞馬遜泛濫成災,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們並非都是肉食性種類。大多數人對食人魚的印象就是嗜血食肉,只要水中出現了新鮮的血液,它們就會蜂擁而上。但實際上食人魚根據食性分為很多種類,例如肉食性種類和雜食性種類,甚至還存在一些素食的食人魚。素食的食人魚還能夠稱為食人魚嗎?嚴格意義上它們確實不能算是食人魚了,但由於它們還是長著一副兇惡的樣子,人們還是習慣將它們當作食人魚。

另外一個原因是生活在亞馬遜地區的人把食人魚看作是不詳的徵兆,就像我們看到烏鴉會覺得那是不好的兆頭一樣,因此那裡的人一般看到食人魚都敬而遠之。但也不乏有些人看到食人魚就頓時義憤填膺,甚至還有說法認為吃食人魚可以壯陽,導致有相當一部分食人魚遭到人類的捕殺。但真正導致食人魚不能在亞馬遜流域泛濫的是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在河流中還存在著其他種類的兇狠生物,它們的存在和食人魚起到了相互制約的關係,最後導致誰也不能稱霸整個流域。

根據野生動物學家長期的研究發現,亞馬遜流域還是存在不少食人魚的剋星,例如短吻鱷、凱門鱷和水豚等等。不僅如此,食人魚種群中還常常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特別是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種群中弱小的個體通常會成為強大個體的攻擊目標。而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的攻擊是至死方休的,然後勝利者就會享用自己的戰利品。綜上所述,即使食人魚對落入水中的人能夠造成嚴重的傷害,但它們自身還無法在亞馬遜流域稱霸,這充分體現了自然界相互制約的關係。

相關焦點

  • 食人魚如此兇猛,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
    在自然環境下,食人魚的主要食物以其他魚類、昆蟲、水生無脊椎動物等為主,它們很少會攻擊其他大型的動物。當然,食人魚較弱的視力想要在並不清澈的亞馬遜流域中捕獵,就需要發達的嗅覺,事實也是如此,食人魚的嗅覺非常的靈敏,這也是它們對血液比較敏感的原因。在判斷獵物攻擊性較弱後,食人魚往往會一擁而上將獵物分食。
  • 「水中狼族」食人魚,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
    食人魚在我們的印象中,往往都是無比兇殘的,超強的攻擊力以及再加上成群結隊的出沒,確實是個頗為難纏的物種。再加上很多影視劇的渲染,使得食人魚成了一種令人聞風喪膽的魚。那麼問題來了,如此「無敵」的物種,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呢?
  • 食人魚這麼恐怖,為啥在亞馬遜流域始終沒有泛濫開來?
    食人魚,又稱食人鯧,名字就是如此霸氣,相當多的影視作品和人們口口相傳讓這種魚名聲大振。其實這種魚的個頭不大,30公分左右,具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體側有斑紋,的確有不少觀賞的價值,它的主要棲息地在亞馬遜流域。
  • 食人魚在亞馬遜少有天敵,為什麼沒有泛濫?
    如果真如電影裡表現的那樣,那麼整個亞馬遜河都要被食人魚所霸佔,而實際上食人魚的數量並不驚人,更談不上泛濫成災,因為它們沒有想像的強勢。確實食人魚有鋒利的牙齒,而且很多是食肉動物。但是不同種類的食人魚有著不同的飲食結構,這也是食人魚很難被分類的原因之一。有些食人魚是雜食性的,吃的種子比肉多,有些甚至只靠植物生存,有些「素食食人魚」甚至成為了人類的寵物。
  • 食人魚為什麼沒有稱霸亞馬遜河?因為這種生物是他們的天敵
    ,很多野外探險家們就會到這裡去冒險,亞馬遜河流域生活著太多兇猛的物種,食人魚就是這裡的一霸。食人魚的攻擊性很強,它們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一起,只要是被食人魚盯上的獵物,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被啃的只剩一堆骨頭,人在食人魚的面前都要躲得遠遠的,既然食人魚這麼霸道,那為什麼沒有稱霸亞馬遜河呢?
