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大黃蜂學習對手的捕食技巧來尋找食物

2020-12-05 生物谷

近日,國際著名雜誌PLoS One刊登了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Conspecific and Heterospecific Information Use in Bumblebees
」,文章中,研究者指出,大黃蜂可以學習競爭對手的方法來尋找最佳的食物資源。研究者培養了大量大黃蜂,然後給他們不同物種尋找食物的方式,讓他們定位尋找食物。

研究者發現,大黃蜂可以學習來自蜜蜂的信息,而且運用熟練,社會學習並不是限制在單一物種之間的一個過程,大黃的這種例子就表明,不同物種之間也可以很有效率的進行學習,Erika Dawson博士表示,很多社會研究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同物種不同個體之間的研究,當然了,工程師也從動物那裡學到了很多信息,就比如人類模擬鳥類的飛行而發明了飛機,對於動物而言,當然也可以學習不同物種的信息了,比如學習別的動物的捕食技巧或者築巢技術。

作者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從別的物種那裡學到的信息會非常有價值,就像大黃蜂一樣,它們能夠將這種信息很快學會,並且應用的很好,蜂群之間會互相學習對手的捕食技巧,但是它們仍然會和不同蜂種分享一朵花中的蜂蜜,向日葵可以供很多蜂群來取食,同時也早就了很多種傳粉者。

研究結果表明,兩個種之間的競爭將會比以往激烈很多,研究者表示,如果大黃蜂用自身的技術,外加學習蜜蜂的技術來進行食物搜尋的話,這將會給我們關於物種群落結構和形成提供一定的生態學暗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天然傳粉者之間的競爭模式。

(生物谷:T.Shen編譯)

Conspecific and Heterospecific Information Use in Bumblebees

Erika H. Dawson, Lars Chittka*

Heterospecific social learning has been understudied in comparison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members of the same species. However, the learning mechanisms behind such information use can allow animals to be flexible in the cues that are used.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onspecific cues are inherently more influential than cues provided by heterospecifics, or whether animals can simply use any cue that predicts fitness enhanc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those provided by heterospecifics. To determine how freely social information travels across species boundaries, we trained bumblebees (Bombus terrestris) to learn to use cues provided by conspecifics and heterospecific honey bees (Apis mellifera) to locate valuable floral resources. We found that heterospecific demonstrators did not differ from conspecifics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guided observers' choices, whereas various types of inorganic visual cues were consistently less effective than conspecifics. This was also true in a transfer test where bees were confronted with a novel flower type. However, in the transfer test, conspecifics were slightly more effective than heterospecific demonstrators. We then repeated the experiment with entirely naïve bees that had never foraged alongside conspecifics before. In this case, heterospecific demonstrators were equally efficient as conspecifics both in the initial learning task and the transfer test.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social learning is not a unique process limited to conspecifics and that through associative learning, interspecifically sourced information can be just as valuable as that provided by conspecific individual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ighlight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competition within natural pollinator communities.

