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SCI,1篇抵N篇。」

2020-11-22 騰訊網

近幾年,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現在的科研要求越來越高,論文發表越來越難。

這主要是因為當前競爭越來越大,優質科研成果及高水平論文越來越多,學術市場水漲船高。現在,要想在學術生涯獲得良好發展,手握優質論文已經成了通行證。

這不僅是對科研人員,對碩博生們也是如此。對於碩博生們來說,優質的論文更是獲到學術自信,確保順利畢業、獲得滿意工作的決定因素,根本無法忽視。

而且最近還有新文件,要求我們做優質的科研,發優秀的論文。

但是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抱怨了:現在發論文,真的很難很難啊!

能夠明白大家的意思。大家說的難,指的是發優質/頂刊雜誌很難。因為低水平SCI還是很好發的,只要稍微花點時間力氣,就可以整出一篇來,這對於很多碩士博士來說都並不費力。

但要發優質/頂刊雜誌,就不是那麼想當然了。一方面好的雜誌少,另一方面,學界稍微有點水平的都會擠著往這樣的刊物上投稿,你說能不難嗎?

但是你要說難,卻也有一些並沒有基礎的人似乎能輕鬆做到。最近看到好多新聞,不少學校的本科生發了優質/頂刊論文,真是讓人覺得羨慕妒忌恨啊!

而且在我們的身邊,也常常會有這樣的同學或朋友,他們似乎在科研中遊刃有餘,優質/頂刊譁啦啦發個不停,一畢業就被國內國外的機構哄搶,沒幾年就能噌噌噌跳到教授、博導之位。

好好發表幾篇優質論文,這真的是讓人日思夜想啊!

事實上,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此,我的朋友Jacob博士表示贊同。他說,其實優質/頂刊論文發表並不難,很多人發不了,是因為沒去鑽研優質/頂刊論文發表的方法和規律,以致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難以獲得突破。「謀其上,得其中。謀其中,得其下。」

Jacob博士這麼說是有說服力的。作為一位國內名校博士、美國名校博後,年紀輕輕的他在論文發表方面成果十分豐碩,共發了26篇文章,其中包括多篇頂刊,他引次數高達400次,H指數為11(最新,PPT中另有詳情介紹),可謂有質有量。

Jacob博士優質/頂刊論文發表方面經驗十分老道,他說,優質/頂刊論文發表是講方法和規律的,很多時候,本來只是很普通的論文,如果你做好優化,是很可能有機會發到重量級雜誌上去的。

他還說,還有很多人因為不懂,本來價值很高的研究,卻只能被很水的期刊接收,造成了優質科研成果的浪費。

由此可見,掌握優質/頂刊論文發表的方法和規律,對於我們發表優質/頂刊論文真的非常重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科研工作往往能夠如虎添翼,甚至能獲得改變命運的力量。

因此,在我們的邀請下,Jacob博士將自己在優質/頂刊論文發表方面的經驗進行了總結梳理,並以《如何在高分/頂刊雜誌上發表論文》為題,為大家作了一個深度而全面的系列講座,將自己多年來壓箱底的絕招給大家透了出來。

Jacob博士這一系列講座的內容大致如下:

如何在優質/頂刊雜誌上發表論文

第一節:重新認識優質/頂刊

1、要了解優質/頂刊的基本常識

2、要明確視優質/頂刊的重要價值

3、要從方法掌握和雜誌模式上突破

4、本講座的授課說明

第二節:欲則立不預則廢:如何做好前期積累

1、在海量進展推送中,正確把握領域內最新、最有價值動態/趨勢的方法

2、如何真正有效了解優質/頂刊雜誌刊發需求及喜好

3、如何多路徑從新近研究中獲取高價值科研靈感

4、如何吃透編輯觀點意見並從中獲取自已的獨特理解

4、幾種重要研讀方法:1)關注TOC;2)分析Figure 1-4;3)細究原理解釋;

第三節:學會優質/頂刊的立意描述方式,凸顯你研究的獨到性

1.提升用已知理論解釋現象研究的價值的方法(忽視)

