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虹影:我內心住著一個小女孩,也住著一個「上海王」

2021-01-10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寫作者大概可分兩大類:一是筆下有劇烈戲劇衝突,但作者過著平順的生活;一是寫作與作者本人的生命狀態,高度咬合。從重慶走出去的女作家虹影,無疑屬於第二種。

虹影個人身世之離奇曲折,非一般作家所匹敵:她幼年家貧,又是母親的婚外私生子。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處於極度「飢餓」狀態。十八歲後離家出走,在外求學流浪,讀書寫作,遭遇匪夷所思的婚戀風暴。後因寫作大膽直率惹爭議,甚至惹官司。神奇的是,這些都沒有阻擋虹影,最終還是走上與世界心靈聯結的道路。她依然在用文學表達她自己。

當下,虹影參與編劇電影《上海王》上演。這部電影改編自虹影女性主義「上海三部曲」之《上海王》,讓讀者對虹影的文學再度打量。事實上,虹影的作品一直都是出版界熱衷的對象。2016年春天,虹影《飢餓的女兒》,回到其在國內首次出版地,由四川文藝出版社推出紀念版。2017年春,四川文藝出版社再版《上海王》。

不局限一己之私

從莎菲女士到「飢餓的女兒」

在《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等自傳體作品,虹影大膽披露非同尋常的身世,贏來巨大聲譽時,也被一些人鄙視:認為她在出賣隱私。耐人尋味的是,這兩部作品的生命力依然強大。很多讀過作品的年輕人,依然被她的直率真誠感動。作家阿來在為《飢餓的女兒》再版作序中寫道,他較晚讀到虹影這部聽說過很多年的書,被其鋒利的解剖,勇敢的坦陳,如此坦率真誠的寫作而「心生驚悸」,「真的為作者表現出如此的勇氣感到震驚與佩服。」阿來認為,當下,我們大多數的文學早已學會用一套嫻熟的技術掩去現實的殘酷,用中庸的溫情遮掩著放棄了對人性弱點與黑暗的開掘,也正因為此,當我們試圖從正面表達愛意時,也總是顯得虛偽而孱弱。「但虹影在涉筆與中國一部當代史密不可分的家族經歷時,不迴避,不躲藏,從家庭成員複雜的關係入手,坦率而直接地寫出了時代,寫出了一個城市被長期遮掩的一個殘酷的角落。」

文學與隱私的區別正在於,怎麼寫。虹影雖是寫自己年輕時的真實命運,卻有本事把命運的文字呈現,表現出敘述的藝術魅力。更奇妙的是,《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被虹影承認是「自傳」,紀實作品被她進行了很高超的文學技巧性處理。女性寫自己,很容易陷入喃喃自語,過於自戀的地步。虹影在袒露自己的同時,也有冷靜的距離感。她不是旁若無人地記日記,意識流,而是懂得如何一步步揭示出事情的真相才更吸引人,在各個穿插中逐漸使人物形象變得飽滿,使感情更濃烈。而她少女時代寫詩的經歷,則讓她的文筆非常好,殘忍的故事、戲劇化的情節,被她詩意的語言表達,產生一種獨特的魅力。

虹影在寫自己,寫家族,並沒有局限於一己之私,而是從中鉤沉出故鄉重慶的某個歷史時代面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女性以「自傳」的方式率真地表達自己,同時還反射其生存的整個時代空氣,並不缺乏先例。比如廬隱《海濱故人》、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記》。如果說這個算一個文學傳統的話,虹影的《飢餓的女兒》無疑是可以歸屬此列。

重慶人寫上海

力圖喚起女性自我覺醒

寫上海的女作家,一般都跟上海有很深的淵源。比如張愛玲、王安憶、陳丹燕等。她們都是上海人。重慶人虹影怎麼寫起上海來了?

