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作為現代軍事力量的絕對象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整體戰鬥力。航空母艦自從其問世以來,就在不斷地發展著,從一開始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作戰核心到現在連接海軍、空軍形成立體化、信息化的作戰平臺,航母對一個國家的意義非常重大,甚至可以說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就看他能不能造出航母,以及能否形成具有戰鬥力的航母戰鬥群。
據環球網10月9日轉載「海軍新聞」網的報導,英國皇家海軍的新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近日首次以航母戰鬥群的模式開展訓練,這標誌著英國海軍作戰新時代的開始。報導稱,來自英國、美國和荷蘭的9艘軍艦、15架戰鬥機、11架直升機和約3000名人員在蘇格蘭東北海岸外上開展演習,而「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是這支艦隊的核心。「伊莉莎白女王號」價值30億英鎊,是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上聯合建造的最大的航母,它與其他8艘戰艦一起,構成了歐洲海軍近20年來組建的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航母戰鬥群。英國航母戰鬥群指揮官、海軍準將史蒂夫·莫爾豪斯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這個新的航母戰鬥群是英國海上作戰力量的縮影,是英國皇家海軍現代化的核心成果。在北約盟友的支持下,我們將隨時準備在最嚴峻的形勢下戰鬥,並最終取得勝利。」
伊莉莎白女王號
大家可能會詫異,英國可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皇家海軍曾笑傲天下,就算如今沒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為何到今天才組建航母戰鬥群?還要從二戰剛結束後說起,那時的英國擁有各類航母共52艘,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但隨著世界大戰結束,海外殖民地喪失殆盡加之國力消耗嚴重,英國只能將航母大批拆解出售,並且將35艘美制護航航母歸還給美國。隨後的四十年時間裡,英國也無法阻擋自己衰落的步伐,航母也在一個一個的縮減,隨著老航母的退役,英國甚至到了無航母可用的地步。直到2017年,英國的最新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正式服役,英國才結束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裸奔」狀態,重新擁有了航母。但是眾所周知,航空母艦要想形成戰鬥力僅有一艘空船是沒有用的,還要有配套的艦載機和各式護衛戰艦。而原定搭載在「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上的F-35戰機卻遲遲沒有到位,航母戰鬥群的搭建工作也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英國航母戰鬥群
近日,據報導中的消息可知,「伊莉莎白女王」號在甲板上擺放了幾十架的F-35,不僅艦載機已經全部到位,而且其他配合性戰艦也應有盡有。該航母戰鬥群中有北約最先進的驅逐艦——英國皇家海軍的45型驅逐艦「鑽石」號和「衛士」號,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沙利文」號以及英國「諾森伯蘭」號和「肯特」號護衛艦,另外還有荷蘭海軍的「艾弗森」號護衛艦。這些艦艇不僅能夠保衛「女王」號航母免受敵人艦船、潛艇、戰機和飛彈的攻擊威脅,還能執行從海上護航到救災等一系列任務。該航母戰鬥群不僅配備了先進的驅逐艦、護衛艦、直升機和潛艇,還搭載了第五代戰機,其擁有的戰鬥力是無法小視的。
大不列顛的餘暉
歐洲的大海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如此強大的海軍力量了,英國是否會重拾「日不落」的榮光,威震整個歐洲?如果該航母戰鬥群經過足夠的演練,完全具有了戰鬥力,那將會使英國皇家海軍擺脫幾十年來的屈辱歷史,使英國在今後的政治博弈中具有巨大的優勢和話語權。難道歐洲真要「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