  • 食人魚在亞馬遜少有天敵,為什麼沒有泛濫?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食人魚是淡水中最兇猛的魚類之一,而且在野生環境下,食人魚還是群居的食肉動物表面上看,長著滿嘴尖牙且群居的食人魚可以橫掃一切,但是,實際上,在食人魚的棲息地-亞馬遜流域中,食人魚在「殺手榜」上僅排第四位。食人魚學名食人鯧,它的大名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究其原因就是其兇猛的個性以及一些影視作品的放大化。從分布上看,食人魚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流域,作為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食人魚的食物幾乎囊括了亞馬遜流域中80%以上的水生動物,除此之外,食人魚還會攻擊意外落水的動物,包括人類。
  • 雖然食人魚兇猛無比,但是卻難以稱霸亞馬孫流域
    雖然食人魚兇猛無比,但是卻難以稱霸亞馬孫流域,只能排在「殺手榜」的第四位,電鰻、刺鯰都是它的天敵。另外,食人魚還有一個特殊的習性,那就是只有成群結隊時才兇狠無比。食人魚還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魚類,並且味道鮮美。
  • 號稱亞馬遜河霸主的食人魚,遇到尼羅鱷會怎麼樣?
    其實這種情況是按照當地的生物來劃分的,例如,位於非洲地區的尼羅河流域,稱王稱霸的就是尼羅鱷,這種鱷魚不僅在水裡沒對手,就連陸地上的獅子也時常遭遇它的襲擊,因此,常常被人類所研究以及捕獵。而在地球的另一邊,位於南美的亞馬遜流域中,這裡稱霸的卻不是當地的鱷魚,而是一種更小型的魚類,其名為食人鯧,又名水虎魚。
  • 亞馬遜流域殺傷力最強的動物,食人魚只能排第四,遇到它無可奈何
    亞馬遜河流域遍布南美洲的大部分區域,造就了最大的熱帶雨林以及最大的熱帶平原。氣候的多樣性造就了這裡數以百萬計的生物,世界上大部分的觀賞魚類都產自這裡。圖注:食人魚提到魚類,可能亞馬遜流域最出名的就是食人魚了,它生性兇殘,並且吞食人類,這使得它兇名遠揚,讓人聽之害怕。
  • 作為亞馬遜河的頂級捕食者,食人魚卻沒有在河中泛濫,這是為什麼
    作為亞馬遜河的頂級捕食者,食人魚卻沒有在河中泛濫,這是為什麼?作為現在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洲之一,南美洲是非常多野生珍稀動植物的家園,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最大雨林——亞馬遜雨林的庇護,使得非常多的動物能夠在這裡繁衍生息。
  • 為什麼連鱷魚都不怕的食人魚無法稱霸亞馬遜河流?因為遇到了它
    亞馬遜河流域棲息著無數的動物,這條河的危險性也是世界聞名的,這危險性來自於水裡成群結隊的食人魚。食人魚的存在,使得任何靠近亞馬遜河裡的生物都不敢掉以輕心。一不小心遭到食人魚的圍攻,往往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食人魚啃成一幅骨架。
  • 號稱「水中狼族」的食人魚,為啥無法稱霸亞馬遜河?規模是個問題
    亞馬遜河的食人魚則是一個奇妙的綜合體。這個危險的物種具有奇異繽紛的顏色還有宛若磷光閃爍的鱗片,但同時卻也具有一排吮血的尖利牙齒,凶相畢露,殺人如麻,令人見之悚然,聞之變色。害怕其威力的人們就稱它為「水中狼族」。但這樣兇悍的物種,卻並不是亞馬遜何的霸主,這卻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食人魚沒稱霸淡水河?原來有這個天敵,一秒消滅30隻!