相關焦點

  • 大黃蜂愛吃低脂食物—新聞—科學網
    「因此,蜜蜂的死亡會影響人類的食物供應。」研究植物與昆蟲相互作用的專家Sara Leonhardt說。全世界有兩萬多種蜜蜂需要被考慮,其中除了著名的蜜蜂外,大黃蜂還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蜜蜂的大部分營養來自花蜜和花粉。雖然花蜜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但花粉含有大多數其他必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
  • 兇狠的大黃蜂是蜜蜂的天敵,而蜜蜂卻用物理學奇招反制
    但像大多數生物一樣,亞洲大黃蜂通常不會攻擊人類或動物,除非它們覺得自己的巢受到威脅。與蜇人相比,它們大量捕殺蜂群的事跡更加聞名。亞洲大黃蜂的食物豐富,昆蟲種類繁多,其中蜜蜂是它們的最愛。事實上,許多種黃蜂都有捕食蜜蜂的習慣。
  • 對付大黃蜂?試試水牛糞—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科學》) 為了應對侵略性很強的大黃蜂,亞洲的蜜蜂正在採取「團結一致」策略。10日,一項在線發表於PLOS One的研究指出,為了讓前來獵食的大黃蜂離遠點,蜜蜂會將蜂巢和其他動物的糞便塗抹在一起——而這是蜂類使用工具的一種表現。 大黃蜂會捕食很多昆蟲,獵食對象之一包括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 美國驚現「殺手大黃蜂」!
    在美國面臨新冠肺炎危機之際,一種可怕的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發現……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等多家媒體4日報導,綽號為「殺手大黃蜂」(murder hornets)的大虎頭蜂已首次在美國被發現。專家們提醒民眾,這種黃蜂可以致人死亡,如果發現它們應該立即跑開並進行報告。
  • 美國發現「殺手大黃蜂」!
    在美國面臨新冠肺炎危機之際,一種可怕的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發現……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等多家媒體4日報導,綽號為「殺手大黃蜂」(
  • 敢獵殺大黃蜂一種螞蟻,且在大黃蜂飛翔時,犬蟻彈跳到其背上刺落
    在動物世界中,蟻科動物是一種體型微小的動物,一般體長2~20毫米,但已知的全世界約有15000多種螞蟻,其中有很多兇猛的螞蟻,例如行軍蟻、子彈蟻等等,而在澳洲就有一類螞蟻,敢捕殺昆蟲界頂級獵食者——大黃蜂,連大黃蜂都不敵的螞蟻——鬥牛犬蟻。
  • 殺手大黃蜂將入侵BC省!專家稱其可能會在此紮根?
    有可能會席捲北美的是亞洲大黃蜂,屬於大黃蜂中最大的一種。別看這種黃蜂和蜜蜂屬於同一目的昆蟲,但它們能夠長到五釐米長!這種亞洲黃蜂是昆蟲界的大佬,位處於昆蟲界食物鏈頂端。這種掠食者捕食各種昆蟲,其中包括蜜蜂。
  • 鸚鵡螺是怎樣捕食的?「食物狙擊手」的高超本領,了解一下
    鸚鵡螺是怎樣捕食的? 有趣的、充滿「藝術氣息」的鸚鵡螺 是海洋中 不折不扣的「食物狙擊手」 小魚、小蝦、小蟹 就連皮皮蝦 都不是它的對手 那麼
  • 連大黃蜂都害怕的「大蒼蠅」,神奇地維護一方區域昆蟲數量平衡!
    在昆蟲動物世界中,大黃蜂是一種令人非常害怕的生物,它體大身長,飛行能力又強,而且毒性也大,聽到蜂聲就讓人躲得遠遠!
  • 亞洲大黃蜂每天可吞噬50隻蜜蜂,大黃蜂獵人在英國西島,發現了巨大...
    迄今為止,尋找亞洲大黃蜂的志願者,已經在英國澤西島上發現了70多個巢,其中包括一個像沙灘球一樣大的巢。 近年來,有翅膀的入侵者在歐洲迅速蔓延,對當地的蜜蜂種群和生態系統構成了重大威脅。
  • 日本大黃蜂屠殺歐洲小蜜蜂享用美味幼蟲(圖)
    幾隻大黃蜂在蜂房入口處盤旋,想到蜂巢進食。  物競天擇:一隻大黃蜂從蜂巢拖出一個幼蟲,吃了它,然後將其變成一個粘糊糊的肉團,這就是它們後代的食物了。  分享食物:大屠殺後,兩隻筋疲力盡、體溫過高的大黃蜂為恢復體力,分享口中液體。
  • 旅行青蛙怎麼招待大黃蜂_大黃蜂喜歡吃什麼
    旅行青蛙怎麼招待大黃蜂?旅行青蛙大黃蜂喜歡吃什麼?如果剛好有客人大黃蜂來,要如何招待呢,一起看看吧!   》》》》點擊下載【3733遊戲盒子】進入APP搜索【旅行青蛙破解版】即可暢玩漢化版、無限獎券哦!
