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韓國研發新系統實時監測霧霾是否從中國吹入

2020-12-04 澎湃新聞

韓媒:韓國研發新系統實時監測霧霾是否從中國吹入

韓媒稱,韓國國內研究團隊開發出了能實時掌握細顆粒物的構成成分的新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能夠一次掌握細顆粒物是否是從中國吹來的、並立即知道因成分不同而帶來的細顆粒物的危險程度。今後更加精密的霧霾預報也有望實現。

據韓國《東亞日報》網站5月3日報導,光州科學技術院2日表示,地球•環境工學部的樸基洪教授組在國內首次成功開發出了能實時監測細顆粒物的構成成分的「浮質(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如煙、霧等)質量分析系統」。

研究團隊把雷射控制技術與在實驗室測定細微質量時利用的「離子質量分析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可以掌握空氣中漂浮的微細粒子(煙霧劑)的成分的裝置。從5年前開始研究煙霧劑成分分析的過程結束後,此次成功開發出了分析裝備。研究團隊計劃將此次開發的裝備小型化、產品化,並最終推進商用化。

為了查明細顆粒物的發生地區和原因、研究應對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等,很有必要知道細顆粒物的精確成分。能實時監測細顆粒物成分的裝備雖然目前已被開發出來,但主要從海外進口。但其價格比較昂貴每臺定價在5億~ 6億韓元左右,國內只昂引進了6臺。如果除去研究用裝備的話,用該設備進行實時測定的地方僅有兩處而已。

樸教授說,「不僅是進口裝備替代效果,連包括細顆粒物在內的、與國內浮質相關的研究的先進化也值得期待。」

此前韓國媒體曾報導稱,中國的霧霾幾乎不會對朝鮮半島產生影響,中國北方的大氣呈現停滯狀況,霧霾不擴散。韓國環境部國立環境科學院預報員申東浩(音)表示,北京幾乎沒有風或吹些許東風,因此霧霾不太可能吹到朝鮮半島,受中國霧霾的影響而在韓國出現可吸入顆粒物的概率非常小。

(原標題:韓媒:韓國研發新系統實時監測霧霾是否從中國吹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韓國,霧霾監測,細顆粒物,朝鮮半島,澎湃

相關推薦

評論(47)