    為什麼食人魚沒稱霸淡水河?原來有這個天敵,一秒消滅30隻! 食人魚光聽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慄 實際上食人魚的兇殘程度 確實對得起他的名字
  • 亞馬遜河流王者:一次電30條食人魚不在話下,鱷魚也會被瞬間秒殺
    而在水中,也有類似的王者選手——電鰻,它們憑藉自己超強的發電能力稱雄稱霸,人送外號「水中高壓線」。其實在自然界中能夠發電的魚類不只單有電鰻,但是電鰻以其超強的發電能力一直霸居發電量榜首,它所釋放的電量是人體安全值域的幾百倍,所以科學家將其歸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淡水魚類之一。電鰻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河、蓋亞那河、奧裡諾科河流域,而在這些河中,同樣生活著食人魚。
  • 數個亞馬遜河中的霸主,食人魚只是它們的開胃菜!
    亞馬遜河是南美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第一的河。這裡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各種生物多達數百萬種,組成一個亞馬遜獨有的生物圈。在亞馬遜河中,有著臭名昭著的食人魚;但它們並不是這裡的霸主,還有許多生物依靠著各自的強大能力而稱霸這個生物王國,究竟有哪些生物還能成為亞馬遜河的一方之霸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 『水中狼群』稱霸亞馬遜,遭遇『水中平頭哥』,下一秒悲劇上演!
    恐怖片愛好者們肯定對亞馬遜三兄弟不陌生:蟒蛇、巨鱷、食人魚,這其中又以食人魚的名氣最大,這種『水中狼群』稱霸亞馬遜,對水中的血腥味極為敏感,會把獵物啃得只剩白骨,可以說是十分驚悚了。但聽起來名字霸氣的食人魚實際上的戰鬥力並不恐怖,它們也有天敵,也有命中注定的對手,當這群『水中狼』遭遇『水中平頭哥』水獺,雙方必定是要有一番較量,但只能在水中活動的食人魚往往打不過水獺,開戰下一秒悲劇上演。
  • 食人魚有沒有天敵?揭開神秘「食人魚」面紗
    食人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弱酸性水質即可飼育良好,雌魚在產卵期可產出3000至5000粒魚卵,受精卵經過36至48小時就可孵化出仔魚,而仔魚在48小時後吸收完體內的蛋黃素後就會自己攝食。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食人魚,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面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魚無法咬到腹部,救回一命。成熟的食人魚雌雄外觀相似,具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體側有斑紋。有高度發展的聽覺。兩顎短而有力,下顎突出,牙齒為三角形,尖銳,上下互相交錯排列。咬住獵物後緊咬著不放,以身體的扭動將肉撕裂下來,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
  • 神秘亞馬遜,邂逅食人魚
    在葡萄牙語中,「內格羅」是「黑色」的意思,所以這條河流又叫黑河;而索裡芒斯是葡萄牙語「陽光」和「泥水」的合成詞,意為光亮的泥水,因為其顏色淺,也被人們叫作白河。神奇的是,這兩條河流在瑪瑙斯附近交匯,卻沒有迅速融合。黑白兩條河流交匯處,仿佛有一道裂痕將河面一分為二。兩股激流並行不悖、涇渭分明,儼然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
  • 食人魚也有天敵?把它放進魚缸裡,接下來的一幕不要眨眼
    食人魚也有天敵?把它放進魚缸裡,接下來的一幕不要眨眼縱覽世界美景,細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食人魚是一種個體較小的殘暴魚類,它們強有力的齒列非常鋒利,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只要聞見一點點的血腥味,就能將它們引出來。食人魚經常將誤入水中的動物在短時間內吃得只剩白骨,非常的殘暴,它可以說是稱霸亞馬遜流域的霸主,但是這樣厲害的生物竟然也會有天敵,人們將它放進魚缸之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千萬不要眨眼。
  • 食人魚如此兇猛,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河泛濫?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食人魚是比較兇猛的淡水魚種,有水中狼族之稱,常常成群結隊,就像密集的蝗蟲一樣,如果一隻水鳥掉入生活著食人魚的水中,幾分鐘之內就成為了一具骸骨,食人魚解決食物如此的迅速,這主要是因為在進食時,前一批食人魚各自上前撕扯掉一塊肉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