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如此兇猛,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

2020-12-04 科學獵奇

食人魚確實是一種兇猛的魚類,我們了解食人魚大都是通過一些食人魚的影視作品,尤其是《食人魚3D》這部影片中的食人魚更加的讓人毛骨悚然,它們肆無忌憚的屠殺小鎮的居民。但是,畢竟影視作品中的動物不免有誇大,那麼,真實的食人魚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兇猛的魚類。

食人魚

食人魚又稱紅腹食人魚,它的肚皮呈紅色,因此得名。由於各種影片的誇大,食人魚被認為是一種無敵的魚類,它們擅長群居,而且兇猛好鬥。其實,真實的食人魚並非如此,食人魚確實是一種群居型的魚類,它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流域中,在北美洲的一些河流中也有它們的身影。食人魚確實長著三角形的尖利的牙齒,有著很強的撕裂能力,但是,經過生物學的研究發現,食人魚是一種偏膽小的魚類,它們的體長平均在30公分左右,在整個亞馬遜流域中,這種體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小型的魚類,而大型的魚類比如巨骨舌魚、巨型鯰魚等都是體長超過1米的。

食人魚由於體型的限制,再加上它們的視力較差,所以,群居能夠大幅度的提高生存的機率。在自然環境下,食人魚的主要食物以其他魚類、昆蟲、水生無脊椎動物等為主,它們很少會攻擊其他大型的動物。

當然,食人魚較弱的視力想要在並不清澈的亞馬遜流域中捕獵,就需要發達的嗅覺,事實也是如此,食人魚的嗅覺非常的靈敏,這也是它們對血液比較敏感的原因。在判斷獵物攻擊性較弱後,食人魚往往會一擁而上將獵物分食。比如,國外的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牛頭實驗,將一個剝了皮的牛頭放入有食人魚的水域中,僅僅3分鐘,一個諾大的牛頭就只剩下了骨頭,可見它們的撕扯能力之強。

既然食人魚有著如此強的攻擊力,那麼,它們為什麼沒有泛濫成災呢?

首先,在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構成了完整了生態鏈,它們互相制約,保證了數量的平衡性,而食人魚本就是亞馬遜流域中的本土動物,自然也受食物鏈的約束,並不能泛濫成災。如果是一種入侵物種,則容易破壞原有的生態造成物種泛濫。

那麼,是什麼制約著食人魚的數量呢?

01 天敵

上面我們說過,在亞馬遜流域中,有著許多的大型動物,在這些大型動物中,水中的鱷魚、陸地上的鸕鷀都是食人魚的主要天敵。鸕鷀很好理解,它本身就是捕魚高手,而凱門鱷則有著食人魚都無法撕裂的「鎧甲」。

除了以上兩種動物外,電鰻也是食人魚的主要天敵之一。當食人魚群圍攻電鰻時,電鰻會釋放強電流將食人魚電死或者電暈,「水中高壓電」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因此,食人魚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強大,相反的,在原生環境中,它有著眾多天敵的制約。

02 環境

食人魚有著較強的繁殖能力,通常,一條雌性食人魚每次可以產下5000顆卵。從這個數量看,食人魚確實是容易泛濫的。但是,食人魚的繁殖期發生在雨季,雨季,亞馬遜流域的河水暴漲,水流速度也加快,而食人魚的魚卵則大都是排在水中的植物上,卵的孵化需要10天左右。也就是說,食人魚卵想要孵化,必須安靜的在植物上依附10天左右,但是雨季暴漲的河水以及超快的水流速度,衝走了大量的食人魚卵,造成真正能夠孵化的食人魚大幅度減少。

這也是食人魚無法泛濫的主要原因。

總結

真實的食人魚並沒有那麼兇猛好鬥,它們的群居不過也是一種生存方式而已,而且雖然食人魚長著尖利的牙齒,但是,在其生境中,有太多不怕它們的動物了。有了天敵的制約再加上卵的孵化率低,讓擁有著超強繁殖能力的食人魚也只能勉強的維持種群數量,無法泛濫成災。

但是,如果將食人魚投放在沒有天敵的水域中,比如我國南方的水域中,食人魚是必定會泛濫成災的。所以,放生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也要考慮一下生態平衡。

