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存在。當時,海軍裝備著槳船。由於技術有限,海軍的基本作戰方法便是撞擊作戰。經過不斷改進,軍艦的作戰能力有很大提升。
在二戰之前,各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是戰列艦。戰列艦擁有大口徑火炮,而且還裝備著厚重裝甲防護。在當時看來,戰列艦已經是最好的軍艦。二戰期間,許多大國計劃建造全球最大的戰列艦。可惜,此時海戰中已經出現航母,戰列艦明顯不能滿足現代海戰的需求。
如今,美國是航母大國,擁有十幾艘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大型航母。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美國並不是最先接觸航母的國家。1922年12月,日本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鳳翔號。
鳳翔號試航之後,日本便將島式上層建築拆除,航母退回之前的平原型模式。2年之後,英國建造出全球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母。儘管它的完工日期比較晚,但是它採用大量現代航母的通用技術,成為各國建造航母效仿的樣板。
二戰期間,英國最優秀的航母是怨仇級,它的航速可達32節,最多能搭載80架艦載機。如今,大多航母可以使用幾十年,美國的很多航母可以使用50多年。按理說,英國航母也可以使用很久。然而,該航母使用10年便退役,2年之後出售拆解!
許多人不明白,建造航母花費大量精力,為何英國使用10年,便讓航母退役呢?在此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英國的航母。怨仇級滿載排水量3.2萬噸,飛行甲板長231.6米,寬27米。它一般可以搭載55架艦載機,包括22架攻擊機和36架新型的超馬林「海噴火」或者美制F6F「地獄貓」,最多能容納80架艦載機。由於機庫高度的原因,艦上無法使用美制F4U「海盜」戰鬥機。
它在光輝級航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航速和搭載艦載機數量上有很大提升。怨仇級的制空能力比日本「翔鶴」號強近一倍。不過,由於它的機庫高度不足,無法使用體積更大的噴氣式飛機。如果要進行現代化改裝,成本太高。考慮到這些原因,英國決定讓怨仇級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