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環境日益惡化,飛行昆蟲的數量在27年間減少了四分之三

2020-12-04 三體使者

從總的趨勢來看,地球的環境越來越糟糕。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活動,人類在各方面的活動已經嚴重影響了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消耗了過多的化石燃料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許多物種因此而瀕臨滅絕。人類不斷地開發資源,導致自然環境日益退化。而最近有研究顯示,飛行昆蟲也逃不了滅絕的厄運。

來自荷蘭內梅亨大學的卡斯帕·霍曼和他的研究團隊在2017年的時候進行了一項有關於飛行昆蟲的研究,結果令他們感到震驚:世界上的飛行昆蟲數量在短短的27年時間裡已經銳減了四分之三。而且飛行昆蟲的滅絕趨勢還在繼續,如果人類不再採取措施應對這一問題的話,那麼自然生態將面臨崩潰的可能性。

昆蟲在維持地球生態系統正常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飛行昆蟲。根據研究發現,世界上大約有八成的野生植物需要依靠飛行昆蟲來進行授粉和種子擴散。除了擔任大自然的「搬運工」之外,它們還是大部分鳥類的食物來源。一旦飛行昆蟲全部滅絕了,不但食物鏈會發生崩塌,整個生態系統也會受到波及。

為了找出飛行昆蟲數量銳減的原因,霍曼和他的團隊在德國的63個自然保護區裡設置裝置測量飛行昆蟲的總量。他們用了整整27年的時間得到了測量結果,飛行昆蟲的數量下降了75%。同時他們還發現,其中野生蝴蝶、野生蜜蜂和飛蛾的下降速度是相似的,這也說明飛行昆蟲在過去幾十年裡確實大幅度地減少了。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棲息地的變化、氣候的變化、農藥殺蟲劑的使用等等。當務之急就是採取措施應對這一問題,否則將會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