相關焦點

  • 全國霧霾實時分布圖 中國霧霾地圖實時監測、城市排名
    全國霧霾實時分布圖 中國霧霾地圖實時監測、城市排名  近期頻繁襲來的大範圍嚴重霧霾,不時啟動的空氣重汙染預警,讓人們心中焦慮。
  • 韓國霧霾是中國「吹過去的」?中國生態環境部公開用數據回應
    近期,韓國部分地區遭遇霧霾過程,有韓國媒體認為韓國的霧霾是中國「漂洋過海吹過去的」。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8日在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中國空氣品質持續大幅改善的情況下,韓國首爾細顆粒物(PM2.5)濃度基本穩定並略有上升。另外,從近期案例看,首爾汙染物主要來源於本地排放。
  • 監測數據都不信,韓國霧霾又怪中國,網友:這鍋不背
    這些年來,關於霧霾是中國「吹過去」的說法,在韓國媒體的報導中屢見不鮮。而前段時間,因為韓國部分地區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天氣,其國內又開始了不斷出現針對中國的報導。在28日,中國生態環境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用數據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闢謠,並表示韓國霧霾的主要成因還是源於其國內排放。
  • 大學生利用雷射遙感製作實時監測霧霾探測儀
    前不久,西安理工大研究生代晨昱和同學們發明了一款可攜式霧霾空間分布雷射探測儀,可以實時監測大氣汙染物的儀器,打破了傳統環保部門測量大氣汙染物的方法,將雷射遙感技術應用到了霧霾監測領域。據悉,該儀器還榮獲了陝西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一等獎。
  • 韓準備與NASA共同調查霧霾來源 非要甩鍋給中國?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李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偉】為「更加客觀」地查明朝鮮半島霧霾天氣產生的原因,韓國政府日前準備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展開共同調查。中國半島問題研究專家呂超17日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其不斷追究霧霾來源,不如東北亞地區國家共同治理,加強協作。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將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大氣...
    每日經濟新聞 9月19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透露,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項目建設啟動
    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第一階段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地區(可覆蓋國內地區)的PM2.5、氣溶膠等大氣環境汙染物,利用星座衛星開展目標區域的顆粒物及汙染氣體濃度反演。
  • 《science》新儀器可實時監測全球霧霾流走趨勢
    圖來自《science》  據《science》28日最新消息,一款可實時監測空氣品質狀況的新型儀器問世  霧霾在身邊,中國空氣汙染已成為人們心中「會呼吸的痛」。據報導,每年因為空氣汙染而死亡的早產新生兒達1600百萬,觸目心驚的背後使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基於這種現狀,考慮到家人的健康狀況,位於北京的數據科學家Yann Boquillod有些坐不住。
  • 高德推出霧霾地圖 實時掌控身邊的霧霾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這北京的霧霾是越來越嚴重了。你可能從每天灰濛的天空中感性能判斷空氣好不好,但你可能不知道空氣指數為多少;你可能隱約知道什麼因素給空氣帶來影響,但你無從知道身邊的汙染在哪裡。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對抗霧霾,除了提高環保意識,我們還需要做到知己知彼。
  • 獨家|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啟動 星座擬2022年組建完成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汪慧)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項目「絲路一號」今日正式啟動。「絲路一號」項目將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
  • 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實施
    監管部門還可以利用系統內的遠程視頻監控功能實現人不出戶的「網絡巡查」工作,大大減少人員工作壓力和監管成本。由於能夠在重大危險源監管系統中實現重大危險源分級預警處置等功能,政府監管部門並不對企業安全生產進行實時監控,而只是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監管和分析。  安全生產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測預警平臺由安全生產實時監測預警主機、企業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及政府端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測預警系統構成。
  • 韓國宣稱中國導致了韓國的霧霾,要求賠償,網友:做夢吧
    我們人類已經對霧霾見怪不怪了,習慣了霧霾的存在,也習慣了全球變暖,但是你的身體不一定適應得了,地球上也不止有人這一個物種,還有很多的物種受到了霧霾的侵害。冬天氣候乾燥,是霧霾的頻發時期,最近霧霾又出現在了華北地區,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所以,即使沒有疫情,大家也要做好防護,帶好口罩,防止霧霾威脅我們身體,防止感染病毒。
  • 藍天只能靠風吹 吹跑的霧霾又去了哪兒
    第1頁:鐵肺難當霧霾天 治霾不能靠風吹2015年11月底,帝都再一次上了頭條,PM2.5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局部地區空氣中PM2.5的濃度竟達到了1000微克/立方米左右,要知道這個數值可是嚴重空氣汙染下限的三倍之多。所以筆者的朋友圈一時間被北京的霾天刷爆。
  • 中國霧霾影響韓國?環境部回應了,這鍋不背!
    針對「中國霧霾影響韓國」的評論,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上午表示,近年來,在中國空氣品質持續大幅改善的情況下,韓國首爾細顆粒物PM2.5濃度基本穩定並略有上升。另外,近期首爾市發生的重汙染天氣過程中,汙染物主要來源於其本地排放。
  • 空氣品質實時監測的意義和作用
    空氣汙染的特性空氣汙染有很多特性,但相關需要空氣監測的有兩點:動態變化及不可見性。影響室內空氣汙染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建築內表面材料、裝修裝飾材料、各類家具、孩子的玩具、複印機、印表機、使用殺蟲劑、使用清潔劑、室外霧霾/空氣汙染進入室內等。而主要的參數涉及也是相當廣泛,例如:甲醛、揮發性有機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可謂相當複雜。
  • 全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啟動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召開。本次大會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科天塔共同研製。「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生態環境部用數據回應「韓國霧霾怪不得中國」,韓媒:我不信
    來源:環球時報「中國政府首次公開駁斥韓國霧霾『來自中國』的說法」,韓國KBS電視臺28日稱。當天,中國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列舉事實表示,韓國的霧霾怪不得中國,首爾汙染物主要來源於本地排放。而韓國媒體28日展現出全體一致的態度:不信。
  • 又把霧霾「甩鍋」中國?數據面前首爾市長仍這樣說
    「樸元淳有關50%至60%霧霾來自中國的言論是否屬實?」,韓國進步傾向的媒體Oy my news7日以此為題稱,霧霾成因包括國內和國外諸多複雜因素。報導認為,樸元淳當天的發言意在反駁中方的主張,但他忽略了「霧霾成因複雜」這一基本事實。
  • 辛集熔煉爐冷卻水水溫流量監測實時預警系統承諾守信
    辛集熔煉爐冷卻水水溫流量監測實時預警系統承諾守信
  • 「中國霧霾」會飄到美國嗎
    Xvv瀟湘晨報網  隨著中國霧霾天氣的持續發生,韓國、日本甚至地處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都傳來了對「中國霧霾」的抱怨之聲。Xvv瀟湘晨報網  2013年11月,韓國首爾一架私人直升機撞擊民間公寓後墜毀,造成機上2人死亡。韓國《中央日報》網站稱,這次直升機墜毀事故與「來自中國的霧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