虹影說,她曾經在復旦大學讀書,課餘喜歡看老上海的幫派史、租界史,很吸引她。這個只是表面原因。深層的原因則深藏在作品內裡,依然與她的出身、她的家庭有關。

《上海王》寫的是舊上海的黑幫生態,一個叫筱月桂的鄉下丫頭,在清末民初的亂世裡,奮鬥到申曲名伶、再到黑幫之王,其實是女性主動掌握自己命運的一個典範。她也沒有太多直接涉及權力的爭奪,而是以其獨特、敏感而觸動人心的描述,將女性為自身抗爭的內核,女性在身體、人格、個人發展等方面的覺醒與成長,表現出來。

虹影坦陳,自己就是要寫「一部彰顯女性主義之作」。「據我所知,表現舊社會黑幫,以女性為絕對主角的文藝作品,在中國當下的文學版圖上,機會沒有。太多的男性視角。黑幫題材只是我設置的一個外殼,我重點想傳達出來的是:一個東方亂世佳人的自我成長。這是一次希望喚起女性自我覺醒的書寫。」

身份迷失之慮

寫小說為養父還願

關注女性內心覺醒,根源依然在虹影的身份迷失焦慮。少年時代的孤獨,愛的缺位,自己掌握自己,成為她創作的原動力。對「私生子」這個情結,虹影說,「這可以用來解釋所有我的作品,因為這就是我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使命,我被命運指定成為這麼一個人,或者是成為這樣一種類型的作家,或者是成為這樣一個類型的女子。我走過的路,其實都是跟我母親最後決定要把我生下來,我的成長背景連在一起,由此可以解釋我所有的行為、言談、包括寫作,甚至我要找什麼樣的男人跟這個身份相關,我要走什麼樣的路,我要寫什麼樣的書,包括女性主義的「上海三部曲」那樣的書,也像《好兒女花》《飢餓的女兒》這樣跟自身相關的書,都跟『私生女』這個身份相關。」

虹影寫上海時,還有一個心願:為待她有恩的養父還願。他養父是浙江江天台人,「抗戰時被抓壯丁來到重慶。父親一輩子都想順江水而下,回到長江入海的那片廣闊的平原,那生育他的土地。作為小說家,我卻有一個多年修煉得來的移魂術,我能讓我的主人公替我還父親的願:在上海長大——冒險上海,徵服上海,敗績上海。冥冥之中,我覺得父親會喜歡這個故事?讓我代他想像上海,生活上海,奇幻上海。」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 實習生侯晨曦

「彰顯女性獨立、智慧的作品,在國內文學界太少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您說希望能「重振中國的女性主義文學。」文學界很少有人強調女性主義這個概念。

虹影:被批評也無所謂.我真心覺得,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夠,重點彰顯女性獨立、智慧的作品,在國內文學界太少。我希望我的小說,能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您的小說語言都很好讀,但又不缺乏文學性。怎麼做到的?

虹影:童年飢餓記憶太深刻,我對食物有天然的熱愛,我是天生的美食家。相應的,我的文字也是色香味俱全。這也得益於我母親。她很有靈性,平時說話就很生動幽默,很有形象感。比如把筷子不小心掉地上了,她會說,筷子掉地,買田買地。當然,寫得「好看」的同時,也不能缺少思想。我不要潑狗血,我寫的是雅俗共賞的藝術。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上海王》寫一個普通女性通過自己的奮鬥成了「上海王」。這能給當下女性成長,女性自覺,有哪些啟示?

虹影:雖然這個故事背景是舊時代,但其中女性自主奮鬥精神,很有當下性。就我感覺,當下女性的自我,智慧,主見,很多都比以前倒退了。在朋友圈、微博,各種社交帳號,以及現實生活中,發現那種有自己理想和抱負,並且堅定實踐的女生,越來越少。太多人熱衷追求不費勁的成功,夢想不勞而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社會上對「網紅」臉有爭議,有人認為確實美,符合美的標準。但也有人覺得,怪怪的。你覺得呢?

虹影:美,不能都是一樣的。成了沒有自己特點的流水線產品。而且,網紅的臉,雖然很標準,但總覺得很怪,不對勁,是因為不協調。自然的臉,雖然不盡善盡美,但整體協調。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近兩年,你寫了幾部兒童文學作品。寫女黑幫,又寫純真的童心。這兩者會不會矛盾?