相關焦點

  • 27年下降75%,飛行昆蟲數量驟減為哪般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科學家對全國63個保護區進行縱向研究後得出結論:在過去27年裡,德國飛行昆蟲總數下降了75%。報告稱,研究的目的是測算所有飛行昆蟲的重量,並以此來衡量「飛行昆蟲生物量」。科學家們對沙丘、草原以及森林等地區進行了調查,在27年的時間裡,他們利用帳篷收集了超過53.5公斤飛蟲。儘管在得出結論之前,他們預想到飛行昆蟲數量會有所減少,但如此極端的減少量「令人感到擔憂」。並且為何飛行昆蟲會如此大幅度的減少,依然不得而知。
  • 德國飛行昆蟲數量銳減75%,原因依然未知
    據報導,德國昆蟲學家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27年裡,飛行昆蟲的總數已經下降了75%,而原因依然不得而知。不久前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一項報告詳細描述了德國研究人員在全國63個保護區進行的縱向研究結果,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測算所有飛行昆蟲的重量,並以此來衡量「飛行昆蟲生物量」。
  • 全球昆蟲拉響大滅絕警報,27年數量下降3/4,唯獨這種生物倖免
    德國科學家曾對德國63個保護區內的昆蟲長達27年的研究,通過測算所有飛行昆蟲的重量,並以此來衡量「飛行昆蟲生物量」。 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收集了超過53.5公斤的飛蟲,發現飛行昆蟲總數下降了75%。儘管在得出結論之前,雖然預想到飛行昆蟲數量會有所減少,但如此極端的減少量確實令人感到詫異。
  • 環保手抄報:日益惡化的環境
    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天空是小鳥的家,河流是魚兒的家,地球是我們的家。這裡有浩瀚如海的森林;這裡有個高聳入雲的青山,這裡有一碧萬頃的草原,這裡有清澈見底的小溪,還有千姿百態,品種繁多的動物。
  • 昆蟲數量真的在減少嗎?科學家去數了數汽車擋風玻璃的蟲子屍體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theguardian編譯:馬莉、夏雅薇你關注過昆蟲嗎?兩項有關汽車擋風玻璃上昆蟲數量的科學研究表明,過去20年間歐洲地區昆蟲數量大幅下降。在丹麥偏遠地區汽車擋風玻璃上碰撞昆蟲的調查中,研究人員使用了1997-2017年間每個夏季收集的數據,結果發現數量下降了80%。同時,調查還發現,以昆蟲為食的燕子、小鳥等的數量也在下降。2019年在英國肯特郡的第二項調查觀察安裝在汽車牌照上的網格的撞擊情況,稱之為「splatometer」。
  • 臺灣黑熊數量可能在日益減少
    臺灣黑熊數量可能在日益減少 2002年01月04日 11:2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面對日益惡化的地球環境,怎樣理解科學家提出的人類滅亡的警告
    1、從1992年到2020年地球環境在不斷惡化>應當說地球會形成臭氧空洞、會有水和空氣汙染、森林砍伐、土壤枯竭等情況以及人類幹擾環境造成的其他後果,會被毀滅地球上人類的生命。時至今日,環境惡化速度還在加速,記得網上有人發表過歐洲雪山的消融對比照,短短的十來年,變化卻十分驚人,也許再過十來年這些雪山景點就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了。
  • 27年來累積少了75%,會飛的昆蟲為何會越來越少?
    報告稱,研究的目的是測算所有飛行昆蟲的重量,並以此來衡量「飛行昆蟲生物量」。科學家們對沙丘、草原以及森林等地區進行了調查,在27年的時間裡,他們利用帳篷收集了超過53.5公斤飛蟲。儘管在得出結論之前,他們預想到飛行昆蟲數量會有所減少,但如此極端的減少量「令人感到擔憂」。並且為何飛行昆蟲會如此大幅度的減少,依然不得而知。
  • 昆蟲正大量從地球消失
    蝴蝶、蜜蜂和其他昆蟲的減少在包括海平面上升和冰川融化在內的環境問題清單上,似乎微不足道。然而,這些物種的消失卻可能是毀滅性的。  昆蟲是無數鳥類、魚類和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它們分解死屍和動物糞便,促進土壤養分循環。蜜蜂和飛蠅等傳粉昆蟲在農作物、蔬菜、水果和堅果的生產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昆蟲很快就會因為農田和城市化而失去棲息地,同時也會受到大量殺蟲劑的威脅。
  • 地球環境在繼續惡化,人類還能堅持多久?
    導語:生態環境的改變,環境惡化,人類還能在地球上存在多久?地球這顆行星存在了大約45億年,這顆星球相比附近的其他星球,其實是一顆環境較為溫和的星球。然而,這顆星球也並非完全安全,至少在這45億年間,它總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給予生存在這顆星球上的生物一個個考驗。在這45億年間,地球的經歷了數十次生物大變遷,優勝劣汰的殘酷環境使得這顆星球上的生物存在又消失,而人類,或許也有一天要面對這一殘酷的事實。
  • 全世界動物數量40年減少一半 非洲獅僅剩10%
    原標題:全世界動物數量40年減少一半 非洲獅僅剩10%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外媒29日報導,一份最新調查研究顯示令人震驚的數據,過去40年裡,全世界各種類動物的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  據報導,這份研究報告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做出。
  • 德國飛行昆蟲已下降了80%!昆蟲100年內將滅絕,這場自然大災難讓...
    研究指出,地球正處於史上第六次生態大滅絕,但大眾關注點大多只集中於較容易研究的大型動物,針對昆蟲的則較少。然而昆蟲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物種,對整個生態系統的運作尤為關鍵。這種說法大約始於2017年末,德國的一項相關研究顯示:在30年內,當地飛行昆蟲總量下降了80%!2018年底,世界知名媒體《紐約時報》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昆蟲數量下降的精彩特寫,更是敲響了警鐘,加劇了人們的憂慮。2019年2月,在回顧過去數十項研究之後,兩位學者桑切斯-巴約和懷克胡伊斯聲稱:作為一個整體,昆蟲將在今後幾十年內走上滅絕之路。
  • 百年後地球上恐無昆蟲?
    科技前沿多年來,世界各地的昆蟲數量急劇下降,但這場潛在的「災難性」危機的嚴重程度,直到現在才得到充分的了解。上周,《生物保護》雜誌發表了首份關於全球昆蟲數量下降的科學綜述,這項研究分析了73份有關昆蟲數量減少的歷史報告,得出結論說,全球40%以上的昆蟲物種正在減少,1/3的物種處於瀕危狀態。
  • 全球昆蟲數目減少 長此以往,昆蟲恐遭絕跡
    原標題:全球昆蟲數目減少 或將於一個世紀內完全絕種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全球昆蟲正面臨滅絕危機。報告稱,過去30年來,全球昆蟲數目持續減少,若長此以往,昆蟲將於一個世紀內完全絕種,令自然生態系統出現「災難性崩潰」。
  • 未來地球可能被昆蟲統治 動物疾病毀滅人類(圖)
    適應能力極強的昆蟲有可能對人類的生存產生潛在威脅     蟲類繁殖速度極快動物疾病毀滅人類     美國科學家日前發現,全球變暖將使昆蟲的數量以更快的速度增長,甚至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未來地球將由昆蟲統治?」
  • 救救昆蟲!科學家稱50萬種昆蟲瀕臨滅絕 恐帶來災難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科學家10日提出警告說,地球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其中一半是昆蟲,而它們的消失,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報導稱,芬蘭自然史博物館生物學家、本研究主要執筆人佩德裡奧·卡爾多索說,「現今昆蟲的滅絕危機讓人極度憂心」,「但我們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 。資料圖:蟑螂。 據報導,可以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在水上行走的昆蟲消失,是集體滅絕事件的一環。
  • 「溫室效應」使臺灣生態環境惡化
    新華網臺北2月16日電(記者張玫 李凱)臺灣的科學工作者研究顯示,一百年來,臺灣地區平均溫度增加了1.1攝氏度,臺灣的氣候、環境和生態也發生很大變遷
  • 環境|萬物有靈且美但易傷 全球種群數量50年減少2/3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9月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2/3。通過跟蹤近2.1萬個種群中近4000種脊椎動物在1970年至2016年間的數據,《報告》發現,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8%。
  • 地殼運動、外星球撞擊、地球惡化等因素,導致幾萬年後人類毀滅?
    地殼運動、外星球撞擊、地球惡化等因素,導致幾萬年後人類毀滅?不能排除這些可能,目前人類在自然面前仍是猶如嬰兒一樣毫無反抗之力,地震了能做的就是跑,海嘯來了能做的還是跑,人類距離完全脫離環境影響還很遠。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和自然鬥爭的歷史,馴服至於作為農作物,馴服某些動物成為牲畜,為了減少洪水危害建造了各種水壩和導流渠,然而就人類目前可以建造的工程來說,是無法與自然的力量相提並論的。
  • 環境惡化危及到地球生命
    (自《衛報》) 《科學與人類評論》近日發表最新研究稱,過去1萬年,由於溫室氣體排放、農業化學品大量使用、土地退化和淡水系統汙染等原因,地球上支撐生命的九大自然循環系統中,四個已經超出「安全」水平,人類正在越來越多的「蠶食自己的生命支持系統」。 研究人員歷時五年之久,通過對長期平均狀態的分析,得出了支撐地球適合人類生活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