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昆蟲拉響大滅絕警報,27年數量下降3/4,唯獨這種生物倖免

2020-11-24 騰訊網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以來,地球共發生了五次大滅絕事件,但是由於化石證據的稀缺,那時滅絕程度的慘烈已經無從考證。不過,單從「生物大滅絕」這個詞就能感受到,整個大滅絕的過程對於生物的影響之深。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不斷影響著地球上的生物。海豹跳崖、北極熊消瘦、人類正逐步將動物逼上滅絕的邊緣。然而,這僅僅是人們關注到的物種,那些未被注意到的昆蟲,可能正以比這更快的速度消失。

全世界的昆蟲大約有100多萬種,佔動物界種類的2/3,是構成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石。它們傳播花粉,分解垃圾,作為生態平衡的關鍵「聯結點」,連接著動植物以及微生物。

然而,這個所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石,正在走向滅絕的道路,威脅著「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德國科學家曾對德國63個保護區內的昆蟲長達27年的研究,通過測算所有飛行昆蟲的重量,並以此來衡量「飛行昆蟲生物量」。

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收集了超過53.5公斤的飛蟲,發現飛行昆蟲總數下降了75%。儘管在得出結論之前,雖然預想到飛行昆蟲數量會有所減少,但如此極端的減少量確實令人感到詫異。

科學分析表明,全球超過40%的昆蟲種類正在減少,三分之一的昆蟲瀕臨滅絕。滅絕的速度比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快8倍。根據現有的數據測算,昆蟲的總質量每年急劇下降2.5%,表明它們可能在一個世紀內滅絕。

早前就有報導,作為昆蟲的蜜蜂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人類只能再活4年。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足以看出昆蟲的作用。

在顯花植物(被子植物)中,自花授粉和借風授粉各佔5%和10%,而其餘85%都需要昆蟲來授粉。這些授粉者主要是以花粉和花蜜為食的昆蟲,如蜜蜂、蠅類、蝴蝶類等。因此,如果昆蟲的種類和數量減少,整個生態系統包括人類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另外,部分昆蟲還有「清潔」的功能,這類昆蟲主要是腐食性昆蟲,它們以生物的屍體為食,從而達到清潔的功能。

作為其它物種的食物來源,昆蟲數量的減少勢必也會影響到以它為食的鳥類及哺乳動物的生存,這將進一步打破生態系統物種之間的平衡關係。因此,生物多樣性危機甚至比氣候變化更嚴重。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飛行昆蟲數量急劇下降?研究發現,昆蟲減少的最大原因是棲息地的破壞與喪失。人類的過度開墾以及對於環境的破壞,使昆蟲沒有足夠的食物維持生存,不得不進行遷移。

城市景觀的隔離,也讓原本交流頻繁的昆蟲變得孤立,一旦沒有食物,想要「翻山越嶺」找到另一處「綠洲」,對弱小的昆蟲來說,其難度非常之大,它們往往在搬家覓食的途中就累死或餓死了。並且城市中遍布的水泥地面,也令昆蟲根本無處化蛹。

《自然》雜誌也曾報導了一項研究,城市的光汙染對夜行昆蟲的數量也起到了降低作用。人造光源以年均6%的速度在增長,這已經對動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夜間昆蟲的眼睛通常對光很敏感,很有可能被人造光源晃得迷失方向。有些甚至被吸引,分散了它們的自然棲息地。

此外,農藥以及化肥的使用,使得昆蟲變異的概率更大,身體也會更加脆弱。一旦寄生蟲和疾病等的爆發,對整個種群將是滅絕性的,例如,瓦蟎的蔓延導致蜜蜂種群的衰退 。

最後,就是氣候的變化。雖然有些科學家並不認同這個原因,但是熱帶地區的昆蟲可能對溫度變化的耐受性較差,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其數量下降還是有可能的。

不過,有些研究人員仍然表示,像蟑螂這樣的物種可能仍會大量繁殖。蟑螂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相當強大,因此才有「打不死的小強」的說法。躲過了幾次大滅絕的蟑螂可以說是地球最古老的物種,在這次昆蟲滅絕進程中倖免也不足為奇。

雖然現在,這場滅絕的主角還是昆蟲,但很有可能下一個就是人類自己。至於那時候,誰能統治地球建立自己的文明,又有誰知道呢?