虹影:不矛盾。我有很傳奇生活經歷,所以我能寫上海王。能寫兒童文學,跟我有女兒有關。多種嘗試讓我心更大更寬。在我內心住著一個小女孩,也住著一個「上海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 實習生侯晨曦

/記者手記/

她沒有辜負自己的才華和遭遇

在成名女作家中,虹影顯得尤為另類。她的生活和文學,都處於非常特別的狀態。與傳統、主流、嚴肅的文壇圈子很少來往,但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通俗暢銷書作家。她的作品很好讀,但又不缺乏文學性。跟嚴格意義上的純文學不一樣,但也不是類型文學。不走尋常路的虹影,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我從小就是在爭議中長大的。我天生叛逆。骨子裡留著母親叛逆的血。絕不會跟著別人走,就是一個獨行人。」

經過狂暴的生活波折,虹影終於有了平靜幸福的愛情婚姻生活。她的丈夫是一個家世不凡的英國人,有了漂亮混血女兒。她還成了美食家。飢餓的女兒,早已不再飢餓。虹影的丈夫威廉士,是家族第四代完全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人,是個中文流利的「中國通」。「幸好我的丈夫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還是一個作家。我們經常交流,他懂得我,支持我的寫作。這個是非常值得感恩的。」她開始寫兒童文學,做電影編劇,生活和創作都處於平穩的收穫期。

文藝女青年一到中年,很容易走上靈修的道路。往日的叛逆少女,如今成了精神導師。但虹影並沒有。曾經歷狂暴的情感波折後的虹影,進入生活安穩期的虹影,依然保持寫作的一顆心。她說,「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對世界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完。我想做的事情,還沒做完。與更大、更美世界的聯結感,是我永恆的精神動力。我一直想要尋找的是,世界的光芒,對世界的拷問,對文學的探索,一直是我內心的火,永遠不會熄滅。」

走遍了世界,虹影說,自己的靈感源泉依然在長江兩岸。「每次我回重慶,站在江邊看江水,都特別感慨:我竟然到如今還活在這世界上,並且有幸福的家庭,而且我還有寫作的能力。更妙的是,我很多題材都能寫,寫這寫那,都不覺得特別困難。好像上帝在捉著我的手寫。我真的很感恩。」

「虹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筆名。也映襯出她自己的生命倒影:像一道孤懸於天際的彩虹,絢麗縹緲,來去無蹤;又似翱翔在雲間的鴻雁,我行我素,自由不羈。虹影的生命成長軌跡是獨特的,不管順境、逆境,她都一直熱愛文學,持續創作,沒有辜負自己的天賦和遭遇,還在孜孜不倦地探究文學,尋找自我,不能不說,是一個堅韌的女性成長範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

