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等「昆蟲大滅絕,人類兩行淚」

2020-12-06 人民日報

資料圖

生境千萬處,保護第一條,昆蟲大滅絕,人類兩行淚……

近日,「小不點」昆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國際期刊《生物保護》發表了一篇關於全球範圍內昆蟲減少現狀及其驅動因素的綜述報告。英國《衛報》報導甚至稱,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並帶來生態災難。

近一半昆蟲物種正迅速減少

該報告對全球73項有關昆蟲減少的歷史文獻進行綜述,分析了潛在的驅動因素。報告強調,目前全球昆蟲多樣性正處於「糟糕」狀態,幾乎一半的物種正迅速減少,1/3的物種正瀕危滅絕。幾十年後,全球40%的昆蟲物種將滅絕。

結論令人震驚。難道今後「蟲兒飛」的場景只能定格在童謠裡?放飛螢火蟲,製造浪漫氣氛也將成為無法再現的永恆橋段?

論文第一作者、雪梨大學研究員桑切斯—巴約表示,地球歷史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即將開始,各種趨勢證實,這次大滅絕事件將對地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災難性後果。

「昆蟲是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事昆蟲學研究20餘年的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朱朝東指出。

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第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該事件持續了50萬年,導致大約80%的物種絕滅。後來的幾億年裡,又相繼發生4次大滅絕事件,最短持續幾萬年,最長持續數百萬年。

直至人類出現後,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悄然上演。「歷史上前5次大滅絕持續時間很長,而這一次是百年尺度的事件,而且速度比先前快得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告訴《中國科學報》。

「先前的物種大滅絕是基於大規模的自然災難性事件,如火山活動、小行星撞擊等。氣候變化被普遍認為是最接近的原因。如今,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以及農業生產方式、城市發展也在快速改變著全球自然環境。」朱朝東告訴《中國科學報》。

古生物學家通過對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化石研究發現,每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後,都伴隨著生物的復甦和發展,昆蟲也不例外。

「大滅絕發生後空出很多生態位和生態空間,並伴隨新的昆蟲類群爆發、演化。前5次大滅絕事件持續時間都比較長,這會給物種一定的反應時間,使其演化出創新性機制來抵消大滅絕的影響。生存下來的物種等生態系統恢復之後會演化出其他新物種。」王博表示,而這一次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物種減少的速率實在太快,生態系統已面目全非,原有的物種甚至尚未積累下適應能力便滅絕了,同時也未給新物種演化提供時間。

「知識」與現實的巨大差距

該研究被認為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我們所知道的」與現實仍存在巨大差距。

「毫無疑問,全球範圍內昆蟲物種數量正在減少,這在過去被忽視了,但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還很難估計它們的嚴重性。」在朱朝東看來,這篇綜述報告的結論存在一定程度的誇張。

朱朝東認為,以「減少」為關鍵詞檢索文獻的方法,使昆蟲減少幅度最終看起來特別大。同時,在昆蟲類群代表性與分類上也存在偏差。

嚴重的地理分布偏差也使結果與現實不盡相同。從事昆蟲學研究的中科院動物所博士後米歇爾·奧爾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樣本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特別是北美和歐洲的溫帶地區,未充分涵蓋多樣性更豐富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究其原因,北美和歐洲昆蟲研究實力較強,保留著相對全面的歷史記錄,其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信息並不完整或缺乏。

此外,不同時期的昆蟲物種有很大的變異性,需要長期的監測數據支撐,而這樣的研究非常缺乏。「儘管作者在文中承認了這一點,但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米歇爾·奧爾說。

研究發現,昆蟲生境變化是導致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朱朝東對此表示認同,「昆蟲物種的特徵與它們的易感性相關,需要獨特生存資源的昆蟲通常會在陸地系統中面臨更大的風險,而長期『定居』某地的物種進入到新棲息地時表現不佳,繁殖緩慢的物種也受到強烈的影響」。

在他看來,昆蟲如何生存以及在哪兒生存比它們屬於哪一特定類群更重要。「比如,山頂上的昆蟲通常比其他地方的昆蟲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而對於甲蟲這種生存方式更多樣的大種群昆蟲來說,情況會變得更複雜。」

因此,最有效的昆蟲保護策略或許就是儘量不破壞它們的原始生境,「但難度特別大」,王博說,人類能做的就是意識到昆蟲的重要性,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

亟待開展昆蟲多樣性長期監測

迄今為止,昆蟲是多樣性最豐富、數量最多的動物,在生態系統功能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人們並沒有全面了解昆蟲本底資料及其變化趨勢。朱朝東認為,原因在於缺乏長期持續性的監測數據。

他坦言,昆蟲多樣性和趨勢監測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歷史數據非常少,開展多樣性和多角度分析的難度大。