  • 科學網—日本大黃蜂屠殺歐洲小蜜蜂 享用美味幼蟲
    幾隻大黃蜂在蜂房入口處盤旋,想到蜂巢進食。物競天擇:一隻大黃蜂從蜂巢拖出一個幼蟲,吃了它,然後將其變成一個粘糊糊的肉團,這就是它們後代的食物了。分享食物:大屠殺後,兩隻筋疲力盡、體溫過高的大黃蜂為恢復體力,分享口中液體。
  • 老鷹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為何有時還會被貓頭鷹捕食?
    不同亞科的老鷹,其體型大小、分布範圍、生活習性、食物類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從總體上看,無論是體型很大的金雕,還是體型僅有大貓大小的遊隼,都屬於肉食性動物,在身體特徵上除了引以為傲的翅膀外,還有敏銳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因此老鷹的警覺性很強,鎖定目標獵物的能力也非常出色,再加上它們的性情也非常兇猛,使得它們基本上都能成為所在區域天空的霸主,成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 盤點最兇猛的動物,日本大黃蜂上榜,網友:惹不起惹不起!
    第一種:日本大黃蜂這是世界上個頭最大的黃蜂,看它的體型就知道非常的不好惹了,事實證明它們對敵人也是相當殘酷的。日本大黃蜂擁有非常長的針刺,而且其排出來的毒液還具有極強的腐蝕性酶,連人體組織都被其分解......所以日本大黃蜂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來自地獄的大黃蜂」。
  • 日本大黃蜂,為何叫殺人蜂?長5cm,幾隻大黃蜂可以滅掉整窩蜜蜂
    而美國人為什麼如此懼怕日本大黃蜂,並不是因為殺人蜂的威名,而是日本大黃蜂堪稱「蜜蜂屠夫」,總數超過兩隻,就可以屠盡整窩數以萬計的蜜蜂。簡單的說,有日本大黃蜂在的區域,周圍的蜜蜂都會被斬盡殺絕。蜂農最痛恨的就是大黃蜂。所以美國發現日本大黃蜂后,立刻將其列為最危險的入侵物種。
  • 30分鐘可屠盡3萬隻蜜蜂的大黃蜂,被蜜蜂用物理學反制
    事實上很多種胡蜂都有捕食蜜蜂的習性,雖然兩者外形相似,而且名字裡都帶「蜂」,但胡蜂屬於膜翅目胡蜂科昆蟲,而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也就是說,胡蜂並不是一種蜜蜂。但它們也是有很深的淵源的。美國昆蟲學家米切納(Michen-er)認為,蜜蜂是從1億年前的細腰胡蜂進化而來。
  • 大黃蜂模擬殲16,美軍假想敵部隊換塗裝,視中國空軍為主要對手
    而這也讓美軍壓力倍增,他們已經將我們視為最主要的對手,重視程度超過俄羅斯。比如就在近日,美國海軍航空兵著名的假想敵中隊VFC-12就宣布,準備給即將換裝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刷上中國空軍殲16的皮膚。超級大黃蜂要換上殲16的塗裝此前,VFC-12一直使用F/A-18 C/D「大黃蜂」戰鬥機充當假想敵,塗裝主要模仿俄羅斯戰機。現在,他們決定同時在即將換裝的F/A-18 E/F「超級大黃蜂」上採用兩種塗裝,單座型依然使用俄羅斯戰機的皮膚,而雙座型則換成中國空軍的塗裝。
  • 它從哪裡來?
    把智慧看作是一種像身高或力量的特徵,但當我們試圖定義這些特徵時,就會變得模糊,簡而言之,智慧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機制,尤其是生存問題,包括尋找食物和住所,與競爭對手作戰,或躲避捕食者。比如浣熊,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人類的食物。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給浣熊準備了不同食材的盒子,要得到這些食物,需要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和實踐技能,但它們也成為了盜竊大師,能夠打開窗戶或撬鎖。它們只需要不到十次的嘗試,就能弄明白如何打開每一個箱子,即使不同的木頭被放在一起,變成越來越難的組合,必須以正確的順序和不同的力量來解決。
  • 美國驚現殺手大黃蜂,養蜂人悲嘆:蜜蜂終結者!
    華盛頓州的科研人員說,當地發現亞洲巨型大黃蜂,這是美國首次發現這種嗜殺成性的大黃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