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分析:三星、LG是否會做自己的電動汽車?

2021-01-11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據韓國先驅報報導,隨著特斯拉、寶馬和大眾等大型汽車製造商開發自己的電池生產技術,作為供應商的韓國電池企業LG Energy Solution、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的未來引發市場擔憂。不過有專家預測,三星和LG未來可能會利用自己的電池、自動駕駛以及其他相關技術製造自己的汽車。

韓國大林大學汽車工程學教授Kim Pil-soo指出,「在內燃機汽車中,約有3萬個部件必須有機地協同運作,因此只有經驗豐富的汽車製造商才能夠製造。而電動汽車所需的部件還不到一半數量,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只要有電池、馬達和車輪,任何企業都可以製造。」

Kim Pil-soo預測,隨著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業務的交叉碰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將在不久的將來開啟。

LG開足馬力

LG電子在上個月宣布,將分拆旗下汽車零部件解決方案部門的部分業務,並與加拿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成立一家約10億美元的合資企業,為電動汽車生產關鍵零部件,如電動馬達、逆變器和車載充電器等。近年來,LG集團的汽車零部件業務呈現出指數級增長。

目前,LG集團擁有能夠生產電池和汽車零部件的四大子公司,分別是LG Energy Solution、LG電子、LG Display和LG Innotek。

(LG電子:電動汽車零部件圖形)

根據分析師的預測,截至去年11月份,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LG Energy Solution公司的電動汽車電池業務收入高達8萬億韓元,而LG電子的汽車零部件解決方案業務預計將帶來5.8萬億韓元的收入,而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顯示器生產商的LG Display預計去年的汽車顯示器業務收入達到1.2萬億韓元,此外LG Innotek的汽車零部件業務收入預計達到1.18萬億韓元。

三星大展身手

三星進軍汽車行業始於2016年,當時三星電子以8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哈曼國際工業(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然而,三星也因未能充分利用這筆交易而飽受批評。哈曼的營業利潤持續縮水。

不過慶幸的是,哈曼在全球數字駕駛艙市場的份額正在提升。根據Omdia和LMC數據,哈曼去年第三季度佔據了全球數字駕駛艙市場27.7%的份額,較2019年同期的24.8%和2018年的18.8%均有顯著增長。

全球數字駕駛艙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8年的139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23億美元。因而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三星旗下的晶片、傳感器和顯示器等核心IT技術將進一步與哈曼的數字駕駛艙產生協同效應。

對於三星電子來說,哈曼的數字駕駛艙可以助推其擴大汽車處理器的市場份額。2018年,三星電子推出旗下汽車處理器,命名為「Exynos Auto」,並安裝在了哈曼的數字駕駛艙內。

此外,Samsung Display也在為哈曼數字駕駛艙提供OLED面板。根據Omdia的數據,全球汽車顯示器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82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105億美元。

(三星和哈曼設計的數字座艙)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電機(Samsung Electro-Mechanics)也是哈曼增長的一個受益者。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ReportLinker的數據,村田製作所掌握著全球車用MLCC市場56%的份額,三星電機目前以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但這家韓國公司的目標是在哈曼的幫助下升至市場第二的位置。據悉,三星電機正尋求快速擴張,其位於天津的投資規模達5700億韓元的MLCC汽車工廠將於今年開始大規模生產。

三星電機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4年,將非IT用的MLCC產品比例從去年的20%提高到50%。

摩根史坦利研究預測,到2025年,全球車用MLCC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99億美元增至157億美元。

總結

這樣看來,LG和三星似乎都已具備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的技術優勢。

然而,成均館大學機械工程教授Hwang Sung-ho表示,「韓國電池製造商有足夠的能力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不過,他們一旦這樣做了,將馬上成為自己客戶的競爭對手。這種關係的轉變可能會導致電池銷售中斷。」

對此,來自LG和三星的相關人士也表示,他們想要專注於汽車零部件,並沒有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的計劃。