相關焦點

  • 食人魚在亞馬遜流域稱霸一方,卻沒有泛濫成災,這是為什麼?
    亞馬遜叢林不僅被人類譽為「地球之肺」,那裡還存在著不少原始生態系統。有說法認為,只要踏入了亞馬遜叢林,就仿佛進入了一個原始的世界,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因為在這裡面你有機會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也能看到一些兇猛的動物。
  • 「水中狼族」食人魚,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
    食人魚在我們的印象中,往往都是無比兇殘的,超強的攻擊力以及再加上成群結隊的出沒,確實是個頗為難纏的物種。再加上很多影視劇的渲染,使得食人魚成了一種令人聞風喪膽的魚。那麼問題來了,如此「無敵」的物種,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呢?
  • 食人魚在亞馬遜少有天敵,為什麼沒有泛濫?
    食人魚在我們的印象中,往往是一種極度危險、成群結隊的獵食者,隨著電影《食人魚3D》的播出,這種生物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在亞馬遜雨林裡,可以算是「群雄涿鹿」,地球上最危險的一些淡水生物都生活在這裡,食人魚以它們鋒利牙齒在此也有一席之地。
  • 食人魚如此兇猛,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河泛濫?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食人魚是比較兇猛的淡水魚種,有水中狼族之稱,常常成群結隊,就像密集的蝗蟲一樣,如果一隻水鳥掉入生活著食人魚的水中,幾分鐘之內就成為了一具骸骨,食人魚解決食物如此的迅速,這主要是因為在進食時,前一批食人魚各自上前撕扯掉一塊肉後
  • 食人魚這麼恐怖,為啥在亞馬遜流域始終沒有泛濫開來?
    食人魚,又稱食人鯧,名字就是如此霸氣,相當多的影視作品和人們口口相傳讓這種魚名聲大振。其實這種魚的個頭不大,30公分左右,具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體側有斑紋,的確有不少觀賞的價值,它的主要棲息地在亞馬遜流域。
  • 食人魚在亞馬遜少有天敵,為什麼沒有泛濫?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食人魚是淡水中最兇猛的魚類之一,而且在野生環境下,食人魚還是群居的食肉動物表面上看,長著滿嘴尖牙且群居的食人魚可以橫掃一切,但是,實際上,在食人魚的棲息地-亞馬遜流域中,食人魚在「殺手榜」上僅排第四位。食人魚學名食人鯧,它的大名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究其原因就是其兇猛的個性以及一些影視作品的放大化。從分布上看,食人魚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流域,作為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食人魚的食物幾乎囊括了亞馬遜流域中80%以上的水生動物,除此之外,食人魚還會攻擊意外落水的動物,包括人類。
  • 最兇猛的黑魚和最兇猛的食人魚,誰更厲害?為什麼?
    黑魚是我國淡水魚戰鬥力最強的魚類之一,而食人魚則是南美洲淡水魚中最兇猛的魚類之一。那麼,這兩種頂級的猛獸(魚)的對決一定大有看頭。但是,兩種魚一種在我國,一種在南美,現實中,兩種魚是沒有可能野外相遇的。所以,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兩種魚的基本數據和習性。
  • 作為亞馬遜河的頂級捕食者,食人魚卻沒有在河中泛濫,這是為什麼
    作為亞馬遜河的頂級捕食者,食人魚卻沒有在河中泛濫,這是為什麼?作為現在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洲之一,南美洲是非常多野生珍稀動植物的家園,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最大雨林——亞馬遜雨林的庇護,使得非常多的動物能夠在這裡繁衍生息。
  • 亞馬遜河流中比食人魚還兇猛的魚,專門以食人魚為食
    要說水中最兇猛的魚類是誰?許多人都會說食人魚,食人魚這種生物以群體進行生活,一旦在水中聞到了血腥味,食人魚群體也就變得興奮起來,不斷的攻擊獵物,隨著越來越多的血液在水中擴散,食人魚們的攻擊也越來越興奮,直到獵物變為一副白骨。
  • 雖然食人魚兇猛無比,但是卻難以稱霸亞馬孫流域
    雖然食人魚兇猛無比,但是卻難以稱霸亞馬孫流域,只能排在「殺手榜」的第四位,電鰻、刺鯰都是它的天敵。另外,食人魚還有一個特殊的習性,那就是只有成群結隊時才兇狠無比。食人魚還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魚類,並且味道鮮美。