2.如何找準切入點,引出自己工作的原創性和獨特之處

3.明確優質/頂刊雜誌對協同效應的引入及解釋的不同要求

第四節:明確優質/頂刊立意/布局特徵及頂刊文章實例剖析

1.以具體頂級雜誌為例分析其立意/布局中的套路

2.優質/頂刊都是如何展示亮點與數據的

3.其中的立意章法總結,對我們構思優質/頂刊雜誌的啟發點

第五節:明確各組成部分的套路,適應優質/頂刊需求

1.結構及組成部分的細分—針對性分析優質/頂刊雜誌的特點

2.背景把握(深;新;新方法,新現象,新性能,新機理)

3.一個好的idea很重要,但發篇好文章還要搞清楚這些要點

第六節:如何優化立意凸顯創新,以符合優質/頂刊需要

1.針對優質/頂刊雜誌,如何提煉創新點,深入挖掘,由點出發

2.設計實驗,驗證新的現象(必備:原位測試表徵+理論計算),原理解釋

第七節:把握優質/頂刊文章中的數據及構圖模式

1.如何組織數據,證明數據

2.優質/頂刊雜誌上圖與圖之間的關係特徵

3.優質/頂刊雜誌對語言表述與內容邏輯的要求

第八節:了解優質/頂刊文章的總體構架及寫作建議

1.總體框架的幾點建議,文題與內容兩個層面

2.如何做到Figure模式簡約/內容充實整潔

3.收尾也有講究

4.文獻參考,有幾個優先原則

第九節:優化示意圖繪製,提升優質/頂刊命中率

1.要善於使用的幾種更受歡迎的示意圖

2.優質/頂刊雜誌對示意圖的要求與忌諱

3.實例分析:頂刊文章示意圖有什麼特徵

第十節:從寫作技巧及行文規律上契合高分雜誌

1.實例分析高分雜誌文章各組成部分的章法技巧及行文規律

2.如何弄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If So, How? If No, Why?規律解釋

3.行文上如何逐層遞進解析

第十一節:對優質/頂刊雜誌審稿意見的回覆技巧

1.要清楚頂刊審稿意見特徵以及申訴的成功概率

2.有效回覆審稿人的幾點建議:(文獻引用;理論及實驗相佐證;與審稿人適度打太極;恰到好處);

第十二節:全程實例分析:優質/頂刊文章從稿件整體創作到審稿回復

1.實例分析Nature子刊文章,具體解析拓展

2.從行文到審稿回復全程解析:1.題目;2.構架;3.理論解釋與實驗現象;4.切入點的選取;5.構圖模式;6.審稿意見回復技巧解讀

如上所示,Jacob博士這一系列講座的內容豐富,直擊要害,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其中一些經驗,怕是連親導師都不曾告訴你。

