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霧霾影響韓國」的評論,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上午表示,近年來,在中國空氣品質持續大幅改善的情況下,韓國首爾細顆粒物PM2.5濃度基本穩定並略有上升。另外,近期首爾市發生的重汙染天氣過程中,汙染物主要來源於其本地排放。
↑首爾霧霾
劉友賓說,環境汙染,包括大氣汙染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合作共同應對。多年來,生態環境部與包括韓國在內的周邊國家開展了良好的環境合作,為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7年12月,在習近平主席和文在寅總統的見證下,中韓兩國環境部門籤署《中韓環境合作規劃(2018-2022)》,並同意共建中韓環境合作中心。2018年6月,中韓環境部長在北京共同啟動中韓環境合作中心,將進一步加強在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的政策交流、聯合研究和產業技術合作。根據工作計劃,雙方將於2019年1月召開中韓環境合作聯委會、環境政策對話會和中韓環境合作中心指導委員會,討論確定2019年具體合作計劃。
他介紹,中韓兩國的環境專家長期以來也保持了密切的溝通與合作。中日韓科學家還共同研究,開展了東北亞空氣汙染物長距離輸送項目,相關研究結果計劃於2019年底發布。
「關於韓國重汙染天氣與中國霧霾的關係,我有幾組信息,與大家分享,以便大家對此有更加客觀的認識和理解。」劉友賓介紹,從整體上看,根據公開的監測數據,近年來,在中國空氣品質持續大幅改善的情況下,韓國首爾細顆粒物(PM2.5)濃度基本穩定並略有上升;從空氣汙染物的成分上看,作為細顆粒物重要前體物的二氧化氮,首爾市2015-2017年的濃度均高於中國的北京、煙臺、大連等城市;從近期案例看,11月6-7日首爾市發生了重汙染天氣過程,中國專家團隊的分析顯示,根據11月初的氣象條件,該時段並未發生大規模、高強度的平流輸送,首爾市的汙染物主要來源於本地排放。據媒體報導,韓國專家團隊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他表示,應對環境問題,應該在立足治理本地汙染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採取積極措施應對大氣汙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中國的環境空氣品質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正在經歷整體、全面的改善。中國願積極繼續參全球環境治理進程,分享相關經驗和研究成果,為亞太地區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航
流程編輯:付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