相關焦點

  • 重慶女作家虹影舊作《上海王》 被拍成電影7月上映
    從《奧當女孩》到《米米朵拉》,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重慶本土著名女作家虹影要變身為童話作家的時候,她的舊作《上海王》翻拍成的電影下月也要和廣大觀眾見面了——這是8日晚,回到方所重慶店和讀者交流「走向故鄉的路」時,虹影自己透露的這部電影的最新動態。
  • 虹影:用孩子的眼睛重新打量世界
    「因為我一直都沒找到兔子面具,只好用一個白羊的面具來代替兔子。」虹影牽著「白羊」笑著跟大家解釋。 4月5日,中國作家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次日,虹影的《米米朵拉》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虹影介紹,該書為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講述了小女孩米米朵拉的尋母之旅。多年來,虹影的創作一直在發生變化,身為人母后這種變化更大。
  • 我是一個阿爾法女孩
    「α」(阿爾法)是希臘語的第一個字母,因為一些女孩在各方面都很優秀,幾乎可以用「第一」、「最好」甚至「出類拔萃」來形容,所以被稱為「阿爾法女孩」。「阿爾法女孩」獨立、自信,在任何層面,她都可以比一個優秀的男孩更出色。這一切都源於時代的發展給她們帶來內心的蛻變。
  • 女作家虹影:文中情色並非來自我個人經歷
    虹影:我很敏感,肯定敏感。重點在於你能不能控制,有的人能控制,有的人不能控制,我覺得生活是一門控制的藝術。我控制能力很強,保守秘密的控制能力最強,我有很多朋友,他們愛把各種各樣的秘密告訴給我,我從來不把這個朋友的秘密說出去。但我很擔心有一天做夢會把它們說出來。
  • 虹影奇幻童話收官 她的混血女兒因此有了十足重慶範兒
    四年前,憑藉《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等作品蜚聲海內外的重慶女作家虹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她把筆鋒一轉寫起了童話。如今四年過去,這個原本是女兒床邊故事系列迎來終結。27日晚,帶著這個名叫「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童書的最後一本《彩虹之心》,虹影回到家鄉在方所重慶店和老家的讀者們來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 改編自重慶籍女作家虹影小說的婁燁新片《蘭心大劇院》威尼斯首映...
    義大利當地時間9月4日,改編自重慶籍著名女作家虹影小說《上海之死》的電影《蘭心大劇院》,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舉行了全球首映,虹影和電影導演婁燁、編劇馬英力,以及主演鞏俐、趙又廷、小田切讓、帕斯卡·格裡高利、湯姆·拉斯齊哈、黃湘麗、中島步、張頌文等集體亮相。《蘭心大劇院》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將參與金獅獎的角逐。同時電影已經定檔12月7日在內地上映。
  • 一個哭泣女孩來電:我不想活了!女警臨時「脫崗」將其救回
    「接到女孩輕生警情的時候,心裡一緊。」10月2日,說起當晚現場處警經過的女警李鈺宏,既欣慰又後怕。欣慰的是,通過耐心對話贏得了女孩信任,自己作為接警員去現場挽救了女孩。後怕的是,生怕哪一句話刺激到她敏感脆弱的神經,萬一現場處置失敗了怎麼辦?10月1日19時,李鈺宏值班時,接到一個女孩的來電,電話中,她一邊哭一邊激動地說自己不想活了,正在仙桃城區某處23樓樓頂想要跳樓。
  •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2016-11歐陽江河、虹影、樹才三位當代詩人今日走進北京五中分校大廠分校,和學生分享詩歌之美。  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歐陽江河的詩影響了一代人。那是一個人人都愛讀詩、寫詩的年代,現在則有人發出了「詩歌已死」的哀號。但詩人們不這麼看。虹影說,「詩歌就像我的血液和靈魂一樣」;樹才說「留一點詩歌的享受給自己,保持自己對生命、對美的感受,誰都不能取代。」
  • 李雪琴:一個內心痛苦卻能給我們帶來歡樂的寶藏女孩
