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軍,多數人都會率先想起航母這種大型海上移動堡壘,一國是否已經邁入海洋大國行列,航母就是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到了21世紀,美國憑藉其性能優越的11艘大型核動力航母,建立起了完備的航母作戰體系,使得美國海軍具備了強大的遠海打擊能力,並穩坐世界海洋霸主的地位。
俄羅斯作為前蘇聯大會指定的唯一繼承國,在戰略發展等方面又和美國存在一定衝突,因此俄羅斯一直都致力於提升本國軍力,以免遭到美國壓制。在海軍方面,俄羅斯的水上航母自然無法和美國的航母戰鬥群相媲美,受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俄羅斯已無力再建造新的航母,而其僅有的「庫茲涅佐夫」號,也頻頻出現故障,總是在返修的路上,難以形成戰鬥力。
因此,為了保證俄海軍戰力,俄羅斯只得另尋出路,除了繼續發展水下力量核潛艇部隊之外,俄羅斯海軍又把目光投向了前蘇聯留下的「核巨獸」——基洛夫級巡洋艦,試圖對其進行改裝,讓這頭核巨獸復活。有人推測,俄海軍搞舊瓶裝新酒這一出,實際上就是專門用來對付美國航母戰鬥群的。
基洛夫級巡洋艦,是前蘇聯於1977年研製出的一款核動力巡洋艦,以超2.5萬噸的滿載排數量高居同類武器榜首,甚至可以趕上某些輕型航母的排水量了。在蘇聯武器研製格外痴迷「大體型」的情況下,基洛夫級巡洋艦創下了能搭載400多枚飛彈的記錄,其強大的火力輸出令人生畏,因此該軍艦也被人們稱作「武庫艦」。
在蘇聯解體後,蘇聯建造的幾艘基洛夫級巡洋艦也被俄羅斯海軍繼承了下來,在「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和「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退役後,就只剩下「彼得大帝」號和「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還在服役。考慮到基洛夫級巡洋艦已經是上個世紀冷戰時期的產物,艦上的武器裝備等都有些落後,俄羅斯海軍便啟動了對「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的現代化改裝計劃,以滿足俄羅斯海軍的作戰需求。
按照俄羅斯海軍的計劃,對「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的改裝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艦體本身的塗裝改造,眾所周知,武器裝備的隱身能力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隱身能力越強,就越不會輕易暴露自身蹤跡,一方面能保證出奇制勝的作戰能力,同時也能提高自身在戰場上的存活率。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俄羅斯海軍計劃對「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艦身使用最新的吸波材料,以增強其隱身能力。
第二個方面就是對艦載武器的升級和改裝。原本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幾乎就已經包括了所有海上作戰的武器系統,比如「花崗巖」反艦飛彈系統、由SA-N系列防空飛彈組成的防空系統等,能對航母這種大型水面戰艦進行有力的打擊。在俄海軍的改裝計劃中,該艦過去的飛彈垂髮系統將被替換為最新一代的通用型垂髮,屆時可裝填的飛彈數量足足可達500發;此外,飛行速度達8馬赫的新型高超音速「鋯石」反艦飛彈、「口徑」巡航飛彈以及海基S-300遠程防空飛彈等都會逐步上艦,在這樣的火力配置面前,即使是美國那樣強大的航母戰鬥群也要退避三舍。
第三個重點改裝對象就是艦電系統。據了解,原本的基洛夫級巡洋艦沒有裝備相控陣雷達,這就使得其防空能力大打折扣,為了改善這一不足,俄羅斯海軍計劃在「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上採用「裡夫-M」相控陣雷達,同時還將加裝最新一代的數位化雷達系統,可同時對近兩百個目標進行跟蹤鎖定,態勢感知作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此外,原本的「馬顎」、「馬尾」聲吶也被將被俄軍開發的最新一代聲吶系統取代,以增強「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的反潛作戰能力。
對於俄羅斯海軍復活「核巨獸」的行為,美方表示,一旦俄羅斯成功對「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完成現代化改裝,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必將受到很大威脅,畢竟其艦上搭載的武器系統以及艦電系統等,仿佛都是為美海軍航母量身打造的一樣。
按照計劃,完成改裝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很快就會加入俄羅斯海軍軍艦現役行列,承擔起俄海軍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戰任務,一方面既能重振俄海軍大國的威嚴,同時也能對美國形成一定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