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了招股說明,即將上市。眼鏡行業的「暴利」內幕再次曝光,成了熱門話題。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價格相比,鏡片的生產成本基本只需幾塊錢,是名副其實的暴利行業。就拿明月鏡片來說,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
然而在天貓平臺的「明月鏡片旗艦」店鋪裡,售價最低的商品均價就是228元起。同時,根據慢慢買大數據監測,店內最熱銷的眼鏡月銷量為2000+,均價在298元起。換句話而言,明月鏡片線上自營零售的成鏡毛利率超過了70%。
*明月鏡片旗艦店鋪截圖
並且,明月眼鏡還在不斷提價。有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明月鏡片平均售價在兩年間提價幅度高達31%。其原料(明月鏡片也生產一部分鏡片原料)、鏡架同樣連續兩年提價,提價幅度接近36%。
根據慢慢買大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明月鏡片的價格也只增不減。系統監測到旗艦店內最暢銷的商品「超薄近視配防藍光樹脂眼鏡片」自3月份以來價格波動十分頻繁,從價格走勢圖來看,整體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尤其是從6月份開始。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當然,把市場擴展到線上的不只明月鏡片。在電商大環境下,眼鏡消費的市場也都在逐步滲透到線上銷售,很多眼鏡生產、經銷、零售企業都會通過線上運營壓縮中間銷售環節以節約成本。
這其中也包括處於國內眼鏡生產品牌第一梯隊的依視路、蔡司等一線品牌。根據慢慢買大數據統計,目前在天貓平臺光學眼鏡品類中,依視路、蔡司和明月佔據了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其中,依視路市佔比在18.2%,蔡司市佔比為13.3%,明月市佔比13.2%。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8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依視路以月銷量1.1萬排名第一,蔡司和明月分別以月銷量8000和7900緊跟其後。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而依視路旗艦店鋪內最暢銷的商品均價則比明月鏡片旗艦店還要高,「1.56鏡片」的日常均價就高達980元。
*依視路旗艦店鋪截圖
對於這種「天價眼鏡」,大部分消費者都表示無能為力,只能無奈接受,畢竟眼鏡在某種程度上,也屬於剛需。
也有網友表示,可以在醫院驗光後,憑驗光單去淘寶店鋪上配眼鏡。一般情況下,會比實體店要便宜很多。
實際上,根據慢慢買大數據的統計,的確有一部分消費者選擇這種淘寶上配眼鏡的方式,普遍價格都會低於線下實體店。例如店鋪名為「河馬眼鏡」的定製商品,月銷量為2300+。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還有店鋪名為「李默眼鏡工作室」的不換鏡架只換鏡片的定製商品,月銷量也超過了4000+。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不過,這類眼鏡電商的興起也正在不斷加劇眼鏡行業價格戰競爭的局面。由於眼鏡小品牌過多,大小企業都在打價格戰,導致品質和服務都處於低端。而電商上的普遍低價更容易造成市場的混亂。
其次,很多品牌的授權代理只是授權線下實體店,是不允許網上銷售的。這種情況下,那些流通於線上市場的品牌鏡片有可能是經銷商違規售賣,也有可能是假貨橫行,不僅對品牌方造成不良影響,也不利於積累消費者的信任度。
為了使整個眼鏡市場得到良性的發展,不同身份的群體應該共同努力。
眼鏡品牌與企業:
需要更好地平衡好成本和產品價值,以及市場行情與競爭對手的定價後作出最優策略。同時,還要加強對各線上渠道的監管,防止出現亂價、假貨現象,塑造眼鏡市場的正面形象。
眼鏡經銷商:
尊重品牌,遵守品牌的相關規定,不以次充好、不以假亂真,在一切合乎市場規則和品牌規則的前提下,保證自己的切實利益。
消費者:
增加眼科類和眼鏡行業相關知識的學習,把控自己的預算,在合理的價格參考範圍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