此外,KTB投資與證券分析師Lee Han-joon指出,LG和三星面臨的情況與蘋果完全不同。隨著汽車越來越接近一種電子設備,軟體競爭力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是Apple Car之所以受到關注的原因。 但是,由於LG和三星的競爭優勢在硬體而非軟體,因此他們不太可能開發自己的電動汽車。」

(校對/零叄)

相關焦點

  • 韓媒:三星S8 4月15日發布 支持虹膜設別
    (原標題:韓媒:三星S8 4月15日發布 支持虹膜設別)
  • 我國電動汽車安全分析報告
    因此,各方不能只關注量的增長而忽略質量的提升,需要保持理性,應當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對安全問題絕對不能放鬆;不能像產業發展初期那樣,將研發環節當成市場環節,把不成熟的產品投入到市場中,拿消費者做試驗。  電動汽車正從初創期進入到穩步上量的階段,這個時候更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發展速度要以安全為前提保證。但也要看到,安全問題不能無限放大,更不能因為安全被重視就否定了電動汽車。
  • 退役動力電池有救了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分析
    一、 為了我們生存的家園 談梯次利用之前,有必要對我國的電動汽車發展歷程,做個簡短的回顧。「一哥」比亞迪,押寶電動汽車十年,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也逐漸迎來了自己的收穫季。
  • 為什麼LG、松下和三星都在中國建鋰電池廠?
    作為世界三大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之一,LG 子公司 LG 化學最近與汽車廠商克萊斯勒籤署電池供應協議,向後者插電式混合動力小型貨車提供 16 千瓦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預計今年年底開始投入生產。至此, LG 化學已經與美國汽車市場「三巨頭」建立了合作關係:2009 年,LG 為通用 Volt 提供電動汽車電池,2010 年與福特達成合作意向。
  • 由電動汽車到電動工具 鋰電池產業變局之路
    而電動汽車發展浪潮的來臨使鋰離子電池產業的發展登上了更高的階梯。真鋰研究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鋰電市場總需求為230.6GWh,其中電動汽車市場鋰電需求量高達116.1GWh,比重突破50%。電動汽車市場鋰電市場也成為鋰電企業爭奪的目標,但圓柱電池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並非得寵,從而使圓柱電池廠商逐步退出電動汽車領域而轉向對其更有優勢的電動工具行業。
  • 韓媒:蘋果新機擬用潛望鏡式鏡頭,三星電機有望中選
    為了強化iPhone的光學變焦(optical zoom)功能,據傳蘋果新機考慮採用潛望鏡式鏡頭,已和某家特定廠商進行討論,韓媒指稱三星電機(Samsung Electro-Mechanics)也許有望榮耀入選,但是三星會不會點頭還不確定。
  • 三星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 力推電動汽車行業邁出一大步
    圖片源於網絡隨著世界範圍內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不斷關注,以電池技術為代表的儲能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日前,三星高等研究院與三星日本研究中心在《自然-能源》(NatureEnergy)雜誌上發布了一篇名為《通過銀碳負極實現高能量密度長續航全固態鋰電池》的論文,展示了三星對於困擾全固態電池量產的鋰枝晶與充放電效率問題的解決方案
  • 百人會《電動汽車安全報告》全文
    陳偉峰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助理  張成斌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諮詢部 主任  張 健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諮詢部  李松哲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諮詢部  張百傑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諮詢部  目 錄  一、 客觀認識電動汽車安全問題 1
  • 純電動汽車電動動力系統振動噪聲問題的分析與優化
    陳士剛(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4835.htm  摘 要:針對純電動汽車電動動力系統振動噪聲問題,根據對整車系統振動噪聲的試驗測試,對聲品質主觀評價及實際數據分析,確定純電動汽車主要噪聲階次。
  • 智能電動汽車變革對產品研髮帶來的影響分析
    在車型方面:原計劃在2028年的時候推出50款純電動汽車,現在更新為70款;MEB平臺的生產計劃也從1500萬輛,調整為2200萬輛。組建自己的零部件集團:關注電動車動力總成全產業鏈的經營,包括動力電池的原材料、電芯的製造,以及動力電池的回收。