相關焦點

  • 27年下降75%,飛行昆蟲數量驟減為哪般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科學家對全國63個保護區進行縱向研究後得出結論:在過去27年裡,德國飛行昆蟲總數下降了75%。報告稱,研究的目的是測算所有飛行昆蟲的重量,並以此來衡量「飛行昆蟲生物量」。科學家們對沙丘、草原以及森林等地區進行了調查,在27年的時間裡,他們利用帳篷收集了超過53.5公斤飛蟲。儘管在得出結論之前,他們預想到飛行昆蟲數量會有所減少,但如此極端的減少量「令人感到擔憂」。並且為何飛行昆蟲會如此大幅度的減少,依然不得而知。
  • 越來越多的生物走向滅絕,科學家拉響警報,人類是時候醒悟了
    地球擁有龐大複雜的生態系統,孕育過上千萬種生物,還有很多沒被人類發現的物種,可以說地球擁有豐富的生命體。不過隨著人類過度開發、氣候變化、以及棲息地被破壞等原因,數以萬計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前不久BBC上就有一篇文章稱,地球上的物種正在加速滅絕,有很多人類根本察覺不到。
  • 科學家拉響警報:氣候環境惡化,人類已站在大滅絕邊緣…
    3日發表的研究指出—— 在近些年,珊瑚表現出了一些特殊的生存習性,出現了與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時一樣的特徵。 根據化石數據中學到的經驗教訓,在生物大滅絕中倖存的珊瑚不是熱帶珊瑚礁中的那些造礁者,而是小型,孤獨,生長緩慢和深居的珊瑚。 珊瑚已經拉響了「物種緊急狀態」的警報,開始進入「戰時狀態」,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做好準備。
  • 珊瑚有預警,科學家拉響警報:人類已經站在第6次大滅絕邊緣……
    文/仗劍走天涯珊瑚有預警,科學家拉響警報:人類已站在第6次大滅絕邊緣…近些年來,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張,地球上很多生物都因此受到了迫害,生物的多樣性也銳減了不少科學家拉響警報,人類已經站在大滅絕的邊緣了,需要小心謹慎,不能夠再持續的危害地球了。世界性的權威雜誌科學報告中表示,人類可能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也許已經開啟了它的序幕,而人類將在這次大滅絕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會受到怎樣的迫害,這都是需要人類去重視的。
  • 德國飛行昆蟲已下降了80%!昆蟲100年內將滅絕,這場自然大災難讓...
    不久前,來自澳大利亞的桑切斯-巴約(Francisco Sanchez-Bayo)和懷克胡伊斯(Kris Wyckhuys)兩位教授從73篇有關昆蟲減少的論文入手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過去30年內,全球昆蟲數目以每年2.5%的幅度持續減少,在10年後將減少1/4,100年後更會完全絕種。
  • 今天防空警報拉響 背後故事竟然是這樣!
    2004年,全國有上百個城市同時鳴響警報,很多城市是首次拉響,其中包括杭州。第二類選7月7日,比如說河北有11個地級市就在當天鳴響防空警報,為的是紀念七七事變,勿忘國恥。第三類選城市被日軍空襲、遇難者較多的日子。像陝西省漢中市防空警報試鳴日在每年3月13日,因為1938年3月13日,日軍飛機對漢中進行了轟炸;榆林市在每年9月27日,重慶是6月5日。
  • 地球的環境日益惡化,飛行昆蟲的數量在27年間減少了四分之三
    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活動,人類在各方面的活動已經嚴重影響了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消耗了過多的化石燃料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許多物種因此而瀕臨滅絕。人類不斷地開發資源,導致自然環境日益退化。而最近有研究顯示,飛行昆蟲也逃不了滅絕的厄運。
  • 這種生物的大量死亡,意味著新一輪生物滅絕已經開始
    ,不過,基本上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與地球的自然環境變化有關,或者是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或者是地質運動引起的。這種生物是什麼呢?它們竟然是現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鱟。根據資料顯示,鱟來自於泥盆紀時期,那個時候脊椎動物才剛剛誕生,距離恐龍出現,還有將近2億年的時間。鱟作為「活化石」,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4-5億年的時間,和它同期的三葉蟲早就已經滅絕了,但是鱟卻一路躲過了多次大滅絕,仍然存活在地球之上。
  • 918為什麼要拉防空警報防空警報響是什麼意思?
    918為什麼要拉防空警報防空警報響是什麼意思?>918為什麼要拉防空警報?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是1931年9月18日晚上10點半,日軍炸斷柳條湖鐵路,然後進攻瀋陽,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為了銘記歷史,為了警醒廣大市民勿忘國恥、居安思危。也是為了增強人們的國防觀念和人民防空意識。因此,這天就會拉響防空警報。什麼時間拉防空警報呢?