  • 亞馬遜流域殺傷力最強的動物,食人魚只能排第四,遇到它無可奈何
    亞馬遜河流域遍布南美洲的大部分區域,造就了最大的熱帶雨林以及最大的熱帶平原。氣候的多樣性造就了這裡數以百萬計的生物,世界上大部分的觀賞魚類都產自這裡。圖注:食人魚提到魚類,可能亞馬遜流域最出名的就是食人魚了,它生性兇殘,並且吞食人類,這使得它兇名遠揚,讓人聽之害怕。
  • 號稱亞馬遜河霸主的食人魚,遇到尼羅鱷會怎麼樣?
    其實這種情況是按照當地的生物來劃分的,例如,位於非洲地區的尼羅河流域,稱王稱霸的就是尼羅鱷,這種鱷魚不僅在水裡沒對手,就連陸地上的獅子也時常遭遇它的襲擊,因此,常常被人類所研究以及捕獵。而在地球的另一邊,位於南美的亞馬遜流域中,這裡稱霸的卻不是當地的鱷魚,而是一種更小型的魚類,其名為食人鯧,又名水虎魚。
  • 亞馬遜河流域中最恐怖的動物是什麼?
    如此多的世界之最,也讓亞馬遜河中孕育了數之不盡的水生生物,其中,比較為人熟知的且恐怖的動物主要有以下5種:第一種:食人魚食人魚可謂是亞馬遜流域中的「水中明星」,尤其是近些年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讓食人魚兇猛殘暴的性格深入人心。
  • 廣西柳州驚現恐怖食人魚 探秘襲人恐怖「水怪」
    食人魚並不是第一個入侵中國並影響生態安全的物種。如同樣原產於亞馬遜河的另一魚種「清道夫」已在中國一些流域繁衍開來;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的福壽螺經引進後也迅速在中國一些流域泛濫成災;20世紀初被作為花卉引入中國的水葫蘆,如今也正在瘋狂肆虐我國南方江河湖泊,國家為此每年至少投入上億元巨資進行打撈和銷毀。7月7日下午,廣西柳州市的張先生在柳江河白沙二隊附近親水平臺給小狗洗澡時,竟然被3條兇猛的魚攻擊,其中一條魚突然咬住張先生的手掌不放。
  • 亞馬遜河十大恐怖生物,食人魚上榜,第一是亞馬遜水域頂級掠食者
    1、黑凱門鱷,可以長到六米(20英尺)長,是亞馬遜水域的頂級掠食者,只要是能吃下的幾乎都吃,包括食人魚,鱸魚,猴子,鹿,巨蟒等。如果人類出現在它的領域,也不會放過。   5、在亞馬遜流域,不僅巨型生物可怕,「寄生鯰」這種微型動物更可怕!它甚至可以吸引入尿道內,很難取出。
  • 食人魚為什麼沒有稱霸亞馬遜河?因為這種生物是他們的天敵
    ,很多野外探險家們就會到這裡去冒險,亞馬遜河流域生活著太多兇猛的物種,食人魚就是這裡的一霸。食人魚的攻擊性很強,它們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一起,只要是被食人魚盯上的獵物,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被啃的只剩一堆骨頭,人在食人魚的面前都要躲得遠遠的,既然食人魚這麼霸道,那為什麼沒有稱霸亞馬遜河呢?
  • 亞馬遜河流專門以食人魚為食的魚,兇猛的外表成為觀賞魚新寵
    要說水中最兇猛的魚類是誰?許多人都會說食人魚,食人魚這種生物以群體進行生活,一旦在水中聞到了血腥味,食人魚群體也就變得興奮起來,不斷的攻擊獵物,隨著越來越多的血液在水中擴散,食人魚們的攻擊也越來越興奮,直到獵物變為一副白骨。
  • 這種魚被稱為鱷魚的「剋星」,比食人魚還兇猛,號稱「魚界戰神」
    現實也是如此,鱷魚幾乎遍布世界各地(除了兩極和沙漠),只要有水的地方它都能存活,在非洲草原上,幾乎沒處水源都有鱷魚的存在,而非洲的尼羅鱷可是連「草原之王」獅子都不敢招惹的動物。 印象中,除去在美洲的鱷魚有天敵外(美洲豹),其他地方的鱷魚都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作為一個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物種,鱷魚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水裡,戰鬥力都非常的強悍。
  • 食人魚為何如此兇猛?將它切開放大100倍,大吃一驚
    要說這個世界上最兇猛的魚類,大家一定會想到食人魚,特別是他們一嘴獠牙在水中遊來遊去的樣子,真的可怕極了,一旦發現獵物很可能瞬間就成了一堆白骨,食人魚到底為什麼這麼兇猛呢,將其切開放大100倍後,結果人讓人大吃一驚
  • 廣西柳州食人魚突襲2人 傷者手掌血肉模糊
    7月7日下午,柳州市的張先生在柳江河白沙二隊附近親水平臺給小狗洗澡時,竟然被3條兇猛的魚攻擊,其中一條魚突然咬住張先生的手掌不放。張忍痛將魚摔上岸,才發現自己的手掌幾乎被啃掉一塊肉。張先生之後將這條魚帶回了家,並在網上查詢其身世。經過上網比對查驗,張先生捕獲的這條魚竟然和產自南美洲的食人魚一模一樣。吃驚不已的張先生立即撥打電話給媒體,說有食人魚咬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