與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大型脊椎動物相比,昆蟲個頭微小,其多樣性和重要性並未引起足夠重視。「昆蟲的地理分布與物種差異,遠遠超過了鳥類或大型哺乳動物。此外,儘管只有5000多種哺乳動物和100多萬種昆蟲,但目前對前者的研究力度更大。」朱朝東說。

在中國,過去幾年來,中科院建設了昆蟲多樣性監測網,科技部、中國昆蟲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相關機構支持並開展了針對不同生態功能的昆蟲多樣性調查和監測研究,期望摸清昆蟲物種多樣性及其動態,探索昆蟲多樣性保護機制。

「但中國還缺乏針對昆蟲多樣性的長期監測規劃,目前尚處在物種本底調查階段。」朱朝東直指問題關鍵。

他提出,當前迫切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組建一支昆蟲多樣性監測與研究的專業隊伍,圍繞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功能群,在基因、物種、種群、群落等水平上進行全面而長期的監測與分析。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昆蟲正在減少 而人類並不清楚—新聞—科學網
    昆蟲正在減少 而人類並不清楚 近日,「小不點」昆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保護生物學領域國際期刊《生物保護》刊發了一篇關於全球範圍內昆蟲減少現狀及其驅動因素的綜述報告。英國《衛報》報導稱,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將導致生態災難。 昆蟲減少正發生「復甦」變難 該報告對全球73項有關昆蟲減少的歷史文獻進行綜述,分析了潛在的驅動因素。
  • 昆蟲大滅絕
    在人類開始系統的物種分類200年後,每年依然有成千上萬種新物種被發現,沒有人知道還有多少有待發現。與此同時,很多物種(尤其是昆蟲)甚至來不及被人類認識就已經滅絕。氣候變化更加快了這個物種滅絕的過程。    地球上生活著不計其數的生命。
  • 科學家: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2000多種或在人類口中滅絕
    根據《生物保護》雜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發出了最新的警告稱,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來自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表示「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感憂慮」,所以說生物的保護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得採取措施了,人類也將是在受影響的群體之中,生物群體之中有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 滅絕的昆蟲:沒有觀眾的落幕
    滅絕昆蟲知多少在2014年《自然》(Nature)雜誌給出的地球生物瀕危現狀報告中,受到威脅的昆蟲名單不足一千種。但實際上,絕大部分昆蟲的生存狀況、分布範圍和數量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昆蟲的多樣性實在太過驚人;今天發現一個鳥類或者哺乳類新種已經是大新聞,但昆蟲的新種完全發表不過來——我們知道數不清的昆蟲新種就在觸手可及之處,但並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經費去研究它們。
  • 科學家:五十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在水面上行走的臭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科學家在「警告人類」中說,地球上面臨滅絕動植物中有50萬種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大滅絕在過去的五億年中發生了六次。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塊錯誤的太空巖石消滅了陸地上的恐龍和大多數其他生命形式。這次我們要怪誰卡多佐對法新社說:「人類活動幾乎是所有昆蟲種群減少和滅絕的原因。」
  • 科學家警告: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或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
    科學家在一份「對人類的警告」的研究中表示,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在水面上飛行、爬行、鑽洞、跳躍和行走的昆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在過去5億年裡發生了六次。上一次滅絕發生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塊不穩定的太空巖石摧毀了陸生恐龍和大多數其他生命形式。這一次卻是人類的錯。卡多索對法新社說:「人類活動是幾乎所有昆蟲數量減少和滅絕的原因。」
  • 科學家:五十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在水面上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行走的昆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科學家在「警告人類」中說,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卡多佐對法新社說:「人類活動幾乎是所有昆蟲種群減少和滅絕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減少和退化,其次是汙染物(尤其是殺蟲劑)和入侵物種。過度開發(人類飲食中有2000多種昆蟲),而且氣候變化也造成了影響。蝴蝶,甲蟲,螞蟻,蜜蜂,蜂,黃蜂,蒼蠅和蜻蜓的衰落所帶來的後果遠遠超過了它們的滅亡。「隨著昆蟲的滅絕,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物種,」卡多索說。
  • 德國飛行昆蟲已下降了80%!昆蟲100年內將滅絕,這場自然大災難讓...
    研究指出,地球正處於史上第六次生態大滅絕,但大眾關注點大多只集中於較容易研究的大型動物,針對昆蟲的則較少。然而昆蟲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物種,對整個生態系統的運作尤為關鍵。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艾爾莎·揚斯蒂德(Elsa Youngsteadt)認為,幾乎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昆蟲是地球上多樣性程度最高的生物,其中有些將成為這個星球最後的倖存者。換言之,足以毀滅世界上所有昆蟲的大災難不會對其他物種手下留情。「一旦這種規模的大災難降臨,人類也將從這個星球上消失」。康奈爾大學的科裡·莫羅(Corrie Moreau)如是說。