  • 韓國開發熱穩定性分析技術 檢測電動汽車電池起火風險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為了探究電池起火原因,韓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分析方法,以評估電動汽車電池的熱穩定性。(圖片來源:techxplore)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的研究團隊構建實時分析平臺,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評估電池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通過該平臺,並根據高鎳正極材料中的化學成分變化,確定電動汽車電池的熱降解機理。
  • 電動汽車性能分析方案之ADVISOR仿真模型
    引言 為了解決世界的能源和環保問題,電動汽車的研發倍受關注。但我國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大多建立在對現有燃油汽車進行改裝設計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為了研製出經濟、實用的電動汽車,利用先進的仿真技術對其性能進行仿真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 索尼松下三星LG入局新能源電池 他們輸了還是贏了?
    即使如日中天的三星、LG亦毫不猶豫的入局新能源車電池行業,這種投資共識,你能說是比中國家電企業落伍嗎?當大洋彼岸的埃隆·馬斯克憑藉特斯拉的成功成為全新的世界首富,當通用、大眾等汽車巨頭不斷開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當環境問題成為全世界人們面臨的難題。新能源汽車就在這樣「萬事俱備」的背景下迅猛發展。
  • 一種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能耗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增加變速系統後發電機的高效率區域得到充分的利用, 有效的提升了增程器發電系統的效率,進一步降低了增程式電動汽車的能耗水平,提升了整車的續駛裡程。 但現階段純電動汽 車面臨續駛裡程短、電池成本高、充電時間長等痛點, 還無法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1]。而增程式電動汽車作為 過渡車型,可以在燃油汽車燃料消耗和純電動汽車續駛 裡程短的問題上做到較好的平衡,同時可以減小電池電 量解決純電動汽車電池成本高、充電時間長的問題。
  • 電動汽車電池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電動汽車電池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發布時間:2020-09-16 10:57:50 原創 來源:中華網 閱讀:63
  • 華為P40 Pro OLED面板供應商曝光:LG/三星提供
    至於P40 Pro,韓媒稱P40 Pro OLED面板初期由三星顯示和LG Display兩家供應,其中LG Display已經完成批量生產,三星顯示正在獲得認證。除此之外,報導稱京東方也希望能供應P40 Pro OLED面板。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還計劃為nova系列新品供應OLED面板,nova新機預計在 4 月份發布。
  • 電動汽車安全質疑
    裝配工藝,環境控制,包括溼度、溫度等各個細節的把握,國內的電池企業做得還很不足。中國不提升新材料研發的力度和深度,是跟不上節奏的。 6月18日,在香港剛剛引進比亞迪電動計程車一個月,就發生了充電時爆炸事件。雖然比亞迪官方聲明此次輕微爆炸是源於充電盒故障,但還是不禁令人想起了前兩年發生的兩起電動汽車因不同原因起火的事故,再次引起了公眾對電動汽車安全問題的討論。
  • 新能源電動汽車PPT模板
    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廣州,是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網際網路電動汽車品牌,團隊主要成員來自廣汽、福特、寶馬、特斯拉、德爾福、法雷奧等知名整車與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三星、華為等知名網際網路科技企業。
  • 電動汽車的輻射概念解析: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
    在分析電動汽車是否存在危害健康的輻射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兩類輻射的概念。電離輻射電磁輻射電離輻射概念:攜帶足以促使物質中原子與分子中的電子成為自由態,是原子分子發生電力現象的輻射。標準為表廠小於100nm的電磁輻射,這種複合式必然會造成對生物體健康狀態額定影響。
  • 韓媒:韓國研發新系統實時監測霧霾是否從中國吹入
    韓媒:韓國研發新系統實時監測霧霾是否從中國吹入 韓媒稱,韓國國內研究團隊開發出了能實時掌握細顆粒物的構成成分的新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