相關焦點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榮譽畢業生A就是爭議最大的華西胸外科鄧漢宇博士,從2016年入學以來,他已經發表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40多篇論文包括:Original research:16 篇Comments: 9 篇Meta 分析:10 篇其餘為 letter。
  • 5篇sci什麼水平值多少錢 李敏劈腿陸炎事件院長兒子為其買房
    5篇sci什麼水平,sci是什麼陸炎送李敏5篇sci值多少錢有多厲害,相信大家最近都被復旦女博士陸炎李敏事件刷屏了,而陸炎為愛還送復旦女博士李敏整整5篇sci,惹來不少網友羨慕,直言李敏就是科研界妖姬。陸炎送李敏5篇sci究竟有多厲害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這本5分+的SCI期刊,年發文1000篇,2個月接受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and modelling of material behaviourMaterials for energy  期刊接受時間  對於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MR&T 的接受時間,我們看了幾篇新近發表的
  • 復旦博士生分享自身科研經驗:4篇SCI,1篇A類期刊
    來源:復旦管院本碩博教育中心  李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統計系2016級博士生,獲復旦大學第十一屆「學術之星」特等獎,研究生期間發表SCI論文4篇、
  • 「送」5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
    不過,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車,大家更關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論文給女主。對於頭懸梁錐刺股、只為發表一篇SCI論文的博士們來說,5篇SCI論文真的太有震撼力了,其中還包括一篇發在《自然》子刊的論文。5篇SCI論文對於博士意味著什麼?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送了哪5篇論文?
  • 他發表6篇SCI、6篇EI、1篇為《Nature》子刊論文,榮獲寶鋼特等獎
    博士期間,他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5篇,影響因子總計204.863,引用次數總計701次,h指數13;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高水平SCI期刊收錄6篇,EI收錄6篇;一作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69.579,引用次數達231次,其中有一篇為《Nature》子刊,兩篇被選為封面,三篇發表在影響因子高於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華西博士3年發表46篇SCI排第一16篇論著,這怎麼做到的?
    四川大學華西的科研氛圍我是見識過的,但是遇到這樣的神人還是要感嘆一下,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當無數人都憋不出1篇論文的時候,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鄧博士在3年時間裡累積發表了46篇SCI !
  • 5篇 SCI+5 篇核心期刊,考博初試卻直接被刷
    >  每個工作日傍晚  丁香熱議準時更新  聚焦醫療熱議話題 追蹤行業最新動態  快訊:考研調劑系統今日開啟,四步搞定研招網上調劑  2020 年研招網上調劑服務系統於 5 月 20 日 - 6 月 30 日開通,四步搞定研招網上調劑:  1.
  • 研究生第一篇SCI寫作建議和技巧
    俗話說凡事開頭難,確實第一篇SCI是花費力氣最多的,我也曾走了很多彎路。然而,我發現套路後,曾幫助多個同學朋友,只是促膝長談了一兩次,他們很快就豁然開朗,發的文章比我層次還高!我都有點慚愧了!很多人第一篇SCI好幾年才發出來甚至半路夭折,我也是第一篇遲遲無法入門,花了將近兩年,中間波折不斷,投稿後心驚膽戰將近半年才被錄用。第一篇論文建議投本領域水平一般的刊物,如沒有人指導,儘量不要投本領域頂刊,這樣會增加難度,如果失敗還會打消積極性。也不要投差的,甚至水刊,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
  • 本科生一作發10篇1區SCI,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
    在南科大就讀本科不到四年的時間裡,胡啟錕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區期刊上作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論文有10篇,累計影響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論文總被引100餘次,H因子6。
  • sci收錄什麼時候開檢索證明
    作者發表的sci論文要被本單位認可,通常少不了要提供檢索證明這一材料。但開檢索證明是有前提的,並不是想要什麼時候開就開得出來。那麼,sci收錄什麼時候開檢索證明?開檢索證明,要建立在sci論文能檢索的基礎之上。
  • 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
    發表的文章,要選擇期刊,期刊等級不同,文章等級也不同,可能是sci論文,也可能是其他,比如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等。可以說不是所有發表的文章,都是sci。那麼,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看文章是不是sci,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分別是web of science是不是查詢到,以及查詢文章發表期刊是不是sci期刊。首先,文章若是sci,我們可以登錄web of science網站去查詢,若能查詢到,則該文章是sci。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並發表論文11篇,包括9篇SCI、1篇EI。由於較突出的論文成果,他獲得了2019年度西北工業大學博士論文創新基金的資助。3、丁舒昱,航天學院02011701班,中共預備黨員。
  • 試了幾個Sci-hub網站,很慢或登不上去,都這樣麼?
    網址1:https://sci-hub.tw 網址2:https://sci-hub.se 網址3:https://sci-hub.si 網址4:https://sci-hub.ren 網址5:https://sci-hub.shop Sci-Hub網站給廣大科研人員帶來了無限的福利,小編使用它下過不少文獻。
  • 武漢大學跨專業博士蛻變「論文達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論文!
    然而電子信息學院有這麼一位博士生,畢業時2篇一作論文,分別發表在Nano Letters(IF=12.27)和ACS Nano(IF=13.903)上,1篇共同一作論文發表在Nature子刊Light : Science & Applications(IF=14)上。
  • 我國SCI論文數首次突破十萬篇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1月27日在京公布的 2008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08年主要反映基礎研究狀況的《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總數為11.67萬篇,較 2007年的94800篇增加了21900篇,佔世界份額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
  • 斯坦福駱利群院士2年5篇CNS:3篇Cell,1篇Nature和1篇Science
    本文系統回顧駱利群院士近兩年的重要科研成果,包括 3篇Cell,1篇Nature,1篇Science。【主要參考:inature 報導文章】第一篇 2020 《Cell》: "原位"進行蛋白質組學在細胞界面上的分子相互作用介導了單細胞到組織的組裝,並因此控制著多細胞生物的發育和生理。2020年1月16日,史丹福大學駱利群及Alic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