  • 全球多個國家拉響疫情警報,鍾南山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境外拉響警報!韓國確診超 4000 例目前,全球多個國家拉響警報,境外新增病例數已持續多日超過境內。鍾南山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此前,鍾南山院士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中國存在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病例的可能性。
  • 莫等「昆蟲大滅絕,人類兩行淚」
    資料圖生境千萬處,保護第一條,昆蟲大滅絕,人類兩行淚……近日,「小不點」昆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國際期刊《生物保護》發表了一篇關於全球範圍內昆蟲減少現狀及其驅動因素的綜述報告。英國《衛報》報導甚至稱,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並帶來生態災難。
  • 科學家為「海洋健康」拉響警報
    埃菲社馬德裡6月1日發布題為《氣候變化、廢料傾倒、過度捕撈:海洋面臨的挑戰》的文章,2020年06月05日為世界環境日,環境問題是我們都非常關注的問題,氣候變化的影響也非常大,氣候變化可能會改變洋流和海洋中氧氣的生成,加上海洋生態健康的還受其他方面的影響,沿海居民依海而生,過度捕撈現象嚴重,加上旅遊業的繁榮發展
  • 27年來累積少了75%,會飛的昆蟲為何會越來越少?
    (原標題:27年下降75%,飛行昆蟲數量驟減為哪般)
  • 又一國家緊急拉響警報,國寶級動物瀕臨滅絕
    2020年註定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各個國家都發生大大小小災難,觸動到國家的利益,繼我國疫情,美國禽流感,巴鐵蝗災後,又一國家被迫「封城」,首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隨時準備撤離!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澳大利亞國寶——考拉,不僅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還有可能瀕臨滅絕,讓整個澳大利亞民眾感到恐慌。這場大火始於2019年7月18日,來勢洶洶導致澳大利亞政府沒有任何有效的辦法制止,到了現在,又正值澳大利亞夏季,氣溫更高,加上海風的作用,好不容易有所控制的大火又四處蔓延,導致澳大利亞政府不得不拉響警報,呼籲大家趕緊撤離。
  • 多項研究表明:地球已經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之中
    地球自誕生生命以來,已經經歷了20多次生物滅絕事件,其實有五次大規模滅絕時期。 第一次大滅絕始於4.38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主要原因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導致海面下降。
  • 昆蟲大滅絕
    與此同時,很多物種(尤其是昆蟲)甚至來不及被人類認識就已經滅絕。氣候變化更加快了這個物種滅絕的過程。    地球上生活著不計其數的生命。在第一批微生物出現40億年後,在第一批生物登上陸地4億年後,在人類出現20萬年後,在我們開始對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進行系統分類200年後,每年,依然有成百上千種新的物種被陸續發現。
  • 距離上次大滅絕多久了?如果第六次大滅絕出現,人類能夠倖免嗎
    雖然我們不知道地球生命怎麼起源,但是通過間接的方式,我們可以了解到地球生命的進化歷程,在過去幾十億年時間裡,地球很多物種出現後又消失了,在某些時候,甚至會出現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在大約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了,當時導致了地球上85%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在大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第二次大滅絕發生了,當時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在大約2.5億年前,第三次大滅絕發生,當時超過96%的生物都從地球上消失。在大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第四次物種大滅絕發生了,地球上的爬行動物大規模死亡。
  • 澳大利亞極端天氣拉響警報 場景宛如「世界末日」
    雷聲大作,冰雹來襲據報導,當地時間19日晚上,大規模冰雹襲擊了澳南部城市墨爾本,林火肆虐的維多利亞州部分地區也降下傾盆大雨,為新一波極端天氣拉響了警報。該國首都坎培拉也沒能倖免,冰雹及風暴致許多樹枝被折斷。當地緊急事務處理部門警告當地民眾,「將車移至有遮蔽物的地方,並遠離樹木和電線」。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海灘現4.6米不明生物「屍體」!科學家警告,生物大滅絕可能來了
    大塊的骨頭從各個方向伸出來,而這個生物顯然已經腐爛了一段時間,如今才被發現到,這就是大概的情況,說到底其實沒有辦法證實這種生物。不過專家相信他們知道這是什麼類型的動物。確實從這個生物的死亡,其實也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地球上,越來越多的生物在逐步縮減和消失,而科學家們也在懷疑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了,並且還在加速之中,所以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生物大滅絕是不是真的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