    李雪琴:一個內心痛苦卻能給我們帶來歡樂的寶藏女孩一、一個藝人爆紅需要多長時間的積累,兩年,三年,還是十年?其實都有可能,李現大學畢業後三年沒戲拍,不得不靠拍廣告為生。高偉光29歲中戲畢業,37歲才大火,耗時接近10年。但是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也有人一夜爆紅,而李雪琴就屬於這樣的錦鯉。
  • 自傳體第三部或許要重寫——訪知名女作家虹影
    自傳體第三部或許要重寫——訪知名女作家虹影 虹影亮相成都。     □本報記者 吳夢琳 文/圖    4月8日至9日,知名女作家虹影亮相成都,高密度地舉行了三場讀者分享會。2000年,虹影出版《飢餓的女兒》,引起轟動。今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再版了虹影的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接受記者專訪時,虹影表示,自傳體第三部或許要重寫。
  • 女作家虹影重慶推新書 嘆記憶中的故鄉已消失
    【解說】虹影1962年生於重慶,是譯成外文語種最多的中文作家,義大利「羅馬文學獎」的獲得者。虹影還是最受爭議的女性主義欲望抒寫的作家,其代表作《飢餓的女兒》自剖身為私生女的迷惘及傷痛,《好兒女花》則爆出和「小姐姐」共侍一夫的情史。解剖自己也毫不留情的姿態引起了廣泛爭議,也吸引了大批的粉絲。
  • 《我的刺蝟女孩》與《我在未來等你》有相似,也有不同
    《我的刺蝟女孩》是由李逸男、莊達菲、何澤遠、王銳、鄭妙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劇,這部青春劇可以說和李光潔、費啟鳴主演的《我在未來等你》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只不過《我在未來等你》成年與少年時候的男主角由李光潔、費啟鳴兩人分別飾演,而《我的刺蝟女孩》則是由李逸男一人飾演,並且他們的主題還有些小不同。
  • 人物|冷豔王鷗心裡住著一個「老靈魂」
    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換換腦子。」王鷗分享了自己即將開啟的書單——史航推薦的艾倫·貝內特的《非普通讀者》以及桑格格的《小時候》。至於「冷美人」,那並非生活中的王鷗,她說自己屬於上妝就會呈現所謂「高冷」「美豔」特質,但素顏時其實還是那個個「心裡住著老靈魂」的簡單女生。
  • 女作家虹影寫《K》淫穢下流 陳西瀅家人備感傷害
    陳小瀅:杜撰我父母不堪入目內容構成侵權  海澱區人民法院7月9日上午接待了兩位英籍華人,她們準備為一本中文版在臺灣出版、在內地未露真容的書對簿公堂。這場官司的原告是我國現代文化史上的名人、已故作家陳西瀅和凌叔華的獨生女陳小瀅,被告之一是長篇小說《K》的作者虹影。  據報導,《K》是虹影根據在英國發表的有關朱利安·貝爾的材料撰寫成的。
  • 《蝴蝶》,一個小女孩和老爺爺的故事,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小女孩:請你給我講一個故事吧。老爺爺:我不會講故事。小女孩:不會講故事算什麼老人。老爺爺:……小女孩:那你編一個吧。老爺爺:好吧……  這段話出自法國電影《蝴蝶》,一段一個小女孩與老爺爺的對話。《蝴蝶》這部由費利普·彌勒執導,米歇爾·塞侯、柯萊兒布翁尼許主演的法國電影,豆瓣評分8.6。
  • 原來我內心一直住著一個寶寶
    文 | 上上籤其實,每個人的真實年齡與心理年齡都有一定差距,不過,無論是偏大還是偏小,都有屬於自己的活法。那麼今天就看一看,十二星座各自的心理年齡是多大?羊羊一直給人」傻乎乎「的感覺,想問題簡單,沒什麼心機,猶如小孩般,即使年齡不斷增長,可內心依舊猶如3歲小孩,別人給一顆糖,就會開心地活蹦亂跳。2、金牛座:8歲。
  • 海賊王:路飛索隆首次見面,一個少年輕狂,一個有夢想
    最後通過小女孩的講解,知道了來龍去脈的路飛當場就決定要索隆做自己的夥伴,拉他下海。即使當時是在海軍基地,路飛救索隆的心依舊很堅定。年少時,就是這般,想要做的事,才不管什麼艱難險阻。第一件事,路飛需要找到索隆的劍。路飛在海軍基地裡亂闖亂撞,一番亂闖亂撞之後。總算是找到了索隆的劍,正要出去時,發現索隆要被處決了。千鈞一髮之際,路飛給索隆擋下了所有的子彈。
  • 大兇殘鯉魚王進化後會吃人?寶可夢怪談(十三),短篇傳說合集2
    緣之市的風鈴貝殼緣之市的旅館二樓住著一名女子和她的寶可夢皮皮。和女子對話她會送給玩家一個貝殼之鈴,並表示這是別人送她的,而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就不需要了。雖然住在二樓但是卻有電梯,加上貝殼之鈴是在戰鬥中治療受到傷害的道具,莫非她是個身障者?原來,這是為了小孩和嬌小的寶可夢所設立的。