  • 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有200種,加起來就是1100種……政府專門給雲南人——野生菌食物鏈頂端人類專屬的簡訊提示!這是為什麼?原來雲南人野生菌中毒很普遍,大家還在微博上討論。吃菌子中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恐龍滅絕了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偷偷發生,這次剛好是人類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前後歷經200萬年左右,導致當時地球上78%的物種滅絕,海洋生物受到重創。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2.51億年前二疊紀末期,是目前已知最嚴重的一次生物滅絕,三葉蟲、二齒獸等等都在這次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前後歷經200萬年左右,導致當時地球上78%的物種滅絕,海洋生物受到重創。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2.51億年前二疊紀末期,是目前已知最嚴重的一次生物滅絕,三葉蟲、二齒獸等等都在這次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宇宙很大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也很古老138.2億年的高齡,基於人類目前的觀測技術尚未發現過地外生命的存在,當然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也只支持太陽系內探測,可想而知宇宙中的生命很稀有。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前後歷經200萬年左右,導致當時地球上78%的物種滅絕,海洋生物受到重創。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2.51億年前二疊紀末期,是目前已知最嚴重的一次生物滅絕,三葉蟲、二齒獸等等都在這次滅絕。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主要是海洋生物遭受重創。
  • 救救昆蟲!科學家稱50萬種昆蟲瀕臨滅絕 恐帶來災難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科學家10日提出警告說,地球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其中一半是昆蟲,而它們的消失,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報導稱,芬蘭自然史博物館生物學家、本研究主要執筆人佩德裡奧·卡爾多索說,「現今昆蟲的滅絕危機讓人極度憂心」,「但我們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 。資料圖:蟑螂。 據報導,可以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在水上行走的昆蟲消失,是集體滅絕事件的一環。
  • 全球昆蟲拉響大滅絕警報,27年數量下降3/4,唯獨這種生物倖免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以來,地球共發生了五次大滅絕事件,但是由於化石證據的稀缺,那時滅絕程度的慘烈已經無從考證。不過,單從「生物大滅絕」這個詞就能感受到,整個大滅絕的過程對於生物的影響之深。
  • 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人為活動是「罪魁禍首」
    科技日報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日報導,芬蘭科學家在《生物保護》雜誌中撰文警告稱,約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它們的消失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影響。該研究作者、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表示:「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為憂慮,而這只是冰山一角。現階段,所有昆蟲種群的減少和滅絕幾乎都可以歸因於人類活動。」
  • 第六次生物滅絕?最嚴重災難或在發生,科學家:大批昆蟲開始滅絕
    作者:文/虞子期地球的變化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無論是從環境來說,還是從氣候的變化來說,我們都看到了相應的改變,確實如今的自然災難可能也比較多,特別是最近的高溫可能大家都看到了,世界各地都都遇到了,但是最壞的情況可能又要發生了,根據俄羅斯科學報告7月2日指出,科學家預測了自恐龍滅絕以來最可怕的災難可能已經在發生了
  • 二疊紀大滅絕發現新證據,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人類和二疊紀時期的生物,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是,它們已經滅絕,我們還有時間。現在的自然界裡,從數量和種類來看,昆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如果不是體型限制了它們,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就不是人類了,而是昆蟲。
  • 色情/性感如何區分,怎樣的風控能力能防止「平臺兩行淚」?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句話,出自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也恰巧概括出內容平臺的「辛酸經歷」。從文字到圖片,從直播到短視頻,多年來行駛在內容創作這條康莊大道上的「車輛」可謂形形色色。這其中,有一類「老司機」最讓人頭疼:這些人,以打色情擦邊球為己任;在露與不露之間摩拳擦掌;為黃而不宣的內容「奮鬥」終生。
  • 99句關於淚的經典古詩詞,蠟炬成灰淚始幹,詩人的眼淚俱是相似!
    淚是人類情感的真實表現,悲傷難過的時候會哭泣流淚,幸福喜悅的時候同樣也會。哭是喜與哀兩種對立情緒達到極致時的表達,而淚就是哭泣的產物。古人與今日在情緒上想必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有的是為情哭,有的是為分別哭,有的是為壯志未酬哭,等等。1. 〔漢〕蘇武《留別妻》: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 線索千萬條,全等第一條,看圖不仔細,唯有淚兩行
    線索千萬條,全等第一條,看圖不仔細,唯有淚兩行平行四邊形中的全等,往往隱藏於更多已知條件之中,四邊形的複雜度比起三角形來,要更上一層樓,找準已知條件描述的對象,認真仔細看圖,是解幾何題的關鍵。全等三個條件中,最難找的一條,一般都有線索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